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DWORKS工程圖培訓教材<2022>

SOLIDWORKS工程圖培訓教材<202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Dassault Systèmes SolidWorks Corp.
图书标签:
  • SOLIDWORKS
  • 工程图
  • 机械设计
  • CAD
  • 培训
  • 教材
  • 2022
  • 入门
  • 软件教程
  • 绘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SOLIDWORKS工程圖培訓教材<2022>是依據DS SOLIDWORKS公司所出版的《SOLIDWORKS 2022:SOLIDWORKS Drawings》編譯而成的書籍,本書著重於介紹使用SOLIDWORKS軟體建立工程圖和平面圖的基本方法和相關技術。
 
  本套教材不但保留了英文原版教材精華和風格基礎外,同時也按照台灣讀者的閱讀習慣進行了編譯審校,最適合企業工程設計人員和學校相關專業師生使用。
好的,以下是针对一本名为《SOLIDWORKS工程图培训教材<2022>》的图书,撰写的一份不包含该书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 --- 书名: 《现代机械设计与制图实务:从概念到实现的数字化流程解析》 作者: [此处可填写真实作者或机构名称] 出版社: [此处可填写真实出版社名称] 页数与装帧: 约 580 页,精装/平装(根据实际情况) --- 内容简介: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制造业环境中,高效、准确地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可制造的零件与装配体,是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核心竞争力。《现代机械设计与制图实务:从概念到实现的数字化流程解析》一书,正是为应对这一挑战而精心编撰的综合性教材与实践指南。它并非聚焦于某一特定CAD软件的界面操作或基础功能,而是深入探讨机械设计思维的构建、国际标准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系统化的流程管理,实现从三维模型到二维工程图纸的无缝衔接与规范化输出。 本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读者超越软件操作层面的工程图学素养,理解图纸作为“工程语言”的本质,掌握在复杂项目背景下进行有效沟通的技能。 第一部分:工程图学的理论基石与标准体系 本部分将读者带回机械制图的基础,但立足于现代工业的视角。我们不再将工程图视为简单的线条堆砌,而是视为一种严格定义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档。 1. 机械设计思维的建立: 深入探讨“设计意图”如何转化为几何要素。分析功能性需求(如运动、连接、承载)如何驱动材料选择和公差的初步设定。强调“制图即设计沟通”的核心理念。 2. 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深入解读: 详细剖析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和GB(中国国家标准)在投影法、视图选择、线型、字体和图幅等方面的最新修订与实践应用。重点解析GD&T(几何尺寸与公差)的哲学思想,而非简单的符号罗列。探讨公差带的选取如何直接影响制造成本和产品性能,并提供大量跨标准的对比案例分析。 3. 基准的选取与图面布局的艺术: 讲解如何科学地选取主视图、剖视图、局部视图和详图,以最少的图示信息传达最大的设计细节。讨论图面平衡、图纸标题栏的规范化填写(包括版本控制、审阅流程的记录),以及如何确保图纸的“可读性”和“可制造性”达到最优平衡。 第二部分:数字化环境下的设计与模型驱动的制图 本部分将理论与现代数字化设计环境相结合,强调模型与图纸之间的“关联性”与“一致性”管理。 1. 三维模型拓扑与图纸生成的内在逻辑: 分析先进三维CAD系统中,模型特征(如倒角、圆角、孔特征)是如何自动映射到二维图纸上的。探讨如何通过对三维模型的精确管理(如特征命名、零件属性的完整填写),极大地简化后续图纸的创建和维护工作。 2. 复杂视图与特殊表达的精确控制: 详细讲解如何处理旋转视图、局部剖视图、轴测图的创建和标注。重点介绍零件爆炸图(BOM结构图)的制作规范,包括如何确保明细表(BOM)数据与三维模型数据源的实时同步,以及如何处理替代位置视图的表达。 3. 零部件的展开与钣金件的表达: 针对钣金工艺的特殊性,系统讲解展开图的绘制要求,包括如何正确标注折弯线、冲裁特征,以及如何应对不同钣金材料的弹性变形对图纸精度的影响。 第三部分:工程图的高级应用与数据集成 本书的高级篇章着眼于图纸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PLM)中的作用,以及现代工程师必须掌握的集成技术。 1. 表面精度的标注与表面处理规范: 深入解析表面粗糙度符号(Ra, Rz等)的选取标准,以及如何根据零件的工作性质(如配合、滑动、密封)正确地在图纸上指定表面处理要求。同时,探讨涂层、热处理等工艺要求在工程图上的规范表达方式。 2. 零件与装配体的公差配合分析: 不再局限于基本的配合表查找,而是引入公差配合的概率分析方法。讲解如何利用公差链分析(Tolerance Stack-up Analysis)的结果,指导二维图纸上的尺寸标注,以确保关键配合的尺寸精度得到有效控制。 3. 数字化图纸的交互性与数据交换: 探讨PDF/A、STEP AP242等现代工程图纸数据格式的特点。解析如何将工程图中的尺寸和公差信息嵌入到数字文件中,以便于后续的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和CMM(三坐标测量机)程序的自动生成,实现设计、制造、检验的数据闭环。 本书特点: 实践导向: 全书穿插数百个源自实际工业项目的“陷阱分析”与“最佳实践”案例,避免了纯理论的枯燥。 标准权威: 紧密结合最新的ISO和国家标准,确保所学知识具有跨时效性和国际通用性。 流程思维: 强调从产品需求到图纸交付的完整流程管理,而非孤立地学习绘图工具。 本书是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以及希望提升数字化制图与工程沟通能力的行业专业人士的必备参考书。它将帮助读者掌握“如何用规范的、可制造的图纸语言,清晰、无歧义地表达复杂的设计意图”。 ---

