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著者 Corrine L. Carvalho
出版者 光啟文化
翻译者 活水編譯小組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1/06/01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本書介紹兩位遭放逐巴比倫( 約主前598~538年 )期間的先知,詮釋其先知性文體及訊息。
首先是《厄則克耳先知書》,尤其包括厄則克耳先知在放逐期間的各種神諭﹔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神諭( 則一~廿四 )、抨擊異民的神諭( 則廿五~卅 二 )、先知聽到的耶路撒冷淪陷的消息( 則卅三 ),以及復興以色列的神諭( 則 卅四~四八 )。本書寫於巴比倫帝國權勢的高峰期,主題涉及罪惡的污濁影響、 天主對耶路撒冷的拋棄,及有關天主能力等神學問題上。
其次是《達尼爾書》,同樣在放逐巴比倫時期,它向一個被趕出家園的民族宣講天主的話。本書文體獨特而擾雜, 常被歸屬為默示 / 末世文學,並在思想及語言上極大地影響了新約﹔而貫穿全書的中心訊息,涉及以色列如何在失去國家主權、受制於外國強權與國王的環境下,依然忠信於上主及其盟約。
著者信息
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v 輔大神學叢書「活水專輯系列」序
vii 聖經新舊約各卷名稱及其簡稱對照表
1 《厄則克耳先知書》詮釋(Corrine L. Carvalho)
2 導 論
9 第一部分:先知蒙召(則一1~三15)
17 第二部分:毀滅的神諭(則三16~廿四27)
18 天主離去前的神諭(則三16~七27
28 天主離開耶京(則八1~十一25)
37 缺了天主之地的神諭(則十二1~廿四27)
79 第三部分:抨擊異民的神諭(則廿五1~卅二32)
99 第四部分:復興的神諭(則卅三1~四八35)
101 以色列民族的復興(則卅三1~卅九29)
121 聖殿的神視(則四十1~四八35)
137 《達尼爾書》詮釋(Paul V. Niskanen)
138 導 論
141 猶大被放逐和異邦國王(達一1~六29)
163 歷史的神視(達七1~十二13)
183 希臘文寫的故事(達十三1~十四42)
191 學術性研經討論課題
图书序言
《厄則克耳先知書》詮釋
導論
《厄則克耳先知書》包括了厄則克耳先知的神諭,他是一位耶路撒冷的司祭,在主前597年遭放逐到巴比倫。由他遭放逐的時間來看,厄則克耳是菁英司祭中的一員,這些菁英司祭與其他猶大(南國)社會中的領導者對巴比倫造成了威脅。本書記載了很多神諭發生的日期,都在厄則克耳自己被放逐期間(主前593~571)。這些神諭使用了多種先知性文體的形式﹕蒙召的敘述、神視的報告、象徵性的動作、哀歌、謎語,等等。以往,很多聖經學者都認為《厄則克耳先知書》是一部雜亂無章的神諭集成,資料來自相當不同的時期;但近代研究顯示,本書是一部精心製作的整體性文學作品。本書最初的文體有一些暗示﹕包括神諭的長度、為了指引讀者而註明的事件發生日期,以及書內出現的貫穿全書的結構模式。
本書有一個清晰的文體結構﹕在耶路撒冷被毀之前的神諭(則一~廿四)、抨擊異民的神諭(則廿五~卅二)、先知聽到的耶路撒冷淪陷的消息(則卅三),以及復興以色列的神諭(則卅四~四八)。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象徵---天主臨在的天主戰車、寶座的神視---將這幾部分連接在一起。
日期、起源和作者
