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神對話【上冊】:第七屆全國扶鸞大會暨全國鸞堂介紹彙集

與神對話【上冊】:第七屆全國扶鸞大會暨全國鸞堂介紹彙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傢麟
圖書標籤:
  • 扶鸞
  • 神靈
  • 對話
  • 宗教
  • 靈修
  • 鸞堂
  • 信仰
  • 心靈
  • 哲學
  • 中華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邀請參加全國北中南扶鸞展演、學術論壇及現場攝錄直播

  國曆11月29日 南部地點:高雄意誠堂
  國曆12月13日 北部地點:基隆代天宮
  國曆12月27日 中部總結圓滿:彰化花壇玄門山

  今年辦理第七屆「全國扶鸞展演」,以「宗教扶鸞儀式的社會關懷」為主題。由有誌參與扶鸞儀式展演的全國各宮廟寺院,先在自己的宮廟寺院中辦理扶鸞儀式。經過本教請專業團隊錄製後,在國曆11月28日起為期一個月,透過網路嚮全世界傳播。

  2020 年由於新冠肺炎( 或稱Covid-19) 疫情,絕大多數國傢都對集會頒佈瞭禁令。這對以人為服務對象的宗教宮廟寺院產生瞭重大影響,宗教宮廟寺院紛紛宣布延期或取消今年度的各項活動。讓許多有誌於透過宗教來教化眾生的宗教單位或是宗教人士們感到憂心不已。

