嘮叨、命令、催促,孩子永遠講不聽
改用神奇的「一句話」,突破親子溝通睏境
讓孩子聽得懂、願意說、主動思考!
改用神奇的「一句話」,突破親子溝通睏境
讓孩子聽得懂、願意說、主動思考!
為瞭達成溝通目的,你曾用過這些錯誤方法嗎?
▶▶「不寫功課,就不能吃冰淇淋」與孩子交換條件。
→孩子價值觀易扭麯
▶▶經常這樣激勵孩子:「你一定做得到!」
→孩子不安感隻會增強
▶▶孩子聽不懂,你不厭其煩一直重複解釋。
→孩子專注力隻有一分鐘
▶▶隻在孩子「做對事」的時候稱讚
→隻為瞭討好爸媽而做事
依循上述教養方式,換來的是孩子「唱反調、亂發脾氣、不聽勸告」……不斷挑戰你的底線,最後就會這樣斥責孩子——
「要我說幾次你纔聽得懂!」
「不是叫你不要這樣瞭嗎!」
但是,不管多兇、重複講瞭N次「不可以、不行」,下一秒孩子還是依然故我。
★1分鐘神奇溝通術,突破親子睏境
請各位仔細想想平常對孩子說的話是不是極端地短,或是太長?然而,與孩子對話隻能維持在「1分鐘」,這是忙碌爸媽能擠齣的時間,也是「孩子理解你的話」所需的時間。
此外,你隻需換個說話方式,讀懂孩子情緒心裡,他就能聽進去,並且按照你的指示行動——
◆「你『好好』吃飯!」不使用此種抽象說法
對孩子說:「好好吃飯!」、對靜不下來的孩子說:「坐好!」在一天之內,你對孩子說瞭幾次「好好做○○」?這種說法含意過於廣泛,具體該怎麼做,孩子並不知道。可改成說:「吃的時候不要灑齣來喔。」孩子更容易理解。
◆假性聽話,賞罰不當是原因
「成績變好,就買新玩具給你」拿齣實質獎賞或懲罰當作手段,一旦沒瞭這些,孩子就什麼也不做。可改說:「如果成績進步瞭,暑假就全傢一起去海邊玩!」這種能和孩子共同期待的獎勵。
◆「孩子沒做好」,也要稱讚
孩子把事情做好,當然要讚美。但孩子努力瞭,結果卻不盡理想之時,也要稱讚——像是孩子想要幫忙卻打破盤子,你可以說:「你想幫媽媽做事,媽媽很開心喔~」
★「一句話」!解決父母頭痛問題
Q1總是拖拖拉拉
╳孩子該做的作業沒做完。
爸媽:「快點去做啊!上次考試的時候,你也沒寫完、
早上老是發呆,纔會遲到……」
○翻舊帳,孩子隻會留下被罵的記憶。
改問:「朋友都有做完嗎?如果在時間做完,會拿到比較高的分數喔~」
簡單字詞+堆疊話語,引燃孩子的自發性。
Q2緊急時偏偏齣錯
╳匆忙的早餐時間,孩子打翻湯弄髒製服。
爸媽:「你在幹什麼?吃飯不好好吃纔會打翻!」
孩子被罵瞭,麵色沉重委屈。
○斥責讓孩子更想逃避,失去反省能力。
改說:「有燙到嗎?先去擦乾淨。下次吃完早餐再換製服比較好喔!」
不怕孩子犯錯,而是一起討論、思考解決方法。
Q3 做錯事愛找藉口
╳ 當孩子把杯子打破瞭。
爸媽:「唉唷~妳在搞什麼啦!」
孩子:「因為剛纔有蟑螂呀!我嚇瞭一跳,所以纔會打破的。」
○就算知道是藉口,隻要淡淡地迴:
「這樣碎玻璃會飛得到處都是~很危險,以後要小心喔!」
孩子就會漸漸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本書特色
◎讀懂孩子情緒心理,唱反調、亂發脾氣、講不聽的孩子都有解。
◎1分鐘神奇溝通術,是忙碌爸媽能擠齣的時間,也是「孩子理解你的話」所需時間。
◎特別收錄親子常見問題Q&A,活用「一句話」,解決父母最頭痛易怒的睏境。
◎用接納孩子情緒的溝通方式,讓親子關係更緊密。
好評推薦
格林文化發行人/郝廣纔
喜舖創辦人/粉紅人妻CPU
親職專欄作傢/陳安儀
部落客/蘋果vs西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