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概要:刑法分則(3版)

刑法概要:刑法分則(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盧映潔
图书标签:
  • 刑法
  • 刑法分则
  • 法律
  • 教材
  • 法学
  • 犯罪
  • 刑罚
  • 案例
  • 理论
  • 3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將刑法分則所有罪章,根據其保護法益分為八章加以編排。第一章是生命、身體法益、第二章是自由法益、第三章是性自由法益、第四章是名譽法益、第五章是隱私自由法益、第六章是財產法益、第七章是社會法益、第八章是國家法益。本書在各章中對於各個罪名是重點式的說明,輔以重要的實務見解,以及一些國家考試的案例並予以擬答,以期讀者能掌握刑法分則的精要。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刑法概要:刑法分则(3版)》的图书内容简介,但这个简介将详细描述不包含该书特定内容的其他刑法类书籍的特点和范围,侧重于介绍其他可能与刑法总则、理论探讨、比较法研究、或者特定法域的专著。 --- 深度剖析:刑法理论前沿与实务进阶(非分则基础教材) 本卷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研究生以及对刑法学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超越基础分则叙述的、更侧重于刑法理论构建、学说争鸣与前沿议题探讨的深度平台。它不是对《刑法概要:刑法分则(3版)》所涵盖的具体罪名构成要件、法定刑配置或现有司法解释的系统性梳理,而是将视角聚焦于刑法学更宏观、更具思辨性的领域。 第一部分:刑法基础理论的再审视与深化 本部分将彻底跳脱出刑法分则中对具体犯罪的条文解读,转而深入探讨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面临的挑战与新的理论构建方向。 1. 刑法基本原则的当代批判与发展 我们将详细审视刑法谦抑性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在现代法治国家中的实际适用困境。这包括对“刑法膨胀”现象的理论反思,探讨刑法如何界定其干预的边界,特别是在面对新的社会风险(如网络犯罪、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危机)时,如何平衡预防、惩罚与保障人权的需求。内容将涉及对刑法目的论的深入剖析,区别于仅停留在“犯罪构成要件”层面的讨论。 2. 犯罪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与实证检验 本书将不再简单罗列经典的三阶层或四要件说,而是从法哲学、犯罪社会学等跨学科视角,对犯罪的本质进行追问。深入探讨不作为犯的理论基础、责任能力的现代神经科学解释,以及对“故意”和“过失”在复杂因果链条中如何精确定位的理论模型。其中,对于未遂犯与中止犯的刑罚论基础的探讨,将侧重于其对行为人主观恶性的评价模型,而非仅限于条文的字面解释。 3. 刑法规范的效力与解释论前沿 本部分聚焦于刑法条文的解释论张力。这包括对刑法规范中模糊概念(如“情节严重”、“公共秩序”)的文义、体系、历史及目的解释的冲突分析。重点讨论功能主义解释方法在刑法中的引入与限制,以及如何构建一种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同时又能保持法律确定性的解释框架。特别是,对于刑法解释中“类推禁止”原则的当代适用边界,将进行细致的辨析,这是与单纯的“分则适用”完全不同的理论高度。 第二部分:特殊领域刑法化的理论困境与前瞻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避开对《刑法》分则中常见既遂罪(如盗窃罪、故意伤害罪)的传统分析,而是集中火力于那些引发深刻理论争议、或尚处于立法前沿的特殊领域。 1. 经济犯罪与企业刑事责任的理论重构 本书将探讨公司法、金融监管法与刑法交汇处的理论空白。这包括对企业高管的“信义义务违反”在刑法中的定性,对涉及金融欺诈行为中“隐瞒”与“积极误导”的界限分析。特别地,对于单位犯罪的责任追究机制,本书将引入比较法上的“公司法人刑罚替代责任”或“企业合规责任”的理论模型进行批判性吸收,这远远超出了对传统金融犯罪分则条文的讲解范围。 2. 网络空间中的新型犯罪与既有理论的适用性危机 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新型犯罪,本书将探讨现有刑法理论(如物化犯、行为犯的区分)在虚拟空间中的失效性。重点讨论数据盗窃、算法歧视、深度伪造(Deepfake)等行为的定性难题。例如,如何将“信息”的侵害,纳入传统的财产犯或妨害名誉犯的理论框架,以及是否需要构建独立的“信息权益”的保护理论,而非简单地套用现有条文。 3. 刑法与新兴技术的交叉领域研究 本部分将触及刑法学最前沿的议题,如人工智能(AI)决策失误引发的法律责任问题,以及基因编辑、生物技术等领域潜在的犯罪形态的预防。这部分内容侧重于未来刑法的立法预测和理论准备,分析传统责任原则(如故意、过失)在面对非人类主体或高度不确定性后果时的应然状态。 第三部分:比较刑法视野下的理论借鉴与本土化研究 本部分将完全基于比较法的视角,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刑法理论和立法经验进行深度研究,旨在为本土刑法理论的未来发展提供参照系,而非直接教授国内法知识。 1. 德国刑法学派的“结构理论”与“功能主义”的比较研究 详细梳理并对比不同历史时期德国学说(如李斯特、韦策尔、雅科布斯等)对犯罪构成、违法性与责任的深刻洞察,分析其核心理论如何影响了当代全球刑法学的发展趋势,并探讨其对我国学说演进的潜在启示。 2.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在刑法基础概念上的分野 对比英美法系中“犯罪意图”(Mens Rea)的精细划分(如故意、知晓、鲁莽、疏忽)与大陆法系在故意、过失上的处理方式的结构性差异,分析这种差异背后的法文化根源,并探讨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中可能产生的解释障碍。 3. 国际刑法与特殊刑法理论的接轨 深入探讨国际刑法中关于群体责任、战争罪、反人类罪的理论基础,这涉及到传统刑法中“个人责任原则”的突破与适用。分析如何将国际刑事法院(ICC)的起诉标准和证据要求,融入本土的刑事理论体系进行研究与准备。 --- 总结: 本书并非一本旨在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刑法分则具体条文的入门或参考手册。它是一部面向高阶读者的理论探索之作,聚焦于刑法学的底层逻辑、前沿冲突、跨界融合以及未来方向。其目标是激发读者对刑法学深层结构的反思能力,而非提供现行法条的即时应用指南。读者将从中获得的,是对刑法原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映潔


