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社會公器或私人產業?

大學是社會公器或私人產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黃鞦雄
圖書標籤:
  • 高等教育
  • 大學治理
  • 教育公平
  • 社會責任
  • 學術研究
  • 教育政策
  • 公共利益
  • 私有化
  • 教育發展
  • 中國高等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第一篇「高等教育篇」:基於「私立大學為社會公器」之理念,闡述私立大學學校法人、董事會、董事、創辦人、校長的法律地位及權責分際;呼籲將私立大學公共化的程度列為教育部大學評鑑的重點項目。

  本書第二篇「逢甲篇」:闡述丘逢甲的教育貢獻;介紹逢甲三位創辦人蕭一山、楊亮功、丘念颱的歷史評價;還原逢甲倡辦者兼籌備主任陳會瑞的創校過程的艱辛及波摺;揭露高信入主逢甲的取巧手段及由父傳子盤據逢甲將近60年的僭越行為;錶彰廖英鳴對逢甲精神的實踐。

  本書最後的總結篇,提齣12點結語,包括呼籲修改《私立學校法》,對連選連任的董事人數及連任的次數酌加規範,避免董事會世襲化的現象;建立私立學校公共化的評鑑指標,將董事會成員是否世襲化,是否傢族化等列為指標,逐步輔導私立學校朝嚮「社會公器」的理想邁進。

  本書附錄:作者陳力為逢甲倡辦人兼籌備主任陳會瑞之子,提齣18項證據,分析高信等對陳會瑞「騙校」、「冤獄」、「毀傢」的迫害手段。
深入探索教育的本質:一部關於高等教育改革與社會責任的深度剖析 本書並非探討大學所有權歸屬的界限,而是將目光聚焦於高等教育在當代社會中的多重角色、其麵臨的結構性挑戰,以及如何通過深化改革,使其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整體福祉。我們暫且擱置“公器”與“私産”的二元對立,轉而審視一個更為復雜且迫切的問題:在全球化、技術飛速迭代的背景下,大學如何重塑其使命,以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嚴峻考驗,並有效履行其對社會進步的承諾? 第一部分:知識生産的睏境與轉型 高等教育體係,曆經數百年發展,已成為現代社會知識生産、人纔培養與文化傳承的核心樞紐。然而,當今的大學正麵臨前所未有的“知識生産睏境”。 一、 跨學科融閤的迫切性與體製壁壘: 當代世界最重大的挑戰——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人工智能倫理——無一不是跨越傳統學科藩籬的復雜問題。本書深入分析瞭當前大學內部“院係本位”的組織結構如何阻礙瞭真正有意義的跨學科研究與教學的産生。我們考察瞭那些成功打破壁壘的先驅性實驗,例如整閤工程、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復雜係統研究所”,並剖析瞭其成功的關鍵要素:靈活的資源配置機製、打破終身教職評審的固有藩籬,以及對“失敗”持寬容態度的文化環境。重點探討瞭如何設計一種新的學術評估體係,以奬勵那些緻力於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具有高度融閤性的研究成果。 二、 研究的“效率”與“深度”之辯: 在“唯論文、唯影響因子”的評估導嚮下,學術研究正日益趨嚮於追求短期、可量化的“高引用率”成果,而那些需要長期投入、探索基礎理論或具有高度社會敏感性但短期內難以見效的研究則被邊緣化。本書通過對多個國傢科研資助體係的比較研究,揭示瞭這種“學術市場化”傾嚮對基礎科學和批判性思維培養的潛在損害。我們提齣瞭多層次的資助模型,主張建立“耐心資本”支持的科研基金,專門用於支持那些具有高風險、高潛能,但迴報周期較長的原創性探索。 第二部分:人纔培養的再定義與實踐 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培養能夠獨立思考、具有社會責任感的公民與專業人纔。本書認為,當前教育模式在適應快速變化的就業市場和公民素養培養方麵,均顯露齣滯後性。 一、 核心素養的重構:從專業技能到適應能力: 麵對人工智能可能取代大量重復性認知工作的未來,單純傳授特定專業知識的價值正在下降。本書提齣瞭“T型人纔”嚮“π型人纔”進化的必要性。π型人纔不僅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一竪),更具備橫嚮的、可遷移的核心能力,包括復雜問題的分解能力、數據素養、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強大的倫理判斷力。我們考察瞭將哲學思辨、計算思維和設計思維融入所有專業教育的試點項目,並分析瞭它們在提升畢業生長期職業韌性方麵的效果。 二、 社區參與與公民責任的迴歸: 大學不能僅僅是象牙塔。本書強調瞭“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模式的係統化和製度化。這不僅僅是安排學生進行社區誌願者活動,而是將其內嵌於課程設計之中,要求學生運用其專業知識解決真實的社區難題(例如,環境科學專業幫助地方政府進行水質監測,法學專業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法律援助谘詢)。這種實踐不僅提升瞭學生的實操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瞭他們對社會問題的共情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責任感。 第三部分:大學與公共空間的責任邊界 高等教育機構在公共話語權、社會公平以及對地方經濟的輻射作用方麵,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一、 知識的普惠性與“數字鴻溝”的再平衡: 隨著慕課(MOOCs)的興起,知識的傳播速度空前加快,但高質量教育資源的獲取依然存在顯著的不平等。本書深入分析瞭全球範圍內頂尖大學的開放教育資源(OER)戰略,並探討瞭如何確保這些資源不僅僅是精英的“旁觀福利”,而是真正能夠賦能欠發達地區和終身學習者的工具。重點討論瞭地方性大學在構建區域知識生態係統中的獨特作用,即它們應如何調整研究方嚮,以解決本區域特有的産業升級和民生問題,而非一味模仿全球研究型大學的指標體係。 二、 思想市場的健康維護:批判性與建設性之間的平衡: 大學是思想交鋒和學術自由的堡壘。本書仔細梳理瞭當前高等教育機構在麵對日益復雜的政治壓力、意識形態衝突以及“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時的應對策略。我們探討瞭如何構建一個既能堅定捍衛學術自由、鼓勵異見錶達,又能確保教學和研究活動符閤基本學術規範和倫理底綫的內部治理機製。關鍵在於培養師生進行“建設性辯論”的能力,即能夠清晰界定分歧點,並專注於證據和邏輯推理,而非訴諸人身攻擊或立場站隊。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引導教育界和政策製定者跳齣所有權和經濟效益的狹隘視角,去審視高等教育的根本價值——即其作為社會進步催化劑的潛力。它呼籲一場基於對知識本質、人纔需求和社會責任的深刻理解而展開的、麵嚮未來的係統性重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黃鞦雄
 

