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梨園感舊說因緣
硃少璋
紅船臥虎一身存
皓首忘名麯聖尊
月寂星沉燈未炧
背人感舊話梨園
一
王心帆(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至一九九二年八月二十一日),原籍廣西,於廣州齣生,筆名心凡、佛珠、心園,世稱「麯聖」;其早年在廣州居處名曰「花花相對樓」,後定居香港居處名曰「無垢室」。先生少年時代即在報端發錶粵謳、南音、班本以及戲班消息、戲麯評論,早年作品見諸《七十二行商報》、《廣州共和報》、《燕語雜誌》、《五仙漫話》、《廣州禮拜六》、《無價寶》、《香花畫報》、《新蜀夜報》、《粵江日報》。曾為「國中興」、「新中華」、「高陞樂」、「大寰球」、「大觀劇社」編劇撰麯,作品有《三氣自由男》、《藍橋會仙》。先生早年曾任職軍官,又曾在「紅船」參與戲班工作,均未能適應,不久即轉為報章撰稿(如《羊城報》、《非非日報》),以及編辦報章雜誌(如《思潮》、《一號》),又曾任記者(如《大同日報》);終其一生,與文字結不解緣。先生早歲結識羅劍虹、黎鳳緣、關笑樓、蔡瞭緣等人,加入「廣東劇學研究社」,協助編輯《戲劇世界》;又應廣州書坊之請,過錄輯寫班本名劇的唱詞(如《打雀遇鬼》、《賣花得美》、《芙蓉恨》、《夜吊白芙蓉》),暢銷一時。一九二一年在廣州編刊唱詞集《擸?籮》,一九二五年曾在港辦《骨子》,翌年任職於《國民新聞》及丁蔔印務館,並創辦小說雜誌《月宮》;港粵兩地都有他留下的文字影跡。
先生前半生往來港粵之間,光復後始正式定居於香港。五十年代先生在港曾與劉芳女士訂婚,惜劉女士病故,好事未諧。居港期間,曾在《小說精華》、《銀星》、《華僑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又從事與電影相關的工作:為《棒打薄情郎》、《血淚種情花》、《鞦墳》撰寫劇本或提供原著;為《七月落薇花》當顧問;為《血淚種情花》、《百鳥朝凰》、《烏龍王》、《忠孝雙全並蒂花》、《小財神》、《光緒皇嘆五更》、《黃飛鴻傳》第三集、《黃飛鴻傳》第四集等電影撰麯(部分作品或與吳一嘯閤作)。先生長年以撰稿、撰麯以及參與電影工作為生,一生澹泊低調;何叔惠在《王心帆與小明星》的序言中總結其性格為「孤芳自賞,安貧樂道」,確是貼切。
先生擅長撰麯,早年專為戲班所撰之「班麯」,有名劇《蔡鍔齣京》(或雲《雲南起義師》,待考)的部分唱段、《情劫》主題麯《情劫哭棺》、《紫霞杯》主題麯《訴情》,以及《寶玉逃禪》等名麯名段。名伶生鬼容、文武耀、陳醒漢、白玉堂、子喉七、靚榮、薛覺先、廖俠懷都曾演唱過他的作品。而先生創作之「歌壇麯」,尤為世人所重。其「歌壇麯」多重組古典詩詞名句入麯,別開生麵,典雅優美,世稱「心麯」,而與著名歌者小明星(鄧曼薇)閤作,一撰一唱,配閤尤為天衣無縫;心麯星腔,如《癡雲》、《鞦墳》、《慘綠》、《故國夢重歸》者,至今繞樑未散,已成歌壇經典,顧麯者無不津津樂道,而「麯聖」之號,由是不脛而走,人所共知;與「麯王」(吳一嘯)、「麯帝」(鬍文森)各領風騷,孰瑜孰亮,未易軒輊。張月兒、張瓊仙、小燕飛、梁瑛、陳錦紅等著名歌者,都曾演繹過先生的作品,對「心麯」亦推崇備至。一九八七年何耀光以「心麯」十數闋及小明星傳(王心帆撰),閤輯成《星韻心麯》,齣版成書。一九九○年,先生九四高齡,猶應邀齣席「粵歌雅詞六十年」(亞洲藝術節)活動,又為悼念小明星而撰寫新麯《薇花落後韻猶香》,並為「省港澳麯藝大匯唱」題寫賀詞。先生不忘故人,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六日齣席紀念小明星逝世五十週年的演唱會;同年八月十六日在龍門大酒樓中風暈倒,送院搶救,延至八月二十一日不治,享年九十六歲。身後事由招惜文、龍景昌、李銳祖、黎鍵、羅子芳、陳錦紅、黎佩娟、歐偉嫦、區文鳳辦理,遺體火化後骨灰存放於薄扶林道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墳場,靈位一座安放於九龍鑽石山賓霞洞。二○一六年香港中央圖書館為紀念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在「香港音樂傢羣像係列」中安排展覽,展期由二○一六年一月十一日至翌年五月三十一日,展品包括與王心帆有關的歌壇麯紙、麯本手稿、相片、書籍及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