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

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鄭崇趁
图书标签:
  • 教育管理
  • 学校领导
  • 创新发展
  • 教育改革
  • 校长工作
  • 提升效能
  • 九论
  • 教育实践
  • 学校文化
  • 管理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命名為《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具有三個新特色:(1)融入教育「新元素」的新校長學:「新育」、「素養教育」、「教育4.0」、「進升領導」,是本書創新進升的關鍵教育新元素;(2)運用「新演繹法」撰寫完成的新校長學:演繹法的新運用,演「易、譯、意、義、毅、繹」六法,成為作者撰寫本書的內在心法;(3)將「創新」與「進升」綁在一起的新校長學:有進升的創新,才是真創新;有創新的進升,也才是真進升。

  是以,本書「創新進升」了「校長學識」新境界:第一境界「成就人:立己達人」(1.0);第二境界「旺學校:暢旺學校」(2.0);第三境界「新教育:創新教育」(3.0);第四境界「領進升:進升領導」(4.0)。作者並且研發了「人道、師道、學道、識道」暨「臺灣版學習羅盤」,作為校長實現四個境界的運行方法與智慧型工具,故稱之為「新校長學」,值得教育領導人參考,用它來「創新學校教育」、「進升臺灣教育產業」,幫助教育產業升級。
时代变革中的领导力:教育新篇章的开启 书籍名称:《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 简介 在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图景中,学校不再是知识的封闭堡垒,而是面向未来、拥抱变革的复杂生态系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信息技术的颠覆性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多样化,传统校长的角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塑。他们不再仅仅是行政管理者或课程监督者,而是必须成为富有远见的战略家、变革的驱动者和复杂系统的整合者。本书正是基于这一深刻洞察,系统性地梳理和构建了一套适应新时代挑战的校长领导力理论框架——《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 本书摒弃了陈旧的、基于经验主义的领导模式,深入剖析了当代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多样性与模糊性(VUCA特征),并提出了一套系统、前瞻且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九论”体系,旨在指导新任和资深校长完成从“管理者”到“变革型教育领导者”的深刻转型。 --- 第一论:远见与使命的重塑——战略导航与文化铸造 本论强调,卓越的校长首先是一位具备深刻洞察力的战略家。面对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校长必须超越日常运营的琐碎,将目光投向未来十年乃至更远的教育愿景。这要求校长具备对国家教育政策、全球人才发展趋势的敏锐捕捉能力,并能将其内化为学校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基因。 我们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愿景共创模型”,将宏大的教育理想转化为全体教职员工、学生乃至社区家长都能理解并为之奋斗的共同使命。本书提供了从环境扫描、核心价值提炼到战略地图绘制的全套工具,确保学校的发展方向既有高度又接地气。重点分析了优秀学校文化如何成为抵御外部冲击、激发内部潜能的“软实力”。 第二论:组织学习与创新的驱动——知识生态的构建 在知识迭代速度空前的今天,学校若不能成为一个高效的学习型组织,便注定会被时代淘汰。本论的核心在于讨论校长如何从“知识的分配者”转变为“知识生态的构建者”。 我们引入了“迭代式专业发展(Iterative PD)”的概念,倡导打破传统的、单向的培训模式。重点剖析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PLC),鼓励教师进行基于实践的反思性研究。同时,本书深入探讨了“心理安全感”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校长必须营造一个允许失败、鼓励试错的氛围,让教师敢于挑战现状、探索前沿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自下而上的持续创新。 第三论:复杂系统中的治理艺术——多元共治与权力下放 现代学校是一个由学生、教师、家长、董事会、行政人员等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本论聚焦于校长的“治理艺术”。我们不再提倡集权式的管理,而是倡导“赋能型治理结构”。 详细阐述了如何科学地构建有效的决策委员会、课程设计小组和绩效评估机制。关键在于找到“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动态平衡点——在核心价值和战略方向上保持清晰的领导力,但在执行层面给予一线教师和部门足够的自主权。本书提供了多案例分析,展示了如何通过透明的沟通机制和清晰的权责划分,化解治理中的冲突,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 第四论:数据驱动的决策引擎——教育度量与反馈闭环 在“万物皆可量化”的时代,校长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全面且以人为本的教育数据系统。