  作者學經歷
  Δ 1943年齣生於彰化縣福興鄉番社村新厝聚落
 
  Δ學歷與考試:
  彰化縣福興鄉大興國民學校(1950-1956)
  省立彰化商業職業學校(1956-1962)
  逢甲工商學院會計係(1962-1966)
  考試院經濟建設人員特種考試及格(1966)
  考試院主計人員特種考試及格(1968)
  考試院會計師考試及格(1978)
  菲律賓德拉薩大學名譽企管博士(1994)
  美國華府天主教大學名譽法學博士(1996)
  菲律賓德拉薩大學企管博士(2000-2005)
 
  Δ經歷:
  外交部會計處/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薦任主事(1968-1976)
  逢甲大學董事(1991-1999)
  創辦大興國民小學文教基金會(1992)
  倡辦國立彰化高商文教基金會(1994)
  創辦壽圓文教基金會(1994)
  創辦廖英鳴文教基金會(1994)
  行政院顧問(1998-2000)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監事(2001-  )
  玉山銀行常務董事(2005-2008)
  全民健康基金會(2006-  ) 
  東海大學董事會監察人(2016-2020)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承諾的力量    黃啟禎 ................................................................... 002
舉直錯諸枉 ─「颱灣阿伯」的心聲    廖慶洲 ...................... 006
別讓謊言淹沒真相─被巧取豪奪的逢甲大學   邱榮舉 ......... 010
自    序
私立大學公共化的韆鞦大業    黃鞦雄 ..................................... 014

高等教育篇──私立大學的性質與董事會 ..................................... 021
第一章 學校法人的性質與董事會 ................................................ 023
第二章 私立大學的創辦人與董事 ................................................ 031
第三章 董事會與大學校長的關係 ................................................ 039
第四章 私校法上之董事責任與董事會之權限 ........................... 045

逢甲篇──逢甲大學被公器私用之祕辛 ......................................... 060
第五章 丘逢甲:一生奉獻給教育的人 ....................................... 063
一、 丘逢甲百年樹人的見證 .................................................... 063
二、 孔教傳人丘逢甲 ................................................................. 070
三、 南洋行教先驅丘逢甲 ......................................................... 071
四、丘逢甲在颱灣歷史上的地位 .............................................. 077
第六章 逢甲的三位創辦人 ............................................................. 081
一、蕭一山 .................................................................................... 081
二、楊亮功 .................................................................................... 090
三、丘念颱 .................................................................................... 095
第七章 逢甲學院倡辦人兼籌備主任陳會瑞 ............................... 113
一、陳會瑞籌辦逢甲的經過 ...................................................... 113
二、檢擧不法   反遭下獄沉冤未雪 ....................................... 121
第八章 逢甲興學精神的追尋 ........................................................ 127
一、擧辦丘逢甲及丘念颱父子學術研討會之緣由 ................ 127
二、追尋下一個世代的理想─逢甲畢業典禮緻詞 ................ 132
三、追尋逢甲創校的歷史眞相─大學公器,不可私用 ....... 137
四、是逢甲微飆的時候瞭 .......................................................... 148
五、《與歷史對決》讀後的啓示 ............................................... 152
六、逢甲人的獨白 ....................................................................... 158
七、我對逢甲校史質疑的源起 .................................................. 165
八、為丘逢甲名節之「重建」進言 ......................................... 174
九、迴歸以丘逢甲為主體的創校精神    
─紀念丘逢甲逝世一百年 .................................................. 177
十、高信入主逢甲身分之質疑 ................................................... 181
十一、探索逢甲興學精神    打開逢甲歷史暗箱 ..................... 185
十二、高信未齣分文巧取逢甲        
─兼談高信兒子入主逢甲    我所經歷的四件事 ............ 200
第九章 逢甲精神的實踐 ................................................................. 211
一、愛他風骨獨嶙嶒    
─「廖英鳴文教基金會」成立經緯 ................................. 211
二、《廖英鳴先生口述歷史》讀後感        
─兼談逢甲購置校地往事 .................................................. 219
三、迴憶廖英鳴老師 ................................................................... 229
四、丘逢甲興學精神的實踐者:廖英鳴 ................................. 232
第十章 結語 ...................................................................................... 239

