與皮爾.高山一起祈禱15天

與皮爾.高山一起祈禱15天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方濟.孔恩
图书标签:
  • 祈祷
  • 灵修
  • 信仰
  • 基督教
  • 高山
  • 属灵成长
  • 每日灵粮
  • 个人灵修
  • 改变生命
  • 信心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探索皮爾.高山(1914-1991)這位謙卑的平信徒,將其一生獻給祈禱與傳教的內在靈修歷程。

  皮爾.高山既是默觀者也是行動者,一生熱衷藝術文化,在創立厄瑪奴耳團體前,曾在電影界工作。受內心愛德指引,熱愛親近弱小卑微的人,樂意幫助身處困境者。胸懷炙烈的傳教熱忱,為協助年輕人和家庭,提出無數創新的福傳計畫。發揚梵二大公會議的精神,皮爾.高山致力培育新世代的平信徒,創建教區神父和平信徒共同生活的信仰團體,使神父更能與平信徒和終身奉獻使徒合力為教會及社會服務,貢獻己力。
《與皮爾.高山一起祈禱15天》內容概述(非本書實際內容) 引言:探尋心靈的寧靜與力量 在當今這個節奏快速、信息爆炸的時代,許多人渴望找到一個能夠讓心靈沉澱、與更高力量連結的途徑。本書的構思,旨在提供一個結構化的、為期十五天的靈性旅程,引導讀者深入探索祈禱的本質、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踐意義,以及如何通過持續的溝通與內在的自我對話,獲得心靈的平靜與指引。 第一部分:祈禱的基礎與心態建立(第1天至第5天) 這部分著重於奠定讀者進行十五天祈禱旅程的基礎,強調心態調整的重要性。 第1天:認識祈禱的本質 我們將首先探討祈禱不應被視為單向的索取,而是一種雙向的、充滿敬畏的交流。祈禱是敞開心扉,是接納與感恩的儀式。今天的練習將聚焦於「傾聽」——在開口祈禱之前,先靜下來,感知周遭的氛圍與內在的聲音。 第2天:清除雜念,建立專注 許多人認為,無法停止腦海中的思緒就意味著無法有效地祈禱。本節將提供具體的呼吸法和視覺化技巧,幫助讀者在設定好的祈禱時間內,將注意力錨定於當下。我們將探討如何將日常的擔憂暫時擱置,為與神聖的連結騰出空間。 第3天:選擇你的祈禱形式 祈禱的形式是多元的,它可以是結構化的經文誦讀、自由奔放的內心獨白,甚至是透過藝術或自然觀察來表達的敬畏。本章將引導讀者嘗試不同的形式,找出最能引發共鳴的方式。重點在於「真誠」,而非形式的完美。 第4天:感恩作為祈禱的起點 感恩是提升頻率的最快途徑。第四天的練習將完全圍繞「感恩日誌」展開。讀者需要列出每天至少十件值得感謝的人、事、物,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細節。這不僅是感謝,更是重新校準視野,看見生命中豐盛的面向。 第5天:面對陰影與脆弱 真正的靈性成長必須包含對自身陰影面的接納。第五天將引導讀者在祈禱中坦誠地面對恐懼、憤怒、嫉妒或不安全感。這不是指責,而是將這些「不完美」的部分帶到光中,尋求療癒與理解。脆弱是連結的橋樑,而非弱點的證明。 第二部分:深入實踐與主題探索(第6天至第10天) 這五天將主題更細化,開始將祈禱與個人成長的核心議題結合。 第6天:祈求指引與清晰度 當面臨人生抉擇時,如何將困惑轉化為清晰的下一步?本節將教授如何構造「詢問式」的祈禱,要求智慧與洞察力,而非直接要求結果。重點在於信任過程,並準備好接受可能以意想不到方式出現的答案。 第7天:連結內在的平靜中心 探討「中心點」(Center Point)的概念,即在心靈深處那個永遠不受外界干擾的寧靜區域。透過冥想式的祈禱,讀者將學習如何返回這個中心點,在風暴來臨時保持內在的穩定。 第8天:寬恕的療癒力量 寬恕他人和寬恕自己是釋放過往沉重包袱的關鍵。第八天的祈禱將是關於「放下」。我們將使用特定的語言和意圖,練習將積壓的怨恨和自我批判交託出去,為新的能量騰出空間。這一天強調寬恕是為了自己的自由,而非對他人的獎勵。 第9天:服務與連結的祈禱 祈禱不僅關乎個人福祉,也關乎我們如何與更廣大的社群和世界連結。本章將引導讀者進行「慈心祈禱」(Metta Meditation),將善意擴展到親人、中立者、甚至難以相處的人身上,體悟萬物一體的連結感。 第10天:在行動中實踐祈禱的意圖 祈禱的果實在於行動。第十天將探討如何將清晨的祈禱意圖帶入白天的具體行為中。例如,如果祈求耐心,那麼在面對交通堵塞時,如何「活出」那份耐心。這是一種將靈性落實於世俗生活的橋樑搭建。 第三部分:整合、擴展與持續的旅程(第11天至第15天) 最後的五天是用來鞏固學習成果,並規劃如何讓這十五天的體驗成為一種持久的生活方式。 第11天:神聖的交託與放下控制 人類強烈的控制慾常常是焦慮的根源。本節探討「交託」(Surrender)的藝術——將結果交託給宇宙或更高的力量,而自己專注於做好當下的努力。這需要極大的信任,我們將練習放下對「如何發生」的執著。 第12天:尋找神聖的標記(Sign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收到來自外界的「信號」或「巧合」,這些常常是更高智慧的低語。第十二天的練習是提高對這些微妙信號的敏感度,並學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回應。 第13天:與自然和宇宙的對話 自然界是巨大的祈禱書。本章鼓勵讀者將祈禱時間移到戶外,觀察樹木的韌性、河流的流動、星空的浩瀚。透過觀察自然的永恆規律,強化對生命周期的信任感。 第14天:創造個人化的儀式 在旅程的尾聲,讀者需要開始設計一套屬於自己的、可持續的祈禱儀式。這套儀式必須既有結構性,又能靈活地適應生活變化。重點是讓儀式成為一個舒適的避風港,而非另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 第15天:十五天旅程的回顧與展望 最後一天是慶祝與整合。讀者將回顧這十五天中感受到的變化、遇到的挑戰以及獲得的突破。我們將不再將祈禱視為一個「結束」,而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開端」。確立未來的生活承諾,將這份寧靜與力量帶入往後的每一個日子。 結語:持續的呼喚 本書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意識到,祈禱不是一個需要被拯救的行動,而是生命中自然流淌出來的、與存在本源連結的呼吸。這十五天是一個強大的啟動器,引領讀者進入一個更深刻、更有意識的生活。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方濟.孔恩 Francis Kohn