  不過,隨著網路科技日益發達,透過網路宣揚宗教的「教義」、「濟世」、「儀軌」,已經是宗教界不能夠再輕忽的一件事瞭。過去以實體方式的宗教活動,現在逐漸轉在網路進行。

  其實,用網路科技在線上為信眾作宗教服務,或各宗教宮廟寺院執事,在網路上直接與信眾聯繫與溝通,進而達成「宣教」、「濟世」的效果,已經是現在及未來的主要趨勢之一。

  儘管宗教的實體活動,可以讓與會者直接麵對麵,而能帶給他們更多的信任感和良好的現場體驗。但是,仍然有些信眾受到地點和時間的限製,而無法與會。

  如果落實推展「網路的線上宗教服務」,不僅善用科技突破相關限製,更能在疫情期間,避開人群聚集之窘境;順利的宣揚扶鸞文化及關帝信仰。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 《古代中國的城市規劃與社會變遷:從春鞦戰國到隋唐的演變》 內容概要 本書深入剖析瞭中國古代城市自春鞦戰國時期萌芽至隋唐盛世的演變曆程及其背後的社會、政治、經濟動因。全書以宏大的曆史視野,結閤考古發現、文獻記載與城市格局的實證研究,構建瞭一幅古代中國城市文明的立體畫捲。 第一部分:禮製初建與早期城市形態(春鞦戰國至秦漢) 本部分著重探討瞭中國早期城市形態的奠基階段。在春鞦戰國紛亂的時代背景下,諸侯國為鞏固統治、發展生産力,開始大規模營建都邑。這一時期的城市規劃深受宗法禮製和軍事防禦的需求影響。 都邑的誕生與功能分化: 詳細分析瞭如臨淄、郢都、邯鄲等重要都邑的選址原則——多依水、近交通要道,並強調瞭“國中”與“郭外”的功能分區。城市不再僅僅是政治中心,也逐漸成為手工業和商業活動的集散地。 秦漢帝國的統一規劃: 重點考察瞭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對城市規劃理念的革新。長安(鹹陽)的營建確立瞭中軸對稱、等級森嚴的帝國都城範式,奠定瞭後世中國都城規劃的基本格局。我們考察瞭漢代郡縣製度下地方城市(如洛陽、成都)的布局特點,展示瞭中央權力如何通過城市規劃滲透到地方層麵。 城市中的社會階層: 通過對漢代墓葬壁畫和簡牘的解讀,還原瞭城內坊裏製度的雛形,以及貴族、官僚、平民在城市空間中的居住隔離現象,揭示瞭城市空間對社會等級的固化作用。 第二部分:魏晉南北朝的斷裂與融閤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政權更迭頻繁和民族大融閤的背景,城市發展呈現齣復雜的多樣性和過渡性。 北方軍事化與防禦性城市: 考察瞭鄴城、洛陽(後趙、北魏)等在戰亂中重建或遷徙的都城,其規劃往往帶有強烈的軍事色彩,如城牆的加固、防禦體係的完善。 南方經濟中心的崛起: 探討瞭建康(南京)等長江中下遊城市的興盛。由於遠離北方戰火,建康成為江南文化和經濟的中心,其城市發展更側重於商業水道的利用和園林藝術的滲透,展現齣與北方截然不同的城市風貌。 佛教藝術對城市景觀的影響: 闡述瞭佛教寺院在這一時期的飛速發展,以及大型寺廟群如何成為城市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影響瞭周邊商業布局和人口集聚。 第三部分:隋唐盛世的集權與開放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的頂峰,尤其是長安城的規劃,體現瞭當時帝國高度的組織能力、成熟的規劃理念以及空前的開放性。 長安:世界上最宏偉的都城: 本章詳細剖析瞭隋唐長安城的規劃邏輯。它以嚴謹的棋盤式布局、明確的中軸綫、方正的裏坊製度,將政治、軍事、生活區域劃分得井井有條。深入分析瞭“坊市製”的運作機製——居民區(坊)與商業區(市)的嚴格分離,及其對城市商業活動的規製。 裏坊製度的社會控製: 探討瞭裏坊製度如何作為一種高效的社會基層管理工具,實現對城市居民的居住、宵禁和安全控製。研究瞭唐代長安城內不同區域的社會功能,如西市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繁榮景象。 地方城市的發展與長安模式的輻射: 分析瞭東都洛陽(東都洛陽的再興盛)、揚州、廣州等重要地方城市的規劃特色。雖然大多遵循長安的宏偉格局,但在功能上更側重於漕運、對外貿易或區域軍事指揮,展現瞭中央規劃對地方的強大輻射力。 城市生活與文化交流: 結閤白居易、杜甫等人的詩歌記錄,描繪瞭唐代市民的日常生活場景,包括夜市的逐漸齣現、平民居住區的變化,以及鬍風鬍俗對城市景觀的衝擊與融閤。 第四部分:規劃理念的傳承與轉摺(唐末至宋代前夕) 在唐末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動蕩中,早期嚴格的城市管理體係開始鬆動,為宋代更為自由開放的商業城市奠定瞭基礎。 裏坊製的瓦解: 探討瞭藩鎮割據和城市商業的繁榮如何逐漸侵蝕瞭嚴格的裏坊界限,使得居民和商販開始侵占公共空間,為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的商業革命埋下伏筆。 防禦重於規劃: 分析瞭後梁、後唐等政權在城市重建中對防禦設施的優先考慮,以及城市人口的流動性如何重塑瞭城市空間的功能布局。 結語 本書旨在證明,中國古代城市的規劃並非一成不變的僵化模型,而是在禮製約束、軍事需求、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的復雜作用下,持續演變和自我調適的有機生命體。通過對這些古代城市空間的研究,我們得以更深刻地理解古代中國的政治結構、社會等級以及人民的生活方式。本書對城市史、考古學、社會史研究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傢麟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係文學士
  國立師範大學  教育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博士

  現任/經歷
  真理大學專任教授、淡江大學兼任教授
  颱灣宗教與社會協會榮譽理事長/理事長
  颱灣宗教學會常務監事/理事長
  颱北市政府市政顧問、宗教諮詢委員
  考試院高考典試、命題委員
  宗教哲學社常務理事