附錄:沒有陳會瑞,就沒有逢甲大學    陳力 ............................. 248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7120892
  • 叢書係列:大哉問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 x 23 x 1.7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推薦序1 

承諾的力量
黃啟禎 / 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現任 東海大學法律學院醫事法研究中心主任


  本書作者黃鞦雄博士為逢甲大學會計係第二屆畢業之傑齣校友,大學畢業後鏇即參加國傢考試主計人員特考及格,嗣後被甄選進入外交部會計處服務三年,接著派赴位處南非共和國境內之我國駐賴索托王國大使館服務。目睹當時經濟發達的南非共和國,在公務上又有較多時間與前後任二位見多識廣的大使(按:關鏞大使及劉達人大使)朝夕相處,耳濡目染,快速擴增其政經見聞與閱歷,深受啟發。返國後辭去公職,轉任會計師,同時從事投資事業,憑藉過人的專業能力與精準的判斷力,事業卓然有成。適逢政府金融政策開放,經財經界友人推薦,作者也認同經營團隊之理念,成為玉山銀行發起人之一,並擔任銀行設立後之董事,數年之後被推選改任常務董事。作者重視教育,更從自己做起,在事業有成後,不忘繼續進修,中年完成企管博士學位,可謂後代最佳示範與身教,無怪乎作者二位公子也都分別畢業於頂尖美國大學,且均事業有成。

  除瞭事業上的卓越成就外,更令人敬佩的是作者多年來一直以實際行動熱心贊助國內外高等教育。猶記得 2003 年我所任教的東海大學為興建科技大樓發動募款時,校刊即報導作者個人慨捐新颱幣 1000 萬元,這事引起校內同事的傳頌,至今在這棟大樓前廣場的石碑即可看到捐款人的芳名錄。未幾,又為提供東海大學學生獎學金再捐玉山銀行 500 張股票(等於 500,000 股 , 約計閤當時市值逾韆萬元,現已增長至超過 600 張),意在鼓舞東海大學師生。本人身為東海一分子,自是感念在心。

  2018 年暑假,本人承濛當時的東海大學董事長楊濬中博士之邀請,在教學研究之外兼任董事會特別助理(已自本年 8 月 1 起離任),襄助董事會事務。作者恰在董事會擔任監察人,每次開會時剛好二人比鄰而坐,因此交流較多。前些日子他告訴我即將齣版一本和高等教育有關的新書,囑我作序,自忖人微言輕本當辭卸,惟深感作者多年來對東海及高等教育之貢獻,盛情難卻,爰不揣淺陋贅述數語,以饗讀者。

  颱灣天然資源匱乏,國傢要發展唯有仰賴優秀的人纔,而人纔的培育靠教育,大學教育尤為重要。颱灣的大學生近百分之七十來自私立大學,由此可見私立大學在颱灣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製度方麵用以直接規範大學的,除瞭各大學內部之校規外,外部主要的規範是《大學法》與《私立學校法》。國內探討高等教育的文獻較偏重大學行政的部分,探討私立大學學校法人或董事會的書籍明顯較少,本書第一篇的高等教育篇正好可以充實這方麵的文獻。作者先後曾擔任不同大學的董事與監察人,將多年的見聞與體驗化為文字,書中所談者均為學校法人與董事會之重點,深具參考價值。

  本書內容涵蓋私立大學本體總論性的介紹,以及探索具體個案的問題。在內容方麵,從私立大學學校法人的法律地位、董事會及董事的法律地位,一直到學校法人之董事會與其所設大學間之關係,特別在製度上作瞭扼要清楚地介紹,幫助讀者瞭解一般人較陌生的學校法人之性質與董事會的運作,因為架構清晰,對於想要瞭解私立大學製度的讀者必有助益。私立大學董事會負責處理學校法人之事務,監督大學之財務、預算、審議重要章則,有權聘任與監督大學校長等,其重要性有如私立大學的火車頭,董事會是否健全運作關乎該大學發展之良窳。作者在本書中一再揭示私立大學乃辦理高等教育之社會公器,為有助於實踐此一目標,作者更提齣具體建議,將私立大學落實社會公器與公共化的程度列為教育部大學評鑑的重點項目。對於私人興學與私立大學經營的一些根本問題,有瞭高教篇的認識作基礎後,就輕而易舉瞭。

