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手把手教的老師傅
楊蓓/法鼓文理學院特聘副教授兼生命教育學程主任
思量許久,決定以「老師傅」為題,作此序文。
都說助人工作是一門藝術,更多的感慨之下,我會說這是一門手工藝,必須近身、貼近、感知、琢磨,在日積月纍的沉澱之後,感通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現象,即便沒有手把手師徒關係,也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歷程,所以,助人工作者在這些因緣中,雖然名之為助人,卻也造就瞭自身的修練,練就一身的功夫,直到生命圓滿。
這本書,就是中瑋畢生修練的耳提麵命。
認識中瑋,是在那個解嚴後,大學法修法的年代。當時,北區各大專院校的學生輔導中心(當時尚未更名為心理諮商中心)主任形成聯盟,為建立並維護高校心理專業製度而努力,中瑋是其中戰友之一,樸實、犀利又堅忍,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熱血中有著滿溢的助人情懷,是一位校園心理諮商製度的捍衛者。
多年後的一個晚上,與她在中山堂前的樹徑中偶遇,月光下,臉色有點蒼白。知道她剛度過生命中的生死關卡,然而卻是在虛弱中剛下課。心裡一陣酸楚,卻也說不齣更多的善言巧語。心裡明白,這酸楚是我們共有的,因為經歷瞭太多助人工作歷程中的身心疲憊,隻能說,這就是走過人間疾苦的代價,無怨無悔,隻能是給自己的交代。
後來,聽說中瑋退休瞭,轉換跑道之餘,專業投入的力道更是直接瞭當,聚焦完形、非學院式的培訓與實踐。這一生命篇章應是中瑋靈魂中的自由本色,深刻、悠遊卻伴隨著曹氏爽朗而溫厚的關懷。偶有機會,一起口試論文時,親炙她圓融的犀利,忍不住讚嘆生命的轉化是何其神妙,由年輕到老,有些核心是不變的,但是歲月的確映照瞭涵容與修練的成果。
這本書,看見一位老師傅手把手地教著。沒有教條,隻有由自身的經驗點點滴滴匯聚而成的提點,其中不隻有工作心得,更有生命的省思,透著「人」與「專業」的融閤,讓我想起武俠小說中常說的「人劍閤一」,和禪修歷程中的「統一境」,所以,這本書要以「祕笈」來看待,有緣、有心的人終究能逐漸參透。
老師傅,這個專業領域中,有你真好!
推薦序
永遠站在個案那一邊
周慕姿/諮商心理師、作傢
認識中瑋老師,是我就讀國北心理諮商所碩二的那一年,第一次上中瑋老師的課,也第一次接觸到完形諮商。以當時我極為淺薄的諮商知識與功力,要認識一個學派談何容易?但我卻在那堂課中,接觸瞭想要一輩子學習的學派。
在那堂課,我自告奮勇要當該堂的個案,於是在中瑋老師的引導下,經驗瞭我人生第一次的完形實驗。
當時課堂上進行的,是中瑋老師自創的兩極工作,也就是:找齣性格中兩個相對應的性格特質,其中有一方可能是主流價值或社會自我較為崇尚、鼓勵錶現的特質;而另外一個特質,比起主流的特質,雖然可能還是會被使用,但比較被壓抑,甚至是被自我否定的。
中瑋老師與我們分享:當有一方的特質比較被崇尚、被放大,另一方比較被壓抑、被否定時,我們的能量可能會偏頗,內在的「主人我」(也就是在此書中,中瑋老師談到的「主體性自我」),有時甚至會被該特質壓抑,使得某一方麵過度被發展,而某些方麵則過度被限製。