編者簡介

陳桂興


  現任
  玄門真宗教門 教尊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 創會長
  颱中縣玄門真宗國際尊親會 創會長
  中華關公信仰學會 理事長
  全球和平聯盟颱灣總會 理事
  學術展演研究 主持人

圖書目錄



壹 活動計劃 . 10

貳 主辦單位 . 14

參 承辦單位( 教授群) . 14

肆 協辦單位 . 15

伍 活動時間錶 . 15

陸 主辦單位簡介 . 16

柒 協辦單位簡介 . 18

捌 論壇主題 . 24

玖 扶鸞展演活動紀實 . 60

◆南區
1. 活動流程錶 . . . . . . 62
2. 扶鸞展演單位簡介、
鸞文介紹 . . 64
1. 高雄意誠堂關帝廟 . 64
2. 高雄東照山關帝廟 . 67
3. 東港鎮靈宮 . . . 72
4. 鳳邑仁美社閤善堂 . 78
5. 五甲協善心德堂關帝廟 . 81
6. 大潭保安宮省修社天恩堂 . 87
7. 明心社修善堂 . 98
8. 車城統埔鎮安宮 . 101
9.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 . 104
3. 觀摩單位 . . . . . . . 108
4. 研討會議記錄 . . 109
5. 活動照片集錦 . . 115
◆北區
1. 活動流程錶 . . . . . 120
2. 扶鸞展演單位簡介、鸞文介紹 . 122
1. 基隆市大竿林仙公廟代天宮 . 122
2. 三芝智成堂文武聖廟 . 125
3. 桃園明聖道院 . 131
4. 竹東慈惠堂 . 135
5. 高雄意誠堂關帝廟 . 138
6.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 . 140
3. 觀摩單位 . . 149
4. 研討會議記錄 . . 150
5. 活動照片集錦 . . 156
◆中區
1. 活動流程錶 . . 164
2. 扶鸞展演單位簡介、鸞文介紹 . 167
1. 中華玉線玄門真宗教會 . . 167
2. 竹山剋明宮 . 173
3. 石龜溪贊天宮感化堂 . 181
4. 鬥六福興宮道元堂 . 186
5. 員林承天宮 . . 190
6. 彰化武德福山宮 . 195
7. 太和金闕玄清宮 . 201
8. 高雄意誠堂關帝廟 . 207
9. 颱灣關廟 . . . . 209
10. 基隆代天宮 . . 212
11. 高雄東照山關帝廟 . 214
12. 嘉義玉闕明性堂 . . 217
13. 烏日東女慈聖宮頭莊媽 . 220
3. 觀摩單位 . . . . . . . 222
4. 研討會議記錄 . . 224
5. 活動照片集錦 . . 228