  多年來,作者以實際行動協助其母校逢甲大學的發展,1991 -1999 應聘擔任其母校董事期間,除贊助硬體建設外,亦為其母校成立學術發展基金會,贊助學校以較充裕的經費,邀請著名學者與諾貝爾獎得主蒞校演講,藉以提倡國際學術發展及提升學術風氣與校譽。此外,書中亦述及逢甲當年創校先賢以工商立校的前瞻睿智,與中颱灣其他大學分別以農或醫或文理之辦學特色作齣明顯區隔;並關心早期校史的完整性,特別是對其恩師廖英鳴先生的懷思,在本書中處處可見,不難看齣其對師長的敬重,足為後期學子之榜樣。

  作者一生未改其誌,一心追求私立大學的公共化,等同公立大學,皆為社會公器。放眼世上成功健全的大學,不在一傢一姓之下,寰宇皆然。作者雖已將近八十高齡,猶惦記其恩師之訓勉,「要繼續下去,不要說我滑頭」、「勿爭一時,要爭韆鞦」,歸結曾經多年參與大學董事會之心得,結閤對其母校立校精神關注追尋的熱情,奮力完成本書,從這裡可以看到承諾的力量與作者個性的堅毅。作者母校董事會之未來,逢甲人自有定見。把手張開擁有世界,拿起與放下,存乎一心,端賴個人智慧。行文至此,不禁憶起明朝大儒歸有光,在《滄浪亭記》一文之結尾,懍於先人所建蘇州西南之園林,幾度興廢,有感而發寫下「嘗登姑蘇之颱,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蒼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闔閭、夫差之所爭,子胥、文種、範蠡之所經營,今皆無有矣」。最終感悟道齣「可以見士之欲垂名於韆載,不與澌然而俱盡者,則有在矣」,誠哉斯言。

黃啟禎
2021.9.23

  ( 付梓前補述,2022 年 3 月 31 日, 總編輯 施明發 )

  2022 年 3 月 27 日 本書作者看到新聞後,第一時間響應東海大學提齣的「遠離戰火,來颱求學」贊助烏剋蘭學生獎學金計畫,慨允分四年捐贈該計畫所需之經費 1600 萬元。作者會激起這個善念,除瞭認同東海大學是私立大學公共性的典範外,主因是他瞭解颱灣「護國神山」創辦人張忠謀先生年少時期,曾有三次逃難的故事。  第一次是八年對日抗戰期間,日軍進攻華南,全傢從廣州搬到香港。第二次是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入日軍鐵蹄後,又隨父母經過 54 天的波摺,遷往四川重慶。第三次是二戰結束後,國共內戰繼起,隨父母逃難到美國。

  張先生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成功企業傢。作者期待烏剋蘭年輕人在臺求學,將來學成之後,返迴烏剋蘭,為烏剋蘭之復興盡力。

推薦序2

舉直錯諸枉 「颱灣阿伯」的心聲
廖慶洲 / 作傢  


  颱灣經濟發展史上,1991 年財政部一口氣核準瞭 15 傢民營銀行的設立,打破瞭一般人認為隻有兩三傢而已的想法,在這股開放浪潮下,玉山銀行設立瞭,首任董事長林鐘雄,原在颱大擔任教授,毅然轉換跑道,成為當時引為大傢注目的一件大事。

  1988 年春,林董事長訪問厚生寧波公司,本人適在場,承贈其近著《颱灣經濟經驗一百年》(增訂版),可見其誌本在傳道、授業,益發顯現該書的紀念價值與意義。隨後,厚生公司徐董事長邀請來颱訪問的寧波經貿考察團,在颱北市南昌街原陸軍軍官俱樂部餐敘聯誼,林董事長為颱方主客,厚生公司平素往來人士亦為嘉賓。當晚賓主盡歡,遂有颱方成員每月餐敘之議,老饕會於焉成立。

  創會之初,林董事長每逢聚會日傍晚,總是第一位報到,花生米佐酒掀開序幕。本書述著者黃鞦雄兄則於稍後以玉山銀行常務董事身分加入,文酒之會其樂融融。相較於一般人酒後「大言不慚 」,鞦雄兄則是「吉人辭寡 」,頂多在關鍵時刻,要言不煩插入幾句,形成最大特色。

  2005 年初,工商界聞人辜振甫過世,過去我曾先後齣版過《颱灣五大傢族》、《颱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傢族》,自認對辜老還有一點瞭解,一時之間,數傢電視颱邀談。事後,在老饕會例行餐會上, 鞦雄兄突然特別跟我緻意,談到他看到該電視節目,頗有內涵,於是「老饕會」就不隻是吃吃喝喝而已,至少還能增廣見聞。

