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
本書寫於十年前。馬國英哈誌現在提議齣版它,這使我感到不安,立即想到要對它做重大修改。這促使我在經過這麼長時間後,再認真迴看這些文字。雖然現在我自信可以對該議題有更好的視角,而且會有比那時更深刻的評議,但這些舊文字並未讓我感到窘迫,當時對歷史的思考,現在看來仍有其價值。故而決定僅對它做修訂,並刪減一些無關宏旨的文字,使它讀起來更像一篇歷史論文。
本書關注的是伊斯蘭在漢語語境下的存在。敝人期望通過對歷史的思考,揭示伊斯蘭在漢語世界的真相,評議伊斯蘭與中華的關係,為伊斯蘭在漢語世界的傳播以及穆斯林的生存提供一種指導。
在儒傢跌落神壇後,伊斯蘭與中華的關係,在大陸變遷為伊斯蘭與作為國傢意識形態的馬剋思主義之間的關係。這實際上迴歸瞭自伊斯蘭文明肇始便齣現的伊斯蘭與西方的關係,隻是作為西方代錶的基督教被馬剋思主義取而代之。而基督教則以以傢庭為單位的基督新教會和何光滬、劉小楓為代錶的漢語神學形式同伊斯蘭爭取皈依者,但同樣麵臨與馬剋思主義關係的緊張。就此而言,當今漢語世界中國大陸之情形,實為有神論與無神論之爭。共產主義烏托邦,就似猶太彌賽亞主義的世俗版本。它的解放全人類的理想主義,亦有著與伊斯蘭和基督教同樣的宗教性。
自1949年以來的官本位科層製集體主義社會模式,從根本上瓦解瞭宗教傳統,伊斯蘭隻能殘存在較大規模的穆斯林社區。從1958年至1976年這段時期,伊斯蘭在漢語世界的處境比以往任何時期都嚴峻。而眼下對伊斯蘭的新運動,則是在這一社會模式下的歷史的輪迴。根深蒂固的唯物論、反宗教、無神論和科學主義語境,構成瞭一道阻礙伊斯蘭傳播的巨大屏障。但近半個世紀所造成的國民的信仰真空,也為傳教提供瞭優良的土壤和可能性。在經歷瞭無數挫摺後,伊斯蘭將在東方古國迎來它的曙光。
但願這篇歷史論文,能啟發穆斯林應對緊迫的現實。
當今一大批民族學傢、人文學者及日本等海外學者積極參與的對漢語世界伊斯蘭的研究,其實質主要是人文性質的一種民族及宗教人類現象詮釋。伊斯蘭在漢語世界的歷史,對穆斯林和追尋生命意義的人極為重要,我們不能把它僅僅留給這些民族學傢和人文學者,而應在覺得有必要的時候,作為阿訇越俎代庖去進行歷史研究。
最後,感謝蘭臺齣版社編委評審並齣版拙著。
李雲飛
2022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