  學歷
  國立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德國杜賓根大學法學博士

  現職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教授

李鳳翔

  學歷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暨法學雙學士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刑事法組碩士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班

  現職
  斐陶斐榮譽學會榮譽會員
  執業律師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生命、身體法益
第一節 生命的認定標準
第二節 墮胎罪
第三節 傷害罪
第四節 遺棄罪
第五節 殺人罪

第二章 自由法益

第三章 性自由法益

第四章 名譽法益

第五章 隱私自由法益

第六章 財產法益

第一節 個別財產法益
第二節 整體財產法益
第三節 其他

第七章 社會法益
第一節 公共危險罪章
第二節 公共信用罪章(偽造罪章)
第三節 社會倫理秩序與善良風俗

第八章 國家法益
第一節 內亂罪
第二節 外患罪
第三節 妨害國交罪
第四節 瀆職罪
第五節 妨害公務罪
第六節 妨害投票罪
第七節 妨害秩序罪
第八節 脫逃罪
第九節 藏匿人犯及湮滅證據罪
第十節 偽證及誣告罪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430884
  •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3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本書此次改版,是因刑法條文有所修法。首先,因釋字第791號解釋,刑法第239條通姦罪於民國110年5月31日刪除。其次,因民法將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歲,故刑法第240條第1項和誘罪與第241條第1項略誘罪,於民國110年1月修正客體為未成年人。再者,因應釋字第777號解釋認為「肇事」在文義上有違法律明確性原則,刑法第185條之4交通事故逃逸罪於民國110年5月新修正,將舊法「肇事」修正為「發生交通事故」,新法且增加了「因過失或無過失發生交通事故」之行為前提。又,民國111年1月修正了刑法第140條、第141條、第185條之3以及第266條,本次增訂版亦加以修正。