  2006 年初夏,他邀我為他的《吃角子老虎─逢甲創校經營模式》大作寫序,我有如陷入瞭另一個世界。過去我偏愛對人物的崛起之道,正嚮功能多所留心,想不到他畢業自逢甲,最知逢甲事,卻有一段麯摺的經過。基於對颱灣文史的熱愛,加上丘逢甲傢族在颱中傢鄉對文教的影響,激起瞭我撰寫丘逢甲傳記的心願。由此機緣,走遍海峽兩岸丘氏生平事蹟重大的紀念景點,而有瞭《東寧纔子丘逢甲》一書(2011 年)的齣版。當然,這一切都濛鞦雄兄的熱心安排。

  其間,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鞦雄兄對恩師廖英鳴敬重有加,始終如一,甚至捐贈為其立成立基金會,反而逢甲大學當局於其身故後,對其生前留下可資紀念的文物,刻意淡化處理。2020 年 9 月,本人隨鞦雄兄參觀逢甲大學,親眼看到當年「人言大樓」本有廖英鳴親題的籌建紀念碑,鞦雄兄以捐款 1500 萬元名列首席,如今卻以石碑破裂為由,改成手抄本,陳列在沙發座椅上,紀念雲雲,蕩然無存。

  實則,在創校史上,廖英鳴傢族與丘逢甲傢族淵源深厚,緣自丘逢甲迴到廣東後一度主持嶺東同文書院,副院長即廖英鳴之祖父廖雨初(號雲濤)。但如同逢甲創校史上齣現的「麯摺」,過去相關的記載都寫成丘逢甲與廖雨初是同年考上舉人,實則丘逢甲是在1888 年(25 歲),廖氏則在 1893 年(34 歲)。可見逢甲的創校史相關記載亟待正本清源,而《吃角子老虎》這本書是此一力作。

  多年來,鞦雄兄念茲在茲就在追溯逢甲創校的「正史」,繼《吃角子老虎》之後,如今又有如虎添翼的新作:加入瞭倡辦人兼籌備主任陳會瑞的創校文件,正突顯「麯摺」的前因後果;而他所最在意的是「 麯摺」之後 ,逢甲居然齣現瞭董事會高傢一脈相承的傢族化色彩,堂堂社會公器,演變成傢族化。在拙作《東寧纔子丘逢甲》撰述過程,鞦雄兄曾親自帶我到逢甲參觀,時近中午,在高副董事長辦公室居然「白蘭地」、「雪茄」、「小菜」一應俱全,想起清帝熱河行宮內之「煙波緻爽」名句,實有時空錯亂之感。這種場景通常是傢族企業第二代的場景寫照,卻齣現在高等學府,益發顯現齣鞦雄兄擇善固執的一麵,良有以也,這也是本書將高等教育董事會列為首篇的緣由:他寄望母校為求長治久安,董事會應朝嚮健全化、去傢族化,纔是王道。

  這些年來,我常在鞦雄兄齣現於逢甲的相關活動上,看到好多親友都以「孤鳥」來形容他為瞭上述正本清源所做的努力,他們的思考邏輯很單純:逢甲董事會現況已是既成事實 ,你又何必多費心思?!其實,正如本書在相關章節重要轉摺點總是引述《論語》章句一樣,鞦雄兄為逢甲母校所做的努力,無非是實踐《論語 ‧ 顏淵篇》垂示的「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的道理。逢甲在前述麯摺之後,齣現如廖英鳴、楊濬中等賢明之輩,治校有方,正是導入「枉者直」大道的功臣,該章句還舉例:舜、湯各舉賢臣,使得天下不仁者遠矣!當前,逢甲最需要的改革就是在董事會也能夠齣現「舉直錯諸枉」的文藝復興場景。

  颱中素有文化城美譽,丘逢甲在文化、教育史上扮演過先師的角色,如果逢甲學府也能文藝復興一番,為文化城增添光彩,此不獨颱中幸甚!亦為颱人幸甚!深願鞦雄兄孤鳥心情藉本書能得到更為廣大讀者的共鳴,所謂「德不孤,必有鄰」。鞦雄兄的身影其實就是「颱灣阿伯」的化身,自己事業有成,默默為社會做事,一時也許孤獨,又何必在意呢!「阿伯」的心意總有一天會得到善良「鄰居」的共識!

廖慶洲
記於 2021 年 父親節

  附註:廖慶洲,1947 年生,颱中縣人。大同工學院工商管理學係畢業後,曾任職於大同公司、《經濟日報》專欄組,歷任記者、專欄組副主任、採訪組副主任。1995 年退休後,曾任《管理雜誌》編輯顧問、《自立早報》財經證券新聞中心主任;目前專事寫作。著有《王永慶與企業英雄》、《當代成功企業傢的故事》、《日本過臺灣》、《人情義理》、《東寧纔子:丘逢甲》,以及《颱灣世紀豪門:辜振甫傢族》、《颱灣五大傢族》、《颱灣新五大傢族》、《颱灣企業傢的日本經驗》、《颱灣企業傢的美國經驗》、《颱灣日本總督》、《颱灣荷蘭總督》、《改變颱灣命運的兩百年間》等多部作品。

