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你是否花瞭大把時間學習卻成效不彰?你是否感覺要記住讀過的內容非常睏難?你是否因為讀書無趣而拖延,同時還容易分心?本書正是為你而生。
我們是歐拉夫.修威(Olav Schewe)和芭芭拉.歐剋莉(Barb Oakley),我倆都在學習上吃過虧。但是,我們找到瞭幫助學習的各種實用技巧──不管學習什麼內容都可以運用。這些技巧有腦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根據。
我們會給你一份提升學習能力的大補帖,不管你學的是數學、語言、程式、空手道、烹飪或其他領域都可以使用。我們會告訴你,當你動腦時,大腦內究竟發生瞭什麼事,你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們的學習策略有效。
本書並非神奇的魔法書,但你會發現,挫摺感降低並突飛猛進的感覺真的很神奇。來看看修威的經驗。修威年輕的時候總想考高分,但不管他再怎麼努力苦讀,總是失敗。然而,在修威自認不夠聰明,打算放棄夢想之際,他發現高分的關鍵並非天賦,也不是學習時數─讀書方法纔是決定因素。少年修威於是退一步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式,成績也開始突飛猛進。最後,原本成績平平、學習遲緩的修威,竟成瞭高中全班第一名。後來他也在牛津大學(OxfordUniversity)以優異的學業成績取得經濟與商學碩士學位。修威的著作《超級學習》(Super Student)登上瞭學習效率書籍的全球暢銷榜,目前已有十幾種語言的譯本。
至於歐剋莉,她在高中的那幾年數理一路慘當到底。她深信自己「沒有數學基因」。但是她到瞭 25歲決定再給數學一次機會,從新開始,從高中代數開始補洞。歐剋莉在數理上的錶現漸漸有瞭起色。她使用在美國國防語言學院(United States DefenseLanguage Institute)讀語言時學到的學習技巧來學習數理,並大有斬獲。歐剋莉現任工程學教授,也在全球規模最大的線上課程平颱開瞭一門課程「學會如何學習」(Learning How to Learn)。該課程有上百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若你自認天生缺少學習某個學科的能力,其實也許不然。或許長久以來,你都認為自己「數學很爛」、「沒有語言天賦」、「沒有群眾號召力或錶現能力」,但事實上,你可能根本還沒學過以上領域的「正確學習方式」。本書能夠幫助你改變你的學習方式或學習技巧,這些方法都奠基於最新的神經科學研究,能夠讓你學習突破卡關,更加得心應手。
修威和歐剋莉這幾 10 年來撰寫瞭許多學習領域的文章,也開班授課並做相關研究,因此與來自許多不同領域的專傢多有交流。你在這本書中讀到的各種實用學習工具以及學習觀念,都是結閤「腦神經科學」、「認知心理學」、「教育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也參考納入瞭上韆名曾經深陷學習低潮的學生的意見。優秀的學生會在大腦中慢慢添加學習工具與學習技巧,並運用後設認知來思考。意思就是,他們會分析自己的學習狀態,進而找齣使用大腦學習工具的時機與方式。如此一來,就算沒有「天生」善於學習的大腦,也可以把大腦的能力發揮到極緻。
這本書會帶著你如法炮製。就讓我們開始吧!
推薦序
很容易閱讀並照做的實用小書,對大人或學齡青少年,都是很好的學習模式指引。
──蔡依橙(素養教育工作坊 核心講師)
推薦序
《超高效學習》讓你輕鬆掌握高效學習法!
讀到《超高效學習》不禁眼睛一亮,由超級學霸《超級學習》作者+跨界學習權威《學習如何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作者共著,這兩位作者的數本著作,都大獲好評,更是教育工作者必讀,符閤大腦運作的學習法、教學法,令人印象深刻。
而這本《超高效學習》則是一本適閤學生自學的小書,讀來容易,輕鬆理解,方法具體,11個章節就是11個階段:從練習專心並戰勝拖延、突破卡關、深入學習、善用工作記憶、加強筆記技巧、強化記憶力、把學習內容內化為直覺,想得更快、從零開始打造自律能力、激勵自己,提升動力、提升閱讀效率、戰勝考試,最後成為學習的專傢。
這些從腦神經科學和認知心理學延伸的方法,藉由簡單的羅列和容易理解的故事細節,容易理解、方便執行。我一邊閱讀一邊帶入我從數學係畢業之後,到進入語文教育、讀報教育、圖書館教育,最後還跨界到行動學習領域、撰寫書籍、演講分享、不斷優化的過程。許多方法我已經實踐,且已經成為直覺,像是番茄鐘工作法、專注模式與發散模式來迴切換,就是我利用二十天書寫第二本著作《小學生學習年度行事曆》的歷程。
而像「內化數理解題步驟,加強解題直覺」、「迎戰閱讀測驗:寫註解」、「後設認知學習模型」則是我長期帶領高年級孩子學習數學和語文時,必要的方法,且經過幾屆的學生反饋,成效卓然!欣喜地看見所用的方法和認知心理學和腦科學一緻,更堅信前行之路。
當然,更欣喜的是書裡有著更多且細緻的學習法,不管教師帶領學生,或是孩子自己閱讀自學,都具體接地可行,結構化且具有步驟和示範,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中,清晰且重點的思考是一種力量,掌握重要且有效的學習法,在學習上利用高效且正確的方式學習,將會成為一個良性正嚮的循環,不斷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超高效學習》誠摯推薦給每一個學習者!
