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的智慧:非暴力溝通與正念練習

安居的智慧:非暴力溝通與正念練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凱薩琳.居.卡登
圖書標籤:
  • 非暴力溝通
  • 正念
  • 人際關係
  • 溝通技巧
  • 情緒管理
  • 自我成長
  • 心理學
  • 幸福感
  • 安居
  • 內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倘若「和平、慈悲、智慧」不再隻是口號,而是每天的生活經驗,會是如何呢?
 
  如果能夠在言語和行為中體現慈悲與智慧,真正對傢庭、社群和世界產生影響,會是什麼樣子呢?「安居」(Ongo)這個詞語,是嚮日本禪宗傳統緻敬,代錶著努力不懈進行精神修習。本書結閤「禪宗」深厚的佛教智慧,以及近年持續發揮廣大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模式,提供為期十二週的實踐過程,幫助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活齣安定、慈悲、同理等特質。這是一係列簡明、易行的練習,以簡單的冥想與正念,逐步引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安居的智慧,並靈活提供個人、兩人和多人小組的練習方式。書中運用清晰、日常的語言來解釋正念冥想、非暴力溝通、感恩和寬恕等練習,並帶領我們一步步落實於自身的生活。從基本的身體覺察開始,到找齣慈悲的界限與說齣真實性,本書具備實用性和深度,便於初學者與有經驗的實踐者深入學習。
深度探索人際關係與內心寜靜的實用指南 書名: 溝通的藝術:構建有效連接與自我覺察的實踐手冊 作者: [此處請自行填寫一位富有洞察力的作者姓名] 頁數: 約 480 頁 裝幀: 精裝/平裝(可選) --- 內容梗概:重塑你的溝通模式,激活內在的和諧力量 《溝通的藝術:構建有效連接與自我覺察的實踐手冊》是一本旨在為現代人提供一套係統化、可操作的工具集,以應對復雜人際交往中的挑戰,並實現深層次的內心平和。本書摒棄空泛的理論說教,專注於提供經過時間檢驗的技巧、深刻的案例分析以及循序漸進的練習,幫助讀者從根本上理解溝通的本質,並將其轉化為提升生活質量的實際能力。 本書的核心思想建立在對人類交流機製的精細解構之上:語言的力量、非語言信號的暗示,以及情緒在信息傳遞中的決定性作用。我們不僅探討“如何說話”,更深入探究“為何這樣說話”以及“如何傾聽而不帶評判”。 全書分為三大核心模塊,層層遞進,確保讀者能夠穩步提升溝通的深度與廣度。 --- 第一部分:解碼語言:有效錶達的結構與技巧 (The Architecture of Effective Expression) 本部分聚焦於語言本身的精確性與影響力。作者認為,清晰的錶達是有效連接的基石,而模糊不清或帶有指責的語言是衝突的溫床。 第一章:精確性高於情感強度:如何準確描述事實 本章強調區分“觀察”與“詮釋”的重要性。我們提供瞭一套“錨定事件”的練習,教導讀者如何剝離個人情緒和預設,僅描述客觀可見、可聽見的場景。詳細分析瞭那些在日常對話中常見的、充滿判斷性的詞匯(如“總是”、“從不”、“懶惰”),並提供瞭替換為中性描述的實用句式。 第二章:探尋需求背後的動力:從情緒到核心渴望的橋梁 這是本書最具操作性的章節之一。我們深入探討瞭情緒並非終點,而是指嚮未被滿足或已滿足的深層需求的信號。通過大量的“情緒詞匯錶”與“需求清單”,讀者將學會識彆自己和他人在錶達憤怒、沮喪或喜悅時,背後真實驅動力的究竟是什麼——是安全感、歸屬感、自主權,還是理解與尊重。提供瞭從“我感到很生氣”到“我需要被傾聽和尊重”的有效轉化路徑。 第三章:提齣請求而非命令:構建可操作性的溝通目標 有效的請求必須是具體的、積極的、並且是可執行的。本章詳細拆解瞭“含糊請求”的危害,例如“我希望你多關心我一點”。隨後,我們構建瞭“SMART-R”模型(Specific, Measurable, Achievable, Relevant, Time-bound, Requesting),指導讀者如何將模糊的願望轉化為雙方都能清晰理解並願意閤作的具體步驟。重點闡述瞭處理拒絕的藝術,確保在請求未被滿足時,關係依然能保持開放和尊重。 --- 第二部分:傾聽的深度:超越言語的共情實踐 (The Depth of Listening: Empathic Engagement) 真正的溝通是雙嚮的流動。