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獨裁者與他們的產地。美國《寇剋斯評論》2021年最佳書籍!

腐敗:獨裁者與他們的產地。美國《寇剋斯評論》2021年最佳書籍!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布萊恩.卡拉斯
圖書標籤:
  • 政治腐敗
  • 獨裁統治
  • 政治學
  • 曆史
  • 社會科學
  • 權力
  • 全球政治
  • 調查報道
  • 非虛構文學
  • 寇剋斯評論推薦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假如滿足慾望沒有代價,
你,能夠堅持良知嗎?
 
各大媒體、名傢一緻強力推薦!
美國《寇剋斯評論》2021年最佳書籍!AMAZON書店讀者4.6星極度好評!
一個現代公民無法迴避的切身議題,一本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草菅人命的獨裁者,是後天養成,或者天性如此?
  惡德企業傢和壞警察,都是製度缺陷的「必然之惡」?
  是權力使人腐化,還是腐敗的人容易受權力吸引?
  「副手」纔是權力鬥爭中,永保安康的最佳戰略位置?
  為什麼人們總是甘願受那些明顯不該掌權的人控製?
  
  我們都聽過這句話「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說權力吸引惡人,那為何也有好人能掌權?
 
  原本清廉的馬達加斯加總統拉瓦盧馬納納,上颱後卻變得貪腐無比;美國外交官布雷默,在接管伊拉剋之後,竟背離瞭他篤信的民主自由;利奧波德二世在比利時是仁慈的改革者,卻是剛果人心中殘殺超過200萬人的屠夫……
 
  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卡拉斯,結閤世界各地、不同歷史文化的掌權者、企業領導人、邪教教主、獨裁者、軍事領袖等超過500個人物訪談,以政治科學、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的深入論證,詳細解析權力的運作方式。透過全新的角度,重新探討「權力」這個永久不衰的主題。
 
  《腐敗》是權力與人心的激烈辯證,是被統治者的思考革新,更是領導人的良心警醒,成熟的社會並不需要潔白無瑕,重要的是能夠自我修復,不管麵對多麼艱睏的世界,我們永遠可以選擇撥亂反正,掃除那些自甘墮落、濫用權力的人,並邀請更好的人來取而代之。

名人推薦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嘉銘  
  專文導讀!
 
  【律師、颱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
  【國立成功大學政治學係教授】梁文韜
  【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係教授】蘇彥斌
  強力推薦!
 
好評推薦
 
  發人深省……透露為何某些人和某些製度,比其他人和其他製度更容易被權力腐化。——《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
 
  熱情洋溢、充滿洞察力,有時讓人大吃一驚,《腐敗》講述權力的誘惑令人陶醉的故事,以及它如何形塑現代世界。——《絲綢之路》作者/彼德.梵科潘
 
  一本迷人有趣的書……卡拉斯擁有驚人的洞察力,以淺顯易懂的方式提齣無懈可擊的科學解釋,述說精采的故事,文筆流暢且深具尖酸的幽默感。——《行為》作者/羅伯.薩波斯基
  
  富於洞見和絕佳的觀察力……為近來確保不讓貪腐者取得權力,並促使清廉者掌權所做的努力指齣一條明路。——《時代》雜誌前總編輯、《資訊戰》作者/理查.斯坦格爾
 
  本書饒富趣味……卡拉斯運用生花妙筆,描述賦予權力和緻富機會的職位,如何成為吸引不適當人選的誘因。——《華盛頓郵報》
 
  政治科學裡的搞怪經濟學……從揭露全球政治到如何管理你的公司,本書見解犀利,最重要的是──讀起來很有趣。——《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美國外交關係協會資深研究員/麥剋斯.布特
  
  內容極具說服力……提供有用的架構,讓我們認清人類行為儘管難以改變,但可以被引導到更好的方嚮。——《華盛頓月刊》
 
  精采的案例研究和清楚易懂的解說,豐富瞭本書內容……闡釋權力的意義和功用,是一本見解精微、趣味十足的指南。——《齣版傢週刊》
 
  渴望權力的人不問「為什麼」,他們隻問「為什麼不」……讓這樣的人遠離權力的槓桿,至少就成功瞭一半,布萊恩.卡拉斯在《腐敗》中如此清楚地解說。在民主精神日益狹隘,現代化獨裁政府和隻關心權力的民粹主義者越來越猖獗的世界,《腐敗》是我們的GPS係統。——復興民主倡議(Renew Democracy Initiative)和美國人權基金會主席、前西洋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
 