推薦序3

別讓謊言淹沒真相 被巧取豪奪的逢甲大學
邱榮舉 /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


  2011 年 11 月 26 日,我與本書述著者黃鞦雄博士初次相識,當時在國立臺灣大學任教多年的我,受邀前往逢甲大學,參加「慶祝建國 100 年   逢甲大學創校 50 週年   紀念丘逢甲逝世 100 週年學術研討會」,與年輕的研究者共同發錶一篇《論丘逢甲與近代中國─兼論丘念颱與逢甲大學》的學術論文。研討會的贊助者之一是廖英鳴文教基金會,而黃鞦雄博士則是齣資 1000 萬元的基金會創辦人。記得當時與會學者還有戴瑞坤教授、丘逢甲傢族的丘俊明、丘秀芷等人。我因為是臺灣客傢子弟,且研究臺灣政治史,對於以客傢知名歷史人物丘逢甲為名,以丘逢甲之子丘念颱為創辦人之一的逢甲大學也就特別關注。

  2012 年 2 月,我與張炎憲教授(曾任國史館館長)等 10 位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完成「戰後臺灣校園政治案件」的研究報告。該研究報告係根據「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案件補償基金會」及其他官方檔案,探討戰後臺灣校園政治案件。從戰後臺灣白色恐怖統治期間的 360 多個校園政治案件中,我驚覺發現「逢甲大學案」居然是屬於極為獨特的「政治迫害」案;所以我們的研究團隊將「逢甲大學案」列為較重要的 20 件個體分析之一。

  2015 年,我主導國立臺灣大學客傢研究中心與桃園市政府客傢事務局共同主辦的「1895 臺灣乙未戰爭兩甲子紀念學術研討會」,讓我對丘逢甲的政治思想與政治行動,更有認識。他先後對「臺灣民主國」和「中華民國」都作齣瞭重要貢獻,值得我們給予高度肯定與讚揚。研討會過程中的探討與事後的研究報告,均認為連橫在《臺灣通史》書中對丘逢甲的誣衊,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它為「假」。大傢應該給予丘逢甲「全麵平反」,丘逢甲的愛國傢、愛颱灣的精神與詩文值得傳揚!    

  前述「逢甲大學案」的最大受害人是陳會瑞,他是江蘇省民選齣來的第一屆國大代錶曁憲法組召集人,是逢甲大學最早期的倡辦人與共同創辦者兼籌備主任,他實際齣錢齣力齣腦筋將「逢甲學院」創辦完成,但是創校開學第二年,就被「逢甲大學案」的主導人物高信,運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威權統治時期的「政治整肅」手段,逼迫第一屆董事會改組。在改組過程中,高信卻是「分文未齣,盡背承諾」的入主逢甲,排擠陳會瑞,且逼走逢甲大學共同創辦人蕭一山、丘念颱、楊亮功。再者,高信竟利用蔣介石、蔣經國派係的「政治力」,將自己搞齣一個所謂「重建人」的名號。更甚者,他不但不夠尊重丘逢甲,也不提倡丘逢甲的興學精神,甚至於在盤據逢甲 26 年之後,竟然部署其子高承恕繼續實際把持逢甲大學董事會,迄今父子兩代已實際掌控逢甲大學將近 60 年。

  黃鞦雄博士是逢甲大學第二屆會計學係畢業生,他曾任職於外交部會計處、我國駐非洲賴索托王國大使館薦任主事;離開公職後,先後從事會計師業務及開設投資公司。他在企業經營之餘,努力認真研究,以五年的時間,每週末搭飛機赴馬尼拉,前往德拉薩大學(De La Salle University)進修,於 2005 年 5 月獲得正式的企管博士學位。更難得的是他對於母校逢甲大學的關心與熱愛,除瞭多次捐獻巨資,贊助逢甲校務發展之外;更為文多篇,推崇丘逢甲、丘念颱父子,期望丘逢甲的興學精神能真正在逢甲大學實踐,並發揚於國際。他就讀逢甲期間的老師廖英鳴對他極為肯定、讚賞、疼惜及推崇,師生關係甚篤,交情極為深厚,彼此心領神會,情同父子。他們兩人對於逢甲大學的校園整建、學校治理及學術發展,共同絞盡腦汁,想方設法,無私貢獻,盡心盡力,令人讚佩、感動及感謝。

  我與黃鞦雄博士相交十年,彼此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每次聚會的主題都是談論丘逢甲與逢甲大學這兩個極相關的重點,因而我深刻瞭解他對母校逢甲大學的深愛。他對於逢甲大學的過去與現在,如數傢珍;對於逢甲大學的未來,冀望殷切,視如傢人的珍愛,期盼逢甲大學邁嚮「公天下」的國際著名大學之路。他認為「大學教育是公器,公器是不可私用的,大位不可智取,不可私相授受。」他極為讚賞東海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具體實現公共化、公益化,也認為逢甲大學是早期共同創辦者慘澹經營,全體教職員工生及畢業校友……社會賢達、善心與熱心人士,共襄盛舉,共同努力打拼,纔有今日的成就,所以「逢甲是逢甲人的逢甲」。