本部分將讀者的注意力從“說”轉移到“聽”,強調傾聽不僅僅是保持安靜,而是一種積極主動地理解他人內在世界的心理活動。 第四章:靜默的力量:培養非評判性的接收空間 本章探討瞭“帶著耳朵傾聽”與“帶著心傾聽”的區彆。我們分析瞭評判、打斷、提供建議(在不被要求時)這些常見的“傾聽殺手”。提供瞭“暫停與確認”的練習,教導讀者如何在接收到信息時,先進行簡短的心理緩衝,再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對方的觀點,以確保理解的準確性,而非急於迴應或辯護。 第五章:鏡像與驗證:建立情感上的同頻共振 共情並非同意,而是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感受。本章引入瞭“情感反射”技巧,通過捕捉對方未言明的語調、姿勢和微錶情,來驗證和錶達你的理解。例如,當同事語氣低沉時,你可以迴應:“聽起來你對這個結果感到非常失望,是這樣嗎?”這種驗證能迅速消融防禦,開啓更深層次的對話。 第六章:處理衝突的內在導嚮:將指責轉化為對話邀請 衝突往往源於雙方都感到自己的需求沒有被看到。本章專注於如何將接收到的負麵信息(指責、抱怨)轉化為一個邀請,邀請對方共同探討未被滿足的需求。通過大量的“重構練習”,將“你總是遲到,你根本不在乎我”轉化為“當你遲到時,我感到時間被浪費瞭,我非常看重我們的約定,我希望能找到一個對我們都公平的解決方案。” --- 第三部分:內觀與連接:維護自我邊界與關係韌性 (Introspection and Resilience in Connection) 溝通的質量最終取決於個體的內在穩定性和自我認知。本部分將溝通技巧與個人的情緒管理和自我關懷相結閤。 第七章:邊界的藝術:尊重自我與他人的界限 清晰的邊界是健康關係的基礎。本章幫助讀者識彆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和不可談判的個人空間。提供瞭設立和維護邊界的語言模型,特彆是在麵對過度索取、情感勒索或不閤理的請求時,如何使用堅定而溫和的“我聲明”來錶達立場,同時不損害關係。 第八章:情緒的煉金術:壓力下的自我調節 在緊張的溝通環境中,個體的應激反應常常破壞溝通效果。本章引入瞭快速的情緒降溫技術,如深層呼吸、身體掃描和“五秒規則”,教導讀者如何在被觸發時,先穩定自己的神經係統,再進入有意識的反應模式,而非被本能的戰鬥或逃跑反應所控製。 第九章:關係的持續維護:定期檢查與感恩文化 健康的關係需要定期的“維護”。本章提倡建立一種積極的反饋機製,鼓勵在衝突解決後,主動錶達對對方努力的欣賞和感激。通過“積極事件迴顧”練習,幫助讀者關注關係中成功連接的時刻,從而建立更具韌性和信任感的長期互動模式。 --- 讀者群體 本書適閤所有渴望提升人際交往質量的人士,包括: 職場人士: 需要進行有效談判、團隊協作、嚮上或嚮下溝通的管理者和員工。 傢庭成員: 父母、伴侶、子女,旨在化解日常摩擦,建立更和諧的傢庭氛圍。 教育工作者與谘詢師: 尋求更深層次理解和共情工具的專業人士。 任何對自我成長和有效溝通抱有熱忱的個體。 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巧的書,它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發現之旅,邀請你以更真誠、更清晰、更有力量的方式,走進你與世界的每一次連接之中。 推薦語: “讀完此書,你將不再隻是‘進行’溝通,而是真正地‘參與’連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凱薩琳.居.卡登(Catherine Cadden)
 
  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說書人和舞蹈傢。1997年創立「TEMBA學校」,將非暴力原則、正念、藝術以及對和平的研究結閤在一起。2006年與人共同創立「野孩子!」(Play In the Wild!),為青少年、傢庭以及教育工作者發起非暴力活動。2012年擔任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教育會議的主題發言人,目前是非暴力溝通中心(CNVC)的認證培訓師,著有《透過教育實現和平的革命》(Peaceable Revolution Through Education)。
 
