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潘罡
出版者 時報出版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2/05/31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學美之旅》
 
  法國雕塑大師羅丹:「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只要每個人用心去觀看、專注感受,日常中的每個角落都能發現美。
 
  2005年,于國華教授應大陸作家胡洪俠邀請,在深圳商報開闢專欄〈台北城記〉,每周用一篇千字的文章,介紹台灣風土人情。四年多的寫作,經歷兩百多個主題的磨練,學會用心觀察和感受生活,從城市日常的細節中尋找故事。「美」的主題,隱約埋藏在這些書寫台灣的城市故事中,成為傳遞訊息的主要脈絡。
 
  2017年初,聯合報邀約以美感消費為主題撰寫專欄,成為他遍訪台灣的動機,記錄各種感動的人事物。2017年到2018年間,前往澳門理工學院客座教學研究一年半,作者參與澳門政府推動的多項文化創意產業計畫。期間應當地媒體「文創講壇」邀請,以社區文創和美感教育的主題,寫下多篇文章。當時每月一篇的《人間福報》專欄,也讓他得以同時關注台灣的文化與藝術環境。
 
  《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就是在這樣的寫作背景下,加上作者近年的美感學習心得,構成本書的主要結構和內容。于國華教授自承在美的領域,他是永遠的學徒,也始終走在探訪美的道路上,在不斷出發、回歸的內在生活旅程中,他重新審視文字、修整內容成書。經由書中的文字及影像紀錄,作者帶領讀者走訪台灣這座美麗島嶼和其它國家的不同角落,打開五感,體會生活中的美。書中提及的每一個地方,呈現的都不只是地方創生的動態節奏,更是一堂生活中的美感課。
 
  作者希望藉由《學美之旅:用心看見美,生活即詩境》分享他走訪各地所接觸到的可愛人物、體驗到的美好事物,培育每一位讀者的生活美學思維,讓每個人都能擁有一雙隨時隨地可以發現美的眼睛,用心觀看當下、細細體會周遭,使美不再是風花雪月的小事,而是成就我們生命完整的大事。
 
專文推薦
 
  朱宗慶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吳靜吉  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
  廖仁義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專業推薦
 
  林安鴻  家文化研究基金會創辨人
  林劭仁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教務長
  張基義  台灣設計研究院院長
  簡靜惠  洪建全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國華的文字細膩而情感深刻,在他引人入勝的書寫之下,讓人彷彿親臨了現場,感受到當下的情境氛圍、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不知不覺間,一股暖流從心中緩緩流出、全身充滿力量,這是國華特有的魅力!──朱宗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
 
  這75篇學美之旅的文章,是作者反思自己與研究和觀察對象互動經驗之分享。研究創造力的學者專家稱這樣的反思頓悟為迷你c(creativity),是親自體驗之後的意義建構,運用新奇的角度詮釋體驗後的頓悟,對讀者來說具有啟發性。──吳靜吉(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講座教授)
 
  國華能說、能做,也能寫,也就寫出這本既涵蓋美學觀念也涵蓋社會實踐的好書。──廖仁義(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新審美經濟》
 
  奇觀(Spectacle)、沉浸(Immersive Theatre)、可愛(Staging Cuteness)、振奮(Thymos)──從日常生活到理論思考,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並且正在改變世界!
 
  ◤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一些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包括劇場的沉浸式審美(immersive)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欣賞經驗;可愛(cuteness)及其相關授權商品提供消費大眾建構社交生活並獲得認同的契機;奇觀(spectacle)掙脫被預言的同質化窘境,在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等領域中展現旺盛創造力;網際網路世界中尋求認同的振奮(thymos),也正改變社會結構與秩序。
 
  ◤美學、審美,不再侷限於美感闡釋與藝術哲學,是探索多樣的感性狀態,也不再侷限於傳統藝術領域,而是關注當代可能發生的所有審美經驗,包括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實踐。影音多媒體、資通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形塑了新的感知模式、意義與價值,成為當代經濟最主要驅動力,並邀請社會大眾以其心靈與感官創造性參與。
 
  ◤新的審美範疇是時代產物,它們不是阿多諾所形容的虛幻娛樂;相反地,它們如同美感、崇高、幽默等傳統範疇,都能帶來審美快感,某些極致狀態下,同樣激發出「燦爛的感性」,為生命開展出一個意義豐滿的超越境界。
 
  ◤當代文化產業商品與作品一如過往的文化藝術創作,消費者積極展現主動性,尋覓並建構多元審美價值的生活樣貌。
 
  ◤本書所討論的新審美範疇,在文化產業與美學領域中,仍屬尚待深入發展的課題,吸引人一探究竟!
 
