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給爸爸媽媽的話
隨著科技的進步,您是否覺得孩子的童年被3C綁架瞭呢?在忙碌的生活中,會不會有不知道該陪孩子玩什麼遊戲的睏擾?
對這個時代的許多孩子而言,滑手機、看影片似乎比「玩遊戲」更有趣,因此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盯著螢幕,而非與人真實地互動、體驗遊戲的樂趣。越來越多孩子齣現感覺統閤失調與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很多時候其實都隻是因為「玩」得不夠。
全球化的疫情增加瞭我們與孩子居傢共處的時間,我看到許多爸媽非常希望能夠瞭解「如何陪孩子玩耍」,更別說是遲緩兒童的傢長,透過活動幫助孩子發展的需求更是迫切。
若我們希望孩子放下手機,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陪孩子玩。真心希望這本書可以變成每位爸媽實用的工具書。
拿到書以後,無須按錶操課地帶著孩子進行書中提到的每個活動,而是當我們想陪伴孩子玩、需要一些點子或靈感時,翻一翻這本書或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我們今天來玩什麼好呢?」、「這個遊戲看起來很好玩,要不要來試試看?」,然後找到一個爸媽和孩子都樂在其中的遊戲,給予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許多參與過親子遊戲課程的傢長都會告訴我,在陪伴孩子玩的時光裡,他們發現自己學習到如何更專注地看著孩子,瞭解孩子的想法、喜好,也無形中提升瞭自己身為父母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和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別忘瞭保持彈性,若孩子拋齣不同的想法,我們可以試著去傾聽、理解與接納,讓遊戲隨時保持著改變的可能性。有時候會發現,剛開始是我們帶領孩子開啟遊戲,最後卻是由孩子的創意帶領我們,一起享受遊戲的樂趣。
在這本書裡,我從職能治療的專業齣發,根據孩子發展的脈絡,整閤這些年的工作經驗,盡可能把不同類型的遊戲整理齣來,包括肢體協調、手部操作、認知思考、口語錶達、專注力、親子按摩、親子瑜伽等領域,大部分的遊戲都是在傢就能玩。
「傢」是孩子重要的學習場域,「遊戲」則是孩子享受童年的過程,而大人的任務,就是讓生活充滿遊戲的可能。
除瞭遊戲的方法之外,我也試著用深入淺齣的方式,解釋孩子的發展需求與歷程,希望能幫助更多人重視遊戲對於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也許在書中,您也能找到一些曾經帶孩子玩過的遊戲,希望透過我的描述,能讓這些遊戲的意義被看到,而且讓大傢瞭解如何從一個遊戲概念齣發,去延伸、變化齣更多好玩的遊戲。
這些年,我和許多父母與孩子共度瞭寶貴的時光,包括親子課程、特殊兒的職能治療、嬰幼兒按摩、幼兒瑜伽、親職講座……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養分,成就瞭這本書的點點滴滴。
在此真心感謝我在專業路上遇到的每一位傢長與孩子,和你們互動的過程讓我不斷反思與進步,成為更好的吳老師。
有些事,不做不會怎麼樣,但做瞭會很不一樣。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也許很多迴憶會隨著歲月流逝,但被陪伴、被關愛的感受會留在孩子的心中。希望當我們的孩子長大後迴想起童年,都是那些遊戲帶來的快樂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