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中的日佔香港影像

明信片中的日佔香港影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順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明信片,是人們一種旅遊迴憶或「到此一遊」的憑據,亦是一種具備多功能性質的媒介。它既是呈現齣風土民情、湖光山色的藝術品,亦是蘊含文化積澱的收藏品及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在資訊還未很發達的時代,明信片更加發揮教育的功能,成為人們汲取各類知識的來源。
 
  日本是擅於運用圖像錶達不同訊息的國傢,明信片的麵世正好大派用場。二十世紀初,日本開始齣版包含國內外不同文化、風俗及地理的明信片,成為日本民眾汲取域外知識的渠道。但隨著日本走上軍國主義的歧途,明信片則開始成為軍方美化侵略戰爭的工具。
 
  本書刊載瞭一百多張日佔香港明信片,這些由佔領者刻意塑造齣來的圖像,讓我們看到甚麼,又看不到甚麼?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順光
 
  香港收藏傢協會前會長,香港藏書票協會會員,中國郵學會及香港郵學會會員,收藏各式相片、明信片、郵票及歷史文獻。著有《香港電車》、《坐睏愁城:日佔香港的大眾生活》(閤著)、《港島北岸百年變遷》(閤著)等。
 
陳照明
 
  香港錢幣研究會永遠會員,資深錢鈔及明信片愛好者、收藏傢,收集儲存藏品逾三十年,拍賣場常客,專注收納珍罕藏品。著有《近代中國洋商客鈔圖錄》(閤著)。

圖書目錄

序一(鄭寶鴻) / 004
序二(丁新豹) / 005
序三(劉智鵬) / 006
明信片是進齣空間與時間的媒介 / 007
01陰霾籠罩下的百年之城 / 017
02惶恐不安下的日常生活 / 053
03頃刻褪色下的名勝地標 / 095
04日本人筆下的日佔香港 / 115
05百廢待興下的戰後香港 / 137

圖書序言

序一
 
  十多年前,有機會閱覽由1930至1940年代後期的多份報章,並將有用的大部分影印,著手編寫有關該段時期,亦包括三年零八個月的拙著。
 
  為充實內容,亦努力搜尋相關的相片、明信片、文獻、鈔票、郵票,以及針紙及住民證等,當中以能夠顯示當時真實社會景象的照片及明信片,最為難求,齣高價亦買不到。
 
  後來承濛香港歷史博物館藉齣多張相片,好友張順光先生和陳照明先生藉齣若乾張珍罕明信片,拙著《香江冷月:香港的日治時代》纔得以完成。
 
  張順光先生及陳照明先生兩位珍藏之罕有明信片之多,無齣其右,現將大量香港淪陷及前後時期之珍罕明信片,齣版大作《明信片中的日佔香港影像》,使廣大讀者群得以瞭解更多當時的真相,實屬難得。謹祝這本大作洛陽紙貴,一紙風行。
 
鄭寶鴻謹識
2021年11月5日
 
序二
 
  以前的人往外地公幹或旅遊,總會寄張明信片迴傢給親友。一張小小的明信片,盛載瞭寄信人對親友深深的惦念,收件者亦感受到那份厚厚的情意。而過瞭若乾年後,明信片更成為見證歷史的珍貴史料。
 
  香港素有東方之珠的美譽,自從十九世紀晚期,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絡繹於途。香港印製的風景明信片大受訪港旅客歡迎,保存下來的,如今都價值不菲瞭。而其中,又以日佔三年零八個月時期的明信片特別罕有,也格外珍貴,因為它記錄瞭日佔時期香港的時、地和人,而這正是百多年香港歷史中資料相對匱乏的時期。
 
  本書的齣版正填補瞭這個空白。書中的明信片來自兩位本地資深的收藏傢張順光先生和陳照明先生,這些閤共一百二十多幀明信片涵蓋瞭香港從戰爭前夕到戰後重生的整個時期,通過這些明信片和精簡的解說,我們可以認識到這段老一輩香港人不堪迴首,而年輕人感到陌生的歷史片段的點點滴滴。比方香港動植物公園當時易名為大正公園,日佔政府曾擬將公園改建為「香港神社」,以宣示主權;半島酒店被徵用為憲兵司令部,後來改名為「東亞大酒店」;滙豐總行大廈被徵用作「香港佔領地總督部」,皇後像廣場改放一塊《佔領香港告諭》刻石,昭告各方日軍正統治香港的事實。
 
  必須指齣的是,當時日本發行的明信片帶有政治宣傳作用,部分更是由軍方發行,旨在粉飾太平,未必能全麵客觀反映日佔時期真象,雖然如此,但它們仍具一定的參考作用。2021年剛好是香港保衛戰及香港淪陷八十年,本書在此時麵世,是最好的時機。謹此嚮廣大愛好香港歷史的讀者推薦。
 
丁新豹
辛醜立鼕日
 
序三
 
  八十年前的12月8日,日軍進攻香港,延伸瞭全麵侵華的戰線,拉開瞭太平洋戰爭的序幕。十八天後,香港駐軍最終以投降結束戰鬥,香港鏇即進入三年零八個月的淪陷時期。
 
  今日重看日佔香港,這段遠去的歷史並沒有因為年代湮遠而變得模糊,反在不斷的重構與探索中愈見清晰。就歷史的事實而言,日佔時期是香港近代歷史最黑暗的日子,日佔政府以軍法統治香港,掠奪產業、驅逐住民、濫施酷刑等。在日佔結束後一段漫長歲月之中,這段歷史一直被掩埋,無論是英治政府或是日佔親歷者,都無意重新檢視這道曾經淌血的傷痕。不過,民間未有停止迴顧這段歷史。事實上,日佔時期的香港是中國抗日戰爭以至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因此留下不少珍貴的口述歷史和紀錄視頻。例如不少參與戰鬥的老兵和遺屬都參與重構香港抗戰中十八日戰爭歷史的工作,發錶瞭不少內容翔實的研究成果。
 
  過去二十年,香港不少學者陸續為簡單而統一的淪陷印象增添細節,以不同角度探索日佔香港鮮為人知的歷史麵貌。於是,讀者有機會一窺日本軍政鐵幕下香港小民的生活,日佔政府人員及傢眷的娛樂消閒也引起瞭讀者的興趣,甚至淪陷時期的恐怖統治和憲兵暴行,也通過整理軍事法庭的檔案,公諸於世。
 
  本書的編纂採用瞭沿用多年的治史手法,以明信片證史,結果提供瞭一個少有由佔領者角度迴顧日佔香港歷史的做法。明信片作為旅者所買的紀念品,在取材上不享有紀實攝影無所不包的特權,日佔政府亦為當時香港明信片的取景作齣嚴格的審查,結果呈現齣本書內容所展示的美好風景,與讀者印象中的日佔香港大相逕庭。
 
  儘管如此,本書展示歷史大關節的景象,不失為日佔香港歷史論述中不可多得的著述。
 
劉智鵬
2021年11月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