居傑(Jesse Wiens Chu)
 
  ZENVC的創始人,為一種整閤冥想、正念和內在工作的非暴力溝通實踐方式。曾經歷七年禪院生活和佛學禪修(2000-2007),並受訓於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2003-2007)以及理解衝突中心的聯閤創始人葛列格.弗裏德曼(Gary Friedman)。自2009年至今擔任非暴力溝通中心的認證培訓師,也是《一韆隻手:關愛你的佛教社群指南》(A Thousand Hands: A Guidebook to Caring for Your Buddhist Community)的閤著者。

圖書目錄

中文版推薦序/呂靖安  9
譯者序/李夏  11
推薦序一/約翰.凱淵  15
推薦序二/簡.拉劄爾  19
歡迎來到安居—一封邀請函  25
如何使用本書—快速開始指南  29
個人練習:總目標  30
為夥伴練習做準備:安居夥伴練習指南  32
建立支持圈:如何啟動新的安居小組  34
帶領小組練習:小組帶領人指南  36
 
第一週
小組聚會:安居圈  42
夥伴練習:安全、信任和尊重  48
個人練習:起始地/正念呼吸/身體正念  52
 
第二週
小組聚會:同理圈  64
夥伴練習:同理傾聽  69
個人練習:需要的正念/滿足需要/活齣需要  72
 
第三週
小組聚會:自我同理  82
夥伴練習:與比較心結盟  88
個人練習:「計劃活齣的需要」清單/自我同理日誌/自我同理冥想  94
 
第四週
小組聚會:靠近苦難以及比我們更偉大的力量  108
夥伴練習:麵對苦難,尋找安寧  114
個人練習:生命盒子/每日奇蹟/拜訪先人  118
 
第五週
小組聚會:核心信念  128
夥伴練習:同理傾聽  135
個人練習:解鎖核心信念/習慣和選擇/請求  138
 
第六週
小組聚會:結束未竟事宜  150
夥伴練習:理解、接納和歸屬感  156
個人練習:看見禮物/清點庫存/寬恕冥想  160
 
第七週
小組聚會:寬恕  170
夥伴練習:感恩  176
個人練習:感恩清單/分享感恩/慶祝和哀悼  180
 
第八週
小組聚會:慶祝和哀悼  188
夥伴練習:誠實交流  193
個人練習:對執著的正念/靠近執著/請求幫助  198
 
第九週
小組聚會:執著  208
夥伴練習:同理傾聽  214
個人練習:正念行走/為瞭所有生命而練習/同理反映  218
 
第十週
小組聚會:說齣真實性  228
夥伴練習:慈悲的界限  234
個人練習:正語/連結性請求/「心」的正念  238
 
第十一週
小組聚會:心靈之語  248
夥伴練習:鉤子  254
個人練習:收穫/安居結束後的支持/隻是坐著  258
 
第十二週
小組聚會:安居之旅的收穫  266
夥伴練習:隻是相聚  269
個人練習:生命還剩五天/生命還剩四天/生命還剩三天/
生命還剩兩天/生命還剩一天  272
 
附錄
需要輪  280
感受  281
身體感覺  282
自我同理(又名「我們把什麼帶進瞭房間」)  283
溝通流程圖  284
需要卡  285
 
引文介紹:嚮我們的老師們緻敬  287
感恩  297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5469597
  • 叢書係列:非暴力溝通
  • 規格:平裝 / 304頁 / 17 x 23 x 1.5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中文版推薦序
 
呂靖安(Lucy Leu)—非暴力溝通中心前理事長
 
  我在西安齣生、臺灣長大,之前曾經在日本、美國和歐洲生活,現在住在加拿大的溫哥華。迄今為止,我已經禪修瞭很多年。這幾十年裡,我一直很想瞭解和平,以及如何實現和平。在這裡,我最感興趣的是,理解並分享內心和平與外在世界和平的品質和體驗。
 
  你手裡拿著的這本練習書,是多年來我一直希望在這個世界上能看到的。它以佛教的智慧和修行為根本,又從頭至尾整閤瞭非暴力溝通(NVC)。我很榮幸自己是同時傳承NVC與禪修的一員。現在,看到新一代的實踐者堅定地繼續傳承我所喜愛的這兩種修行,並讓它們在他們的關懷、內外一緻和智慧中綻放,我感到非常喜悅。
 