  我們知道權力使人腐化,但它究竟如何使人腐化?那是道德的迅速淪落,或者是一種緩慢的墮落?權力如同毒癮般危險,它改變瞭掌權者以及隻想要應急之道的人。卡拉斯提供我們一份極具洞察力和煽動性的新地圖,帶領我們深入探索這股想要支配別人的原始衝動,幸好不是人人都有同樣的衝動。——NBC新聞首席駐外通訊記者/理查.恩格爾
 
  一場齣色的探索行動……本書建立起布萊恩.卡拉斯的名聲,提供我們認清這個民主衰敗、貪汙腐化和任用親信的世界的重要指南。――《歷史上的今天》作者/丹.斯諾
 
  齣人意料的洞見……以易於消化和理解的方式呈現……《腐敗》的最重要課題,或許是告訴我們,當心理病態者不慎洩露真麵目時,遭受他們荼毒的機構必須迅速採取斷然無情的行動。——《商業內幕》
好的,這是一份不涉及您提到的書籍內容的圖書簡介,力求詳盡且自然: --- 《星塵的迴響:跨越韆年的文明興衰與技術迭代》 導言:當曆史的鍾擺觸及未來之境 人類文明的航程,從來不是一條筆直的航綫。它更像是一幅由無數次興盛、衰亡、技術飛躍與哲學沉思交織而成的宏大掛毯。本書並非單純的編年史,而是一次深度介入式的考古挖掘,旨在探尋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底層結構——那些在時間長河中被反復驗證的模式,以及那些在技術奇點邊緣閃爍的、關於“進步”的復雜定義。 我們棲居的時代,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加速期。人工智能的崛起、基因編輯的突破、乃至對深空疆域的嚮往,無不指嚮一個核心議題:人類心智的極限與文明形態的演變,究竟遵循著何種宇宙級的法則? 《星塵的迴響》將帶領讀者穿越古老的蘇美爾平原,步入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並最終投射至對“賽博格未來”的審慎展望之中。我們關注的焦點,始終是“結構性張力”:製度的僵化與創新的衝動之間、個體自由與群體秩序之間的永恒拉鋸。 第一部分:基石的構建——早期文明的韌性與脆弱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人類社會組織形態的最初形態,重點研究瞭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以及早期中華文明在麵對氣候變化、資源分配和權力集中化時的應對策略。我們著重探討瞭“書寫係統”的發明如何不僅僅是一種信息記錄手段,更是一種社會控製與知識壟斷的工具。 關鍵議題包括: 灌溉係統的悖論: 大型水利工程如何催生瞭高度集中的官僚體係,以及這種集中化在麵對突發生態災難時的緻命缺陷。 神話與法律的交織: 探討古代法律條文(如漢謨拉比法典)如何從宗教敘事中汲取權威,以及這種權威在不同社會階層間的不平等應用。 貿易路綫的隱形力量: 考察早期絲綢之路的雛形,分析物質交換如何加速瞭瘟疫的傳播,同時也為思想的跨文化融閤提供瞭溫床。我們特彆分析瞭青銅時代的崩潰,指齣其多重係統性失敗的復雜關聯。 第二部分:觀念的熔爐——中世紀的知識遺産與地理大發現 從中世紀的歐洲修道院到伊斯蘭黃金時代的學術中心,本部分考察瞭知識在權力真空或特定庇護下的“休眠”與“復蘇”。我們挑戰瞭對“黑暗時代”的刻闆印象,強調瞭阿拉伯學者對古希臘哲學的保存與發展,以及這些知識如何被重新輸入歐洲。 技術與思想的互動: 印刷術的預兆: 在討論榖騰堡革命之前,我們詳細考察瞭東亞的活字印刷技術及其在信息傳播效率上的局限性,反思技術成熟度與社會接受度之間的微妙平衡。 航海的驅動力: 地理大發現不僅僅是尋寶,更是一場圍繞天文學、製圖學和遠洋工程的競賽。我們分析瞭對地心說的挑戰如何動搖瞭神學權威,並為後來的科學革命鋪平瞭道路。 契約精神的萌芽: 探討早期行會製度和城市自治的實踐,分析這些非國傢行為體如何孕育齣日後限製王權的法律概念。 第三部分:機械的理性與人性的異化——工業革命的倫理睏境 工業革命不僅僅是蒸汽機的轟鳴,更是人類對時間、空間和勞動力概念的徹底重塑。本部分聚焦於資本的積纍模式、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斷裂,以及新的科學範式如何影響瞭哲學思辨。 深入分析: 工廠的節奏: 詳細描繪瞭時間被“標準化”和“商品化”的過程。分析瞭早期勞動者對機械化生産綫的抵抗與適應,以及由此産生的階級意識形態衝突。 能源的邊界: 考察瞭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發現如何暫時解決瞭人口增長帶來的資源壓力,同時也埋下瞭對環境承載力的深刻隱患。 社會學思想的誕生: 考察瞭馬剋思、韋伯等思想傢如何試圖理解和解釋這個被機器重塑的社會。他們的理論並非對過去的總結,而是對未來社會形態的預警。 第四部分:信息迷宮與後人類的展望 進入二十世紀下半葉,技術進步的速度進入指數級增長。本部分聚焦於電子學、信息論和生物技術的交叉領域,探討人類在麵對自身創造的復雜係統時所麵臨的認知危機。 焦點議題: 控製論的遺産: 探討從反饋迴路理論到早期計算機科學的發展路徑,分析信息如何成為新的權力資源。我們探討瞭早期的“信息過載”現象,這與今天的“注意力經濟”有著驚人的相似性。 遺傳密碼的解讀: 雙螺鏇結構的發現不僅是生物學的勝利,更是對“生命本質”定義的一次哲學衝擊。我們審視瞭基因技術可能帶來的社會分化——誰有權修改自己的生物學未來? 數字世界的拓撲結構: 互聯網的齣現創造瞭一個非地域性的社會場域。本章分析瞭信息流動速度的提升如何壓縮瞭政治決策的時間窗,以及算法決策如何悄然重塑個體經驗。我們審慎地探討瞭“去中心化”的理想與現實中權力結構的新聚閤點。 結語: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意義 《星塵的迴響》最終落腳於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沉思。我們是否能從過去文明的興衰中學到足夠的教訓,以避免重蹈覆轍?技術是一劑良藥,還是一種更高效的毒藥?本書提供瞭一套跨學科的分析框架,幫助讀者辨識齣當前時代中那些不易察覺的結構性弱點,並在加速到來的未來中,重新錨定我們對“進步”的審慎期待。這是一部關於人類適應力、技術誘惑與永恒人性掙紮的史詩。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布萊恩.卡拉斯Brian Klaas
 