對本書寫作日期的看法非常不同,從巴比倫放逐一直到瑪加伯時期都有可能。然而,由於本書沒有暗示任何發生在波斯或希臘時代猶大面臨的問題,它很可能寫於充軍時期,之後加入了一些零散的補充。由於本書關注的是耶路撒冷內及其周邊地區的活動,有些學者建議本書的作者應來自猶大。但是本書作者從來不認為自己與第一次放逐或耶京淪陷之後,留在猶大地區的人有任何聯繫。相反,本書關注的是有權勢的人﹕王室成員、經師、賢明的智者、司祭,及國家的(或國民的)先知,即那些被擄往巴比倫的人。
本書的作者顯然是一位學者。他展示出自己很瞭解巴比倫和埃及的神學、文化及歷史。他深諳以色列的各種文學傳統,常故意使用一些早期的主題和象徵。這些要素完全符合先知書的記載,即厄則克耳在第一次充軍時就流亡到巴比倫,這就是說,他是有機會接受國際化教育的菁英群中的一員。
雖然本書有無可否認的後期改編的跡象,但它呈現出來的,就如同厄則克耳自己是本書的作者一樣。本書的作者就是厄則克耳先知嗎?或一位匿名的作者,利用厄則克耳這個人,使本書的焦點放在厄則克耳先知身上(如同《達尼爾書》的作者一樣)﹖雖然答案還在辯論中,但厄則克耳這個人物達成了一個文學目的﹕他既代表了理想的先知形象,又成為一雙人們可以看到天主的眼睛。
歷史背景
本書註明了明確的日期,這些日期為本書的讀者可能有一定的意義。但可惜的是,即使有了日期,每個神諭是由哪些確切事件引起的,依然還是一團謎。我們只能從古代不同的資料源流中,對一些重大的事件重建一個大致的輪廓。
《厄則克耳先知書》設置在巴比倫帝國權勢的高峰期。巴比倫諸王剛剛由亞述人手中奪取了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之後,就想嘗試把他們的勢力擴展到黎凡特(Levant)地區,那是在地中海東部的邊緣地區,自土耳其到埃及,包括猶大和以色列兩個王國。這一擴展,引起了巴比倫與埃及和腓尼基(Phoenicia)很多的衝突。猶大的命運也在此衝突中被確定。約史雅王(Josiah)在主前609年去世後,猶大在廿二年內有過四位國王,每位國王都依靠埃及或巴比倫的支援。
第一次的圍攻及充軍發生在主前597年,是由反抗巴比倫的叛亂而導致的。這次被放逐的人士,只有王室成員、軍人、技工人員,以及「地方上的王公大人」(列下廿四15~16)﹔厄則克耳就在第一批被放逐的人中。厄則克耳先知參照被放逐的國王耶苛尼雅(Jehoiachin)的就職,來記錄他神諭的日期,顯示出厄則克耳認為耶苛尼雅是當時唯一的、真正的猶大國王。
厄則克耳的先知職務開始於被放逐四年之後(主前593年)。這也是埃及盡力想在黎凡特地區建立聯盟之際。結果,在耶路撒冷城第一次遭圍攻之後,被巴比倫人所委任的國王漆德克雅(Zedekiah)最終起來反抗巴比倫人的操縱。這導致巴比倫人的報復---第二次圍攻京城。雖然在十八個月的圍攻中,埃及前來援助猶大,但沒有成功,耶路撒冷城於主前587年7月淪陷於巴比倫人手中(列下廿五1~4)。雖然則一~卅二章的神諭是關於京城淪陷前的事,但本書就整體而言,是在第二次放逐後寫成的,並反思這一事件帶給以色列的神學挑戰。
重要主題
本書文學的完整性,顯示在其整合一致的神學上。本書的主題是﹕罪惡的污濁影響、天主對這城市的拋棄,以及關於天主能力的問題。
本書的基本結構,以天主的臨在和缺席為中心。在本書的開始,天主仍居住在耶路撒冷的聖殿中,坐在革魯賓寶座上,上面裝有車輪,準備離開。根據以色列人的聖殿神學,只有那些處於禮儀潔淨狀態的人可以接近天主。禮儀的潔淨源於讓世界儘量保持原有被創造的純潔狀態。罪惡所帶來的不潔會累積起來,污染整個家族、土地及城市。耶路撒冷城在本書的開始,就處於這種狀態中﹕百姓的罪行在增加,城市的不潔在累積。