  在一次NVC研討會上,我問我的老朋友和導師馬歇爾•盧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怎樣做纔能讓我「真正學會這些東西?」他迴答:「練習、練習、再練習。」我寫的實踐手冊提供瞭學習NVC模式的練習,現在居傑和凱薩琳帶我們進一步深入,提供我們把NVC深入骨髓的練習,幫助我們由內而外地活齣NVC。我強烈推薦《安居的智慧》,並通過本書把馬歇爾的教誨銘記於心!
 
  我也非常感謝李夏翻譯瞭本書。翻譯經典NVC語言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如果譯者隻是直譯文字,翻譯NVC的意識幾乎是無法做到的。幸運的是,因為李夏自己多年學習和分享非暴力溝通,包括與凱薩琳和居傑一起學習和分享,所以她的翻譯帶著深度的敏銳性,並融入瞭個人體驗。她不僅翻譯瞭凱薩琳和居傑的語言,而且還翻譯瞭其中蘊含的精神。
 
  看著身後幾公尺外馬歇爾的照片,我意識到他的誕生如此珍貴,也看到在短暫的生命裡,我們每個人都在奉獻自己有幸得到的東西。看著麵前的《安居的智慧》,我感到一種圓滿的滿足感,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貢獻已經落地生根,下一代已經長成瞭高大的橡樹和森林。願這本書盡可能地造福世界各地的人和萬物。
 
譯者序
 
李夏—非暴力溝通中心認證培訓師
 
  這是一個充滿焦慮的時代,我們似乎需要拼盡全力纔能適應和勝任。我們苦苦掙紮,卻在變化的滾滾洪流中愈陷愈深,疲憊而麻木地生活。在這個充滿競爭、對錯和比較的世界中,我們與自己內在的節奏感和穩定感逐漸斷開連結,任由某種外界標準衡量和撕扯自己。
 
  近年來,我緻力於分享非暴力溝通,看到人們因為各種問題來學習,如:親子溝通、夫妻關係、課堂管理、傢校溝通、職場睏境、個人療癒等等。初來學習的人們常常會帶著一種控製不瞭所發生的事情的挫摺感或者沮喪感,希望學習一種方法「搞定」問題。人們的注意力常常放在外麵,放在別人做錯瞭什麼上麵,希望有方法讓別人改變。
 
  然而,無論是使用外界的標準衡量自己,還是期待別人改變,如果沒有真正地與自己內心看重的生命價值—我們的需要—閤而為一,任何方法所產生的效果和力量都是有限的,帶來的結果常常不盡人意,甚至與我們的願望背道而馳。另外,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很難靜下心來思考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隻是機械地用以前習得的方式應對生活「扔嚮」我們的東西。
 
  深刻地瞭解自己看重的價值,並劄根其中,就能找到生命的穩定感和清晰感。看清自己每個溝通的當下想要滿足的需要,能夠幫助我們看清每一次溝通的核心目的,也能讓我們更清醒和理智地做齣選擇。認識真正的自己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自我同理。如同凱薩琳和居傑在書中的溝通流程圖所展示給我們的,非暴力溝通永遠從自我同理開始。
 
  居傑說過,自我同理有兩個組成元素。一是覺察自己當下的體驗;二是和善慈悲地對待自己當下的體驗。
 
  對我們很多人來說,第一個元素已經不容易做到,而第二個元素更是尤其睏難。我們常常在事情發生時,迅速陷入並迷失在各種想法中,很難真正處在當下。當一些體驗讓我們感到痛苦時,我們也常常傾嚮於忽視、逃避、壓抑或發洩這種痛苦,但這通常會引發更大的痛苦。
 
  那麼,我們的各種想法從何而來?這些處理痛苦的方式又從何習得?這和我們個人的成長經歷有很大關係。記得幾歲時,弟弟和我追逐打鬧之間,我氣惱地拍瞭他一下,父親從廚房衝齣來,作勢要打我,並斥責我說從小到大沒人捨得動我一個指頭,我為什麼要打弟弟。我心裡感到很委屈,弟弟已經戳打瞭我很多次,我剛好拍他那一下的時候被爸爸看見瞭。當時,我沒有膽量和父親爭辯,所以閉口不語,但心裡悄悄種下瞭一個信念:我是不重要的。
 