  孔恩是法國厄瑪奴耳團體創始成員之一,也是皮爾.高山的密切合作者。曾任巴黎聖三堂本堂神父,國際福傳與培育學校校長,巴萊.毛尼亞朝聖地主任。曾任職教廷平信徒委員會青年服務部,負責規劃主辦「世界青年日」。目前擔任皮爾.高山列品案申請人。

图书目录

推薦序:因被愛而喜樂  005
推薦序:這是一本為你我準備的祈禱之書  007
前言  011
皮爾.高山  015
第1 天 追尋謙遜  029
第2 天 接受自己的貧窮  037
第3 天 打開自己接受聖神  045
第4 天 祈禱是為了與天主合一  053
第5 天 默觀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  061
第6 天 朝拜天主,被愛燃燒  069
第7 天 實現同情之心,迎接貧苦的人  077
第8 天 渴望靈魂獲得救贖  085
第9 天 在五旬節的熱火中傳福音  093
第10 天 愛教會並為教會服務  101
第11 天 以愛德建立團體  109
第12 天 用信仰作為武器來奮戰  119
第13 天 重新找回屬於基督徒的喜樂  127
第14 天 活在耶穌聖心內  135
第15 天 把自己交託給我們的母親——瑪利亞  143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5469580
  • 叢書系列:與主有約
  • 規格:平裝 / 160頁 / 15 x 21 x 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導讀

- Day 1 -追尋謙遜


  重點不是走自己所選擇的路,而是走天主為我們指引的道路。因為祂正是道路、真理、生命。這就是謙遜。謙遜就是真理。讓自己處於真理之中,就是走天主為我們準備的道路。

  皮爾•高山在十九歲時意識到自己的傲慢,這是他內心深處轉變的關鍵原因,進而影響他往後的生命。此時,他夾雜在強烈的靈性召叫和社會成就的渴望中。他清楚知道自己所有的渴望和對未來的規畫必須是由天主來引導:對他而言,選擇謙遜之路成為首要之事,這也造就了他日後成為一位真正的朝拜者。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存在著對「絕對」、「純粹」之渴求。但若不以祂為肖像,並相似創造我們的天主,是不可能圓滿俱足的。當我們意識到天主就是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的主宰,我們感受到祂的無限崇高;但在祂和我們之間,有一道很深的鴻溝。天主—這位「完全與人不一樣的那一位」、這位「聖者」(此字在聖經原來意指「分開」),把自己顯示給人類—祂的創造物。人自有原罪以來,一直受到誘惑要「獨立」,人想靠自己的力量來實現自我,發展自己。