對於完形諮商來說,自我的追尋過程中,最終都是為瞭要認識、接納「完整的我」,這個概念類似於榮格所說的「個體化歷程」。因此,藉由這樣的「兩極工作」,可以幫助我們去理解自己過度發展與過度壓抑的特質,從而認識自己、讓「主人我」找迴主控權,讓兩邊平衡,進而學會自我接納,讓自我完整。
該次的實驗讓我發現:我內心有一個很嚴格、要求完美、執行力強的特質,我把它稱之為「英國教師」;另外有一個興趣很廣泛、很會講話、錶現自己的特質,我把它稱之為「業務員」。在過往的成長經驗,與母親、師長的迴饋下,我認為「英國教師」對我是很有幫助的,卻很討厭「業務員」的那個特質。
但諷刺的是,從小為瞭要演講、作文比賽,甚至許多對外需要錶現自己的場閤時,我常使用「業務員」的特質。也就是說,我雖然討厭這個特質,但覺得它有時很有用。
當時中瑋老師聽著我的描述,對我說:「他(業務員)真是辛苦,時常被你使用,卻被你覺得不夠好、需要藏起來,是嗎?」
我點頭,但其實我從未想過這件事。這時,老師又問瞭我一句:「你覺得他不夠好,需要被藏起來,是嗎?」
我點頭,但我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很悲傷。
我的眼眶慢慢紅瞭,老師看著我,說;「你好像想到瞭什麼?」
我點點頭,我想到瞭我爸爸。這個很會錶現、很會講話,很吸引人但是被我認為隻齣一張嘴的特質,就和我對爸爸的想像一樣。周遭的大人常跟我說:「你跟你爸爸很像,他會的東西很多,但就是眼高手低。」
這個特質就是我不管多努力認真,生命中都沒有辦法擺脫的那個But──那個我認為不夠好,總是因此遭到否定的那部分。
我將這個部分的特質投射到我與爸爸類似的特質上,與其他大人一起,利用著這個它來得到關注與被肯定,心底卻又瞧不起這個它。
當時的中瑋老師,就這樣和我在一起,聽著我內心的挫摺與自我否定,也引導著我看到「業務員」這個特質的努力與無辜,甚至,看到我自己的努力與無辜。
一嚮好強的我在課堂上哭得像孩子一樣,但我記得,當時老師並沒有給我太多言語的安慰,卻讓我感覺到:她整個人陪著我──我感受到無條件地接納與愛。
那時候我決定:「這就是我想要的心理諮商,我想要跟著這個老師學習,我想要學完形。」
碩三之後,在一次的因緣際會下,我終於有機會成為中瑋老師穩定督導的學生,也在老師的督導之下,往心理諮商之路前進。我從老師身上學會許多實務技巧與知識,例如我在《情緒勒索》一書中談到的「情緒界限」,就是師承於中瑋老師的概念。我的許多諮商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也都源自於中瑋老師帶領我認識的完形諮商。
但對我來說,最讓我感到欽佩與尊敬的,不僅僅是中瑋老師的學識,而是中瑋老師的為人,完完全全地貫徹著「無條件接納包容」、「人我界限」與「自我清明」:清楚自我的狀態,永遠都站在個案的這一邊,帶著理解接納且清明的眼光,陪個案去探索自我的每一個角落。
中瑋老師不僅僅是颱灣完形諮商的推手,是學識、實務、人品都讓人欽服的心理諮商界大前輩,對我來說,更是我心中極為尊敬的恩師。這次聽聞中瑋老師願意為瞭年輕心理師,集結自己多年的實務經驗,寫下這本《懂得的陪伴》,深感佩服。閱讀此書時,不隻過往上課、接受老師督導的經驗歷歷在目,也發現這本書中的內容更加深化,架構清楚,卻又深入淺齣。想必老師是投注許多心力,纔能讓這本書在實用之餘,又能符閤年輕心理師的需求。這本著作,是所有初踏入心理諮商界的心理師必讀之作,非常誠懇地推薦給大傢!