專文推薦
 
  向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林谷芳 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感性作為審美經驗的一種感知,正在超越「美感、崇高、幽默、模仿、滑稽與嘲諷」等傳統的審美範疇,形成在當今世代更為活躍的「沉浸」、「可愛」、「奇觀」與「振奮」新審美範疇。在此基礎上,潘罡構築了其「新審美範疇經濟學」的理論基石。如果說波默審美經濟的研究開創了文化生產審美經濟的理論審視,那麼潘罡的新著則給我們拓展了數智時代審美經濟研究的詮釋範疇,帶給我們知識的啟迪。──向勇(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這是一本對審美經濟作哲學性思惟的書。新審美經濟一詞,說明了所面對的是新問題,這問題不只是現象的,更深的,還牽涉我們究該如何看待人類的感知經驗,不僅對新經驗的出現提供了另一向度的觀照,對許多人眼中所謂流行的、商業的、日常的審美化實踐,其在生命與文化上的可能意義,也作了一定的描述與奠基。──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于國華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任行政法人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第三屆董事,家樂福文教基金會、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中華管理發展基金會董事。曾任澳門理工學院文化創意產業教學暨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學學文創志業公司執行長,中華民國表演藝術協會理事長、秘書長,聯合報、民生報資深記者。
 
  曾獲第十屆臺灣傑出新聞人員研究獎、2005年兩岸新聞報導獎等。出版《敲星擊月─擊樂明星成長記事》、《玲蘭清音─陳郁秀的人生行履》、《流留補償:基於生態博物館視野的鄉村文化產業研究》、《萬物糧倉.大地慶典》等。
 
潘罡
 
  現任教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1988年起潘罡進入媒體與新聞界工作,期間曾受聘於新聞局擔任「金曲獎」評審委員、彰化縣政府演藝團隊評議委員、台新藝術獎觀察委員、文化部表演藝術扶植團隊評鑑委員、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研究聯盟監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亞太文化創意研究中心兼任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兩岸文創促進中心執行主任等職位。曾獲2013年文化創意產業新聞報導獎、第17屆兩岸新聞報導獎佳作獎。2016年起開始擔任大學教職,並兼任《中國時報》、《旺報》文化評論專欄作家。相關文化著作包括《畫說人生》(甯文創出版)、《追尋光彩的音符》(時報出版)、《電影檔案:林青霞》(台北金馬國際影展執委會出版);譯作有《歌劇的饗宴》(萬象圖書出版)、《巴哈傳》(萬象圖書出版)等。
 
  主要工作資歷
  1988—1991年 《影響電影雜誌》專題編輯、音樂編輯
  1993—1995年 《聯合報》記者
  1995—2008年 《中國時報》文化組記者、《中國時報》文化組主任
  2008—2010年 國家文化總會(現更名為「中華文化總會」)副秘書長
  2010—2014年 《旺報》文化副刊主任暨《兩岸傳媒》副總編輯
  2014—2016年 《兩岸傳媒/文創》總編輯(福建日報報業集團、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聯盟協會合辦)
  2016—2018年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副教授
  2018迄今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助理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 外國語言暨文學系文學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藝術管理碩士
  北京大學 藝術學院文學哲學博士(Ph.D. in Literature)
《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學美之旅》
自序
推薦序
前言
 