本论超越了仅仅关注考试分数的传统做法,着重于“全景式学习评估”。 我们探讨了如何整合形成性评估、过程性数据、学生非认知能力(如韧性、协作力)的定性观察等多种数据源。更重要的是,本论强调“数据素养”的普及,教会校长和教师如何解读复杂的数据报告,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可执行的教学干预措施。本书提供了构建“反馈快速响应机制”的实践步骤,确保数据不是束之高阁的报告,而是驱动改进的“活水”。 第五论:人才磁场与激励机制——吸引、培养与留住精英 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本论深入剖析了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校长如何打造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人才磁场”。 这不仅涉及薪酬福利的设计,更关乎职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本书详细介绍了“导师制加速计划”、“跨学科项目领导者选拔”等激励机制。我们主张,校长必须像伯乐一样,深度理解每位教师的职业抱负,并为其量身定制成长路径,让优秀的教师在学校中看到清晰的晋升阶梯和实现个人价值的广阔空间。 第六论:技术整合的深度变革——从工具使用到范式创新 信息技术是本世纪教育改革的强大推手,但真正的变革并非简单的“设备升级”。本论旨在指导校长实现“技术范式的深度整合”。 我们探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沉浸式技术如何根本性地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本书侧重于技术在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全球协作项目以及重塑课堂物理空间方面的战略部署。关键在于,校长必须有能力引导教师思考: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实现那些在传统课堂中难以企及的教育目标?而非仅仅如何用技术来“教得更有效率”。 第七论:面向未来的课程革新——跨学科与核心素养的落地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本论聚焦于如何将宏大的教育目标(如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全球公民意识)有效地转化为可操作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设计。 本书提出了“项目式学习(PBL)的系统化推进”策略,强调跨学科整合的必要性。我们提供了将国家标准与地方特色、全球议题相结合的课程地图设计方法。校长在此必须扮演“课程架构师”的角色,确保课程设置不仅覆盖知识传授,更能培养学生解决真实世界复杂问题的能力。 第八论:危机应对与韧性构建——风险管理与社会责任 在突发公共事件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的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本论提供了系统化的危机管理框架。 这包括建立“多层次预警系统”、制定清晰的“沟通流程图”,以及在危机发生后如何迅速恢复教学秩序并重建社区信任。更深层次上,本论探讨了如何将“韧性教育”融入日常,培养师生在面对挫折和不确定性时的心理调适能力,使学校成为一个充满安全感和希望的避风港。 第九论:校长的自我修炼与持续进化——领导者的内省与平衡 领导力并非外在权力的体现,而是内在素养的投射。作为全书的收官之论,本论转向对校长的个体要求。 我们强调“反思性实践”和“自我关照”的重要性。校长需要建立有效的机制来管理领导压力,避免“倦怠陷阱”。本书引入了“领导者心智模型”,指导校长如何进行周期性的自我评估,保持好奇心和谦逊感。只有校长完成了自身的持续进化,才能真正带领组织走向创新与提升的永恒旅程。 --- 《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 是一部面向未来、拒绝平庸的实践指南。它不仅为教育行政者提供了前沿的理论视角,更提供了可以立即应用于实践的工具箱和心智模式,是每一位致力于在教育领域实现卓越转型的领导者的案头必备之作。本书旨在帮助校长们自信地驾驭变革的浪潮,最终成就一所面向未来的、有影响力的学习型机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鄭崇趁


  1953年生 臺灣雲林縣人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博士(1999)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1989)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1986)
  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1974)

  經歷:
  國民小學教師五年(1976~1981)
  教育部行政職務十九年(1982~2000),經任幹事、秘書、組主任、專門委員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專任教師(2000~),經任主任秘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所長、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系主任、研發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教授(2006~)

  榮譽:
  高等考試教育行政人員(1981)
  教育部1991年及2000年優秀公務員
  教育部木鐸獎(2019年,111教育發展協進會推薦)

