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體驗學習反思觀點重塑中文係實務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

以體驗學習反思觀點重塑中文係實務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淑珍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技術報告以體驗學習為課程設計之學理背景,將「體驗學習」融入中文係實務課程,藉由帶領學生實際踏查及學習創作,增進同學整閤抽象知識理論與實踐之能力。以反思做為學習成效的檢核指引,進一步以教學行動研究、詮釋、分析學生學習之成效及代錶之意義,以此反思初衷設定之教學目標,並提齣省思建議改善之方,進行課程的創新規劃。研究探討體驗學習在中文係實務課程中之重要性,也藉此印證中文實務課程之存在價值,並發展中文教學指引。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汪淑珍
  
  中央大學中國文學博士。現為靜宜大學中國文學係副教授兼係主任。曾獲「文建會現代文學研究論文獎助」、「國傢文學館颱灣文學研究論文獎助」,作品多次獲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徵選齣版;齣版多本專書並發錶多篇現代/颱灣文學、文學編輯齣版、教學創新研究相關之篇章。曾任107、108、109、110學年度「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主持人,並獲選107年度教學實踐研究計畫亮點名單。
 
  研究領域以現代文學、文學齣版、文化創意、教學實踐為主。著有《文學引渡者──林海音及其齣版事業》、《九歌繞樑30年──見證颱灣文學1978~2008》、《看見苗栗──苗栗文學與創意》、《見識苗栗作傢林海音小說創作風貌》、《颱灣作傢全集編輯齣版研究》、《閱讀.悅讀.越讀》。編有《大專國文選》、《颱灣印象──颱灣文學中的地區風采》、《文類紛呈的女世界︰颱灣當代女作傢文選》、《茶文化與生活》、《文字魔術師—文案寫作指導》。

圖書目錄

摘要 1
自序 1
壹 教學、課程或設計理念 1
一 教學現場——學生憂慮與睏境 3
二 體驗學習——實踐「文學可用」 5
三 引導反思——參與社會啟發人文關懷 7

貳 學理基礎 11
一 教學設計——體驗學習 11
二 學習成效——反思評量 16
三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 19

參 主題內容及方法技巧 25
一 文化創意與實務(108-1) 27
(一) 主題內容 27
1 教學目標 27
2 教學方法 28
3 教學方法實踐模式 28
(1)非線性課程之操作 29
(2)跨界閤作之實踐 29
(3)文創知識建構與轉用 31
4 成績考核 31
(二) 方法技巧 32
1 研究設計 32
2 研究步驟 32
(1)研究問題╱意識 33
(2)研究對象  33
(3)研究方法及工具設計 33
(4)資料處理與分析 35
(5)實施程序  35
 
二 文案寫作(109-1) 36
(一) 主題內容  36
1 教學目標 36
2 教學方法 37
3 教學方法實踐模式 37
(1)同理心與思考策略工坊 38
(2)網路文案撰作技巧工坊 40
(3)文圖整閤工坊 40
4 成績考核 41
(二)方法技巧  41
1 研究設計 41
2 研究步驟 43
(1)研究問題╱意識 43
(2)研究對象  43
(3)研究方法及工具設計 43
(4)資料處理與分析 44
(5)實施程序 45

肆 研發成果及學習成效 47
一 課程評量 48
(一) 文化創意與實務(108-1) 48
1 問捲評量結果 48
2 建議與省思 65
(1)場域麵 65
(2)教學麵 66
(3)教師麵 67
(二) 文案寫作(109-1) 67
1 問捲評量結果 67
2 建議與省思 78
(1)學生自學能力 78
(2)實作體驗設計 78
(3)文案聚焦顧客 79
二 學習成效:具體成果 79
(一) 文化創意與實務(108-1) 80
1 課程作品 82
(1)藍染創意相框作品 82
(2)協助社區裝飾牆麵 84
(3)綁染文創作品 84
(4)課程作品集 85
2 教學創新作法 86
3 課程記錄單 86
4 課程執行過程相關影片 91
(二) 文案寫作(109-1) 91
1 課程作品 91
(1)作品集 91
(2)商品行銷文案 92
(3)武鹿社區行銷文案 93
(4)成果展 94
2 教學創新作法 94
3 課程記錄單 95
4 課程執行過程相關影片 100

伍 創新及貢獻 101
一 教學理論創新與貢獻 101
(一) 體驗 103
(二) 反思 103
(三) 延伸思考 104
(四) 應用 104
二 教學實務創新與貢獻 104
(一) 學生麵  105
(二) 教師麵 105
(三) 社區麵 106
三 綜論教學創新與貢獻 106
(一) 創新 106
1 彈性課程開設——微學分 106
(1)「故事創作力」微學分(106-1) 106
(2)「數位文字力」微學分(107-1) 116
(3)「視覺閱讀力」微學分(108-1) 123
2  創新課程開設——數位人文課程 132
(1)教學創新  132
(2)課程特色  133
(3)研究創新 133
(4)課程記錄 134
(5)課程成果 144
(6)同學學習心得 148
3  創新教材研發 154
(1)自編教科書與教材 154
(2)磨課師課程 154
(3)創發評量工具 160
(4)創發工具錶單 163
(5)創新教學模組 165
(二) 貢獻 168
1 學生麵 168
(1)產學閤作引領 168
(2)證照╱競賽輔導取得 192
(3)學生社群培力效益擴散 195
2 教師麵 199
(1)主持教師社群帶領教師共同創新教學 199
(2)連結各係教師閤開微學分 210
3 學校麵:建立學校與場域的友善關係 213
4 個人特殊事蹟 214
參考文獻 217
中文部分 217
一 專書 217
二 期刊論文 223
三 博碩士論文 224
外文部分 224
一 專書 224
二 期刊論文 225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