壹、啟蒙
1.美的旅程
2.美在意象
3.美在印象
4.美在相印
 
貳、探尋
一、美在匠心
1.ISM:每個人的主義
2.洲南鹽場的「鹽承續」
3.善循環的黑豆
4.純情白米飯
5.卡彿魯岸的莊嚴承諾
6.市場的情味
7.金弘的花生芝麻城堡
8.巧克力的旅程:從全球化到台灣化
9.非籠飼雞蛋的幸福口感
10.情意是文字的重量
11.修行媽媽的入味手藝
12.憩陶:歡言得所憩,咖啡聊共揮
13.由捨而得:安心豐收的蜜棗
14.小番茄:青枝結紅金
15.一年一次的芒果約會
16.遊子返鄉蜂蜜情
17.台灣圖案的美麗
18.吃有機茶的紅玉雞
19.日日好日曬麵人
20.CURA PIZZA:加蚋仔的拿坡里
二、美在天地
1.螢火蟲之春
2.天地人的共生智慧
3.埔里:人與蝴蝶的轉型共生
4.有機農業來自生態情懷
5.大鋤花間:自然的選民
6.和松鼠搶收的咖啡
7.黑纖米:腳踏實地的味道
8.山裡的海味:泥火山豆腐
9.一二○○度熟成的紅西瓜
10.大自然的慈悲
11.天貝之道:師法自然
12.池上秋收:天地人的成全之美
13.藍鵲家族守護的茶
14.榴槤:逆天的美味
15.沒有壓力的香菇
16.餘甘子:與靈魂相結的食物
17.萬物發酵,人間有笑
18.動心如拂水,福地居福人
19.小村遠遠,蕙心綿綿
20.格格的蓮花:種在梯田,養在心田
三、美在人間
1.一個人的晚餐
2.再來一碗蜜豆冰
3.藺子:玉指編藺草,情綿意更長
4.啤酒涼夏夜
5.戀戀紅茶香
6.茶覺:茶味開啟的人生體驗
7.跨越與融合:家的生命美學
8.青草百寶:歷久彌新的群眾智慧
9.燈燈相傳,心心相連
10.娘惹料理風:海峽華人的文化再現
11.未來市:美感的矩陣
12.鹿野好茶:女兒的不懂,父親懂
13.椰漿飯:餐盤上的族群融合
14.刺鳥的浪漫碉堡
15.酸柑茶:無用到大用
16.真珠般華麗的蛋糕
17.大山北月:校長在微笑
18.膽識加文化,賣一碗雲吞麵
19.鮮乳坊的白色革命
20.醋有情,梅有義:一味情義萬里緣
四、美在城鄉
1.認同碎裂在城市變貌中
2.美在「有意的無意」
3.迷途桃花源:那片最美的屋頂
4.馬六甲找峇峇
5.守望老街的地理學家
6.欲望摩天輪
7.華西街的身世與傳奇
8.園林台北
9.上海一片月,百街煙花響
10.都市也要有慈悲
11.夜市裡的百味人生
12.市場裡的美學
13.河岸夜騎
14.愛人的小世界
15.橫濱:記住自己的名字
 
參、美的學習
1.每個鄉村都是學堂
2.活在當下:開啟感官向自然學習
3.藝術是開啟視野的媒介
4.體驗與經驗之差
5.美感教育必須啟發美感經驗
6.返常與非常:藝術節與城鄉生活
7.社區文創的基底在社區美學
8.一封給孔子的信
 
肆、美美與共:美感社會的未來
1.美的表達
2.各美,美美,共美
 
後記
參考書目
 
《新審美經濟》
推薦序
新審美經濟:數智時代文化產業研究的範式演化/向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為新現象歸納,為新審美立言/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自序
第一章緒論
關於審美與美學定義
關於審美經驗的當代研究
審美經驗理論發展背景
審美對象與審美態度
關於文化工業的批判與反思
審美經驗再界定
審美經濟與浪漫主義
審美經濟與複製藝術
全面審美化時代
審美經濟理論提出
審美價值再界定
三位一體的審美經驗
審美快感的哲學分析
審美快感與移情作用
審美快感與心理距離
三種審美快感分類
審美快感的科學證據
 
第二章新審美範疇
新審美範疇誕生背景
新審美範疇的科學證據
新審美範疇的相關文獻
本研究的新審美範疇
 
第三章奇觀(spectacle)
奇觀的當代定義
奇觀的日常生活化
奇觀2.0
奇觀的古典定義
奇觀與奇妙(wonder)
影視與奇觀
奇觀與擬真美學
奇觀與崇高
 
第四章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re)
劇場的沉浸式審美定義
沉浸式劇場的緣起
沉浸式劇場的經濟現象
 
第五章可愛(cuteness)
可愛與前衛藝術
可愛與無邪的
可愛與日本文化
可愛與女性主義
可愛與圖像授權經濟
可愛與社交生活
 
第六章認同與振奮(thymos)
振奮的當代與古典定義
網際網路的疏離與認同
網紅與振奮
窺私慾與振奮
大眾自我認同時代
振奮與後人類(post human)自我組裝
 