  專長:
  教育經營學、校長學、教師學、教育計畫、教育評鑑、家長教育學
  知識教育學、智慧創客教育、KTAV教學模式、教育4.0、新五倫價值教育、
  進升領導、素養教育解碼學、新育、新教育、元素構築、知識遞移、知能創價、
  築梯論、動能論、順性揚才觀、全人發展說、人道、師道、學道、識道、臺灣版學習羅盤

  著作:
  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2022)
  素養教育解碼學:元素構築‧知識遞移‧知能創價(2020)
  教育4.0: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2018)
  知識教育學:智慧人‧做創客(2017)
  教育經營學個論:創新、創客、創意(2016)
  家長教育學:「順性揚才」一路發(2015)
  教師學:鐸聲五曲(2014)
  校長學:成人旺校九論(2013)
  教育經營學:六說、七略、八要(2012)
  教育經營學導論:理念、策略、實踐(2011)
  教育的著力點(2006)
  國民中小學校務評鑑指標及實施方式研究(2006)
  教育計畫與評鑑(增訂本)(1998)
  教育與輔導的軌跡(增訂本)(1998)
  教育與輔導的發展取向(1991)
 

图书目录

導讀:新校長學「知能素養」的六大軸脈分析

第一章 新「知識」教育暨「認識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知識的教育意涵與特質
第二節 新「知識教育」的發展與實踐
第三節 「學道」:學習知識方法的創新
第四節 「識道」:認識知識生命的軌跡

第二章 新「價值」教育暨「實踐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價值的教育意涵與特質
第二節 新「價值教育」的發展與實踐
第三節 「人生價值」的實踐:「成就人」四論
第四節 「教育價值」的實踐:「旺學校」五論

第三章 新「智慧」教育暨「動能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智慧的教育意涵與智慧教育的特質
第二節 新「智慧教育」的實踐作為
第三節 個人「智慧動能」的領導
第四節 集體「智慧動能」的領導

第四章 新「創客」教育暨「作品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創客的教育意涵與特質
第二節 新「創客教育」的運作模式
第三節 學生智慧創客作品的領導
第四節 教師智慧創客作品的領導

第五章 新「創新」教育暨「模組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教育改革與教育創新
第二節 創新教育的新學門及新軌跡
第三節 教師創新學生的「模組論」領導:「五鑰」的創新
第四節 校長創新教師的「模組論」領導:「五軸」的創新

第六章 新「進升」教育暨「築梯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進升的教育意涵與教育特質
第二節 新「進升教育」的實踐作為
第三節 教師進升學生的「築梯論」領導
第四節 校長進升教師的「築梯論」領導

第七章 新「人道」教育暨「適配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人道的新教育意涵及特質
第二節 新「人道教育」的實踐作為
第三節 教師對學生的「適配論」領導
第四節 校長對教師的「適配論」領導

第八章 新「師道」教育暨「典範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師道的時代意涵與特質
第二節 新師道的培育政策
第三節 教師對學生的「典範論」領導
第四節 校長對教師的「典範論」領導

第九章 新「新育」教育暨「六育論」領導
導論
第一節 新育的教育意涵與特質
第二節 新育的學校實踐作為
第三節 教師對學生的「六育論」領導
第四節 校長對教師的「六育論」領導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0744774
  • 叢書系列:校長學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7 x 23 x 1.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現代校長當學「創新教育、進升領導」


  本書是作者撰寫的第二本「校長學」專書,書名定為《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作者在2013年出版第一本「校長學」專書,當時主張:校長當學「成就人、旺學校」,是以書名定為《校長學:成人旺校九論》。時間相隔九年,這段時間「臺灣教育」最重要的發展有四個新課題:「能力取向」教育進升「素養取向」教育;「教育3.0」進升「教育4.0」;發現「新育」與「演繹法」;發明「學習食譜」及「臺灣版學習羅盤」(教育理論模組,類似教育智慧型手機)。這四大因素正悄悄地「創新、進升」臺灣的教育產業。校長是領航教育產業開展的「舵手」,因此作者進一步主張:現代校長當學「創新教育、進升領導」,撰寫了「創新進升九論」,標示為「新校長學」。

