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CAD 解題 高手

AutoCAD 解題 高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廖高德
图书标签:
  • AutoCAD
  • 绘图
  • 教程
  • 技巧
  • 案例
  • 机械制图
  • 建筑制图
  • 设计
  • 工程
  • 软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快速掌握製圖訣竅,提高工作效率。
  範例式引導教學,讓您輕鬆跨入AuotCAD的殿堂。


  如果您是初學者,只會簡單的繪圖指令或尚處於摸索階段,那這本書可以告訴您,AutoCAD在那些範圍該如何正確地使用;如果您已經是AutoCAD的熟手,藉由這本書完整的範例實作,會使您更有效地使用這套軟體,並把AutoCAD的功能發揮至極限。

  十多年來繪圖、製圖、教學及寫書,在剛工作的前些年有段時間,甚至除了睡覺及吃飯外,所有的時間都是AutoCAD,在如此長的時間沉浸下,心中有數個深深的感受:

  1.看似簡易的東西,越值得花時間去研究。就像圍棋一樣,因為規則簡單所以好學;但也同樣因為規則簡單所以千變萬化永遠學不完。在用過數十種CAD/CAM軟體後,深切體會到就是因為AutoCAD的簡易,所以永遠有新的應用範圍,不單只有工程方面的應用;甚至是文書應用。

  2.除了多畫多熟外,特別針對初學者在其興致最高時,如果用適當的方法去指導進步最快也最會有成就,AutoCAD的指令有上千個,但經常用到的80%指令,大致只有近百個左右,如能藉由適當的範例安排,由淺至深並且不斷重複的練習,便能熟悉到可以直覺地反應到相似繪圖情況的應用。就像學習功夫一般,練好紮實的基本功後,才能有機會在適當的時機馬上反應。

  3.繪圖不等於製圖,如果只是要抄圖只要最後結果相同,用什麼方式或什麼指令都不重要;但如果是製圖則必須了解:正確的圖面尺寸該如何規劃及設定、圖層該如何的規劃應用,將來變更或修改才會便利、尺寸該如何標示最清楚、、、等等。而這些多餘的工作及付出,正是真正行家的功力及成就感。

  這本書就是在被問了十多年,“該如何正確學好AutoCAD?”而規劃的,目的在希望任何對AutoCAD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藉由實際的操作,一點一滴地累積AutoCAD的實務經驗及信心。實用性高,最具參考價值,直接由繪圖的過程中學習AutoCAD,Step by Step的建構解析,詳細清楚的動畫教學檔。