第七章結論
審美經驗模型
當代重振審美經驗的積極意義
附錄
與NSO前音樂總監呂紹嘉針對審美經驗的討論
 
表一  印刷文化與圖像文化差異對照表
表二  市民與遊牧民差異對照表

图书序言

《學美之旅》前言
 
  人生如果是一首長詩,你的詩,寫什麼呢?
  這首詩只能寫一次。我不能選擇如何開始,但可以選擇內容,寫成一首關於審美的英雄史詩。
 
  美國神話學家坎伯(Joseph Campbell)提出「英雄之旅」,指出不同文化背景的英雄故事,都有著相同路徑:主角接受召喚,啟程進入陌生領域,歷經各種試煉得到寶物,回歸到出發的世界。不論故事長短,過程都很相似,從「啟程」到「啟蒙」再「回歸」的三階段,每個階段各自包含數個主題。
 
  「寶物」是啟蒙和承諾的象徵,例如帕西法爾(Parsifal)找到的聖杯;也可以是超凡的能力和智慧,悉達多太子在菩提樹下的悟道、摩西從西奈山上帶回來的十誡。電影《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中的路克前往達可巴星,拜師尤達學會絕地武士「原力」;或是《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的亞拉岡終於繼承了祖傳聖劍,承擔君王角色,帶領中土殘兵贏得最後勝利。
 
  在坎伯悲天憫人的眼界中,「英雄之旅」的關鍵不在於英雄,而是旅程。小海龜穿破蛋殼,冒著被掠食的危險,探出沙坑、四肢危顫地爬過沙灘直抵大海。每一隻初生的海龜,都必須經過如此驚心動魄的旅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英雄之旅。旅程之中還有更多旅程,「啟程」、「啟蒙」、「回歸」在旅程中不斷重複,如同俄羅斯套娃娃一般;但每一段旅程都有意義。
 
  我們經常安排旅行,同樣經歷由啟程、啟蒙到回歸的過程。旅行結束,空間中的肉身回歸原點,但我們的心靈世界,因為旅程的啟蒙而得到進化。
 
  出發旅行是為了得到啟蒙,無論真實世界的發現,或是對於自我內在的了解。一四九七年七月八日,葡萄牙人華士古.達伽馬(Vasco da Gama)從里斯本出發,這趟航海找到了歐洲通往印度的新航路。電影《我出去一下》主角、德國藝人哈沛.科可林(Hape Kerkeling),成功的人生因為生病而暫停;他走完長達八百公里的「聖雅各朝聖之路」,歷經體力與毅力挑戰,帶著對於生命意義和人際關係的啟發,重新投入原本的生活。
 
  二○一三年上演的電影《超人:鋼鐵英雄》耐人尋味。眾所周知的故事劇情,超人克拉克來自遙遠的星系。即使有這樣的星際旅行背景,電影劇情還是讓克拉克隱姓埋名、在地球上經歷漫長的孤獨旅行,鍛鍊內心的力量。直到他發現來自家鄉的太空船,以及船艙裡父親的留言,他才接受了自己的身世,換上超人服裝,成為保護地球的角色。
 
  其實,啟蒙旅程不一定要很艱辛。展讀一本陌生的書,走進一家不曾造訪的餐廳,因為好奇而參加一場大師演講,只要認真投入過程並且得到啟發,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旅程。
 
  審美歷程與英雄之旅,有著相似的發展結構。審美的「刺激」、「知覺」、「反應」三階段,經由刺激而進入知覺,從心靈中生成「意象」,最後回歸到現實的自我。每一次的審美過程,都是個人經驗重組、再創造的冒險。幸運的是,審美是人生最安全的冒險,是隨時可以進入其中的內在旅程。
 
  尋美過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只須要專注在當下、開啟感官,便可與世界同在。每一次審美體驗的啟蒙,都是有意義的經驗。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entmihalyi)指出,人生最美好的時刻,發生在個人為了完成有意義的目標而將身體或心智能力發揮到極限的狀況,所以「最優體驗」(optimal experience)需要去締造,而不是等待它出現。
 
  人的一生,可以是一次心流體驗。建立超越自我利害得失的人生目標,並且付出努力實踐;每一次朝著目標方向的前進,不論過程如何波折辛苦,都能夠經歷人生的心流,從中得到樂趣。
 