拾 宗教社會關懷報導 . 242

拾壹 全國鸞堂採訪報導 . 250

北部鸞堂
1. 財團法人獅山勸化堂 . 253
2. 宜蘭市靈惠廟 . 257
3. 宜蘭碧霞宮 . . 259
4. 苗栗南莊崇聖宮 . . 264
5. 新北金瓜石勸濟堂 . 267
6. 宜蘭市鑑民堂 . 269
7. 宜蘭頭城喚醒堂 . 272
8. 宜蘭羅東勉民堂 . 274
9. 桃園統天宮 . . 276
10. 汐止拱北殿 . . 280
中部鸞堂
11. 颱中武廟明正堂 . . 282
12. 雲林二崙興國宮 . 286
13. 彰化埔心霖鳳宮 . 290
14. 彰化員林瑤皇宮明義堂 . 296
15. 南投永豐宮育德堂 . 300
16. 雲林鬥六南聖宮 . 303
17. 南投埔裏醒靈寺 . 306
18. 彰化溪州育善寺觀音廟 . 308
19. 彰化溪州鄉覆靈宮 . 311
20. 雲林縣莿桐鄉文武聖廟感德堂 . 317
21. 颱中相德聖宮 . 320
22. 南投埔裏序平宮昭德堂 . 322
23. 彰化田尾聖德宮鎮化堂 . 324
24. 彰化埔心明聖宮誘義堂 . 328
25. 南投藍田書院濟化堂 . 330
26. 彰化埔心奉天宮三化堂 . 334
27. 崙背南天直轄德修道院 . 337
28. 埔裏昭平宮育化堂 . 341
29. 彰化永靖甘霖宮關帝廳 . 346
30. 南投埔裏真元宮參贊堂 . 350
31. 南投埔裏宣平宮醒覺堂 . 355
32. 埔裏橫恆山宮衍化堂 . 358
33. 颱中玄靈道院 . 360
34. 雲林崙背天衡宮 . 362
35. 颱中北區明德宮天聖堂 . 368
36. 雲林鬥六善修宮 . 370
37. 颱中市慈德慈惠堂 . 371
38. 颱中北區聖賢堂 . 375
39. 颱中開元聖殿 . 378
南部鸞堂
40. 屏東萬巒廣善堂 . 381
41. 高雄三教靈玄聖堂 . 385
42. 高雄阿蓮薦善堂 . 389
43. 高雄梓官善化堂 . . . 393
44. 高雄明德社喜善堂 . 396
45. 高雄鳳邑修心社靈善堂 . 398
46. 高雄鳳邑文衡殿誠心社明善堂 . 401
47. 高雄龍鳳宮 . . 404
48. 高雄旗山紫雲堂 . 407
49. 高雄大發開封宮包公廟 . 411
50. 颱南南府聖賢社聖懿堂 . 415
51. 高雄前鎮鎮南宮廣宣社正善堂 . 420
52. 高雄杉林上平辰峰寺 . 424
53. 高雄月眉樂善堂 . 431
54. 高雄岡山真亙古廟 . 435
55. 屏東無極乾元昌賢堂 . 437
56. 高雄橋頭帝仙宮明恭堂 . 439
57. 高雄杉林朝雲宮 . 442
58. 颱南昭清宮育善堂 . 445
59. 颱南玉井望明三閤水玉二娘娘廟 449
60. 高雄美濃善化堂 . 452
61. 高雄美濃廣善堂 . 455
62. 高雄六龜勸善堂 . 460
63. 高雄美濃善誘堂 . . 463
64. 屏東恆春天道堂 . 466
65. 屏東竹田覺善堂 . 467
66. 高雄小港鳳儀宮誌光堂 . 468
67. 高雄林園無極紫修殿警善堂 . 472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563234
  • 叢書係列:玄門真宗
  • 規格:平裝 / 479頁 / 19 x 26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玄門真宗很榮幸能受邀承辦第七屆的全國扶鸞展演活動,透過承辦讓本教門全體修士與護道會能有更全方麵的學習,在此非常感謝參與第七屆扶鸞展演的全國各宗教、各宮院、各鸞堂及所有參與的宗教專傢學者、宗教先進等。

  本教從參與承辦第七屆扶鸞展演活動,深深的感受到這樣的活動是不但是深具意義,更是非常急迫需要的。因為現在的鸞堂、鸞務、儀軌可以更深入調整,使「鸞堂」「鸞務」「儀軌」能更提升與傳承。

  承辦扶鸞展演活動,虔敬尊奉恩主恩師訓示:

  第一、扶鸞展演真實內涵的宣傳宣示,須知既稱展演,就應有完整儀軌展示的本義,也就是必須有「將過去的內涵展示」與建構強烈「參與學習」的精神融閤成為一個完整的展現,因此其展演過程必須具足充分展現及互動學習為主的目的,所以舉凡扶鸞單位的位置、參觀者的動線、現場招待、與導覽說……等等,都是扶鸞展演的重要工作。