 
机械制图与设计前沿探索:超越基础的数字化实践 本书简介 本册厚重的技术专著,旨在为从事机械工程、产品设计及相关制造领域的专业人士和高阶学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极具前瞻性的数字化设计与分析解决方案。本书聚焦于现代工业设计流程的优化、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字化建模与仿真验证,以及前沿制造技术(如增材制造)的集成应用,内容涵盖了从二维工程图纸的严谨表达,到三维参数化模型的智能构建,再到面向生产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 本书并非基础软件操作手册,而是建立在使用者已掌握基本CAD软件操作技能之上的高级实践指南。我们致力于解构行业内公认的“疑难杂症”与效率瓶颈,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独到的方法论,引导读者实现设计思维的跨越式升级。 第一部分:深度参数化建模与约束驱动设计 本部分将深入探讨参数化建模的核心哲学——“设计意图的数字化表达”。我们将摒弃传统的“画图”思维,转向以特征驱动、基于约束的智能模型构建。 高级草图约束的艺术: 重点解析几何关系、尺寸驱动的复杂耦合逻辑。探讨如何利用“驱动关系”和“被驱动关系”来管理模型间的依赖性,特别是在处理非线性或多变量耦合场景时的优化策略。 特征树管理的精细化控制: 详细讲解如何构建健壮且易于修改的特征历史树。涵盖“父子关系”的有效管理、消除冗余特征、以及使用“自适应特征”应对设计变更的技巧。我们提供了超过五十种针对薄壁结构、复杂曲面过渡和可变截面扫描的优化特征构建流程。 高级装配体的高效管理: 深入讲解大型、多层级装配体的性能优化。内容包括简化表示(Shrinkwraps)、上下文模型的有效利用、以及面向运动仿真和干涉分析的装配策略。重点剖析如何运用“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方法论,实现多部门、跨专业的协同建模效率最大化。 第二部分:复杂曲面造型与逆向工程技术集成 在现代工业设计中,自由曲面和有机造型能力是区分优秀设计师与普通操作者的关键。本部分将技术重点转移到那些传统线性方法难以处理的几何挑战上。 NURBS曲面理论与精确控制: 解释曲面数学基础(如Knot Vector、权重点的作用),并教授如何通过控制点、剖分线和曲面连接定义(G0到G3连续性)来精确地雕塑复杂的曲面形态,确保曲面光顺性和可制造性。 高级修剪与补面技术: 针对现有几何体的边界处理难题,系统介绍边界混合(Blended Edges)、曲面填充算法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扫描、放样、边界曲面等工具链,生成满足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对“外观质量”要求的“完美”曲面。 从物理到数字:逆向建模工作流: 本章详述如何整合三维扫描数据(点云)到CAD环境中。内容包括点云数据的清洗、数据配适(Registration)、利用扫描数据驱动曲面重建(Surface Fitting)、以及实现“设计意图回归”的桥接技术。 第三部分:工程分析的数字化预验证(Pre-Validation) 设计不仅仅是画出几何形状,更重要的是确保其功能、强度和可制造性。本部分强调在进入物理原型制作前,利用软件进行严格的数字化验证。 面向有限元分析(FEA)的模型准备: 讲解如何为仿真创建“干净”的分析模型。这包括几何体的简化(去除小圆角、倒角、螺纹细节)、网格划分的策略选择(结构化网格与非结构化网格的适用场景)、以及边界条件和载荷施加的最佳实践。 运动学与机构仿真: 深入解析机械系统的动态行为分析。通过建立数字样机(Digital Prototype),模拟复杂机构(如凸轮、齿轮系)在不同工况下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并进行干涉和碰撞的预测。 公差分析与形位公差(GD&T)的数字化应用: 介绍如何将传统的二维GD&T标准,转化为三维模型中的局部坐标系(Datums)和要求,实现对零件尺寸链的敏感度分析,确保设计在批量生产中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制造的技术集成 数字化设计成果的最终价值体现在高效、精确的制造环节。本部分关注设计数据如何无缝对接先进的制造技术。 增材制造(AM)的设计优化: 探讨“为制造而设计”(Design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fAM)的核心原则。内容包括支撑结构的优化布局、最小化材料用量、应对打印过程中的残余应力与变形(Topology Optimization的初步应用)。 数控加工(CNC)的路径兼容性: 侧重于如何构建易于加工的几何体。讲解特征识别、刀具路径规划的输入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分析几何体中难以加工的区域(如深腔、小孔),提前修改设计方案,避免高昂的加工成本。 数据可追溯性与模型管理: 探讨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与CAD模型的集成。如何通过版本控制、物料清单(BOM)的自动化提取,确保设计、工程、制造和供应链之间信息流的同步与准确性。 本书配有大量经过精心筛选的专业级项目实例,这些实例均源自实际工业应用中的高难度挑战,要求读者不仅掌握工具,更要理解背后的工程原理和设计规范。它将帮助有志于在工程设计领域达到更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构建起一座坚实的理论与实践桥梁。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Chapter 0 Auto “DESK”電腦製圖桌
00-1. 解說
00-2. 練習
00-3. 問題

Chapter 1 開始一張新圖
01-1. 解說
01-2. 練習
01-3. 問題

Chapter 2 繪圖輔助
02-1. 解說
02-2. 練習
02-3. 問題

Chapter 3 物件鎖點模式
03-1. 解說
03-2. 練習
03-3. 問題

Chapter 4 縮放模式
04-1. 解說
04-2. 練習
04-3. 問題

Chapter 5 繪圖工具
05-1. 解說
05-2. 練習
05-3. 問題

Chapter 6 編輯工具
06-1. 解說
06-2. 練習
06-3. 問題

Chapter 7 圖元屬性
07-1. 解說
07-2. 練習
07-3. 問題

Chapter 8 文字工具
08-1. 解說
08-2. 練習
08-3. 問題

Chapter 9 標註工具
09-1. 解說
09-2. 練習
09-3. 問題

Chapter 10 輸出
10-1. 解說

Chapter 11 總複習一平面圖的繪製技巧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801603
  • 規格:平裝 / 500頁 / 17 x 23 x 2.5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本《**AutoCAD 解題高手**》聽起來就讓人眼睛一亮,雖然我手邊沒有這本書,但光看這個書名,我腦海裡立刻浮現出許多使用 AutoCAD 時會遇到的「痛點」和「救星」的形象。我猜測,這本書的作者肯定是一位身經百戰的老手,他一定把那些讓新手和老手都頭痛不已的複雜指令、容易出錯的設定,甚至是那些藏在選單深處的「眉角」都一一拆解、歸納出來。想當年我剛學 2D 繪圖的時候,光是圖層管理就搞得我焦頭爛額,物件鎖定常常跑掉,畫出來的線條總是不夠精準。我希望這本書裡面能有針對這些日常操作的「快速解法」,不是那種標準的軟體說明書式的教學,而是真正從實務角度出發,教你如何在有限時間內,用最有效率的方式避開陷阱。例如,在處理大型廠區配置圖時,如何利用外部參考(XREF)卻不讓檔案整個卡住不動的秘訣,或是針對 3D 建模中,曲面細分後卻出現不規則網格該怎麼修復的獨門心法。總之,一個好的「解題高手」不只是教你「怎麼做」,更重要的是教你「為什麼會出問題」,並提供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讓繪圖過程從煎熬變成享受。

