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附部分內容光碟) 

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附部分內容光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Halliday
图书标签:
  • 物理
  • 電磁學
  • 光學
  • 大學教材
  • 理工科
  • 物理學
  • 第十一版
  • 光碟
  • 基礎物理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譯自HALLIDAY所著之Halliday and Resnick's Principle of Physics 11/E 之第二十一章至四十四章。本書取材包羅萬象,以生活化的例子,引導讀者進入物理的領域。解題除了有詳細的解說,並帶領讀者了解主要關鍵點為何。這是在其他相關書籍中不常見的。希望讀者在閱讀本書時,先了解理論再多利用練習題增加理解的深度。本書適合做為大學、科大理工相關科系「物理」課程經典級教科書。

本書特色

  1. 累積超過30年的編寫經驗、內容深入淺出的經典物理學教科書。
  2. 內容完整豐富,且範例均極為實用,並有詳盡的解題過程。
  3. 章末並有重點回顧及大量習題,可加強對物理概念的了解和應用。
  4. 其他資訊可參閱官網:www.wiley.com/go/global/halliday
  5. 本書適合作為大學、科大理工相關科系必修之普通物理課程使用。
经典力学原理与应用:结构、动力学与误差分析 本书聚焦于经典力学的核心理论体系,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扎实且深入的理解框架,涵盖了从基础概念到复杂系统动力学的广泛领域。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强调理论的数学基础与实际物理问题的关联性。 第一部分:基础概念与运动学框架 本部分首先奠定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详细阐述了描述物体运动所需的数学工具和物理前提。 第一章:质点运动学 本章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引入了空间、时间和质点的定义。对一维、二维和三维运动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坐标系的选择与转换: 详细讨论了笛卡尔坐标系、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在描述运动中的适用性及其相互转换的数学细节。着重分析了在非惯性参考系下描述运动时需要引入的虚拟力(如科里奥利力和离心力)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速度与加速度的矢量描述: 严格区分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并深入探讨了不同坐标系下加速度的表示形式,特别是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或称向心加速度)的物理图像和计算方法。 曲线运动分析: 针对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经典问题,运用微积分工具推导了运动方程,并对大范围、高精度运动模拟中的坐标变换误差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的严格阐释 本章是经典力学大厦的支柱,对牛顿三大定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超越了高中物理的简单应用层面。 惯性参考系与绝对时空观的局限性: 讨论了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并初步引入了惯性系的定义及其在宏观低速物理世界中的有效性。 动量与冲量: 详细阐述了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性,将其视为牛顿第二定律在时间积分下的直接推论。对碰撞问题,特别是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进行了系统分类和数学建模。 功、能与保守力场: 能量守恒定律被提升到与动量守恒同等重要的地位。本章详细推导了动能定理,并严格定义了保守力。势能函数的引入不仅简化了力的计算,更为后续的拉格朗日力学打下了基础。对重力、弹簧力等保守力的势能函数形式进行了详细讨论。 第二部分:刚体动力学与振动分析 在掌握了质点力学之后,本部分将研究尺度增大后的系统——刚体,并探讨系统偏离平衡态时的动态响应。 第三章:刚体的转动与角动量 刚体运动的复杂性在于其具有多个自由度,需要引入新的概念来描述其状态。 转动惯量与转动定理: 详细介绍了转动惯量的定义、平行轴定理和垂直轴定理(高斯-雅可比定理)。推导了牛顿第二定律在转动形式下的表述——转动定理 ($oldsymbol{ au} = frac{dmathbf{L}}{dt}$),并分析了力矩与角动量的关系。 角动量守恒: 在无外力矩作用下,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实例丰富,从行星的轨道修正到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收紧手臂动作,都体现了该定律的深刻性。 刚体绕定轴和定点转动: 对复杂刚体的运动(如陀螺的进动和章动)进行了深入的动力学分析,涉及欧拉角在描述三维刚体姿态上的应用。 第四章:振动与波动基础 本章关注物理系统在微小扰动下的周期性运动。 简谐振动(SHM): 完整推导了单自由度系统的微分方程,并精确求解了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对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进行了精确定义。 阻尼振动: 引入阻尼项,分析了欠阻尼、临界阻尼和过阻尼三种情况下的响应曲线,重点讨论了阻尼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受迫振动与共振现象: 详细分析了外部周期性驱动力对系统造成的影响,推导了稳态解,并对共振峰的宽度和高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强调了共振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与危险性。 第三部分:解析力学导论——从牛顿到拉格朗日 本部分是对前述力学模型的升华,引入了变分原理和广义坐标,极大地简化了复杂约束系统的求解过程。 第五章:约束系统与广义坐标 本章是连接牛顿力学与高级力学的桥梁。 约束的分类与描述: 区分了完整约束和非完整约束、有源约束和无源约束。重点讨论了如何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处理几何约束。 广义坐标的选择: 阐释了引入最小自由度描述的必要性,并展示了如何通过选取一组独立的广义坐标来消除约束力的计算。 第六章:拉格朗日力学 本章基于最小作用量原理构建新的力学框架。 拉格朗日函数与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严格定义了动能 $T$ 和势能 $V$,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mathcal{L} = T - V$。推导并求解了描述系统运动的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守恒量与诺特定理的预备: 展示了拉格朗日力学如何自然地导出守恒定律,为后续的诺特定理做了铺垫。通过分析拉格朗日函数对特定广义坐标的显含性,初步确定了守恒量。 第四部分:误差分析与实验物理的视角 第七章: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本章从实验和测量角度审视力学计算的可靠性。 测量误差的分类: 区分了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偶然误差。 统计分析方法: 详细介绍了平均值、标准差、中误差的计算方法。引入了高斯误差分布模型,并解释了如何利用标准差评估测量结果的精度。 误差的传播: 导出了函数误差传播的通用公式,用于评估由多个测量量叠加或相乘导致的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这对所有涉及实验验证的物理学分支都至关重要。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对数学严谨性的坚持和对物理直觉培养的重视。它不仅教授如何“解题”,更注重引导读者理解力学定律背后的深层物理意义和数学结构,是物理、工程及相关学科学生深入学习经典力学的理想教材。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21 庫倫定律 
21-1 庫倫定律
21-2 電荷的量子化
21-3 電荷守恆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2 電場
22-1 電場
22-2 帶電粒子所產生的電場
22-3 偶極所產生的電場
22-4 線電荷所產生的電場
22-5 帶電圓盤所產生的電場
22-6 電場中的點電荷
22-7 電場中的電偶極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3 高斯定律
23-1 電通量
23-2 高斯定律
23-3 帶電的孤立導體
23-4 高斯定律的應用:圓柱對稱
23-5 高斯定律的應用:平面對稱
23-6 高斯定律的應用:球對稱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4 電位
24-1 電位
24-2 等位面與電場
24-3 電荷粒子產生的電位
24-4 電偶極產生的電位
24-5 連續電荷分布產生的電位
24-6 從電位計算電場
24-7 點電荷系統的電位能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5 電容
25-1 電容 
25-2 電容的計算
25-3 電容器之並聯及串聯
25-4 儲存在電場中的能量
25-5 具有介電質的電容器
25-6 介電質與高斯定律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6 電流與電阻
26-1 電流
26-2 電流密度率
26-3 電阻與電阻率
26-4 歐姆定律率
26-5 半導體及超導體之功率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7 電路
27-1 單迴路電路
27-2 多迴路電路
27-3 安培計與伏特計
27-4 RC電路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8 磁場
28-1 磁場與E的定義
28-2 互垂場:電子的發現
28-3 互垂場:霍爾效應
28-4 圓周運動的帶電粒子
28-5 迴旋加速器與同步加速器
28-6 作用在電流導線的磁力
28-7 作用於電路迴路的力矩
28-8 磁偶極
重點回顧 討論題
 
