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图书介绍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王价巨
出版者 五南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2/04/01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6-26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災害管理領域透過探究人命傷亡而不斷更新觀念與知識;相較於其他領域,防災教育更要力求精準,沒有容錯的空間,也因此必須確保資訊的持續更新。
 
  本書彙整近年來國際間的防災教育發展趨勢與團隊投入防災教育推動之經驗,希望藉由系統性梳理防災知識、觀念、做法與案例,讓大眾更了解防災教育之意涵與落實方法。第一章探討防災教育的角色、概念與內涵,從災害、災害風險到災害管理的基本概念,進而探討防災教育的定位;第二章著眼於防災教育與安全校園的國際策略,除了聯合國的校園安全總體架構,也探討如何整合CCA、DRR、SDGs,並簡述各國與臺灣的防災教育推動歷程;第三章聚焦於學校面對災害的必要災害管理作為;第四章進一步探討不同學習階段的防災教育課程如何規劃與推動;第五章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討論防災教育議題如何融入課程與活動設計。接續的三章則是包括法律、演習及避難收容因應的主題探討。
 
  防災不是口號,自我保護是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一群人走得遠,期許能藉由臺灣第一本防災教育專書的出版,號召更多朋友一起投入防災教育這個值得努力的領域,透過深入理解「為什麼」,希望將災害管理知識與技能從校園進而擴散至家庭、社區與社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价巨
 
  王价巨是東海大學建築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及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涵蓋:永續發展、災害及風險管理、都市規劃設計、文化資產永續經營。
 
  在美國期間參與災害管理、演習演練及永續社區規劃設計相關實務工作,也負責政策風險管理、防災教育、災害調查及策略支援作業。目前,王价巨是銘傳大學建築系專任教授,也是教育部全國防災校園推動計畫主持人、內政部消防署義消中程計畫主持人、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共同主持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古歷聚北區輔導團主持人,同時擔任科技部防災學門、永續學門、土木水利學門複審委員與環境科技群組審查委員、行政院及多個縣市災害防救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與防災教育輔導團諮詢委員。
 
  在國際合作方面,參與了Children as Innovators- Harnessing the Creative Expertise of Children to Address Practical and Psycho-social Challenges of COVID-19 Pandemic (COVISION)團隊及Pacific–rim 災害韌性研究團隊。
 
  主編及參與的書籍包括:《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五南出版社)、《極端氣候下臺灣災害治理》(二十一世紀基金會)、《動態風險逆轉》(商周出版社)、"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for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Sustainability" (Springer Singapore), “Civil Engineering and Urban Planning III" (CRC Press)。
 
單信瑜
 
  單信瑜是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學士及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碩士、博士,為國內知名之災害管理專家。除具備土木工程專業學術背景之外,廣泛涉獵災害防救、風險管理、工業安全、緊急應變、營運持續、法律與行政等領域的知識,應用在災害風險管理的教學、研究以及服務的工作上。
 
  過去二十年來協助教育部與內政部消防署以及各級地方政府和學校推動防救災工作,提升各級政府單
與學校之防救災能力。參與主持和共同主持的計畫包括:國內最大規模的災害防救深耕中程計畫、教育部防災校園建置計畫、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土石流災害管理與防災社區計畫等。單信瑜同時也是中央與縣市政府防救災單位的諮詢顧問,協助政府辦理防救災教育訓練與防災演練。近年來也致力推動於政府機關與企業的風險管理與營運持續管理觀念的建立與體質的強化,希望將最完整與最先進的防救災觀念與知能傳播給企業界,提升企業永續經營的競爭力。
 
  參與著作的書籍包括:《緊急應變計畫――理論與實務》(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出版)、《愛的生存遊戲:引導孩子做對選擇、遠離危險的安全課》(親子天下出版社出版)、《災害管理:13堂專業的必修課程》(五南出版社出版)、《臺灣離岸風電工程與風險》(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出版)、《全風險管理》(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出版)。
 