评分

老實講,現在市面上 AutoCAD 的教學資源多到氾濫,網路上免費的教學影片多到你看都看不完,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那些零散的教學內容往往是「點狀」的,只解決了眼前這個小問題,卻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系統思維」。我非常期待這本《**AutoCAD 解題高手**》能夠補足這一塊。我的期望是,它不只是一本針對特定功能(例如:剖面圖怎麼畫、標註樣式怎麼改)的工具書,它更應該像是一位資深工程師在帶領新手一樣,從專案的初始設定開始,教你如何預先規劃,避免後續修改時的巨大麻煩。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客製化與自動化」的章節,例如如何編寫 LISP 程式來自動化重複性高的指令,或是如何設定標準化的圖框、圖紙集(Sheet Set Manager),讓整個專案流程看起來井然有序,而不是每次開檔都像在「開盲盒」。如果這本書能把這些進階的、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的「幕後絕招」攤開來詳細講解,那它的價值就不只是市面上的幾百塊台幣可以衡量的了,那簡直是為工程師的職涯按下了加速鍵。

评分

我對技術書籍的評斷標準,很大一部分取決於它的「實戰性」和「視覺化呈現」。很多技術書寫得密密麻麻,雖然內容正確,但讀起來非常枯燥,讓人提不起勁去實作。對於 AutoCAD 這種高度依賴圖形介面的軟體來說,如果《**AutoCAD 解題高手**》能做到圖文並茂,而且每一步驟的截圖都是清晰、高解析度的,那絕對是加分項目。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提供「錯誤模擬」的範例。就是說,它不只展示「正確的流程」,更要展示「錯誤的流程會長什麼樣子」以及「為什麼會變成那個樣子」。例如,當你使用 TRIM 指令時,如果線條沒有完全相交,系統會給出什麼樣的提示?讀者要如何從那個簡短的英文提示中,快速判斷出問題根源?這種帶有「除錯思維」的教學,遠比單純的指令介紹來得有價值。畢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遇到的問題往往都是「意料之外」的,能應對意料之外,才是真高手。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所謂的「解題」,很多時候並不單純是軟體操作層面的問題,它常常牽涉到不同行業之間的標準差異。例如,建築業的製圖習慣跟機械製造業的要求是天差地遠的。假設這本《**AutoCAD 解題高手**》真的夠「高手」,它應該要能涵蓋到不同領域的「語境」。譬如說,在進行結構計算圖說準備時,對線條粗細、填充圖案的規範要求;或者在與 BIM 軟體(如 Revit)進行資料交換時,DWG 檔的設定應該如何調整才能確保資料不會遺失或跑掉。如果這本書能針對這些跨領域的協作難題提供具體的「對應策略」,那對我們這些需要與不同部門、不同專業人士溝通的設計師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跨平台相容性」的檢查清單,告訴我們在儲存檔案給協力廠商前,哪些設定是絕對不能動的,否則一個小小的單位設定錯誤,可能導致整份合約圖紙的尺寸都出問題,那後果不堪設想。

评分

最後,我想談談這本書在「學習曲線管理」上的潛力。《**AutoCAD 解題高手**》這個名字聽起來雖然很硬派,但我更希望它能成為一本「陪伴式」的工具書,而非「勸退式」的聖經。對於剛從 2D 轉換到 3D,或是剛接觸複雜實體建模的新手來說,壓力是很大的。我期盼這本書的編排結構能夠循序漸進,從基礎的幾何繪製錯誤排除,逐步過渡到進階的工程圖學規範問題。如果能在書中設定一些「高手級的問答集」單元,專門針對常見的混淆點做深入剖析,那就太棒了。例如,解析「哪個功能比 MLINE 更適合畫多層牆體?」或者「在多視圖投影中,如何確保隱藏線條的顯示一致性?」這種能夠引導讀者思考軟體背後設計邏輯的內容,才是真正能讓讀者從「使用者」晉升為「掌控者」的關鍵。如果能帶著這樣的思維讀完這本書,我想我未來再遇到任何 AutoCAD 的難題,都會多一分自信去面對,而不是第一時間就想著上網發問求救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