29 電流所產生的磁場
29-1 電流所產生的磁場
29-2 兩平行電流之間的力
29-3 安培定律
29-4 螺線管與螺線環
29-5 視為磁偶極的載電流線圈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0 感應與電感
30-1 法拉第定律與冷次定律
30-2 感應與能量轉換
30-3 感應電場
30-4 電感器與電感
30-5 自感 
30-6 RL電路
30-7 磁場中所儲存的能量
30-8 磁場的能量密度
30-9 互感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1 電磁振盪與交流電
31-1 LC振盪器
31-2 RLC電路的阻尼振盪
31-3 三個簡單電路的強迫振盪
31-4 RLC串聯電路
31-5 交流電路中的功率
31-6 變壓器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2 馬克斯威爾方程式:物質特性
32-1 磁場的高斯定律
32-2 感應磁場
32-3 位移電流
32-4 磁鐵
32-5 磁性與電子
32-6 反磁性
32-7 順磁性
32-8 鐵磁性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3 電磁波
33-1 電磁波
33-2 能量傳輸與波印亭向量
33-3 輻射壓
33-4 偏振 
33-5 反射和折射
33-6 全反射
33-7 由反射產生之偏振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4 成像 
34-1 影像與平面鏡
34-2 球面鏡
34-3 球形折射面
34-4 薄透鏡
34-5 光學儀器
34-6 三項証明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5 干涉
35-1 光的波動性
35-2 楊氏干涉實驗
35-3 干涉與雙狹縫強度
35-4 薄膜干涉
35-5 邁克生干涉儀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6 繞射 
36-1 單狹縫繞射
36-2 單狹縫繞射之定量探討
36-3 圓形孔繞射
36-4 雙狹縫繞射
36-5 繞射光柵
36-6 光柵:色散與鑑別度
36-7 X射線繞射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7 相對論
37-1 同時性與時間膨脹
37-2 長度的相對性
37-3 勞倫茲轉換
37-4 速度的相對性
37-5 光的都卜勒效應
37-6 動量與能量 37-27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8 光子和物質波
38-1 光子,光的量子
38-2 光電效應
38-3 光子、動量、康普頓散射、光干涉
38-4 量子物理的誕生
38-5 電子與物質波
38-6 薛丁格方程式
38-7 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
38-8 從一電位階反射
38-9 穿隧位壘
重點回顧 討論題
 