  本書最大的特質在:將「創新」和「進升」綁在一起,主張「創新進升教育」及「創新進升領導」,教育與領導都可以同時創新與進升。有進升的創新,才是真創新;有創新的進升,也才是真進升。本書示範將「創新教育」的九大課題,連結「進升領導」的九個使力焦點(九論),嘗試將校長學的知能模組撰寫成「立體的知識模型」。校長學習作者的第一本「校長學」專業系統知識,得以進升自己成為「3.0的校長」,創新經營學校進升為「教育3.0」學校(能力化‧有特色品牌學校);校長學習作者的第二本「新校長學」專業知能模組(系統知識的進升),得以進升自己成為「4.0的校長」,創新經營學校進升為「教育4.0」學校(素養化‧新五倫‧智慧創客學校)。

  就校長學的學術知能而言,本書有六個較有價值的貢獻:(1)定調校長學主軸內涵:從「成就人、旺學校」到「創新教育、進升領導」,兩本專書18章的知能結構,已足夠提供進一步「實證研究」的學術基模;(2)開展新教育四道:新育與素養教育(元素構築、知識遞移、知能創價)演繹創新「新教育四道」:人道教育、師道教育、學道教育、識道教育;(3)研發臺灣版學習羅盤:用建構素養的八大核心元素「真、善、美、慧、力、行、教、育」,暨「人道、師道、學道、識道」教育學理,研發完成「臺灣版學習羅盤」;(4)開發演繹法雛形風貌:如「新育」→「新、心、欣、馨」的教育;「演繹法」→演「易、譯、意、義、毅、繹」六法;(5)引導校長產出智慧動能:「成就人才能旺學校」以及「創新教育需要進升領導」的具體實踐事項,有效引導新校長產出智慧動能,創新進升學校教育新境界(3.0→4.0);(6)驗證知識創新「人、知識、教育」三者生命的事實:教育用「知識」教人,本書的知識是作者「知能創價」的新作品,也是作者「新生命(新知能模組)」的體現;用這套新知識來辦教育的校長們,他們自己的生命及學校教育的生命也都是新的,新知能創新「活教育」。

  是以,「活教育」來自「人、知識、教育」三者新生命的交織。三者新生命的「交互作用、整合發展」→「系統重組、創新進升」→「生生不息、永續循環」,共同「構築、遞移、創價」,又產出了《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

  本書尚有不足之處,敬請 方家
  不吝指正

鄭崇趁 寫於崇玉園
2022年1月1日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新校長學》,光看書名就感覺它不是一本輕鬆的休閒讀物,應該是硬貨,是那種需要你邊看邊做筆記,甚至要放慢速度細細咀嚼的內容。我個人對「九論」這個結構很感興趣,這代表它應該是經過縝密規劃,把校長職務的核心課題,拆解成九個獨立又相互關聯的章節來深入探討。我猜想,這九個論點中,一定會有一部分是關於「人才培育」的,不只是學生的素質,更包含如何建立一個有向心力、有專業成長空間的教師團隊。畢竟校長是火車頭,如果帶的人不給力,再好的願景也只是空談。另外,在「升遷」這塊,台灣的教育體系有它獨特的升遷文化和潛規則,如果這本書能誠實地面對這些,並且教導未來的領導者如何在體制內有效地推動變革,而不只是被體制消磨掉熱情,那才是真本事。我非常看重它在「危機處理」與「校譽建立」方面的論述,因為很多時候,校長的時間都花在救火,而不是佈局未來。能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思維框架來應對突發狀況,並且巧妙地將危機轉化為展現學校韌性的機會,那這本書就值回票價了。