馬士元
 
  馬士元目前任職於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專長領域主要為災害管理及國土安全體系與政策、演習設計、國際人道援助合作等。曾經歷任立法院、內政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職務,並曾擔任致理商專註冊組長。
 
  畢業於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並於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取得工學博士學位。服役期間擔任海軍陸戰隊少尉步兵排長。
 
  作者近十五年來之防災參與,著重於長期協助內政部消防署推動災害防救深耕中程計畫、臺灣防災士與韌性社區培訓認證體系之建構、國家防災動員演習、義消體系精進等全國性之防災政策,並參與教育部推動之校園防災規劃與演練,與臺美國際人道援助合作等工作。
 
  在社會服務部分,擔任內政部消防署危險品應變諮詢委員,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等地方政府之災害防救及火災預防諮詢委員,社團法人臺灣防災教育訓練學會現任祕書長,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首都圈議員防災問政聯盟總顧顧問,財團法人臺北市公共工程防災小英雄基金會執行長等職務。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第1 章 防災教育的角色、概念與內涵 
1.1 災害的基本概念 
1.2 緊急管理系統建構:風險管理、災害(危機)管理、後果(持續運作)管理 
1.3 災害管理 
1.4 防災教育的定位 
1.5 防災意識的建立 
1.6 境況模擬,情境思考 
1.7 防災教育的支持系統和網絡 
 
第2 章 防災教育與安全校園的國際策略發展 
2.1 校園安全總體架構 
2.2 國際防災教育的推動策略:CCA、DRR、SDGs的整合考量與教育目標 
2.3 各國的防災教育 
2.4 臺灣的防災校園運動 
 
第3 章 學校的災害管理工作 
3.1 各類災害風險的基本認識 
3.2 環境踏勘與災害風險評估 
3.3 學校減災整備的規劃與執行 
3.4 學校的緊急應變 
3.5 學校的災後復原重建與持續運作 
 
第4 章 韌性防災教育的規劃與推動 
4.1 兒童的災害脆弱性 
4.2 防災教育,從兒童開始 
4.3 各學習階段的防災教育目標設定 
4.4 學校防災教育的必要內容 
4.5 身心障礙學童的防災教育 
4.6 幼兒防災教育
 
第5 章 韌性防災教育的議題融入與活動設計 
5.1 學校防災教育設計的核心目標 
5.2 防災教育的主要推動模式 
5.3 防災教育的活動形式 
5.4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綱的防災教育相關議題 
5.5 各學習階段的規劃及課綱課程之融入 
5.6 國際防災教育活動案例 
5.7 臺灣防災教育推動案例 
 
第6 章 校園災害管理的法規及法律議題 
6.1 學校防災相關法規盤點 
6.2 災害或意外事故中學校之法律責任 
6.3 校園事故之安全注意義務與賠償責任 
6.4 安全注意義務的標準 
 
第7 章 學校演習演練的規劃與執行 
7.1 防災演習與演練的法律意義 
7.2 防災演習的規劃 
7.3 演習狀況設計:劇本或腳本撰擬 
7.4 演練方式 
7.5 演練紀錄及檢討 
 
第8 章 學校作為避難收容處所的規劃及準備 
8.1 學校作為社區災害避難場所的必要性 
8.2 社區防災整備與學校的合作 
8.3 學校必須具備的設施與機能 
8.4 避難收容管理體系的規劃 
 
第9 章 總結:防災教育的本質 
9.1 從過去到未來:從心出發的生命教育 
9.2 防災教育力與防災文化 
 
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自序1
 
從心出發的防災教育 讓更多人願意為了安全一起努力
王价巨
  
  投入災害管理領域超過25 年,參與過多起災害現地救援及災害調查工作,雖然走入學界,但是,不管是九二一集集大地震、美國卡翠娜或麗塔颶風,第一線協助的過程永遠歷歷在目,也深刻感受到受災者、倖存者或是救災者所面臨的巨大身心衝擊與挑戰。任何一次重大災害的發生,都帶給整個國家、社會與人民嚴重而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受災社區、學校、文化資產等的實體重建、倖存者(包含兒童)的心靈輔導,以及受災地區生計的復甦與活化,必然都是極其漫長且艱辛的過程,即便耗費龐大的經費、人力與資源,也未必能有效地復原重建。
  