39 深談物質波(內容在附書光碟中)
39-1 侷限電子的能量
39-2 侷限電子的波函數
39-3 有限位能井的電子
39-4 二維與三維的電子陷阱
39-5 氫原子
重點回顧 討論題
 
40 原子概說(內容在附書光碟中)
40-1 原子的性質
40-2 史頓-加立克實驗
40-3 磁共振
40-4 不相容原理與在陷阱中的多電子
40-5 週期表的建立
40-6 X射線與元素的排列
40-7 雷射
重點回顧 討論題
 
41 固體的導電性(內容在附書光碟中)
41-1 金屬的導電性
41-2 半導體與摻雜
41-3 p-n接合點與電晶體
重點回顧 討論題
 
42 原子核物理(內容在附書光碟中)
42-1 原子核的發現
42-2 一些原子核的性質
42-3 放射性衰變
42-4 衰變
42-5 衰變
42-6 放射性測年法
42-7 輻射劑量
42-8 原子核模型
重點回顧 討論題
 
43 核能(內容在附書光碟中)
43-1 核分裂
43-2 核反應器
43-3 自然界的核反應器
43-4 熱核融合:基本過程
43-5 太陽及其他恆星中的熱核融合
重點回顧 討論題
 
44 夸克、輕子與大霹靂(內容在附書光碟中)
44-1 基本粒子的一般性質
44-2 輕子、強子和奇異性
44-3 夸克和傳訊粒子
44-4 宇宙學
重點回顧 討論題
 
附錄 
A 國際單位系統(SI)* 
B 一些物理基本常數* 
C 一些天文數據
D 轉換因子
E 實用數學公式
F 元素性質 
G 元素週期表
 
Answers 
CP 測試站的答案
P 習題集的(奇數題)答案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280366
  • 叢書系列:大專數理
  • 規格:平裝 / 640頁 / 19 x 26 x 3.2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十一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要我用一個詞來形容這本《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我會選「標準化」。它無疑是奠定基礎知識框架的利器,特別適合用來準備那些標準化的期中考和期末考,因為題目類型和解題技巧幾乎都在這本書裡有跡可循。它的章節結構非常嚴謹,幾乎是按照物理學的邏輯順序一步步推進的,從未經修飾的庫侖定律開始,層層遞進到坡印亭向量和波導理論。這種結構的好處是,它強迫你必須建立起紮實的數學基礎,否則根本無法往下讀。然而,這種「標準化」也帶來了僵硬的缺點——缺乏對當代物理學前沿的探討。例如,對於超材料(Metamaterials)或等離子體光學等新興領域,書中幾乎沒有著墨,這讓它在面對快速發展的物理學界時,顯得有些過於保守和滯後。那個附帶的光碟,我想我唯一用過的功能,可能是用來驗證一些簡單的數值計算,但光碟的載體本身就顯露出它的年代感了。總結來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理論扎實的物理學家,這本書是必經之路;但如果你想了解電磁學和光學在二十一世紀的最新進展,可能需要搭配其他更現代化的參考文獻。