  任何人若要悔改,第一步是願意承認只有藉由天主的愛,我們方能存在。我們的存在全然憑祂。除非來自祂的給予,我們一無所有。在成聖的道路上,若要有所進展,就要全然地依靠天主,讓神聖的行動在我們內做工。因此悔改後的第一個具體成果,正是我們變得謙遜。謙遜讓我們感覺到天主的超越性,讓我們在祂面前全然地屈膝臣服。

  聖經章節使用兩個詞語來描寫這悔改的行動:希伯來文 teshouva(意指「回歸」或「翻轉」);希臘文 metanoia(指一個人的觀點徹底地改變)。悔改會產生一個方向性的轉變,使我們內心渴望改變自身不好的傾向,轉而朝向天主。悔改是天主的恩寵,是天主慈悲的大能;是為了迎接祂的大愛,使我們能打開自己的心,好準備迎接祂的光輝。

  悔改使人懺悔。它讓我們對自己之前的罪過感到遺憾,看清束縛我們的鎖鏈,以及一些造成我們受困於罪惡中的不良關係。它也會使我們內心產生渴望改變的想法,願意把天主放在我們生命最重要的位置,並全心全意地愛著祂(申六5)。

  天主特別喜愛態度謙卑的人:「我要垂顧懺悔者和敬畏我言語的人」。謙遜(拉丁文 humilis 指的是「小」、「低」、「卑屈的」)。面對最圓滿的存有和最美善的天主,

  謙遜能幫助我們把自己放在最恰當的位置。在聖女大德蘭和聖女小德蘭的影響下,皮爾•高山常說:「『謙遜』就是真理。」謙遜幫助我們看見天主的計畫。面對恩寵的要求,我們變得乖巧、聽話。

  皮爾渴望尋求和實踐天主的意願。他把「謙遜」視為德性之后。所有的聖人都把謙遜視為成聖的指標:「它是靈性最堅固的基礎。」(若望•卡西安[John assian])「它是所有德性的主人和母親。」(教宗額我略一世)亞爾斯的本堂神父聖維雅納(Giovanni Maria Vianney,或譯為若翰•衛雅)也說:「謙遜對其他德性之重要性,就如同那條串起念珠所有珠子的『鏈子』。若把鏈子抽掉,所有珠子將會潰散一地。人若沒有謙遜之心,所有德性均會消失無蹤。」

  然而「謙遜」並非人的自然傾向,需要人長久不斷地練習。皮爾•高山非常專注抵抗自己內心驕傲的誘惑,並利用生活中的機會來練習謙遜:

  真的!你們需要有卑微的行動。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這是我們的第二個天性。我們會養成習慣的。你們要從事卑微的行動。因著這些行動,逐漸地你們就會得到謙遜。

  皮爾喜歡以幽默的口吻,舉些具體實例來說明 :

  有些沙漠隱修士常抱怨天氣太熱,睡鼠太吵:「它們打擾我們的睡眠!」但教父們也說:「為謙卑的人,一切都是好事。」謙遜的人聽不見睡鼠的叫聲,也不會感覺到天氣的燥熱。外在的一切環境對他而言都是好的,他永保喜樂之心!

  皮爾認為接受生命中所遇到的不順遂、失敗和矛盾,都是練習謙遜的好方法。他提到聖女伯爾納德(Ste.Bernadette de Lourdes)時說到:

  我們需要受到許多的屈辱,才能得到一點點謙遜。有時屈辱會少些,謙遜會多些; 因人而異。事實上,寶藏就是這個。

  皮爾的個性鮮明並具有成熟獨立的思考能力。過去的經驗告訴他,若想放下自尊、虛榮心和權力欲望,必須持續不斷地克修:

  那麼,為了得到謙遜,應該做卑微的行動。做這些行動時,常常會有屈辱伴隨,我們的自尊心會受到打擊。那麼就從最小的行動開始!

  人若想要獲得「謙遜」,只靠自己的力量而不借助恩寵的協助,是非常天真傲慢的想法。「謙遜」不只和我們的智慧有關,也需要「心」的參與。我們如果跟聖母瑪利亞一樣謙遜,便會在內心產生對天主的感謝。「謙遜」能在我們內心產生對天主的感謝:「 我的靈魂頌揚上主,因為祂垂顧了祂婢女的卑微。」

  因此皮爾•高山提醒自己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尋找一個不會發生的結果。「謙遜」讓我們把目光遠離自我,轉向那慈悲滿懷的天父。當我們默想天主子以絕對的「卑微」降生成人,並接受這種「卑微」直到為我們犧牲、被釘在十字架上,謙遜就能在我們內心成長、茁壯。