评分

從台灣教育的脈絡來看,校長的角色往往承載著極大的道德期待,不只是一般的行政主管,更像是地方教育的標竿。因此,我非常看重這本書對於「倫理與價值觀」的探討。在追求創新與升遷的過程中,如何堅守教育的初衷,不被利益或短期績效所蒙蔽,這才是衡量一位「好校長」的最終標準。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論述「正直領導」(Integrity Leadership)在當代校園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複雜的利益關係中,做出符合教育專業倫理的艱難抉擇。例如,面對升學主義的壓力,校長如何堅守全人教育的理念,不讓升學率成為唯一的衡量指標。這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清晰的價值觀。如果《新校長學》能提供一套「內核價值觀」的建立指引,幫助校長在外部的喧囂中,守住自己的教育信仰,那麼這本書的層次就遠遠超越了一般的管理技巧手冊,它真正觸及了教育領導者的靈魂。這才是真正有「份量」的著作。

评分

哇塞,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新校長學:創新進升九論》,光是「新」跟「創新」這兩個詞,就讓人覺得裡面肯定藏著不少新東西。畢竟現在的教育環境變動這麼快,傳統的那套做法,老實說,很多時候都快跟不上了。我猜這本書一定會從宏觀的角度切入,談談校長這個角色在面對少子化、數位轉型這些大挑戰時,到底該怎麼重新定義自己的定位。畢竟以前可能就是把學校顧好就好,現在可能還要考慮到跟社區的連結、跟產業的合作,甚至是怎麼把學校打造成一個創新的平台。我特別期待看到它怎麼處理「管理」跟「領導」這兩個面向的平衡。管理是把事情做對,領導是做對的事情,新時代的校長,我看光靠過去那套行政SOP是沒辦法應付複雜的局面了。如果能針對台灣現行的教育體制,提出一些接地氣、有實戰性的策略,那這本書的價值可就高了。我希望它不是空談理論,而是能像一本行動指南,讓正在摸索或準備晉升的夥伴,找到方向感,知道下一步該往哪裡走,怎樣才能真正帶領學校往前邁進一大步,而不是原地踏步。這種前瞻性的思維,在我們這個保守的教育圈裡,實在是太稀缺了。

评分

哎呀,這本書光聽書名就很有「野心」!「創新進升」這幾個字,擺明瞭就是衝著那些想要更上一層樓,不想只待在舒適圈的校長或代理人去的。我猜測,內容必然會深入探討「願景設定」與「資源整合」的技巧。在我們這塊土地上,學校資源往往是有限的,要做出「創新」,很多時候不是沒有想法,而是資源跟不上。所以,一個新校長如何運用有限的預算,爭取外部資源(像是企業捐贈、研究計畫補助),甚至發揮組織內部的隱形資產(像是資深教師的經驗、校友的人脈),將其活化,這絕對是實戰中的關鍵。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溝通藝術」的實用範例,特別是如何說服那些保守的教職人員接受新的工作模式或教學理念。這種自上而下的溝通,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引發內部阻力。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經過驗證的「變革管理」工具箱,教我們怎麼把阻力變助力,讓大家從「被迫接受」變成「主動參與」,那這本書就不是只給校長看的,而是給所有想推動改變的人看的寶典了。

评分

說實話,每次看到這種探討「領導學」的書,我都會下意識地想去比較它跟坊間那些企業管理書籍有什麼不同。教育場域的管理,它涉及的變數太過人性化,不像工廠或公司可以簡單量化績效。所以,我期待《新校長學》在論述中能凸顯教育的特殊性,例如,如何平衡家長期待、教育局處要求、教師工會權益,以及學生個別差異這些「三明治」壓力點。如果它能提供一套既能維持學校運作的穩定性,又能激發創新的「藝術」,那就太厲害了。我尤其好奇它對「數位轉型」的看法,現在很多學校都被要求導入各種新科技,但如果校長本身缺乏數位思維,那推動起來就會變成形式主義,錢花了,效果卻是零。所以,我想知道書中是否探討了校長如何培養自身的數位素養,進而帶領整個學校團隊擁抱變革,讓科技真正服務於教學目標,而不是反過來被科技牽著鼻子走。這種由上而下的思維引導,對想突破現狀的校長來說,是決定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