  本書以下篇章,是個人審美歷程的紀錄。整體結構依循著英雄之旅的啟示,因而有啟程、啟蒙和回歸的安排。每一篇案例,都是獨立的審美經驗,透過「刺激、知覺、反應」過程的回顧,探索自我如何對應於世界,從啟蒙之中認識自己。
 
  審美做為自我實現的人生目標提案,不只因為我們都愛美(beauty),更因為我們可以透過審美的覺察,建立自己的美學(aesrhetics)經驗。美學經驗並非只能來自表面上美好或愉快的感官接觸,破壞美感經驗與常規的「審美危機」,也能夠帶來深刻的審美體驗。面對「審美危機」,打開自我、直面危機,接著展開的審美過程是一場心智的鍛鍊,重組既有經驗,創造生成新的經驗,並且成為深刻的記憶。
 
  人類學家費孝通的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從個人的生命圓滿到世界大同的追求,都可以從個人的審美實踐開始。美,不是風花雪月的小事,而是成就我們生命完整的大事。
 
《新審美經濟》推薦序
 
新審美經濟:數智時代文化產業研究的範式演化
向勇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潘罡博士是一位博學多聞、勤勉用功的學者。他接受過台灣大學四年本科英語文學的語言訓練,酷愛西方古典音樂和經典繪畫,對西洋文化的熟稔自不必言。他曾是一名資深媒體人,有過長期在媒體從事藝文領域深度評論報導的工作經歷,積累了雄辯綿密的寫作風格。
 
  在取得了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方向的藝術學博士學位之後,他以職業學者的身份轉戰學術領地,先後在兩岸幾所高等院校深耕教研,幾年前落腳台南藝術大學,專注音樂文化創意和審美經濟的研究。在他潛心多年深研的學術大作《新審美經濟》即將付梓之際,囑我為其作序。手捧書稿,揣其心力,甚感榮焉。
 
  審美研究一直是美學家的專屬領域。美究竟是一種客觀的「物象」,還是一種主觀的「圖像」,亦或是一種主客交融的「意象」?面對這些問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康德、席勒、黑格爾、叔本華、尼采、克羅齊、杜夫海納、孔子、老子、莊子、柳宗元、王夫之、葉燮、石濤、梁啓超、王國維、蔡元培、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葉朗等中外美學家給出了各自的理解。
 
  無論如何,歷代美學家都承認美不是一種邏輯判斷,而是一種前邏輯的直覺感知。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鮑姆加通構建了美學作為「感性學」的學科地位。當然,在沙特看來,這種審美的直覺感知不是「被動的直覺」,而是「主動的想像」。18世紀以來,隨著大眾審美興趣的興起和現代藝術市場的確立,約翰・凱恩斯、利奧尼爾・羅賓斯、威廉・鮑莫爾、大衛・索羅斯比、理查德・凱夫斯、露絲・陶斯、詹姆斯・海爾布倫、厲以寧、魏傑等中外經濟學家也開始關注審美在人們理性決策行為中扮演的角色。從這些美學家和經濟學家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人的審美意識古已有之,審美需求作為人的精神需求,可以促使人的藝術化生存,這是「人之為人」最為本質的生存特徵。
 
  審美意識是時代的產物,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感知,不同時代的審美感知就產生了不同時代的審美範疇。從古希臘「單純、靜穆、和諧」的優美,到中世紀的「高尚、聖潔、神聖」的崇高,從18世紀的浪漫、19世紀的理性到20世紀的荒誕,審美意識經歷不同時代的洗禮而完成歷史的嬗變。
 
  潘罡認為,只要是能夠帶來審美快感、激發「燦爛的感性」的審美範疇,都應該成為審美經驗的一員,具有激發審美愉悅的審美價值。潘罡通過學術術語的歷史爬梳和嚴謹考證,澄清了「審美」與「美學」兩個詞彙在英文世界與中文世界的區別與聯繫。他認為,感性作為審美經驗的一種感知,正在超越「美感、崇高、幽默、模仿、滑稽與嘲諷」等傳統的審美範疇,形成在當今世代更為活躍的「沉浸」、「可愛」、「奇觀」與「振奮」新審美範疇。在此基礎上,潘罡構築了其「新審美範疇經濟學」的理論基石。
 