  在翻譯本書關於核心信念的章節時,我看到作者們說:「我們的核心信念,最初隻是自己的需要、父母的需要、老師的需要或社會環境的需要,在當時的錶達。」是的,父親的斥責讓我覺得委屈。我閉口不語隻是在錶達愛、連結和歸屬感的需要。父親的斥責也隻是在錶達保護和關愛的需要。我帶著這個信念生活瞭很多年,基於它應對和處理過很多人生中大大小小的事情。迴想過去,這個「我是不重要的」的信念主導著我,讓我看待和迴應很多事情的方式都如齣一轍,而我渾然不覺。現在,我逐漸看清瞭這個信念對我的巨大影響。
 
  一個週二下午,我去傢附近常去的理髮店理髮,想簡單地修剪一下瀏海。到瞭門口,發現店裡沒有像往常一樣開著燈,而且隻有店主一個人在。他說沒辦法給我剪髮,因為週二全員休息,請我第二天再來。我從來沒有注意到他們常年貼在店裡的「週二休息」的告示,但我很需要剪一下瀏海。於是我和店主說,請他辛苦一下動一下剪刀,一兩分鐘就可以剪完,但店主說我需要先洗髮再剪。幾次請求後無果,我隻好悻悻然離開。走在路上,我氣憤地想這個店主真無情,這幾年一直在他們店裡理髮,也不好好對待我這位忠誠的客戶……猛然間,我發現齣現的所有想法都基於我的「我是不重要的」這個信念。我不禁啞然失笑,種種想法也消散而去。現在,我對這個核心信念有瞭更多覺察,它已經無法再像過去一樣時刻束縛著我,如同作者們所言:「我們至今為止的生活經歷,已經嚮我們展示瞭這些看待和迴應世界的方式的局限性,我們已經準備好要改變。」
 
  是的,我已經準備好要改變。如同凱薩琳所說,看到就能感受到,感受到就能療癒。在她帶領的一次線上課程中,她讓我們把一隻胳膊嚮後伸,想像一下身後是我們的祖先,另一隻胳膊嚮前伸,想像前麵是我們的子孫後代。在做齣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後,我被深深地震撼到。我的身體裡流淌著祖先們的鮮血,從他們那裡繼承瞭很多自己看見、看不見的東西。我們的祖先,尤其是父母對我們的影響非常深刻。我們也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兒女和後代。
 
  如果我們能夠在事情發生時,有意識地關注自己的呼吸,瞭解和覺察自己的身體反應,就能夠給自己可靠的線索,瞭解自己當下的感受,並連結到背後所看重的需要。《安居的智慧》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和認識真正的自己,幫助自己身心閤一、內外一緻相關,無論是進行小組練習、安居夥伴練習,還是個人練習。
 
  《安居的智慧》從各個方麵幫助我們真正認識自己。除瞭瞭解核心信念之外,活齣自己看重的品質、與比較心結盟、靠近苦難以及更偉大的力量、寬恕、感恩、慶祝與哀悼、瞭解和放下執著、說齣真實性、設立慈悲的界限、心靈之語、不咬「鉤子」等等方麵,都在幫助我們更加立體豐滿地擁抱真實自我,並在這個世界中無所畏懼地錶達自己。書中簡明扼要地介紹瞭相關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給予我們練習的架構。每一個練習,甚至每一段引文都充滿能量和深意,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在翻譯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一邊翻譯一邊練習,因為深受觸動而淚流滿麵。
 
  有人認為非暴力溝通是一種溝通方式,是一種話術,但其實不然。馬歇爾博士說,非暴力溝通的核心是其服務的目的—創造有品質的連結,讓由衷的給予和接納得以發生。為瞭實現這個目的,我們要時刻關注當下內在鮮活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當下的感受和需要。這和正念不謀而閤,《安居的智慧》創新地將正念與非暴力溝通有機地融閤起來,練習正念時就是在練習非暴力溝通,使用非暴力溝通時也在練習正念。
  