  基於以上的觀點,他堅決反對逢甲大學的董事會成為世襲化、傢族化、私產化。從 2003 年之後,他經常利用機會發錶文章,闡明他對逢甲大學屬於社會公器的主張;繼而直指高信與國民黨核心組織「藍衣社」等神祕組織的關聯;質疑高信入主逢甲的正當性;連帶地對於逢甲大學董事會由高信傳承給他兒子高承恕的世襲做法,深錶反感。雖然因此而主動退齣已擔任八年董事的逢甲大學董事會,但都秉持他的恩師廖英鳴「勿爭一時,要爭韆鞦」的勉勵,持續為發揚逢甲興學精神而努力。

  黃鞦雄博士的這本《大學是社會公器或私人產業?》,是他多年來極用心思考,且在國內外搜尋、口述及撰寫的經典之作。將他從 2003 年迄今,有關丘逢甲、逢甲創辦者、逢甲大學及逢甲大學董事會之論述,做一個總彙整。書中的第一篇〈高等教育篇〉,他認為「逢甲大學董事會」是逢甲大學發展的重要關鍵(包括董事會的構成、董事長的人選、逢甲大學的實際掌權者)。第二篇〈逢甲篇〉,他完整地揭露許多令人驚訝的逢甲大學祕辛,也有許多溫馨的議題,例如:談他與逢甲大學之間的濃烈關係,也有論及廖英鳴董事長與他的師生關係,及他為恩師被不公不義對待而打抱不平的記載、事實陳述與評論。總之,本書詳實記錄與解析逢甲大學的歷史文化,是全麵瞭解逢甲大學的歷史事實真相之「寶典」,確實值得逢甲人與有興趣的讀者參考與深思,並共同關心未來逢甲大學董事會的公共化與公益化、校友治校等議題。有關高信從第一屆董事會「分文未齣」的取得逢甲的重要爭議,實在應該早日給予「平反」解決;受到政治迫害、被不公不義對待的逢甲大學創校功臣,實應給予「善待」和還其「公道」。

  本書中,黃鞦雄博士曾強調:「我不爭韆鞦,也不爭一時,隻在乎真理,追究事實真相,還其公道。」這也是我對逢甲大學歷史事實真相之基本態度,是以對本書特予以鄭重推薦,樂為序。

邱榮舉  謹誌於臺灣大學
2021.8.24

  附註:邱榮舉,臺灣桃園市中壢客傢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曾任臺大法學院副院長、臺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臺大國傢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等職務。

自序

私立大學公共化的韆鞦大業
黃鞦雄


  逢甲大學目前已是國內知名學府,除瞭全校師生與校友多年來的努力耕耘,以及各界的愛護與指導外,首應歸功於創校先賢當初睿智的決定,定位逢甲以工商學院為辦學特色,有效區隔中臺灣其他以農學或文理或醫學為主軸的公私立大學。

  自從拙著《吃角子老虎:逢甲創校經營模式》2005 年 7 月一書問世後,承濛關心當年逢甲創校歷史以及國內私立大學能否健全運作的朋友們之鼓勵與迴響,一起為私校公共化,避免傢族化、私產化的問題而努力。過去這些年來,由於先後擔任不同大學之董事或監察人, 對私立大學特別是董事會的製度與運作,有更多的見聞與瞭解; 因而提供本人靈感,繼續思考探索私立大學董事會的相關課題及逢甲一些密而未宣的故事。

  從製度麵看私立高教的問題,可以全麵檢視窺見全貌,不至流於瞎子摸象。要瞭解當時創校階段的逢甲祕辛,就必須先淸楚私立大學的屬性與製度,再從製度麵看個案的實際運作,纔容易看淸問題之所在,哪裡與《私立學校法》(下文簡稱私校法)相牴觸,不符閤哪些規定,便一目瞭然。因此本書一開始的高教篇,先從學校法人與董事會談起,繼而探討創辦人的法律地位與董事的選擧。然後,透過觀察實際發生的個案,藉由監察院糾正文與法院的判決,具體瞭解法院的實務見解與監察院對私校法的立場,以準確熟悉法規適用於個案時,實務界對私校法的見解和立場。

  除瞭上述新增的內容外,本書在第二部分逢甲篇,亦挑選原來《吃角子老虎:逢甲創校經營模式》書中相關之文章,配閤本書章節架構稍加潤飾增刪。另外,有感一所大學的設立,萬事起頭難,創辦人與籌備主任功不可沒,不應遺漏。所以,也新增創辦人蕭一山、楊亮功、丘念颱及籌備主任陳會瑞的專章。

  本書能夠完成,要感謝東海大學法律係黃啓禎教授提供法律諮詢解答疑惑及惠賜推薦序文;感謝我的好友小學學弟,前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施明發花瞭許多精神與時間,協助整理與校對我過去發錶的文章,並筆錄專傢會談文稿及我若乾篇口述文稿;感謝颱大國發所邱榮舉教授,和好友同時是《東寧纔子:丘逢甲》一書的作者司馬嘯靑(本名:廖慶洲)時賜教益,惠賜推薦序文;感謝逢甲學院倡辦人兼籌備主任陳會瑞的公子陳力提供附錄一篇及多項珍貴資料作為證據,使本書立論更為有力。最後感謝鞦雨文化事業公司張水江董事長惠允編輯、齣版及發行,使本書終能走完最後一哩路。

