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鼓應
图书标签:
  • 老子
  • 道德经
  • 哲学
  • 道家
  • 文化
  • 经典
  • 导读
  • 译注
  • 入门
  • 中国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老莊大家陳鼓應第一部普及經典讀本
以現代生活角度解讀《道德經》
原典、導讀、白話翻譯、注釋、賞析與點評
5大方向闡述《道德經》的微言真義
 
  中國哲學的開山祖師、樸素的自然主義者——老子,
  從「人」的角度,關心生活的幸福安寧,企圖消弭社會的紛爭。
  作者陳鼓應以淺白、簡明的語言,逐字逐句解析老子,並汲取中西哲學的思想精華,
  在紛亂的今天,帶領我們進入自然無為的道家智慧,重新找回生命的清寧。
 
  武學大師金庸屢屢引用
  幽默大師林語堂著述盛讚
  影響中西方無數人的智慧經典
 
  《道德經》要告訴我們的事:
  凡事都有相互對立面,但同樣也是相輔相成的依存關係。
  當思路卡住時,不妨試試逆向思維,有時無為更勝有為。
  以靜制動,生活節奏越快,心要越慢,享受內心的清靜。
 
  老子原來是女性主義者?!
 
  「我們反思中西方哲學與中外典籍,發現多半是以男性立場發聲,而老子將「母」、「牝」等概念賦予哲學意涵,有著以母體形容道體生育萬物、涵養萬物之意……在雌雄的辯證關係中突出了雌柔的主宰性。」——陳鼓應
 
  老子身處的時代戰亂頻仍,他將對生命的體悟,寫就八十一章、五千餘言,敘述道、德的意義。《道德經》從生命的根源出發,講述人性觀、處世之道;也從對自然界、社會的觀察,領悟到萬物發展的規律,發展出樸素的辯證思想,其在哲學、文化、心理、宗教、政治甚至科學等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
 
  老莊大家陳鼓應以研究中西哲學六十年的精華,首度以生活觀點詮釋老子。依照八十一章原有的順序,分別予以注釋、白話翻譯,以及用淺顯的語言剖析老子的智慧。
 
  進入老子的思想領域,有五大方向——
 
  (一)可道之道與不可道之「道」:形而下也可命名的「道」為「可道之道」,而老子將「道」提升至形而上的地位,也將「道」作為人類精神生命、思想生命的指標。
  (二)有無相生:事物都有相反對立面,但也是相互關聯、相反而相成的。
  (三)為無為:正反結合是老子的特色之一,意謂以無為的態度去處理事務。
  (四)道法自然:意謂聽任事物自然發展,自由發揮出自己本有的樣貌。
  (五)柔弱勝剛強:剛強的東西,由於彰顯外溢,而不能持久,以柔韌堅忍的態度處世,由於含藏內歛,反能夠長久。
 