著者信息

編譯者簡介
 
陳超祥 先生
 
  現任DS SOLIDWORKS公司亞太地區高級技術總監
 
  陳超祥先生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後獲英國華威大學製造資訊工程碩士及香港理工大學工業及系統工程博士學位。多年來,陳超祥先生致力於機械設計和CAD技術應用的研究,曾發表技術文章二十餘篇,擁有多個國際專業組織的專業資格,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委員。陳超祥先生曾參與歐洲航天局「獵犬2號」火星探險專案,是取樣器4位發明者之一,擁有美國發明專利(US Patent 6, 837, 312)。
 
胡其登 先生
 
  現任DS SOLIDWORKS公司大中國地區高級技術總監
 
  胡其登先生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製造工程系,獲「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CAD/CAM)」專業工學碩士學位。長期從事CAD/CAM 技術的產品開發與應用、技術培訓與支持等工作,以及PDM/PLM 技術的實施指導與企業諮詢服務。具有二十多年的行業經歷,經驗豐富,先後發表技術文章十餘篇。

图书目录

第01章 工程圖回顧 
1.1 基礎回顧 
1.2 工程圖系統選項 
1.3 開始一個新工程圖 
1.4 視圖調色盤與模型視角 
1.5 細部技巧 
1.6 剖面視圖 
1.7 細部放大圖 
1.8 移動工程視圖 
1.9 移動尺寸 
1.10 中心符號線與中心線 
1.11 組合件工程圖回顧 
1.12 新增圖頁 
1.13 標準三視圖 

第02章 認識工程圖範本 
2.1 工程圖文件組成 
2.2 工程圖文件 
2.3 工程圖頁 
2.4 圖頁格式 
2.5 了解工程圖範本 
2.6 工程圖範本的設計策略 
2.7 設計工程圖範本 
2.8 建立一個樣本模型與工程圖 

第03章 自訂圖頁格式 
3.1 自訂圖頁格式 

第04章 儲存與測試圖頁格式檔案 
4.1 了解圖頁格式屬性 
4.2 了解圖頁格式的習性 
4.3 儲存圖頁格式 
4.4 測試圖頁格式 
4.5 測試圖頁格式屬性 