  多重的災害潛勢加上都市化與土地利用情況複雜,臺灣所在的地理環境條件就是這麼的具有挑戰,災害風險是必須面對的課題,偏偏這又是很多民眾視為觸霉頭的議題。然而,韌性城市與社會防災文化都必須立基在正確的防災意識上,學校教育又擔負培育國家未來主人翁之責任,必須從「思維」著手,從小紮根,先有正面積極的防災態度,進而建立正確的防災觀念與知能,才有可能建立更安全的社會。有感於此,除了原先對於災害管理體系、災害調查、防災社區的推動,自美回臺後,我更致力於防災校園建置與文化資產防災工作,在第一線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努力,實地了解問題,一起設法解決問題。災害管理的核心是「人」,必須先了解不同角色的困難及其回應緊急狀態的心理與行為,防災教育與宣導才能觸及核心,災害管理體系才能有效運作。
  
  2017年,我與單信瑜、馬士元兩位老師一起投入教育部防災校園計畫的主持工作,在過去的基礎上,結合國際災害管理趨勢,提出「防災校園2.0」的概念構想,以「韌性建構,防災校園」做為防災教育願景,推動「以判斷原則的教育,取代標準答案的訓練」與「讓防災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持續深化防災教育。期間,不僅落實於國民教育階段,更進一步導入「從保護兒童到兒童主體、兒童主導」的觀念,扎根幼兒防災教育,進而從「認識每個人的特殊思考模式」和特殊教育領域老師們一起思考必要的推動策略。我們透過各種管道,導入情境思考,將防災觀念融入日常生活事物,和各個領域的老師一起討論,透過老師們的教育專業,有效「轉譯」,希望建立小朋友們一輩子帶著走的正確觀念與能力。
  
  災害管理領域透過探究人命傷亡而不斷更新觀念與知識;相較於其他領域,防災教育更要力求精準,沒有容錯的空間,也因此必須確保資訊的持續更新。本書彙整近年來國際間的防災教育發展趨勢與團隊投入防災教育推動之經驗,希望藉由系統性梳理防災知識、觀念、做法與案例,讓大眾更了解防災教育之意涵與落實方法。第一章探討防災教育的角色、概念與內涵,從災害、災害風險到災害管理的基本概念,進而探討防災教育的定位;第二章著眼於防災教育與安全校園的國際策略,除了聯合國的校園安全總體架構,也探討如何整合CCA、DRR、SDGs,並簡述各國與臺灣的防災教育推動歷程;第三章聚焦於學校面對災害的必要災害管理作為;第四章進一步探討不同學習階段的防災教育課程如何規劃與推動;第五章在前面幾章的基礎上,討論防災教育議題如何融入課程與活動設計。接續的三章則是包括法律、演習及避難收容因應的主題探討。
  
  防災不是口號,自我保護是這塊土地上的每個人都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一群人走得遠,期許能藉由臺灣第一本防災教育專書的出版,號召更多朋友一起投入防災教育這個值得努力的領域,透過深入理解「為什麼」,希望將災害管理知識與技能從校園進而擴散至家庭、社區與社會。
 