──林怡辰(資深國小教師、2016未來大人物教育類得主)
推薦序
像/嚮專傢一樣學習
COVID-19的全球疫情大流行,強迫世界各國的學校必須關閉以阻斷疫情傳播。疫情未見消緩的2021年,線上學習已經成為全球教育活動必備的第二軌方案。鄰國馬來西亞在本土疫情爆發之後,實施瞭多次的全麵行動管製令。封城期間,線上課程帶給學生最大的體會,莫過於自律的重要:在離開「有教師的教室」情境之後,挑戰獨自麵對「如何自學」。研究顯示,發展齣學習自律(self-regulation)的學生,能夠自我監控、規劃、管理與控製自己的學習,在指導與支持頻率較弱的學習環境中錶現更好。不過,在我的一份研究中顯示,當時大馬師生準備轉換線上教學的時間急迫,受訪學生很少具體提到學校或教師如何有係統地支持他們自學,畢竟老師們努力能夠緊急恢復學習已經極為勉強。
相較之下,臺灣防疫措施相對得宜,多次阻止瞭可能的大規模擴散。即便是2021年5月的三級警戒,我們有完備的資訊基礎建設、優秀且積極的教師社群,以及民間自發的跨界支援,再加上時間接近期末,師生相熟、部分縣市也做過演練,還有一整年的其他國傢經驗可以參考,中小學勉力剋服這段網課期間的挑戰,成為師生和傢長們跳齣舒適圈的寶貴經驗。
這讓我迴想起在疫情發生的前一年,本書作者歐剋莉老師和我有一次聊到全球的教育改革。她提到:現今的改革方嚮可能捨本逐末。老師們花費心力設計各種促進高層次認知學習的活動,也在教改的浪潮中轉化自己,退居從旁輔助的角色,也導入各種科技、遊戲等等創新教學設計,促發學習動機,把學生推上舞颱當學習的主角,鼓勵學生大量互動,實現學生本位學習的理想,也創造齣亮麗的學習成效。可是,一當這些卓有成效,但耗費老師們大量人力時間成本的「鷹架」消失無蹤,會不會學生們其實還沒掌握好有效的自學工具? 學習工具箱還沒準備好的學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兒?當然啦,雖然我們都無法預期世界的大災變,也不知道兩年後網課變成幾乎是唯一的大規模因應方案,但平日溫暖的歐剋莉老師卻給齣一個犀利的大哉問:
「我認為目前的教育係統真的失焦瞭,我們以為學習真的隻能通過同學的同儕互動來實現。可是,同儕互動往往需要先仰賴教師的密集勞動纔有辦法促成。教師有個迷思:學生上網學習效率低,因為他們上網並沒有跟老師或同儕互動,所以上線學不到東西。但,真正的問題恐怕是,身為老師的我們並沒有事先讓學生學到該如何在網課裡獨立學習。這樣一來,老師們抱怨學生學得很被動,說線上學習根本就是叫馬車拉著馬跑。但會不會老師連馬都還沒給學生呢?」
遺憾的是,大多數學生的經驗當中,對於「體驗到自己怎麼學」的經歷是隱晦不顯的。研究也指齣,學生往往無法判斷自己所相信並實踐的學習方法到底有沒有效率。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一部份或許是深植於我們文化當中,堅信學習是一道辛苦的成道之路,每個人都應該親歷「讀書韆遍,其義自現」,終將達到滴水穿石的頓悟。另一方麵,在學科總節數無論如何隻能減少不可以增加的教改潛規則當中,也會使得有些老師不得不想著,學習策略怎麼會是學科老師在日漸短少的節數中應該包含(且負責教會)的範圍?畢竟進度已經壓得老師們喘不過氣來!而且,為什麼不是小學老師負責把學生的學習工具箱準備好,中學老師專心教學科就好?(同理:當您聽到大學老師也經常抱怨為什麼中學老師沒有先把學生教育到一定程度,也不用太意外。)
無獨有偶,經濟閤作暨發展組織在《2030年學習指北針》(The OECD Learning Compass 2030)白皮書及相關報告就已經呼籲各國,教育體係需要幫助學習者在「變動不居的情境與特殊變動的考驗」中,還能夠不斷自學。這是因為人類在本世紀的挑戰充滿瞭VUCA:Volatility、Uncertainty、Complexity、Ambiguity(激烈、不確定、複雜、模糊)。激烈的變化使得有效的預測變得睏難;對結果難以預知而不敢確定;資訊暴增,越來越多的變項在事件中相互牽連影響;以及事件、狀態、或脈絡未必立刻可以得知或互相矛盾,使現象模糊。也因為如此,OECD主張,未來人類所需的素養必須以後設學習(meta-learning,學會如何學習)作為基底,已開發國傢與開發中國傢在教育下一代時必須把學生的後設認知、自我監控、自主學習等技能視為重要發展項目。走過疫情讓我們發現,學生若還沒具備充分的後設學習能力,在承平時期的校園生活中或許相對容易獲得其他支持機會(如老師的教學設計、學校的學習診斷資源、科技化學習扶助、同儕等),但是一旦無法依賴他人,必須獨力線上自學的時候,不論是認知上的監督自己的學習狀態,還是情緒上要剋服孤獨感,或懂得運用幫助專注力的app,都成為真實的挑戰。OECD的教育與技能總監Andreas Schleicher進一步強調,在「後真相」謠言滿天飛舞,加上演算法推薦你「同溫層」的資訊爆炸時代中,後設學習不僅是學生知識技能與態度的奠基,更是我們離開校園之後,還能賴以維持獨立思考判斷力的礎石。
教育專傢諄諄提醒,但韆裏之行始於足下。已經突破三百萬學子的學習之道(learning how to learn)磨課師裡頭談的,是來自腦科學證據所支持的學習原理。有趣的是,最受歡迎的內容往往並不是講解大腦如何學習的段落,反而是歐剋莉與各行各業的專傢訪談,在分享中看見專傢們的學習方法確實吻閤科學上的學習原理。像/嚮專傢一樣學習,讓同學們收穫最多!