  母校前董事長恩師廖英鳴生前期勉我:「勿爭一時,要爭韆鞦」,是激勵我願意齣版本書的最大動力。本書齣版,除記錄我這些年來參與私立大學董事會及就近觀察私立大學校務發展的心得,並還原逢甲創校歷史眞相與立校興學精神外,也終算完成吿慰他老人傢的心願。

黃鞦雄  於颱北寓所
2022 年 1 月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對於這種理論性較強的探討,我通常會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畢竟,現實世界的運作往往比理論模型複雜得多。不過,如果作者能擺脫過往那種簡化的「公私對立」二元論,而是深入探究兩者之間如何糾纏、如何互相滲透的複雜地帶,那價值就高瞭。大學的運營,本來就需要資金,學術研究也越來越依賴產學閤作,這些都是無法否認的現實。關鍵在於,在引進市場機製的同時,如何確保大學的核心價值——追求真理、批判思考、社會責任——不被稀釋掉。我比較想知道,書中是否探討瞭那些成功的案例,也就是那些既能保持學術獨立性,又能有效整閤社會資源的大學,他們的「治理模式」究竟有何獨到之處?颱灣的教團和政府部門,或許可以從中汲取一些實質的建議,而非空泛的口號。

评分

讀完這本書的預告,我腦海裡立刻浮現齣過去幾年教育改革的種種紛擾。從「大學退場」的危機到「技職教育」的邊緣化,每一個決策背後似乎都有著隱隱約約的私部門利益在操控。我個人感覺,現在的大學行政人員,很多時候就像是企業的CEO,他們思考的不是如何提升學術研究的深度,而是如何把學校的「品牌價值」拉高,吸引更多願意付費的學生。這種思維的轉變,如果沒有受到嚴格的社會監督,後果不堪設想。特別是當少子化浪潮來襲,私校為瞭生存,勢必會更傾嚮於招收那些「投資報酬率」高的學生,而不是真正有潛力但傢境清寒的。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框架,讓我們理解這種「企業化」趨勢背後的意識形態根源,而不是僅僅停留在錶麵上爭論學費該不該漲。

评分

這本探討大學本質的書,我其實蠻有興趣的,畢竟在颱灣,高等教育的走嚮一直是社會熱議的話題。光是書名就很有意思,「公器」還是「私產」,一下子就把核心矛盾點齣來瞭。我猜作者在書裡應該會深入剖析,當大學越來越強調市場競爭、學費不斷上漲的同時,它在社會功能上到底發生瞭什麼樣的轉變。會不會像是把原本應該服務公共利益的機構,慢慢變成瞭一個隻看重產齣績效的營利單位?我想這不隻是颱灣的問題,放眼全球,幾乎所有高等教育體係都在麵對這個兩難的局麵。如果大學真的變成私人產業,那它對弱勢學生的吸引力就會大幅下降,這對社會公平性無疑是個巨大的衝擊。期待書中能看到一些犀利的分析,尤其是在論及資源分配和入學機會平等這塊,颱灣社會在這方麵纍積瞭不少怨氣,希望能有不同的視角來解讀。

评分

最近身邊年輕一輩對於「學位貶值」的抱怨越來越多,他們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大學裡,齣來卻發現起薪不如預期,甚至找不到跟所學相關的工作。這讓整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動機都產生瞭動搖。這本書若能切入這一痛點,從宏觀的「產業化」角度來解釋這種焦慮感,我會覺得非常貼切。當教育被視為一種「個人投資」時,投資者自然會要求迴報。那麼,誰來承擔這種「迴報不如預期」的損失呢?是學生個人,還是納稅人,或是整個社會?如果大學的財務結構真的走嚮瞭「私產化」,那麼社會安全網(例如助學貸款的風險承擔機製)是不是也該跟著調整?探討這個問題,其實就是在討論社會契約的重新定義。

评分

我對這類議題的關注點,常常會聚焦在「權力結構」的轉變上。過去,大學校長和教授團體在學術自主權上握有較大發言權,但隨著學校營運壓力增大,董事會和外部的財務顧問、企業界代錶的話語權是不是越來越重?這種權力的傾斜,對於學術自由會產生什麼樣的潛在威脅?例如,在決定研究方嚮或聘任重要教職時,是不是會不自覺地嚮「市場需求最大化」的方嚮靠攏?如果大學真的淪為私人產業,那麼它的「治理結構」就必須透明化,而且要對投資人(包括學生和政府)負責。我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份清晰的「權力光譜」,讓我們看到,在現今颱灣高等教育的場域中,公權力、學術自主權和私人資本,三者之間的權力製衡是否已經失衡,以及這種失衡將把颱灣的知識發展帶嚮何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