评分

這本書的印刷品質和裝訂倒是沒話說,畢竟是國際大廠出品,紙張的磅數足夠,印刷清晰,這對於需要長時間閱讀和翻閱的教科書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加分項。我在使用這本《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的過程中,發現它在處理光學部分,特別是幾何光學的幾何追蹤和矩陣方法時,講解得相當細膩,對於那些需要設計光學儀器,例如望遠鏡或顯微鏡的學生來說,這部分內容的實用性極高,步驟清晰到幾乎不需要額外參考資料就能自己畫出光路圖。不過,進入物理光學部分後,難度曲線瞬間陡升,尤其在討論波導的TE模與TM模的特性阻抗計算時,那種純數學的推導很容易讓人的注意力渙散。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本書的習題往往設計成多步驟、環環相扣的形式,一個小錯誤可能導致後面好幾部分的計算全部報銷,這對於訓練學生的細心程度很有幫助,但同時也極度磨練心智。至於那張「部分內容光碟」,它最大的功能可能就是告訴你,這本書是「第十一版」而不是更早的版本,因為光碟的內容更新頻率遠遠跟不上書本本身的改版速度,大部分的輔助資料都顯得過時或不完整。總體而言,這是一本值得信賴的工具書,但要從中榨取到最多的知識,讀者必須具備極強的自學能力和對細節的耐心。

评分

翻開這本《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厚實」,那種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覺,彷彿就代表了內容的份量感。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本書的廣度和深度都略顯不足,或者說,它太偏向於理論的嚴謹推導,卻在物理圖像的建立上顯得有些不足。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那種先給出直觀圖像,再慢慢引入數學工具的教學方式,但這本顯然是採取了相反的路徑。例如在討論光的干涉與繞射時,教科書往往會先用惠更斯原理做一個快速的介紹,然後就直接跳進傅立葉光學的複雜計算,對於那些第一次接觸光學的人來說,很容易在公式的迷霧中迷失方向。我記得有一次為了搞懂光柵衍射的相位差,我翻遍了整本書,最後還是跑去圖書館借了其他更基礎的教材來交叉比對。唯一值得稱讚的是它對光學儀器部分的介紹,相對來說比較貼近工程應用,對於未來想從事光電產業的同學來說,這些章節的實務性還是不錯的。至於那個附帶的光碟,老實說,我幾乎沒怎麼動過,偶爾點開來看看那些閃爍的動畫,也覺得效果不如預期,很多圖例的動態模擬其實在書本的靜態圖中也能透過想像力來彌補,所以那張光碟對我而言,更像是出版商的一種「儀式感」配件,而非真正的學習助力。

评分

說實話,這本第十一版的《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在台灣的物理系幾乎是國民教科書等級的存在,但國民歸國民,它讀起來可真不是件輕鬆的事。這本書最大的優勢或許就在於它的涵蓋範圍廣泛,幾乎囊括了標準大學部電磁學與基礎光學的所有重要主題,從古典電磁場論到狹義相對論的邊緣都有所觸及。然而,這種「包山包海」的特性也帶來了副作用——內容過於龐雜,使得閱讀的連貫性受到影響。某些章節的銜接處處理得不夠平滑,讀起來會有種「硬轉彎」的感覺,尤其是在從靜電場轉向時間變化的電磁場時,讀者需要花費額外的精力去重新建立場的概念。我比較欣賞它在部分章節嘗試引入的歷史背景介紹,例如法拉第的實驗精神,這有助於緩和長時間面對數學公式的枯燥感。但是,我必須抱怨一下,這第十一版在台灣本地化上做得不夠好,很多物理常數的表示法、符號習慣還是偏向美式的標準,對於習慣使用特定符號系統的台灣學生來說,需要額外花時間去適應和轉換。總體而言,它像是一本百科全書,知識點齊全,但要把它變成一本「好讀」的教學指南,顯然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评分

這本《物理(電磁學與光學篇)(第十一版)(附部分內容光碟)》真的是我大學時期最頭疼的教科書之一,不過說真的,要是在沒有它的情況下想搞懂電磁波的數學推導,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我記得大二上學期第一次翻開這本的時候,看到密密麻麻的向量分析和偏微分方程,心都涼了半截。幸好這第十一版在編排上還是盡量保持了清晰的邏輯脈絡,雖然有些章節的跳躍性還是讓人忍不住想罵人。特別是講到馬克斯威爾方程組那幾章,作者試圖用比較直觀的方式去解釋那些抽象的場量,但說真的,光看文字還是很吃力,最後還是得乖乖去看光碟裡面的那些動畫輔助教材才能勉強理解。不過,坦白講,這本書的例題設計得非常紮實,每一種題型幾乎都涵蓋了,從基礎的靜電學、靜磁學到後來複雜的電磁波傳播,如果你能把書後面的習題都扎實地算一遍,那恭喜你,你對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就很有掌握度了。只是那光碟的部分,拜託,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還在用光碟,我光是為了找到一台能讀舊版光碟的電腦就花了不少時間,這點真的應該與時俱進,改成線上資源連結才對,不然對現在習慣用雲端和網路學習的學生來說,實在有點不便民。總體來說,它是一本硬派的教科書,適合有一定數學基礎,且願意花時間啃硬骨頭的理工科學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