厄則克耳用「可憎之物」(abomination)一詞來指稱這樣的不潔。除了《厄則克耳先知書》外,這個詞在《肋未紀》中指違犯了禮儀的潔淨,特別是違犯了「聖潔法」(Holiness Code;肋十七~廿六)。這個詞也出現在《列王紀》中,指朝拜異民之神祇,特別是外約旦地區(the trans-Jordanian)的神祇﹕革摩士(Chemosh,摩阿布人敬奉的神祇)、米耳公 / 摩肋客(Molech / Milcom),這些神祇都要求將人的兒女獻祭作為犧牲(列上十一5,十一7;列下廿三13)。《厄則克耳知先書》中用的「可憎之物」(abomination)一詞,和這兩種意思非常相似,指違犯「聖潔法」和朝拜邪神。
在則八~十一章的神視中,厄則克耳看見這種禮儀的不潔已進入聖殿,使它不再適合天主居住了。結果,天主把戰車—寶座裝上齒輪,飛離聖城。隨著天主的離去,這城也被拋棄了。在古代近東,當一個神祇離開殿宇,這城市就不再受神祇保護,以得福祉,而容易遭受攻擊、瘟疫、傳染病及傾覆。當上主離開這城後,這城最終的沉淪是不可避免的。則十一~廿四章又再一次地敘述這城的瓦解,結果百姓也愈來愈墮落下去。天主的拋棄使得他們回到赤身裸體的自然狀態,一種全然污穢及低劣的狀態。
以色列這「自然狀態」的光景遍布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則十六和廿三章用擬人的方式,把耶路撒冷描繪成一名女人,以表達以色列本質的污穢,一個從來沒有做過任何值得天主關注的事情的民族。以色列被描述為一個耽溺在自己出生血液中的嬰兒,一個污穢的受造物,無法潔淨自身,甚至不察覺有必要去潔淨。天主看到了這嬰兒,淨化了她,這是一個天主主動的淨化行動。天主如此主動的行動模式,貫穿全書。以色列從來沒有潔淨過自己,甚至在先知「復興」的神諭中,以色列也從來沒有採取過任何行動,使自己擔當得起「復興」,也沒有做過任何事情使復興得以成就。枯骨的圖像就說明這一主題﹕以色列如同一堆枯骨;天主獨自行動。
以色列只能以承認自己的墮落惡行及天主的大能來回應。一個在本書中重複了72次的短語﹕「你們便承認我是上主」(that you may know that I am the LORD),傳達了本書的主題。很清楚,這樣的對天主的認知,不是客觀記錄事實,而是完全認識到上主特性的重要意義,意識到天人間全然不平衡的關係,從而達到內在的轉化。這種對天主「偉大」的「認識」,會讓以色列人「羞愧」,因而步入正義的行為。
在歷史背景的光照下來讀本書時,這樣的神學是可以理解的。這一團體對上主大能的這一概念本身提出了質疑。他們被放逐到了巴比倫、眼見他們的城市被毀、聖殿被焚,並且他們的同胞被殺、被殘害、被毆打、被奴役。他們心中迫在眉睫的問題是﹕當這些發生時,天主在哪裏呢﹖天主為什麼不來拯救他們﹖《厄則克耳先知書》藉著強調使「雅威主義」能存活下去的要素,回應了這樣的神學危機。作者強調昔日的傳承,表明他想保持與以色列過去的連繫;他甚至「玩弄」運作那些傳承,試圖使人重新設想「天主大能」的含義。
《厄則克耳先知書》的不朽影響力
《厄則克耳先知書》幾乎從一開始就有巨大的影響力。這位先知神視中的點點滴滴,可以在舊約中的《匝加利亞先知書》及死海經卷中的《安息日獻祭之歌》(The Songs of the Sabbath Sacrifice)找到回應。《厄則克耳先知書》對新約最明顯的影響,是《若望默示錄》中對聖城的描繪。戰車寶座圖像,即the merkaba(希伯來字,英譯:Chariot of Fire,意思是「火的戰車」),成為猶太神秘主義思想反思天主經驗的沃土。基督宗教傳統把本書第一章的神視看作是聖經本身的象徵,四活物代表舊約及新約皆有的四部分,它們的四個臉面就寓意了四福音的作者:瑪竇聖史是天使 / 人,馬爾谷聖史是獅,路加聖史是牛,若望聖史是鷹。
图书试读
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厄則克耳先知書及達尼爾書詮釋(神叢14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