  英國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
  
  倫敦大學學院全球政治學副教授、《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傢。
 
  曾任教於倫敦政經學院和牛津大學。雖然是美國人,但他會說法語,還精通阿拉伯語。在進入大學任教之前,曾擔任明尼蘇達州州長馬剋.代頓(Mark Dayton)的政策主任與選戰操盤手,並成功幫助代頓贏得州長寶座。
 
  他研究的專業領域涵蓋民主製度、威權主義、政治體係、權力腐敗和美國外交政策,著有《暴政的共犯》(The Despot’s Accomplice)、《如何操縱選舉》(How to Rig an Election)、《霸權的學徒》(The Despot’s Apprentice)等書。
 
  卡拉斯曾擔任顧問,為政府、美國選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歐盟、巨額投資者、國際非政府組織和國際政治人物提供建言。他閱歷豐富,曾在次撒哈拉非洲、中東、東南亞和美國從事政治工作。先前的客戶包括世界上首要的衝突管理非政府組織、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受敬重的國際選舉監督組織、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以及大型私人公司。
 
  他的著作與研究近來也刊載於《紐約時報》、《衛報》、《外交事務》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金融時報》、《新聞週刊》、《電訊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報》、《外交政策》雜誌、《大西洋》雜誌,以及其他多種刊物。卡拉斯常現身電視與廣播節目,並定期在許多媒體擔任評論員,包括MSNBC、CNN、BBC News、Sky News、NPR News、CNBC、Bloomberg TV、BBC World Service、Monocle 24、France 24等國際權威媒體。
 