  人若棄絕自己驕傲的本性,接受自己是弱小卑微的,就得以獲得神聖恩寵。人因受到震撼而回轉、皈依、悔改;人因受到那住在他內愛的力量所吸引而朝拜天主 :「朝拜聖體的恩寵是合一與神貧的恩寵,讓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神貧。」「唯有『謙遜』才能進入真正的朝拜:『謙卑的賞報,是敬畏上主⋯⋯』」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現在市面上的心靈成長書籍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很多標榜「療癒」的,讀起來卻像是在販賣焦慮,總讓人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快。我比較偏好那種不賣弄、不誇張,而是回歸到最樸實、最基礎的人類情感與精神需求的作品。這本《與皮爾.高山一起祈禱15天》從書名來看,或許會讓人聯想到宗教色彩,但我更傾向於解讀為一種「向內在核心的真誠對話」。我期望它能提供的是一套可以隨時抽離、隨時回歸的內在錨點,而不是一套必須死守的教條。我對作者是否有深厚的背景不感興趣,我更關心的是,書中的文字是否能穿透我的防備心,直達那個最真實的自我。如果它能讓我每天在結束一天忙碌時,不需要靠外在的刺激(比如滑手機或看電視),就能找到片刻的平靜,那就已經是極大的成功了。這種內在的自我安撫能力,才是現代人最需要的技能。

评分

我對於這類強調「時間感」和「重複性儀式」的書籍一直抱持著高度好奇,畢竟生活久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內在的規律性來錨定自己。這本書的「15天」這個設定,我個人覺得非常巧妙,它既不會像「30天挑戰」那樣給人過度的壓力感,也不會像「一週計畫」那樣顯得太過倉促。15天,剛剛好是一個可以讓人真正內化某種行為模式的區間,足夠產生一點微小的、但卻是實質的改變。我猜測,它應該不是那種硬性規定你「必須」做什麼的教戰手冊,而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引導者,默默地在你身邊,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陪你走過這段特定的心靈鍛鍊期。這種陪伴感,對於需要一點外部推力來建立習慣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我已經在腦海中設想,每天早上,在公車還沒來、咖啡還沒煮好之前,利用這幾分鐘,讓自己的思緒被那個特定的主題牽引著,遠離日常瑣事的噪音,這本身就是一種極致的奢侈。

评分

從行銷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定位相當精準,它避開了那種宏大敘事,轉而聚焦於「小而美」的日常實踐。這非常符合台灣讀者近年來追求的「微生活主義」趨勢。大家厭倦了被要求「改變世界」,轉而更渴望「好好過好今天」。我推測這本書的編排上,應該會是短篇、易於消化,並且留有大量的空白或筆記空間,讓讀者可以將自己的感悟即時寫下。這種互動性是實體書最大的優勢,也是電子書難以取代的。我個人習慣在閱讀這類書籍時,旁邊會放一支筆,劃線、寫下疑問,甚至塗鴉,將書本變成一本個人化的「心靈日誌」。如果這本書的設計能鼓勵讀者這樣做,那麼它就不只是一本「讀物」,而是成為了一段「共同創造」的經歷。這種個人化的痕跡,才是賦予書籍真正生命力的關鍵。

评分

整體包裝散發出來的那種沉靜感,讓我覺得這本書或許能成為我對抗「資訊爆炸」的一個小小的堡壘。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大腦總是被各種通知、新聞、社群媒體的訊息轟炸,導致專注力破碎不堪。我期待的不是它能給我什麼驚天動地的「頓悟」,而是它能提供一個每日定點,讓我的注意力可以像一條河流,暫時從嘈雜的入海口,匯聚到一個相對平靜的、有深度的水潭中去沉澱。這種對專注力的重建,比任何快速解決方案都來得有價值。如果能透過這15天的練習,讓我在面對生活中的突發狀況時,反應能稍微慢半拍,多一個喘息的空間去選擇回應而不是反射性地做出反應,那我就覺得這本書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它賣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重新校準生活節奏的能力。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讓人一眼難忘,那種帶著歲月痕跡的復古質感,配上簡潔卻充滿力量的字體,很對我這種有點文青又喜歡沉澱心靈的讀者胃口。坦白說,我很少會被一本看似純粹的書籍封面吸引,但這本《與皮爾.高山一起祈禱15天》,光是光線的處理和色彩的搭配,就讓我覺得這不是一本隨便的工具書,而更像是一件藝術品。翻開內頁,紙張的選用也相當用心,那種微霧面的觸感,拿在手上就覺得沉甸甸的,讓人忍不住想好好對待它。這種對細節的堅持,從外到內都傳達出一種「認真對待每一天」的態度,這點我很欣賞。雖然還沒正式開始閱讀內文,但光是這種實體呈現出來的氛圍感,就已經成功地為接下來的心靈旅程打下了一個穩固的基礎,讓人充滿期待,彷彿已經聞到了一種淡淡的、屬於晨光與沉思的味道。這種儀式感,在現今這個快速變動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讓人想把它放在書桌最顯眼的地方,隨時提醒自己慢下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