第05章 建立其他圖頁格式與範本 
5.1 建立其他圖頁格式
5.2 使用圖頁格式的工程圖範本 
5.3 其他工程圖範本項次 
5.4 屬性標籤產生器 
5.5 屬性文字檔 

第06章 工程視圖的進階選項 
6.1 進階工程視圖 
6.2 顯示隱藏邊線 
6.3 區域深度剖視圖 
6.4 輔助視圖 
6.5 旋轉視圖 
6.6 裁剪視圖 
6.7 了解視圖焦點 
6.8 組合件進階視圖 
6.9 剖切範圍 
6.10 位置替換視圖 
6.11 使用模型組態 
6.12 自訂視角方位 
6.13 調整模型視角 
6.14 3D工程視圖 

第07章 了解註記視角 
7.1 了解註記視角 

第08章 進階細項工具 
8.1 細項工具 
8.2 註記視角與模型項次 
8.3 參數註解 
8.4 尺寸類型 
8.5 排列尺寸 
8.6 位置標示 

第09章 使用圖層、樣式與Design Library
9.1 使用圖層
9.2 尺寸樣式
9.3 在Design Library中的註記
9.4 旗標註解庫

第10章 零件表(BOM)進階選項 
10.1 SOLIDWORKS中的表格 
10.2 零件表屬性 
10.3 顯示零件表組合件結構 
10.4 修改表格 
10.5 儲存為表格範本 
10.6 零件表表格屬性 
10.7 零件表零組件選項 
10.8 零件號球指示器 

第11章 其他表格 
11.1 SOLIDWORKS其他表格 
11.2 插入鑽孔表格 
11.3 分割表格 
11.4 使用修訂版表格 
11.5 註記導線選項 
11.6 工程圖中的設計表格 

第12章 其他工程圖工具 
12.1 工程圖再利用 
12.2 DrawCompare 
12.3 SOLIDWORKS Design Checker 
12.4 SOLIDWORKS工作排程器 

第13章 效能管理 
13.1 效能管理 
13.2 效能評估 
13.3 細項練習 
13.4 系統選項與文件屬性 
13.5 開啟舊檔選項 
13.6 分離的工程圖 
13.7 硬體與效能 
13.8 其他考慮事項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330603
  • 規格:平裝 / 552頁 / 19 x 26 x 2.8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我們這些從事機構設計、經常需要與機械加工廠師傅溝通的人來說,一本好的工程圖教材,其價值在於**「消除溝通的歧義」**。圖面上的每一個線條、每一個註記,都必須是無可爭議的指令。我很好奇這本2022年的版本,對於**零件標準化與圖框管理**這塊著墨有多少。在台灣,不同公司有各自的圖框格式與簽核流程,教材若能提供靈活的自訂範本教學,讓讀者能輕鬆套用到自己公司的規範中,那就太方便了。更深入一點講,關於**視窗切換與配置管理**的章節,是否能詳細說明如何有效管理包含多張圖紙、不同配置的工程圖文件夾,避免在專案後期因為圖面版本混亂而導致報錯?這類後勤管理的細節,往往是教科書略過,但在實際職場中卻極為耗費心神的環節。如果它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論,指導我們如何建構一個**「可追溯、易修改」**的圖面資料庫,而非只是單純的製圖技巧,那這本書的實用性將會大幅提升。