  他開設的同名Podcast節目,下載次數達50,000次,Twitter上也有超過26萬人追蹤。卡拉斯現居英國倫敦。
 
譯者簡介
 
林金源
 
  專職譯者,嗜好文史,優遊於花鳥蟲魚的世界,譯作有《情緒之書》、《樹的智慧》、《筆尖上的世界史》、《轉角遇見經濟學》、《不費力的力量》、《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故事》、《改變設計的100個概念》等。
 
  賜教信箱:228arthurlin@gmail.com

圖書目錄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權力的演化
第三章:飛蛾撲火
第四章:權力錯覺
第五章:小暴君與心理病態者
第六章:壞的製度或者壞人?
第七章:為何權力似乎使人腐化
第八章:權力使人腐化
第九章:權力如何改變你的身體
第十章:吸引不易墮落的人
第十一章:責任的重量
第十二章:受到監視
第十三章:等待辛辛納圖斯
緻謝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7181201
  • 叢書係列:我思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導讀
 
一張精心繪製的暴君知識地圖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嘉銘
 
  在這本書中,政治科學傢布萊恩.卡拉斯教授採取瞭當代最新穎的科學方法試圖去解開一個最古老的政治問題:「如何阻卻暴君統治我們?」
    
  先讓我們迴到荷馬的《伊裏亞德》這部最古老的西洋文明經典,它的核心主題就是「暴君」。希臘聯軍在徵伐特洛伊城途中,掠奪瞭許多城鎮和神殿。被劫掠的阿波羅神殿的祭司帶瞭數不盡的禮物到希臘聯軍陣營,請求歸還他的女兒剋律塞伊絲。但是希臘聯軍的統帥萬王之王阿格曼儂貪圖剋律塞伊絲是他個人分得的戰利品,拒絕歸還。被驅逐的神殿祭司祈禱阿波羅為他主持公道,阿波羅迴應瞭他,發射神箭,燒瞭希臘聯軍九天九夜,帶來可怕的瘟疫。阿奇裏斯作為希臘聯軍中英雄中的英雄,在第十天主動召集聯軍會議,要求阿格曼儂歸還祭司的女兒。被挑戰的阿格曼儂不甘情願地做瞭,但是同時下令奪走阿奇裏斯的戰利品—有美麗臉頰之名的女人布裏賽絲作為補償。
    
  兩個巨大英雄的衝突開啟瞭《伊裏亞德》的序幕。荷馬是古希臘人最心愛的作傢,沒有文明比古希臘羅馬人對政治更如癡如醉、更瞭解政治。政治的核心舞颱是暴君以及挑戰他的英雄。然而,《伊裏亞德》中最扣人心弦的主角,阿奇裏斯這位唯一堅持原則挑戰暴君的最勇敢的英雄,並沒有比阿格曼儂好到哪裡去。被奪走布裏賽絲的他耽溺在自己的憤怒之中,咀咒而且殘忍地放手讓希臘聯軍幾乎完全覆滅。如果讓阿奇裏斯當君王,他剛愎自用和殘忍的脾性,恐怕也會是一個暴君。古希臘人崇拜英雄,英雄有能力一手挽救城邦,但是英雄也容易淪為暴君。柏拉圖的《理想國》的主題無非是如何教育英雄不會成為暴君。這是古希臘人的智慧,區隔暴君和英雄的那條線很細微。
    
  讓我們等一下再迴到古代暴君。卡拉斯教授在本書中採取的方法,令人十分振奮而且大開眼界,他綜閤瞭多個領域的研究方法,包括瞭心理學實驗、動物實驗、演化生物學、計算生物學、考古學、腦神經科學、經濟學、電腦科學、人類學和田野訪談等等。他非常大膽和有創見地把這些不同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結閤起來。書中描述瞭許多有趣又充滿洞見的心理學實驗,穿插瞭各種真實的小故事,讓這本書讀起來非常過癮。他結閤瞭自己多年採訪世界各地掌權者的田野資料,很有係統地把我們擁有的各種暴君相關的知識碎片,拼成瞭一個具備完整視野的暴君知識地圖。他希望這樣的知識地圖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阻卻暴君統治。
    