自序
不隻走到目的地,更盼說齣如何抵達
那天上午,我諸事不順以緻齣門晚瞭,發現已無法如往常般搭大眾交通工具前往工作場所。於是,招瞭計程車期盼能準時,或至少隻遲到一點點。但上瞭車,司機問我要到哪,我竟然說不齣我工作的諮商所地址,甚至連描述大概位置也有睏難。手邊也找不到諮商所的聯絡電話,隻能先嚮司機說個大緻方嚮,趕忙上網查。然而網速超慢,幾乎處在當機的狀態,讓我焦急萬分!更懊惱自己怎麼不記得工作十多年諮商所的地址!不然也該有張名片或什麼的……
這是我前幾年,每當處在高壓力之下時容易重複做的夢。夢的內容大同小異,有時是拜託傢人臨時開車送我,還有一次在路上攔車想搭便車過去。但每次也都既睏惑又自責,怎麼也說不清那熟悉到不行的工作地點。
最特別的是,雖然有一半的夢中,在沒到達目的地時,我就醒瞭,但我知道我要去的那間夢中諮商所都是同一個──一座獨棟兩層樓的房子,位在一條清澈小溪附近,門前有一小片草地和矮樹叢。我平日都是搭公車,再散步一小段路去的,因太熟悉,根本不用想就能順利抵達。這並不是我在現實中工作的,或曾經去過,甚至參觀過的任何一間諮商所。
我猜想,那是我夢幻的工作場所,或說理想中的工作方式──一個我很喜歡也相當熟悉,閉著眼也能走到的地方。但是,我卻不知如何告訴他人怎麼走去那裡,也無法清楚描述抵達那邊的路徑。
不記得是兩或三年前,有天在夢,我終於在包包裡拿齣那間諮商所的名片,順利讓司機準時送我到達,從此也就不再做這個夢瞭。在那之後,當我處在高度焦慮時,雖然還是做快遲到的夢,但已不再是同樣的夢境。
二0一八年三月,心靈工坊齣版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的巨作《成為我自己:歐文.亞隆迴憶錄》,邀我進行一場講座,以「給心理治療師的備忘錄:諮商心理師工作經驗之分享」為題(「給心理治療師的備忘錄」是亞隆另一本著作《生命的禮物》的副標題)。會後,當時王桂花總編輯提議,希望我能寫一本書,內容就如這場演講那樣。我雖心動,但總覺得自己無法勝任這樣的書寫,遲疑不前。
但我明白自己心中的大願:自許在可能所剩無幾的人生歲月裡,傳承我的工作或人生經驗。在這個念頭下,二0二0年底,完成瞭《遇見完形的我:用覺察、選擇、責任與自己和好,解鎖人生難題》這本分享完形諮商人生智慧的書。
二0二一年初,有個很特別的念頭冒齣來:既然已在《遇見完形的我》這書細細述說瞭我遇見完形治療學派後的各種人生體悟,這似乎代錶我可以正式嚮波爾斯(Friz Perls)所創的完形治療學派「告別」瞭。近十年期間,我以督導工作為重,到二0一九年拍攝我的完形諮商教學錄影帶,二0二0將一係列完形觀點的情緒講座編製成線上課程,我的完形諮商已經慢慢地和波爾斯的完形治療很不一樣瞭。好像可以說,我雖深受西方完形治療理論的影響,然現今的我,屬於我自己一套獨特的諮商理論已逐漸成形……
於是,我為自己安排瞭四個月的休假(二0二一年十一月到二0二二年二月),以半閉關的方式,嘗試將自己的工作經驗有係統地記錄下來。這時,我想起瞭這個重複多年的夢境。在重複做這夢的那幾年裡,讓我確實常感到不安和焦慮的,即是對於我可以很自然而然錶現的工作,常常很難清楚地告訴他人自己是如何做到的,以至於我進行督導或帶領完形專業訓練時,在經驗傳承的工作上總是缺瞭點什麼──就像夢中的我可輕易走到我心中理想的諮商所,卻很難告訴他人該如何去到那兒。
自覺這樣的不足之後,我開始練習在工作當下對工作過程作後設認知;在寫紀錄和迴看相關工作錄影帶時,我更努力思考並試著描述齣「我是怎麼做的?當下何以如此反應?」歷時一整年所製作的教學錄影帶,特別是後續個案歷程分析和講解說明部分,因為有專業小組參與提問,促使我的自我檢視更加具有方嚮性,也較為深入。
當我能較清楚地說齣自己如何進行諮商時,我也可以明白告訴夢中司機如何去到我心中的諮商所瞭。我也有瞭勇氣和能量,完成這本分享諮商實務經驗的書。
莫忘初心
另一個促使我書寫這本書的契機,是心靈工坊在二0二一年重新齣版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時,邀我寫推薦文。
在我與此書相遇後的十八、九年來,常反覆閱讀此書,總是得到很大的啟發,就像一位前輩持續以他的經驗指引我前行,讓我不緻迷失在如迷霧森林般的人心以及變化萬韆的花花世界中。為瞭寫推薦序,我重讀此書,更對亞隆當年的寫作初衷感觸萬韆,亦心有戚戚焉!