评分

坦白說,坊間的軟體教學書百家爭鳴,但多數都淪為「按鈕點擊指南」,讀起來索然無味,學完後一遇到實際專案的複雜狀況就立刻破功。我對這本《SOLIDWORKS 工程圖培訓教材<2022>》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樂觀態度,它必須超越單純的功能介紹。真正有價值的教材,應該要著重在**「設計意圖的傳達」**。例如,當我們在繪製複雜裝配體的分解圖時,如何用最簡潔的圖面語言,準確標示出零件的相對位置與組裝順序,這就考驗作者的教學功力了。我特別期待書中對於**BOM表(物料清單)的自動生成與編輯技巧**的著墨。在台灣的供應鏈體系中,時效性是生命線,如果能快速且準確地產出料單,就能省下無數人力校對的時間。此外,針對**模型基礎定義(MBD)的趨勢**,如果這本書能適當地提及如何將3D模型與2D圖面資訊進行連動或轉換,說明其在數位製造流程中的銜接點,那就更貼合產業的未來走向了,畢竟現在的製造端越來越依賴數位訊號傳輸,紙本圖面或許會慢慢邊緣化。

评分

這本《SOLIDWORKS 工程圖培訓教材<2022>》光是看到書名就讓人對其內容充滿期待,畢竟在現今的工業設計領域,精確的工程圖說絕對是產品實現的關鍵橋樑。從我個人的使用經驗來看,這種專業教材最怕的就是內容空泛、圖例老舊,無法跟上軟體版本迭代的速度。我特別關注的是它對於**ANSI/ISO 標準的掌握度**,因為在跨國合作的專案中,圖紙的規範性是門面。好的教材應該要能深入淺出地講解視圖投影、剖視圖、局部放大圖這些基礎架構,同時也要涵蓋到更進階的**表面粗糙度符號、幾何公差(GD&T)的註解方式**,這些往往是新手最容易出錯,也是審查人員最常挑剔的地方。如果這本書能提供大量的實務案例,並且清楚說明每個設定背後所代表的製造意涵,而不是單純的操作步驟羅列,那它就真的物有所值了。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工程師在旁邊指導,讓我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畫」,而非僅是「如何畫」。台灣的製造業基礎紮實,對於圖面品質的要求只會越來越高,一本能穩固這塊基石的教材,絕對是值得投資的。

评分

翻開任何一本設計類書籍,讀者最直接的感受來自於其**視覺呈現的專業度與清晰度**。我預期這本《SOLIDWORKS 工程圖培訓教材<2022>》在排版上必須極為講究。每一張示範圖的解析度要高,註解文字要夠大,並且顏色對比要適當,確保在不同光線條件下閱讀都不費力。更重要的是,**教學範例的選取必須貼近台灣工業界的實際需求**。例如,對於沖壓件、鈑金件的展開圖標註,或是精密CNC零件的加工餘量標註,如果能拿出真實產業中會遇到的「疑難雜症」來當作範例,並提供標準的解決方案,那會比講解一堆抽象的螺絲孔標註來得有啟發性。我特別希望它能花篇幅去解析**圖紙的國家標準之間的細微差異**,比如說在公制與英制混用的情況下,我們在圖面上應如何標註單位以避免混淆。如果教材僅止於教導軟體操作,而缺乏對工程圖本質的哲學性探討,那它就只是一本操作手冊罷了,我們期待的是一本能夠建立**「工程師思維」**的引導書。

评分

從軟體更新的角度來看,2022年的版本相比前幾年必然有其獨特的介面或功能優化。因此,這本教材最核心的價值在於**「新舊功能的銜接與強化」**。我希望它能清楚點出,哪些是SOLIDWORKS工程圖模組中,在2022版本中被「大幅優化」或「加入全新功能」的部分,並針對這些亮點進行深度剖析。例如,針對**大型模型的圖紙生成效能優化**,或是**雲端協作環境下圖紙的權限管理**,這些都是現代工作流程中極為關鍵的痛點。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如何從舊版圖面順利過渡到新版格式」**的檢查清單與解決方案,那對於正在進行軟體升級的公司來說,簡直是及時雨。總結來說,一本頂尖的培訓教材,不應只是滿足於「會畫圖」,更要教會讀者「如何管理圖紙資產」、「如何與製造端無縫接軌」,以及「如何應對未來設計標準的演變」。我期待這本書能展現出這種前瞻性與系統性,成為我們設計部門的案頭常備工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