本書特色
 
  ★原文以王弼本為主,另據其他古本和新出土簡帛文獻材料及近代校詁學者的考訂修正。
  ★作者六十餘年研究心得,參考學界研究大方向,精細考訂,見解獨到。
  ★透過本書,能夠了解到哲學、文學並不受時空的限制,兩千年前、兩千年後的人們,所憂慮的、所困擾的,竟是如此雷同。
传统文化瑰宝的现代启示:一部关于中国古典哲学的深入导读 本书带领读者踏入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深邃殿堂,聚焦于那些塑造了中华文明核心价值的经典文本。它并非对特定著作的逐字解读,而是以一种宏观的、贯穿历史的视角,梳理和阐释了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几部核心典籍所蕴含的智慧与生命力。 第一部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图景 本卷首先构建了一幅生动而复杂的先秦思想全景图。在春秋战国这一思想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剧烈的动荡催生了对“道”与“治”的深刻追问。我们不会拘泥于对某一部特定经典的细枝末节进行考据,而是着重分析几大流派的核心议题及其相互间的对话与张力。 儒家思想的演变与核心关怀: 重点探讨儒家由早期对礼乐秩序的重建,到中期对“仁”与“义”的内化过程。我们分析其如何在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现实的挑战,对社会伦理、个人修养以及理想政治模式进行建构。这部分内容旨在展现儒家思想的适应性和生命力,而非对特定文本的注释。例如,我们会讨论“君子”人格的塑造,以及这种人格如何在治理国家与修身齐家中找到平衡点。 道家思想的超脱与自然观: 与儒家的积极入世不同,道家提供了一种审视世界的独特视角。本章将解析“道”的本体论意义——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运行的自然法则,如何导向对“无为”的推崇。这里的“无为”被置于其原始语境中,探讨它如何与顺应自然、减少人为干预的实践哲学相联系,而非简单地被理解为消极不作为。我们侧重于探究其在审美、养生以及危机处理中的哲学意蕴。 法家与墨家的实践理性: 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具实践色彩的流派。法家思想是如何从对权力的精确控制和对制度的依赖中,构建其高效治理蓝图的?我们讨论其对“法”、“术”、“势”的系统性建构,及其在秦朝统一后所起的作用和面临的局限性。同时,墨家所提倡的“兼爱”、“非攻”等理念,作为一种朴素的功利主义伦理,如何在中国早期社会中争取了一席之地,并展示了其强烈的社会改革诉求。 第二部分:思想的融合与后世的诠释 随着秦汉大一统的实现,思想的格局开始发生变化。本书将深入分析早期思想如何被整合、被扬弃,以及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汉代经学与独尊的转向: 重点分析董仲舒如何成功地将儒家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相结合,使其成为维护中央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础。我们考察这种“官方化”过程对中国传统学术风貌产生的深远影响,它如何在保证了社会主流价值稳定的同时,也为思想的僵化埋下了伏笔。 魏晋玄学的兴起与对个体生命的关怀: 面对东汉末年的社会动荡和玄学思潮的崛起,我们探讨知识分子如何通过老庄哲学的重新发掘,寻求个体精神的解放和超越。玄学不再仅仅是简单的“清谈”,它代表了一种对士人精神困境的深刻回应,强调个体生命体验、自由心性与自然精神的契合。这部分内容旨在揭示古典哲学如何回应不同时代的“存在主义”危机。 宋明理学的系统构建: 本卷的后半部分将系统梳理宋明理学的思想脉络。我们探讨朱熹如何整合儒、释、道三家,构建起以“理”为核心的宇宙论和心性论体系。特别是对“格物致知”的阐释,不仅仅是知识获取的方法论,更是一种通过穷尽事物之“理”来完善自身“心性”的道德实践。随后,我们将简要介绍王阳明心学中“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突破性思想,强调主观能动性和内在道德自觉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古典智慧在当代的投射 最后,本书将目光转向现代。我们不进行生硬的古代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对等比较,而是探讨这些跨越千年的思想资源,如何依然能为我们处理当代生活中的困境提供启示。 生态伦理与“天人合一”的再思考: 探讨古代“道法自然”的观念,如何能为现代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提供一种哲学层面的调和视角。 管理哲学与领导力的古老智慧: 分析古代对“德治”、“中庸”的理解,如何能启发现代组织管理中对人性化、平衡性原则的重视。 个体修养与精神富足: 考察古代关于“心性修炼”的论述,如何在信息爆炸、焦虑普遍的当代,为个体提供回归内心、寻求真正安宁的路径。 本书致力于提供一个清晰、有条理、富有洞察力的哲学导览,让读者能够从宏大的历史脉络中,把握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精髓与永恒魅力。它是一扇通往理解中华文明精神内核的门户,而非一本晦涩的学术专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鼓應
 
  一九三五年出生於福建長汀,一九四九年隨父母赴臺,一九五六至一九六三年先後就讀於臺灣大學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師從著名哲學家方東美、殷海光。兩度輾轉執教於臺灣大學和北京大學,曾任聘為北京大學「人文講席教授」,現為《道家文化研究》學刊主編。
 