  當我們問「暴君為何統治我們」,這本書最刺激的核心主張挑戰瞭我們一個日常相信的格律。這個非常知名的自由主義格律阻礙瞭我們完整地思考暴君的問題。這句格律是阿剋頓勛爵廣為流傳的句子:「權力讓人腐化,絕對的權力讓人絕對地腐化。」關鍵在——這句話不完全對,但也不全錯。如果你完全相信這句話,你可能會認為阻卻暴君的一切關鍵都在製度,任何人站在擁有權力的位置之上,這個人就會無可避免地腐化。這樣的想法雖然有很好的警世效果,可是它讓我們隻把注意力放在權力的製衡和監督的設計,因為它假設瞭所有人都會腐化,所有掌權政治人物都是壞的,其他問題都不這麼重要。
    
  我們可能認為我們的日常觀察確實符閤阿剋頓勛爵格律,幾乎所有掌握權力的政治人物都看起來很糟糕。可是卡拉斯教授提醒我們這樣的觀察犯瞭許多錯誤。我們看完這本書後,可以更完整地看到政治過程的全貌,完整的政治過程包括瞭幾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人最原初的自然天性(書中第二章);第二階段、社會中有不同種的人(第三章、第五章);第三階段、有些人被吸引去尋求權力(第三章);第四階段、有些人在競爭中獲得權力(第四章);第五階段、不同的製度環境讓人採取不同的社會道德行使權力(第六章);第六階段、掌握權力的人行使權力,讓他們容易看起來腐化(第七章);第七階段、權力對人有正麵也有負麵影響(第八章、第九章);第八階段、不同的製度如何協助我們挑選齣好人以及如何讓掌權者更好地使用權力(第十、十一、十二章)。
    
  阿剋頓勛爵格律隻讓我們注意到第七階段權力對人的負麵影響,導緻我們在第八階段能夠注意到的製度機製也相當有限。卡拉斯教授在本書中娓娓道來,告訴我們目前的社會研究在每一個階段可以給予的最好的答案,並且在第八階段提供瞭比製衡和監督更豐富的阻卻暴君的製度建議。
    
  卡拉斯討論的第一階段人的本性特別有意思。卡拉斯教授指齣,晚近的生物計算學、演化論、心理學實驗、考古學和歷史動力學告訴我們一些人性的事實。沒錯,所有黑猩猩都渴望權力支配,我們人類和黑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點八的基因相似度。可是另外百分之一點二的DNA差異卻讓人類擁有一韆五百萬個和黑猩猩不同的基因字母。其中的一些基因片段導緻瞭黑猩猩和人類的根本差異。例如,三歲兒童的閤作實驗證明瞭人類擁有黑猩猩絕對沒有的公平閤作本能。再者,考古學的證據指齣,在智人三十萬年的存在時間裡,因為人類的投擲能力,導緻肌肉和體型不再絕對重要,因此這三十萬年的絕大多數時候,人類處於約二十到八十人的平等主義社會,一點都不像黑猩猩社會。一直到大約西元前八韆年,因為農業發展和耕地有限性,控製土地的徵服與戰爭變得頻繁。具有人口優勢的社會,在遠距武器的戰爭中具有絕對優勢。又因為隻有階級社會纔能發動大規模的集體行動,贏得戰爭,這導緻瞭國傢和階級社會的興起。今日所有人類社會因此都是國傢和階級社會。
 
  卡拉斯從這些晚近研究獲得的心得是:階級社會是演化的必然結果。階級社會沒有好壞可言,隻是大型社會賴以進行閤作和協調的唯一方法。同時,卡拉斯認為,就人類這個物種而言,依據演化的觀點,有許多渴望權力支配的人存在是必然的,因為他們藉由控製權力掌握順利的繁衍。這些人在每個社會都存在,隻是在史前平等社會,不想受統治的人們壓製瞭他們。這是卡拉斯整本書的核心假設,渴望權力支配的這群人,獨立於教育、製度和文化的影響,在每個社會必然存在。
 
  在第二、第三階段,卡拉斯進一步討論渴望權力支配的這群人。確實,我們日常生活觀察到的掌權者都傾嚮濫用權力,但是我們隻有「權力腐化人」的阿剋頓勛爵解釋嗎?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倖存者偏差。會不會是因為進入權力體係的人、在權力競爭獲勝的人、在權力體製中留下來的人,主要都是會被權力腐化的人?所以我們觀察到的掌權者其實隻是三重篩選下的倖存者。會被權力腐化的人纔能成為持續的掌權者。
    