自序2
 
有關我的誤入歧途 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單信瑜
  
  德蕾莎修女說「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對我來說,投身防災教育就是這麼回事。
  
  這次和兩位長年合作的防災伙伴一起撰寫這本專書,算是替多年來參與防災教育相關的工作劃個逗點,也藉著序文回顧自己投入防災工作的歷程。
  
  對我來說,防災工作算是誤入歧途。許多時候我在政府單位或校園訪視、評核防災演習或進行防災演講時,主辦單位首長經常質疑,土木工程系的老師懂防災嗎?有什麼資格來訪視、評核演習和演講?當下,我都是笑而不語或三言兩語簡單回應。然而,驀然回首,我已投身防災教育工作將近二十年。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巧合,這些有時難以區隔的偶然和必然,俗稱緣分。我雖然擁有土木工程專業背景,但主要的研究工作是在廢棄物掩埋場的工程設計和土壤與地下水污染調查,直到1999 年發生九二一地震,與國內所有土木工程的大專院校教師共同被國科會召集到災區調查,才接觸到災害相關工作。緊接著勘災完成,被邀請參與某個總統候選團隊防災白皮書的撰寫。之後四年,因為工作關係接觸到荷蘭UNESCO-IHE(當時的IHE Delft),參加了全球水環境管理伙伴網絡,也參與了黃河委員會黃河花園口的監測預警系統規劃提案,並與南京水科院、河海大學進行水利防災相關合作。這段期間,在國內防災工作上,也參與了內政部消防署防救災資通訊系統創新研究計畫、災害應變中心EOC 效能提升研究計畫,合作夥伴就是本書另兩位作者王价巨、馬士元。2008年開始也是和王价巨、馬士元共同負責內政部消防署的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執行至今已屆第三期且尚在持續推動中。
  
  在防災教育方面,我從2003 年起參與國家型科技教育人才培育先導計畫,負責大專天然災害通識教育、高工職人為災害防災教育教材編撰,並在2006 年開始擔任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計畫的諮詢委員,開始參與第一線的學校訪視輔導試行工作。期間也配合計畫執行,在交通大學開設「天然災害與臺灣」通識課程。當時通識中心同仁轉達審議委員意見,請我修改課名。因為他們認為這個課程名稱暗示著臺灣有很多天然災害,會讓交通大學學生誤以為臺灣的災害風險很高。在這個階段的最後一年,2010年,我也承接了教育部的計畫,和本書的另兩位作者王价巨、馬士元,把教育部邀請學者專家編撰的校園災害應變參考程序手冊初稿完成美編,成為我國第一本正式由教育部出版的官方版校園防災手冊。多年以來,當年參與相關計畫的土木工程領域專家和自然科學教育專家持續參與防災教育和校園防災建置工作的並不多。我和本書的另兩位作者仍是持續不斷堅持投入第一線,同時也是願意接受挑戰到各個校園對各縣市輔導團成員、學校教職員工甚至於家長,推動防災教育工作。
  
  簡單來說,我們是從災害管理的實務工作直接進入這個領域,且持續在第一線進行服務、研究與教學,而非僅從事災害管理學術研究。對我個人來說,接觸這個工作是偶然,持續做這個工作是因為透過現場的回饋,看到自己的付出有直接的效果,因而不斷地「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反覆強化的結果。
  就狹義的防災教育來說,1999 年九二一地震之前,臺灣是沒有防災教育的。課本上的確有天然災害基本知識( 例如:地震和颱風成因和簡單的防颱準備),但是,除此之外,毫無與災害歷史以及災害對社會造成影響的內容。連我自己一直到取得博士學位投入教職,都還不清楚臺灣的地震災害歷史。因為九二一地震,前述的防災教育相關計畫啟動才有改變。也就是說,防災教育就算不是從零開始,也是從零點一開始。即使九二一地震造成臺灣對災害的重新認識,但是在教育現場絕大部分的人以為校園防災就是老舊校舍拆除重建、耐震評估和補強,這樣校舍就安全了;建築物不會倒、不會造成師生死傷,這就足夠了,哪還需要什麼災害管理?大家漠視災害的不確定本質、科學與工程專業能力的邊界、減災工程資源的限制缺乏概念,以為災害的發生與防範是0 與1 截然劃分,且全然依賴硬體,吝於花費時間投入平時整備。
  