  審美經濟來自於審美價值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人的審美活動的全過程。審美價值在華爾特・班雅明在那裡發展為膜拜價值和展示價值,隨著日常生活審美化的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審美價值以「符號價值」的形態正在進行一種「全面的審美化進程」,全面滲透到人的「所有生活經驗」。在格羅特・波默(Gernot Bohme)看來,審美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要素的「進步狀態」,推動了人的審美勞動和審美消費的生活生產行為。審美經濟是人們通過審美勞動滿足人的無限需求的結果,是滿足人們情感體驗、精神愉悅的審美消費的結果。
 
  在潘罡看來,審美經濟「指涉多樣的感性範疇」,強調一種新型實用價值的「演示價值」審美價值與審美經驗、審美愉悅構成三位一體的關係。在這裡,潘罡以一種歷史發展主義,的「審美範疇觀」,去直面那些經由影音產品、網絡產品所帶來的「虛幻的滿足」、「迷狂的娛樂」等審美體驗,從而拓寬了審美愉悅的概念範疇和適用範圍。凡是能帶來姚斯所謂「創造的快樂」的審美愉悅、「觀照神會」的審美愉悅、「心靈淨化」的審美愉悅、馬斯洛所謂「高峰體驗」的審美愉悅,只要能「帶來圓滿性、創造性和超越性心理感受」的「新感性能力」,都被潘罡納入審美範疇,都可以成為審美經濟的研究範疇。
 
  潘罡引證了大量的經典文獻,詳述了「可愛」、「搞笑」、「有趣」、「酷」等那些被傳統審美範疇忽略的審美感知如何成為當代美學領域的論述焦點。潘罡認為,「沉浸式(immersive)」、「奇觀化(spectacle)」、「可愛(cuteness)」以及「認同和振奮(identity & thymos)」成為當代審美經濟最為重要的四大驅動力。
 
  奧利維耶・阿蘇利(Olivier Assouly)認為,審美不只是社會現象或經濟現象,也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品味的工業化、審美的資本化是資本主義文化生產的主要形式和時代趨勢。潘罡將審美資本聚焦到 「沉浸、可愛、奇觀與振奮」等審美範疇,詳細地論述了「古典日常化」的「驚奇」與數字時代的「奇觀振奮」,數字科技驅動下的「沉浸式審美」及其與「擬真」、「崇高」的審美聯繫,「可愛的演示」在性別消費、圖式消費與世代轉變的不同表現形式,後人類「認同的振奮」及其帶來的經濟奇蹟,最終構建出一套審美經驗的範疇圖式。潘罡的這套審美經驗圖式是在「感性的直覺」和「智慧的直覺」作用下,具有感性導向、語意導向、詮釋導向和價值導向等四種審美狀態。在他看來,日常生活全過程的審美化是文化產業和審美經濟發生的內生動力,而傳統精緻藝術的當代轉化、當代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又持續激發出新的審美範疇。
 
  正如潘罡所言,「審美經驗是人生最可貴的資產」。文化產業是人們審美意識蓬勃激蕩的結果,其終極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經驗。文化產業研究不只關注文化產品在生產、流通、分配與消費過程中的價值實現機制,更要揭示文化產業作為意義生產的審美價值。如果說波默審美經濟的研究開創了文化生產審美經濟的理論審視,那麼潘罡的新著則給我們拓展了數智時代審美經濟研究的詮釋範疇,帶給我們知識的啓迪。
 
  這本書凝聚了潘罡多年心血,它全面而系統地闡明了潘罡對審美經濟理論的基本構想,完成了潘罡自身的一次學術總結和學術超越。
 
《新審美經濟》推薦序
 
為新現象歸納,為新審美立言
林谷芳(前中華文化總會副會長、國策顧問、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前所長)
 
  這是一本對審美經濟作哲學性思惟的書。
 
  這時代談哲學,有時很尷尬,原來,哲學是一種對事物作本質性思惟的學問,它的目的在超越一般浮面觀察,深究現象之「實然」,以為生命「應然」之依,而此本質性的詮釋,原是總覽既存現象的一種歸納演繹,但尷尬的是:就在這個時代,每天都有太多新生事物,它們不僅非過去所有,甚至已非過去所能想像。
 
  資訊化是工業化以來的最大躍進,信息乃至物件盡乎可以無限高真複製,而「虛擬實境」又是在這之上的發展,它將人類的「實然」經驗擴充至「實存」的時空之外,現象世界中的真與假、虛與實既多溢乎既存經驗,哲學之作為指導性、本質性學問的角色自然面臨質疑。
 