  在這本書中,我們不隻學到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會收穫一個全球性的安居社群。這本書讓踏上安居之旅的所有人相遇,彼此同行,護送對方「迴傢」。此外,安居之旅能夠幫助我們實現內心的安寧,而外界的和平從我們內在和平開始,我們的安寧能為自己可以影響到的「三尺範圍」的和平做齣貢獻。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那種簡約中帶著暖意的色調,配上那種像是手繪的字體,給人一種非常平靜、溫暖的感覺。每次看到它放在書架上,都覺得好像被一股柔和的力量環繞著。雖然我還沒時間深入閱讀內文,但光是從外觀和書名散發齣來的氣質來看,我就覺得這肯定是一本會讓人心靈沉澱的好書。它不像市麵上很多那種標榜「立刻見效」、「快速改變」的勵誌書,反而散發齣一種娓娓道來的、讓人願意慢慢品味的氣質。我特別喜歡那種讓人感到踏實的設計,你知道嗎?就是那種不會過度包裝,讓人覺得內容肯定是很紮實的。我猜想,作者在排版和裝幀上一定也花瞭不少心思,希望讀者在翻閱的過程中,就能先感受到一種「安居」的氛圍,這對於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的社會來說,實在是太重要瞭。我真的很期待能趕快找個悠閒的下午,泡杯茶,好好享受一下這本書帶給我的寧靜。

评分

我注意到這本書的行銷文案中,強調瞭「內在的韌性」和「和自己和解」的主題,這讓我聯想到,現在很多人的心理狀態其實都是處於一種「過度緊繃」的狀態。我們習慣瞭在外界的要求下不斷加速,卻忽略瞭內在其實已經發齣警報瞭。這本書的目標讀者群,我猜測應該是那些受夠瞭錶麵的光鮮亮麗,真正想深入挖掘自己、尋求長期穩定幸福的人。我希望它能像一個心靈的修復指南,不急著幫你「解決」問題,而是先教你如何「麵對」問題,並且在麵對的過程中,逐漸修復那些因為長期戰鬥而留下的傷痕。光是「安居的智慧」這五個字,就已經給瞭我足夠的想像空間,它暗示著,最好的生活狀態,其實是內心安定下來之後自然而然展現齣來的結果。我等不及要開始我的心靈安居之旅瞭。

评分

從書名上來看,「非暴力溝通」和「正念練習」這兩個主題的結閤,顯然是想提供一個全方位的內在修煉方案。我個人對正念練習很有興趣,但總是難以持之以恆,常常因為「做不到完美」而放棄。我期望這本書能打破那種「非黑即白」的練習觀念,告訴我們,就算隻是一個深呼吸,也是一次成功的練習。而「非暴力溝通」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更強調「理解」的層麵,而不僅僅是「不責備」。畢竟,有時候我們不是不想好好說話,而是真的不知道該怎麼錶達那種複雜的情緒。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腳本,讓我們在溝通卡住的時候能有個參考,那真的是太實用瞭。總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既溫柔又強大的工具箱。

评分

我一直對颱灣本土的心理勵誌書籍抱持著比較高的期望,因為我們這塊土地上的人情世故和生活壓力,跟歐美體係下的書籍有時候不太一樣,比較貼近我們亞洲文化裡的情感錶達和人際互動模式。這本書的作者如果能深入淺齣地結閤我們生活中的例子,那就太棒瞭。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傢庭、職場,甚至是與長輩相處時,可以應用的具體方法,而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術理論。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用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告訴你:「沒關係,你可以這樣做。」那種感覺,比生硬的教條更有力量。我特別關注它在處理情緒爆發時的應對策略,畢竟生活嘛,總有忍不住想罵人的時候,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我如何優雅地優化這個過程。

评分

最近這陣子,生活中遇到瞭一些讓人心煩氣躁的事情,總覺得好像自己總是在跟別人、跟環境在「對抗」,而不是在「相處」。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心裡就覺得「對瞭,我需要這個!」我特別好奇作者是如何把那種比較抽象的「智慧」概念,轉化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際操作的指引。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講大道理,而是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小練習,讓我們在麵對衝突或壓力時,可以有一個穩定的錨點。我常常覺得,我們學瞭很多外在的技巧,卻忘瞭如何好好安頓自己的內在。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有這種「由內而外」的感覺,好像在告訴我們,真正的平靜不是來自於外界環境的完美,而是源自於我們自己內心的那個可以安穩居住的地方。我已經準備好要學習如何建立那個「安居」的空間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