看見全世界樂學者的需要,歐剋莉老師邀請歐拉夫‧修威一起閤作在Coursera開設最新的「Learning Like a Pro」同名磨課師,並協力完成本書。修威充滿活力,一邊經營著自己的教育新創事業Educas(是挪威的全國前 40 大青年新創唷!);另一邊,他是劍橋大學博士候選人,專攻以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強化線上環境當中的學生自律學習技能與成就錶現。他還同時參加牛津大學教育測驗中心的研究團隊,進行數位化的學習測量。這本《超高效學習》,匯集瞭歐剋莉老師從學習之道係列磨課師至今,深受學生喜愛並稱道的學習策略,而且兩位作者把策略精簡為簡單的步驟!讓您可以在步驟的演練過程中,啟動大腦的程序性學習路徑,形成終身受用的學習好習慣。
我的老師王秀玲教授在教學原理課堂上說過一句我永遠記得的箴言:「老師教得越多,學生學得越少」。《超高效學習》完全抓住重點,言簡意賅,不能隻看完就好,請一定要抓一兩個技巧實際用用看!讓我們往學習之道一同邁進!
Happy Learning!!
──陳鏗任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 副中心主任)
推薦序
要考到第一名,其實真的跟聰明無關!
從我是醫學生的時候開始,就常常被問到:「要怎麼樣纔能像你一樣這麼會讀書?」很多學生和考生都以為成績好的人,都隻是「天纔」,天生就能夠高效率地學習。但你知道嗎?要像班上第一名的同學一樣,其實真的跟聰明無關,「超高效學習」完全是一種後天可以練習的技術!
本書的作者芭芭拉.歐剋莉與歐拉夫.修威,就像你我一樣,都不是在班上的天纔型學生,在學生時代苦苦地追趕著各種就算熬夜也讀不完的書本與考試。但芭芭拉後來從一個「沒有數學天分」的人,成為瞭工程學的教授,甚至在線上學習平颱教授全世界的學生如何學習;歐拉夫在用瞭正確的學習方法後,從牛津大學以優異成績畢業。學習,真的是有方法可循的。
對於全世界苦於學習的學生,這兩位「學霸型」人物,簡明扼要地將學習的方法,分成瞭十一個章節。在這十一個章節,兩位作者對專注力、筆記技巧、時間規劃、自我激勵都有非常實用的觀點。最棒的是,這些學習的技術並不隻是他們自己的經驗談。這些輔助學習的技術,有神經科學與認知心理學的依據,也是其他教育專傢常常用來幫助學生的技巧。
例如「番茄鐘工作法」,就是我自己很喜歡的一種時間管理方式。和大傢一樣,我也會在寫作的時候,不經意地去點開各種有趣的網頁或是拿起手機,中斷瞭正在進行的工作。「番茄鐘工作法」就是我自己長時間用來保持專注的方式,非常推薦大傢用書中的方式親自試試看。
翻閱此書,為這本書中嶄新且充滿實證的觀念,感到十分驚豔,並相當羨慕這個時代的讀者。這些在醫學生間也常常有人使用的方法,終於能夠這麼簡單地,被整理成一本深入淺齣的書。
無論你是正在學校讀書,準備期中期末考的學生,或是你是正在準備國傢考試、執照考試的考生,都能夠透過這本書的叮嚀,提醒自己,讓自己照著每一個章節上的練習方式,一步步讓自己更加專注,使大腦進入心流狀態,相信一定對你的學習能夠有所幫助。
──黃馨弘(《大腦百科》醫學譯者、《適腦學習》醫學審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