  又,本書第一版的出版,由於僅短短數月即完成,其中多有誤謬之處,於此次改版進行了逐一的修正,盼能給予讀者帶來更專業的內容。

盧映潔
2022年7月

  時間很快又過去了,這期間戰戰兢兢,每每遇到相關新的實務見解或新的文獻,總是深思熟慮後再轉化為較淺顯易懂的文字呈現於書上,可以說時時刻刻都在改版。每一字一句的增修都是為了辛苦的在學學生以及國考考生,甚至擴及於實務工作者。

  教授們以及實務工作者發表之相關學術文章,增加了我在思考上的深度與廣度,同時也謝謝盧老師持續誨人不倦地指導。因為有大師們努力,使我更能快速掌握刑事訴訟法變動,本次增加至111年7月前新資料,希望能帶給讀者與時並進的內容。

  最後謝謝讀者不吝指正以及五南出版社的辛苦校稿,使本書大改版後更加完善。同樣的本書的部分收入我也會捐贈給癌症相關的基金會。

李鳳翔
2022年7月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说,我期待这本书能更深入地探讨一些新兴的、尚未被明确入罪的领域,比如网络犯罪的特殊形态或者环境法中的刑法适用难题。虽然现有的内容已经非常扎实和全面,涵盖了刑法分则的核心架构,但作为第三版,或许可以增加一些对未来立法趋势的预测性分析,或者对那些尚未在台湾司法院实务中得到明确裁决的争议性议题,提供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当前的版本更像是对既有法条和判例的优秀梳理和整合,这当然是基础,但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点“前瞻性”的火花。读完之后,我感到自己的基本功更稳固了,但对于那些正在快速演变中的社会现象,如何用现行刑法去精准规制,似乎还留有一些探索的空间等待我们自己去填补。

评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成功地将冰冷的法条赋予了人性化的温度。在讲解生命法益的保护时,作者并未仅仅停留在“杀人罪的既遂与未遂”的机械分析,而是探讨了生命价值在不同情境下的权衡,尤其是对被害人同意的限制性解释,体现了对个人尊严的深切关怀。这种对法学价值的坚守,使得阅读体验远超一般的法条注释书。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构成犯罪”,更是“为何法律要如此规定”背后的伦理考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法律技术”与“社会正义”这两个看似遥远的元素,通过严谨的论证融合在一起,使得我们这些法律人能够更加有底气、有温度地去面对未来执业中的各种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每次我需要回顾某个特定罪名时,都能迅速定位到核心内容。它的重点标记和案例穿插使用得非常巧妙,不会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罪名群,比如毁损罪和公共危险罪之间的相互关系,作者总是能用一个贯穿始终的思维脉络来串联,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我的感觉是,这本书并不是那种需要你从头读到尾,然后才能理解的著作;它更像一本“工具书”,你可以随时从中抽取需要的知识模块进行强化训练。对于一个法学生来说,工具书的易用性绝对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它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

评分

我必须指出,对于那些完全没有刑法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起点设置可能略显“高阶”。尽管作者自谦是“概要”,但其对基本概念的跳跃性假设,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刑法总则的原理烂熟于心。例如,在讲解“不作为犯”的保证人地位时,内容铺陈得比较精简,如果读者对“作为与不作为”的理论争点不熟悉,可能会在初读时感到吃力。这并非批评,而是基于不同程度读者的视角提供反馈:它无疑是进阶学习的佳作,但如果定位为“入门第一本书”,可能需要辅以其他更基础的导读材料配合使用。对于我们这些需要长期与法条搏斗的人来说,这种深度是恰到好处的“猛药”,但对于新手来说,可能需要更温和的引入。

评分

这本《刑法概要:刑法分則(3版)》读起来,简直让人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实务世界的大门。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平易近人,即便对于初学者来说,复杂的罪名和构成要件也能被拆解得清晰明了。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界限模糊的罪名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不是生硬地套用条文,而是会结合大量的判例和学说争点,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认定,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是什么”。举个例子,在讲解侵占罪和窃盗罪的区分时,那种对于“持有”概念的深入剖析,让人对刑法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套书在理论深度和实务关联性之间取得了绝佳的平衡,我猜想,无论是准备司法官考试还是单纯想充实自身法律知识的读者,都会从中受益匪浅。它不只是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你身边手把手地指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