  第二、扶鸞展演應事先提一「主題」為本次扶鸞的共同祈請的鸞示,或是能針對現有時事、社會情況、眾生需求,以慈悲救世的大願作為恭請恩師鸞訓的方嚮主題。

  第三、扶鸞的宣傳及教育功能成效思考:需知每次的扶鸞展演舉辦均得濛諸多願心善舉人士的大力發心,人力、物力的龐大捐讚與支持...... 主辦的目的必須是秉持將殊勝上乘扶鸞大法的正法、修課、傳承、諸聖恩師的教化訓勉……達到最好的效果,諸大誓願心的盡心籌措纔有所成全之,因此,如何將

  參與單位的介紹完整呈現,如何將本次扶鸞展演活動的意義內涵,讓參與者甚至是參觀者都能有所明瞭,如何讓參與單位能彼此互動學習達到自己內化,自己知道改善,如何將聖訓鸞文在現場就能讓所有參與參觀者都能感受到恩師的慈悲聖示……等等都是成就扶鸞展演功德的必要作為思考。

  第四、對於扶鸞聖堂的傳承思考:現在各扶鸞的宮院鸞堂都有普遍老化的現象,這是一個警訊,從對外來論,鸞堂的恩師訓示鸞文,不夠廣為宣傳及不易取得時,這也就造成社會大眾的需求減少,甚至不被理解,當不被需求或不被理解的鸞文聖訓,自然就會讓參與者減少,當參與者減少願意學習或傳承者自然減少,這就是鸞堂老化的主因之一。因此若要挽轉鸞堂老化的趨勢,首先必須與社會需要接軌,從鸞務、鸞訓……等等,都需要主動積極的宣達,讓大傢參與,讓更多人理解,其次就是必須非常注重內部的聖化及正法儀軌傳承,切勿因沒有足夠的人就將儀軌就簡就略,這樣因就簡就略的儀軌正法作為,造成的後果將是無可迴復的聖業扼殺,韆韆萬萬要切記不可造下的業罪。

  玄門真宗是一個完全依鸞文鸞訓作為教門聖務的依憑,一切都依憑著鸞示指導,從不敢人為私心踰越……從宗教、從儀軌、從使命、從修課、從傳承、從方便濟世……钜細靡遺的一步一階提攜教導….. 都是一字一字的聖訓鸞文為依憑,我們深深感受到恩主恩師的無量慈悲大願與浩瀚的智慧,真是令我們無比的感恩與誓願心行。

  尤其對於扶鸞修法的傳法課程,天人閤一的《聖鸞》修練法要,從精勤修行中達到修證真實安住的迴歸自性法趣,獲得自在法喜、圓融、健康無礙,悟證充滿慈悲的真實生命根源洞悉本來,通天澈地,神遊法界……達到『天人閤一』的天人師,以下略提教門針對扶鸞《登聖鸞》的修練課程:

  天人閤一的《登聖鸞》扶鸞修練法要

  《登聖鸞》聖凡雙修的八大基礎修法
  1. 圓融傢庭的修練
  2. 廣結善緣的慈悲心祈願修練
  3. 侍神的虔敬入門修練
  4. 身心健康的圓融大法修練
  5. 元神皈證的靜息修練
  6. 身心篤定的印心修練
  7. 財運福報的心想念力持咒修練
  8. 無形恩師會契的基礎修練

  《登聖鸞》超凡入聖的七大進階修法
  1. 超凡入聖的閉關修練
  2. 法界相應法的靈氣拳修練
  3. 心神相應法的法香修練
  4. 神靈相應法的祈請修練
  5. 陰陽引渡的經法修練
  6. 因緣相應法的促機神算修練
  7. 安魂定魄的製解修練

  《登聖鸞》金指妙法五大修法
  1. 進入真實的生命密鑰修練
  2. 覆命皈旨的密契修練
  3. 認祖歸宗的祖靈血緣修法
  4. 三世因果的因果查辦修法
  5. 財運福報的問心修法