  卡拉斯主張,我們這個社會有兩種人,一種是不會被腐化的人,他們不想要權力,一種是會被腐化的人,他們渴望權力。卡拉斯從基因研究強調瞭這個區分的閤理性,有些人的基因序列讓他們更想支配其他人。他也從心理學和心理變態量錶、皮膚傳導反應、神經科學、核磁共振掃描、穿西裝的蛇的比喻,描繪瞭具有自戀、馬基維利主義和心理變態(psychopath)的暗黑三元素的渴望權力支配、會被腐化的人,他們容易被權力吸引。如果這些人在社會之中,我們需要減少重要職務對這些人的吸引力。卡拉斯在第十章討論瞭如何招募不會腐化的人,例如招募警察的廣告,我們不該強調控製、武力與威勢,而應該強調鄰裏間的照顧與閤作。
 
  在第四階段,卡拉斯從演化錯配的觀點解釋我們為什麼會傾嚮選擇錯誤的領導者。關鍵在最近二十萬年來,人類的大腦沒有持續演化,我們的許多天性被史前時代的心智支配。我們傾嚮挑選史前時代的優秀戰士的領導者樣闆,因此容易被體型高大、氣勢逼人的男性吸引。而且史前時代排斥外人的心智,也持續讓我們排斥和我們不同的人,史前大腦心智加上我們持續吸收的種族主義文化,我們傾嚮依據種族和長相選擇領導者。我們的史前大腦心智傾嚮選齣來領導者,並不適閤當代社會,這就是演化錯配。而善於操弄人的心理變態者很容易利用我們這些天生缺點。卡拉斯討論到盲選、抽籤、評審委員多樣化和匿名化的重要性,可以幫助我們排除這些史前心智的偏見。
      
  在討論第七階段阿剋頓勛爵格律「權力腐化人」之前,卡拉斯先排除瞭兩個因素,一是人沒有變壞,但是壞的製度讓人隻能選擇壞的行為(第六章)。二是錶麵看起來掌權者變壞濫權,但這隻是因為掌握權力者無法避免的選擇,被放大檢視而已(第七章)。
    
  在第七階段(第八章、第九章),卡拉斯從幾個心理學實驗說明,掌握權力確實會使人比較缺乏同情心、有錯覺自己可以控製風險、不守規則、粗魯冒失、苛刻對待他人、常有刻闆印象、少用道德推理、常論斷別人行為。不過卡拉斯自己也指齣這些實驗的缺陷,因此我們不是很確定這幾個實驗可以做齣堅實的結論。卡拉斯繼而從動物實驗的結果去解釋權力可以改變我們的身體。擁有社會權力的恆河猴,因為權力而改變瞭牠們的大腦,牠們有更多的多巴胺D2受體,因此比較有能力拒絕對古柯鹼上癮。狒狒的研究也發現位於最高位的狒狒,壓力最大、老化愈快,而擁有權力但是壓力小的老二卻最為健康。這兩章並沒有充分證實阿剋頓勛爵格律,但是心理學和動物實驗看來是相當有趣的方法。
    
  卡拉斯最後提齣瞭十個改革製度的教訓,其中最有趣的是他討論到心理學傢特洛普提齣的四種心理距離。和治理對象的距離愈遠,我們的道德抑製愈低,愈可能恣意殘酷,但是距離太近,卻會被疲勞和多愁善感濛蔽。因此我們需要適當的距離讓掌權者同時保持同情和冷靜。
    
  卡拉斯特別青睞心理學、演化論和生物學對我們的啟發。以下我將舉例一些政治學的古典文獻對暴君的討論,期待能和這些晚近科學研究進一步對話。
    
  卡拉斯的核心假設是每個社會都有兩種人,渴望權力、會腐化的人以及不渴望權力、不會腐化的人。對他來說這是演化的結果,在每個社會自然存在,我們需要防範、監督前者,挑選後者掌握權力。但是這樣的假設導緻卡拉斯沒有去問三個問題:
    
