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長的話
透過美術館,創造出一個無形、影響更深遠的價值
李彥良 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忠泰美術館的成立,對我們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決定。
在這之前,無論是在明日博物館、城中藝術街區時期、中山創意基地URS21,我們一年籌辦兩檔或兩年一檔展覽,同時做為展覽活動空間出借單位,辦展節奏相當自由與彈性,並沒有太大壓力。但是,成立美術館之後,代表我們許下一個更長遠的承諾,而且是讓展覽一檔接著一檔密集且定量的產出。許下這承諾五年以來,美術館同仁在辦展的過程多所學習。我們不單單只是跟國內外策展人、以及值得學習的國外場館合作,有好幾檔展覽都是由同仁齊心協力生產內容。透過這些累積,我們也得以從更長遠的脈絡去思考事情。
身為一位都市 / 建築開發者,我常在想,除了創造經濟價值,我們的本業還有沒有可能透過忠泰美術館去創造出一個更無形、影響更深遠的價值?
美術館的成立,是希望能夠扮演一個前瞻性大腦的角色。我們最常被反問,是否觸碰過多過於尖銳的議題?在都市開發過程當中,我常看到因為都市發展而延伸出來的問題,最後被漠視,我反而鼓勵大家都應該積極去面對,若這是我們該關心的議題,其實是不需要刻意迴避的。因為不說,不代表這些都不存在。藝術很美,可以帶來喜樂,但同時也應該帶給人反思。
建築是我們的本業,每當我們談起城市建築,我們也都在許客戶一個「更美好的明天」(A Better Tomorrow)、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我們藉由當代藝術去探問社會、觸碰最尖銳的議題,也將建築拉高到一座城市的尺度來看,更為了迎接未來,在今天努力做好準備,這也是「當代藝術」、「城市建築」、「未來議題」逐漸成為忠泰美術館最為關注的三大議題。
做為一間私人美術館,我們也許能肩負更多公益性的使命,更反饋到我們的企業上。像是在我們的企業總部園區內,第一件事便是拿掉住宅區域的圍牆,取代蓋出一棟城堡式的建築,在過往探討城堡式建築的規劃,其實都是在想辦法跟都市隔出一條界線,圍牆內都是美好的生活,圍牆外的都是你不想看到、不想關心的城市面向,而我們的作法,則是讓大型公共藝術作品散落在這2000多坪、敞開的住宅腹地,包括向市政府認養的一千多坪瑠公圳公園,藝術、展覽時不時在這裡發生,去弭平被高架橋一刀劃開的銳利界線,讓城市縫隙被縫合起來。
有意思的是,在經營美術館的頭一兩年,來看建築展跟藝術展的觀眾,是屬性不同的兩群人,建築圈的朋友只看建築展,藝術圈的人也只參觀藝術展,這樣的現象,卻在這一兩年悄悄地有了轉變。美術館逐漸地獲得大家的肯定及認同,豐富的展覽內容,也讓疆界藩籬慢慢被打破,無論哪個圈子的朋友,都很願意放下成見參觀交流,來看看不同的展覽。
我們當然希望各式各樣的人都可以走進來,除了面向觀眾所舉辦的分享會、討論會,在展覽內容生產上面,我們也費心地去經營學生族群,將學校相關科系師生拉進來工作坊、參與展覽實作,透過各種方式讓他們加入,對他們的學習開了一扇新的窗,並從這一連串的腦力激盪中,激發出一些化學變化,也產生一些公眾影響力。
五年來,我們肯定自己在展覽上的努力,卻也不斷探問哪裡還可以做得更好。美術館同仁的付出與努力是絕對遠遠超過預期,大家也努力持續成為一個成長型的團隊,以無愧於自己工作,及作為一間私人美術館的社會責任,這些都讓我非常感動。未來,我們不僅會有擴充美術館的籌備計畫,也會慢慢建構出一座都市發展的論述,一個屬於臺灣的論述,讓它不再只是美術館裡的一個展覽或一個說法而已,而是一個具體可行的做法,同時也能讓大家更認識這塊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