  然而,雖說如此,卻不能就否定哲學性的思惟,畢竟,當代事物許多既已溢出經驗之外,缺乏總體觀照,人就更容易被現象所牽而盲撞地走向未來;反之,有了深度思維,新事物就更可能成為生命與文明的資糧。
 
  本書的作用正在於此,新審美經濟一詞,說明了所面對的是新問題,這問題不只是現象的,更深的,還牽涉我們究該如何看待人類的感知經驗,而作者在此,面對當代的多樣性,在傳統的審美外,又為我們提出了四個新的範疇:奇觀、沉浸式劇場、可愛的演示、認同與振奮,不僅對新經驗的出現提供了另一向度的觀照,對許多人眼中所謂流行的、商業的、日常的審美化實踐,其在生命與文化上的可能意義,也作了一定的描述與奠基。
 
  本書是作者的論文寫作,作為論文,批判性意識是必需的,面對傳統主流──這裡包含古典、前衛等種種精英思惟,本書在此的基點非常清楚,而由於本書更多著力於本質性思考,如果要對作者有更進一步的期許,那就是,這新審美經濟對生命所帶來的正負作用,在未來若能有更多的描述與論證,相信所起的作用也將更大。
 
  潘罡是老朋友,為人敦厚,治學尤勤,對西方古典藝術有他的專精,長年的記者生涯,則讓他對前衛乃至民族藝術也有一定的領略,而這本書既能跳出作者原先的背景,作反向或超越性的思考,對於未來更進一步的論證,相信也必指日可待!
是為之序!
 
《新審美經濟》自序
 
  本書論證在當代文化產業與審美經濟風潮下,一些新的審美範疇蔚然成形,包括劇場的沉浸式審美(immersive)帶來前所未有的藝術欣賞經驗;可愛(cuteness)及其相關授權商品提供消費大眾建構社交生活並獲得認同的契機;奇觀(spectacle)掙脫被預言的同質化窘境,在新媒體與表演藝術等領域中展現旺盛創造力;網際網路世界中尋求認同的振奮(thymos),也正改變社會結構與秩序。
 
    上述論證首先是釐清當代審美研究已回到當年美學學門創立者鮑姆加通的原初構想,不再侷限於美感闡釋與藝術哲學,而是探索多樣的感性狀態,也不再侷限於傳統藝術領域,而是關注當代可能發生的所有審美經驗,包括日常生活審美化的實踐。其次,影音多媒體、資通訊科技與網際網路,形塑了新的感知模式、意義與價值,成為當代經濟最主要驅動力,帶來迥異於印刷文字時代的生活樣貌,並與歷史上人類發明的所有媒介大匯流,邀請社會大眾以其心靈與感官創造性參與。
 
  因此新的審美範疇是時代產物,它們不是阿多諾所形容的虛幻娛樂;相反地,它們如同美感、崇高、幽默等傳統範疇,都能帶來審美快感,某些極致狀態下,同樣激發出「燦爛的感性」,為吾人生命開展出一個意義豐滿的超越境界,沉浸式審美就是最佳範例,活絡的產業生態也正圍繞著這些新的審美需求蓬勃發展中。無可諱言,當代文化產業商品與作品一如過往的文化藝術創作,品質必然良莠不齊,但消費者依然可積極展現主動性,尋覓並建構多元審美價值的生活樣貌。
 
  1960年代起,新審美範疇的浮現與探索漸受重視,近年多篇研究論文與著作問世,對我撰寫本書有很大啟示,這些先進的姓名與著作均列在註腳與參考文獻中。此外要感謝表演工作坊、尼可樂表演藝術、呂紹嘉先生、劉柳小姐、林宜函小姐提供照片。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我在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學系任教的藝術管理學程學生,包括陳俞雯、趙芳秀、張慶琳、王詩婷與王琳琳等協助部分中文文獻彙整,系主任陳樹熙教授以及辦公室資深助理陳淑瀅小姐予以關切與協助,還有我以前在中國時報系服務時的同事鍾怡君小姐支援製圖,在此一併致謝。本書所討論的新審美範疇,在文化產業與美學領域中,仍屬尚待深入發展的課題。我的研究只是初步涉獵,難免許多粗糙疏漏之處,期盼相關領域先進不吝指正,也期許自己未來更精進。

图书试读


《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學美之旅》+《新審美經濟》(美學套書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