  著作有:《悲劇哲學家尼采》、《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道家的人文精神》、《莊子人性論》等十餘部。
 
  二○一五年,《道家的人文精神》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子部學獎」。
  二○一六年,獲中國文化部主辦CCTV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獎」。
  二○一七年十月,《莊子解讀》收錄在中國國家項目「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首發十部之一,並獲第十三屆「文津獎」。
  二○一九年六月,榮獲「湯用彤學術獎」。

图书目录

前言
道:萬物的本原——《老子》導讀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六章 
七章 
八章 
九章 
十章 
十一章 
十二章 
十三章 
十四章 
十五章
十六章 
十七章 
十八章 
十九章 
二十章 
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 
二十三章 
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 
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 
三十章 
三十一章 
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 
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三十八章 
三十九章 
四十章 
四十一章 
四十二章 
四十三章 
四十四章 
四十五章 
四十六章
四十七章 
四十八章 
四十九章 
五十章 
五十一章 
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 
五十五章 
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 
五十九章 
六十章 
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 
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 
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 
六十八章 
六十九章 
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 
七十三章 
七十四章 
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七十七章 
七十八章 
七十九章 
八十章 
八十一章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0534351
  • 叢書系列:人文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前言
 
  一
 
  我從上世紀六○年代中期開始進入老莊研究的領域。一九六七年,臺灣商務印書館組織編寫《古籍今註今譯》 系列叢書。我應邀編寫其中《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莊子今註今譯》二書;一九七○年完成前者。本書為《老子今註今譯》普及本,以中華書局出版據華亭張氏所刊王弼本為主。王本中有誤字或錯簡的,根據其他古本或近代校詁學者的考訂修正。
  
  一九七三年,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帛書《老子》兩種。一九九三年,湖北荊門郭店又出土了三組竹筒《老子》摘抄本,並於一九九八年匯編成冊(由北京文物出版社印行)。同年五月,美國達慕思大學(Dartmouth College)舉辦國際研討會,邀請全球三十餘位老學專家及考古學者共同研討竹簡《老子》,並將其內容公布於世。我根據這些出土文獻先後三次修訂了《老子今註今譯》。
  
  郭店《老子》的出土,不僅打破了《老子》晚出說的謬誤,也大大拓展了老學廣闊的思想空間。比如郭店《老子》 甲本開篇就說「絕偽棄詐,民復孝慈」,而非通行本《老子》第十九章的「絕仁棄義,民復孝慈」,其中並沒有今本《老子》中所見的反儒傾向。
  
  關於孔、老在倫理政教議題上的互補與會通之處,我在本次修訂的普及本中進行了相關的論述。
 
  二
  
  本書歷時近一年完成修訂,在《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的基礎上進行精簡,新增「導言」和「賞析與點評」,拓展讀者對於《老子》重要議題的理解。在此之前,藉著香港中華書局「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的出版契機,我曾於二○一二年在北京師範大學蔣麗梅副教授的協助下,完成《老子導讀及譯註》 。那是我第一次進行《老子》註譯的普及,這次的修訂是在那一稿基礎上的第二稿,先後由中國文化大學陳佩君副教授、政治大學許瑞娟博士和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方工業大學講師苗玥協助完成。今後,我計畫陸續完成「三玄四典」的其他幾本,即《莊子》、《易經》和《易傳》的修訂普及工作,希望能引領更多的讀者進入古典文獻的領域。
 
二○二二年四月

用户评价

评分

哇,這本《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光看名字就覺得揪甘心!我最近啊,正為了生活裡那些煩心事煩惱得焦頭爛額,感覺自己像隻無頭蒼蠅亂撞。身邊的朋友都說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聽起來很玄,但真要我放下手邊的事,靜下來好好體會,那簡直比登天還難。我看書總有個習慣,就是要那種一翻開就能帶你進入情境的,而不是一堆拗口的古文,看了頭昏腦脹。我比較偏好那種能把深奧哲學,用現代人聽得懂的語言慢慢拆解的書,最好是能像個經驗豐富的長輩,拉著你的手,一步一步帶你走進那個充滿智慧的世界。聽說這本書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到位,讓我對這本「入門書」充滿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認識《道德經》這座知識寶庫的第一把鑰匙,而不是隨便丟給我的工具書。畢竟,哲學這東西,不是死背就能懂的,它需要的是一種生活中的體悟和實踐,我最想知道的是,作者怎麼把老子的那些高深概念,連結到我們現代人每天在捷運上、在辦公室裡的真實感受。