  人的心態和行為非一朝一夕可以改變。即使改變了心態,還要充實知識、增進技能、鍛鍊心志。從校園開始的全民防災教育,是提升全民防災力量必須要走,但也是最漫長的道路。面對災害的衝擊,我們瞭解要讓學生的受教權和安全受到保障,真正的核心工作是建立並強化校園災害管理體系,讓臺灣的校園都成為堅實的防災校園。至於在「防災教育」這端,我們應該把身為臺灣國民和地球公民在防災方面應該具備的知識、態度、技能讓學生充分學習,他們才能善盡個人的責任,保護個人、家人和所屬組織,降低災害時的傷亡和損失。
  
  我不是「教育」領域的人,只對防災教育「該教些什麼」略有概念,並不知道「要怎麼教」。我也知道校園防災工作的內涵有哪些、該做到什麼樣的程度、該怎麼持續改善,但是也知道並非一個法令、一套範本就可以讓全國各級學校的教職員工立刻落實完成。透過訪視和輔導,從學校提出的問題和困難以及我們的建議與執行回饋,我們累積了許多的經驗和心得。深知唯有一步一腳印,讓專家走進校園才能夠讓法令制度和各種計畫有效執行。
  
  這些年下來,訪視過的學校數目、看過的防災演練場次、主講過的防災教育研習鐘點難以計數。多年來,我抱著「一期一會」的心態,珍惜每一次的訪視和研習可以接觸到教育人員的機會。嘗試著利用短暫的時間,有效地傳達出最符合他們需要的訊息內容,同時增強他們的風險意識和自我期許;想當然絕對不可能一次就說清楚、講明白。藉著參與這本防災教育專書的撰寫,我們把校園災害管理和防災教育相關的經驗與知識作了整理,希望可以不再侷限於面對面「一期一會」的緣分,而得以藉著本書的出版讓更多的教育現場人員甚至於大專院校教育科系學生瞭解如何有效執行校園災害管理與推行防災教育,在看到校園防災的需要時,知道如何善盡自己的責任;讓每個國民面對災害時,能夠思考、判斷,做出有效的行動,並對於這個社會有所貢獻。
 
自序3
 
做一個擦灰塵的人
馬士元
  
  在很多家庭裡都有急救箱,或許它的上面總是有一層灰塵,因為這不是平時我們會天天使用到的用品,但是如果沒有定期去檢查它,或者熟悉各種藥品跟器材的正確使用方法。當家人不巧受傷的時候,往往就會發現,這個角落裡的箱子裡面,藥品過期、用品不足、用法陌生,然後我們才會發現,好像不應該這樣忽略它,應該定期更新補充,時常練習並吸收家庭急救知識,這樣才不會在萬一打破玻璃杯,手上劃出一道大傷口的時候,驚慌失措無所適從。
  
  其實這就是防災的一般面貌。
  
  從1995 年4 月,隨著臺大植物系郭城孟教授以及郭師母林俶圭女士的引導,踏入臺大建城所陳亮全教授研究室開始,推動防災相關的工作就變成我個人生活與專業工作的核心,尤其當年在尚未發生九二一集集大地震前,臺灣的防災體系就像一個不完整的急救箱,就算經過二十多年來許多有志之士的努力,今天臺灣的整體防災觀念與對策都有長足的進展,但是箱上面的那層灰塵始終存在,而防災專業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不斷地提醒大家,災害永遠存在,防災的哲學不是「不會淹水」,而是「不怕淹水」,這樣的不怕,立基於不斷對於防災整備的循環檢視,建立社會真正的韌性。
  
  本書所探討的內容,是近年來臺灣努力學習國際校園防災經驗,並且致力於本土化實踐的一本記錄。過去臺灣的各級學校由於升學壓力與考試導向,對於大規模災害威脅校園與社區的重大風險,並沒有納入學校與社區合作的主要議題。近年來由於氣候變遷造成極端天候頻率增加,以及2011 年東日本311 大地震的教訓,不斷提醒吾人,學校的防災教育與培訓,是臺灣建構全民防災體系的基礎,這也是本書付梓的主要緣由。

图书试读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災害來了怎麼辦?學校的防災教育祕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