二十年前,亞隆七十一歲,他說他起心動念想寫這本書,是他終能體會:
……人生後期的階段稱為『豐盛期』,是一種後自戀時期,把注意力從一己的擴展,轉到照顧、關心接棒的後代……這觀念正符閤我的情形,我想要把自己的所學傳遞下去,而且,愈快愈好。
此外,他也提到過,《生命的禮物》是「為那些仍然願意花時間、精力接受嚴格在職訓練,想讓自己大幅成長與改變、願意承諾以個案利益為重要考量的心理治療師」而寫。因他憂慮美國心理治療這個行業,已經被經濟壓力扭麯到某種程度,擔心日漸精簡的訓練課程,貧乏到培養不齣有效能的心理治療師。
二0一一年,我經歷與死亡正麵交鋒的挑戰後,同樣也深刻領悟自己活下來的使命,將以傳承為主,要把自己親身體會的經驗交棒齣去。同時,颱灣的《心理師法》於二00一年正式公布實施也剛過二十年,這個法對心理助人專業領域的發展有很正嚮的助益,但也因此有部分心理師迷失在生存競爭裡,以個人的工作量、收入和錶現為主要考量,而非以個案本身的需求和福祉為依歸。因此,也有急著求快速學成、尋求捷徑而輕忽磨練基本功夫的現象。
我雖不敢與亞隆這位存在治療大師相提並論,然我寫這本書也抱持著相似的心境與理念,期盼與所有心理助人工作者共同互勉,在這條不算好走的「職業/誌業」生涯路上,毋忘初衷!
惶恐與感謝
從正式開始書寫算起已近一年瞭,此書的架構和內容也經過幾次的大翻修和無數次的修改。但時至今日,我仍深感惶恐,覺得自己有點不自量力,竟敢寫這樣的一本書。我算是哪根蔥呀!
同時,我也想到《莊子‧外篇‧知北遊》:「不知深矣,知之淺矣;弗知內矣,知之外矣。」如作傢王溢嘉所評述:
就如我們愈深入一門知識時,就愈會發現它的廣闊、深奧,並非我們原先想像的那樣簡單。也就是說,在知道愈多後,纔瞭解自己知道的其實很少,而且對其真確性也不敢再那麼肯定。
寫完這本書,我也是一樣的心境!我越發不能確定自己所寫的諮商觀點是否閤宜。隻能說,這是我現下對心理諮商工作上的一些領會,如果這本書至少能夠達成拋磚引玉的效果,也算是一件美事!
雖然,本書讀者對象是心理師或相關助人工作者,討論的也是心理師和個案之間的關係和諮商歷程,但我覺得其中探討的各種議題與應對方式,與真實社會中各種人與人的關係,都是相仿的。因此,祈願這本書能對所有期盼擁有美好而親密的人際關係的人,以及想要嚮內探索、走嚮自我整閤之路者,都帶來心靈啟發和實質助益,尤其是書中第五章討論的情緒相關內容。
在此,首先要嚮自幼至今教導、啟發過我的每位老師、長輩和摯友們,緻上我最深的敬意與謝意。更感謝所有曾和我有過心靈交會的個案/當事人、學生和受督者,特別是近十多年來信任我的完形專訓學員,你們的願意和愛,不但成就瞭現在的我,也幫助我完成瞭這本書。
而這本書能具體成形的重要推手,自然得歸功於心靈工坊齣版社,不論是多年前桂花姊的邀稿,或是去年寫《生命的禮物》推薦文的機緣,如今樂意齣版這本書,都讓我萬分感恩。
不論如何,我仍竭盡全力地完成瞭這本屬於我個人經驗傳承的「諮商地圖」。或許它還不是很精確,方位也可能有所偏移,但祈願書中的內容至少能如一盞昏黃小燈,陪伴所有心理助人者和想要找到「心傢」的朋友們,照見人生前行的路徑。
祝福人人能與內在的自己相遇與和好,做自己生命中的主角,自在圓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