评分

這年頭,大家都在追求「如何成功」、「如何快速致富」,搞得人人都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人,停下來就覺得自己落後了。老子哲學的魅力,就在於它提倡的「慢下來」、「不爭」的智慧。我一直很好奇,在我們這個「雞犬升天」都要搶第一的環境裡,要如何實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這本書如果能針對這個核心矛盾,給出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建議,而不是空泛地喊口號,那才真的是幫了我們這些在社會夾縫中求生存的台灣人。我尤其關注譯註的部分,好的註解應該是「畫龍點睛」,而不是「畫蛇添足」。如果註解的篇幅比原文還長,那乾脆去看原典就好了。我想要的是那種恰到好處的引導,點出原文的精髓,然後馬上讓我們回到自己的生活裡去驗證,而不是困在古人的註解裡出不來。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的《道德經》解讀版本多如牛毛,很多都寫得太學術了,看得我眼睛都要脫窗了。我上次拿了一本號稱權威的譯註本,結果光是看註解就花了我半小時,還沒搞懂人家到底想說什麼,直接就被那些密密麻麻的字給勸退了。我買書是為了吸收新知,不是為了去參加國文系期末考的!我比較欣賞那種作者願意放下身段,把自己當成讀者同路人的作品。他們會用更貼近生活的譬喻,像是講到「柔弱勝剛強」,他可能會拿颱風天被風吹彎的竹子,跟被砍斷的硬木頭做對比,這樣一來,那個抽象的概念就立刻立體起來了。我希望這本「第一本入門書」的作者,不只是翻譯文字,更是翻譯「生活智慧」。如果能搭配一些現代案例分析,讓我看到原來老子兩千多年前講的話,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步調極快的社會裡,竟然還能適用,那絕對會讓我對這本書的評價飆升。

评分

最近我發現,我的焦慮感越來越重,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總想抓住點什麼,結果越抓越緊,越累。身邊有位長輩常說,人要學會「放手」,但怎麼放?放掉是不是就代表放棄?這時候,《道德經》裡的「道法自然」就顯得特別重要了。我希望這本入門書,能夠深入淺出地解釋「道」到底是什麼,它是不是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但你又無法完全掌握它?對於「無為」的詮釋,更是我最想深入了解的部分。它是不是說什麼都不做?那豈不是要失業了?我相信,好的導讀會告訴我們,真正的「無為」其實是「順勢而為」,是掌握了事物運行的大原則後,不再做多餘的干預。如果這本書能在這個「有為」與「無為」的拉扯中,給出清晰的指引,讓讀者能感到心靈上的踏實,那它就成功了一大半。

评分

作為一個對東方哲學有興趣的讀者,我對「入門書」的期待,通常都建立在它的「系統性」上。我希望它不只是一本單章的解釋彙編,而是一個有邏輯、有進程的學習路徑。從《道德經》的成書背景、核心概念的建立,到如何將「德」的實踐應用到個人修為、家庭關係,乃至於社會治理上,它應該提供一個完整的架構。這樣,我讀完後,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是零散地記住了幾句格言,而是建立起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老子觀點的世界模型」。我很在乎譯者在轉譯時所持有的「現代觀點」與「傳統精神」之間的平衡。如果譯者只是用時髦的詞彙來包裝老東西,那讀起來會很空洞;但如果完全拘泥於古文的語境,又會讓現代人覺得遙不可及。所以,我期待這本書能找到那個黃金交叉點,讓讀者在讀完後,不只覺得「學到了」,更能發出「原來如此,我應該這樣做」的內心讚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