  《登聖鸞》代天宣化天命三大修法
  1. 勸世旨敕,宣以修身養性行功立德,教以中正身心,聖凡雙修。
  2. 救世旨敕,宣以方便濟世法作,教以陰陽圓滿,生死無礙。
  3. 渡世旨敕,宣以超凡入聖的聖凡行作,教以齣離生死,皈證圓融。

玄門真宗 玄興教尊 謹識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書的行文風格,可以說是非常「接地氣」的颱灣味,語言流暢自然,沒有過多艱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讀起來有一種親切感,彷彿是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耆老娓娓道來。作者的筆觸溫和而堅定,將複雜的儀式和哲學思想,用日常生活化的語言進行轉譯,使得深奧的教義變得容易親近。這使得即便是對宗教儀式不甚瞭解的普羅大眾,也能從中獲得啟發。我認為這種將高深學問「大眾化」的能力,是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之一。它不搞故弄玄虛,而是踏踏實實地將知識播撒齣去,這份樸實與真誠,在當今的齣版界中,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品質,讓人讀完後心頭一暖,對颱灣的文化底蘊油然而生一份驕傲與珍惜之情。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那種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視覺效果,光是放在書架上就已經是一種品味。我特別喜歡封麵選用的那個主色調,既莊重又不失親和力,讓人一翻開就感覺到裡麵內容的厚重感。內頁的紙質選得也相當講究,觸感細膩,墨跡清晰,讀起來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容易感到疲勞。整體來看,齣版方在細節上確實下足瞭功夫,從書脊的燙金字體到內文的編排,都透露齣一種對傳統文化深深的敬意與用心。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對於重視閱讀體驗的讀者來說,光是這種精緻的製作水準,就已經值迴票價瞭。我身邊不少愛書的朋友看到後都紛紛詢問是哪傢齣版社齣的,可見其質量之高,確實是市場上少見的佳作。

评分

從文本結構來看,這部作品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層次分明,即便是初次接觸相關領域的讀者也能輕鬆跟隨作者的思路。它巧妙地平衡瞭宏觀的歷史脈絡與微觀的個案分析,不會讓人陷入單一觀點的泥沼。我特別欣賞它在描述不同鸞堂文化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客觀性,沒有過度美化,也沒有刻意貶低,隻是忠實地記錄和呈現,讓讀者自己去思辨其中的意義。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整本書的說服力大大增強。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本能提供如此結構化、有條理知識的書籍,顯得尤為珍貴,它讓知識的吸收過程變得高效而有深度,而不是零散地在網路上東拼西湊。

评分

這本書在文化傳承上的意義,我覺得不容忽視。在現代社會快速變遷,年輕人越來越疏離傳統習俗的背景下,能夠這樣係統性地整理和記錄下這些珍貴的「鸞」文精神與實踐,無疑是在為我們的文化根脈打下一劑強心針。它不隻是記錄歷史,更是在為未來保留一份對話的空間。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會聯想到自己小時候跟著長輩去宮廟的點滴迴憶,那些模糊的印象在書中變得具體而清晰。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記憶的橋樑,讓不同世代的人可以站在同一個文化基點上交流,這對於維繫社會的文化凝聚力,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值得所有關心颱灣本土文化發展的人士細細品味的作品。

评分

老實說,我對這類探討傳統信仰與民俗的書籍一直抱持著一種好奇又有點保留的態度。颱灣的民間信仰體係非常龐雜,從道教、佛教到各種地方神祇,每個宮廟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儀式,要將這些多元的文化脈絡梳理清楚,絕非易事。這本書在敘事風格上,並沒有採取過於學術化或教條式的論述,反而用一種非常貼近在地生活的方式來呈現,讀起來沒有距離感。它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宗教儀軌,轉化為可以被理解、被感受的文化現象。特別是對於那些平日裡隻在廟會活動中接觸到皮毛的年輕一代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背景知識的絕佳入口,讓人在敬畏之餘,更能產生文化認同感,這一點做得非常到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