  第一、渴望權力支配的人,也可能是對社會最有貢獻的人。他們或許傾嚮濫用權力,但是如果我們隻想著如何阻止他們掌握權力,不僅我們社會將會錯失這些人纔,我們也會對渴望權力的人有不健康的敵意。
    
  讓我們迴到前麵提到的《伊裏亞德》。古希臘人認為,英雄是那些真正有能力解救城邦的人,他們值得最高的榮譽,沒有比政治職務更高的榮譽。英雄也正確地自認為自己是最傑齣的人,他們熱愛榮譽,當城邦齣現危機時,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接管統治權力,指揮眾人,勇敢地化解危機。可是他們同時也非常自我主義、驕傲、過度自信,渴望權力,他們容易殘忍、濫權和剛愎自用,容易成為暴君。確實有極少數的政治領袖可以結閤古希臘英雄的能力和勇敢、以及基督教的謙卑和同情美德,例如莎士比亞筆下的亨利五世。但是大多時候我們難以魚與熊掌兼得。如果我們像古希臘人更立體的瞭解渴求權力的人、會腐化的人,或許我們就不會對所有對政治權力飢渴的人都有敵意,也比較知道何時讓他們在正確的位置上,這似乎也是對權力比較健康的心態。
    
  第二、渴求權力而且掌權之後會腐化的人,果真是演化無可避免的產物嗎?他們會不會是社會或者文化的產物?會不會有一種社會文化容易大量生產齣這樣的人?尊敬人的平等的社會是否比較不會生產齣這樣的人?
    
  法國哲學傢盧梭對自然狀態以及階級社會和國傢起源的看法,和這些晚近研究的看法最接近。可是他認為階級社會的興起和人性的墮落同時發生。尤其在都市文明,每個人都腐化,每個人都用盡各種手段站在他人之上,以巨大的權力和財富吸引他人的羨慕。階級社會的自然發展必然導緻暴君齣現,因為當人人都是小暴君,他們將毫不遲疑地擁戴獨裁者的統治。盧梭認為,高度重視人的道德和政治平等的共和國,纔能改善人性,遏阻暴君社會齣現。當卡拉斯主張每個社會都自然有兩種人時,盧梭會問這兩種人是怎麼因為社會而產生。
    
  第三、暴君有不同種類型,古代暴君和現代暴君很不一樣。希特勒、史達林和毛澤東這類現代暴君,自認為是天命之人,自認為有一股歷史潮流在他們背後,他們是歷史無可避免的結論、是未來的浪潮。現代暴君要在此世實現永恆和絕對的完美世界。他們要除掉所有阻礙完美的雜亂世界,因此摧毀(雜亂的)人類本身常常是絕佳手段。現代暴君生活都很素樸,他們和縱慾的古代暴君不同。古代暴君想要像天神宙斯一樣,擁有任何想要的東西,特別是性的縱慾。可是宙斯是有限的,祂不像基督教的神無所不能、無所不知,因此古代暴君的世界、慾望和目標也是有限的,他們需要奉承者,隻會摧毀政治對手。但是現代暴君追求的是在此世實現無限的未來,這導緻他們可以無差別的大量殺人。心理學、演化論和生物學似乎還無法解釋古代暴君和現代暴君的不同。我們似乎需要理解基督教的世俗化以及現代意識形態纔能解釋現代暴君的恐怖現象。
    
  本書最大的優點在卡拉斯教授結閤瞭各種領域的最新研究去理解暴君這個古老的問題,它幫助我們更完整地拼湊暴君相關知識的政治地圖。作者對阿剋頓勛爵格律的批評和補充,很大程度地幫助我們釐清瞭許多暴君相關的謎團。我們十分期待這些多領域的研究方法,繼續發展,在未來有一天或許可以和我們有關暴君的古典討論深刻對話。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的論述邏輯非常嚴密,看得齣來作者在資料收集和交叉比對上下瞭極大的功夫。它不是那種情緒化的批判,而是建立在紮實的證據鏈之上,這讓它的說服力非常強。尤其在分析獨裁者如何利用「閤法性」外衣來包裝其不法行為的部分,簡直是神來之筆。作者展示瞭權力如何巧妙地操弄法律條文,讓最顯而易見的掠奪行為,最終都能在程序上找到「依據」。我個人對社會學和政治哲學比較感興趣,而這本書正好在我感興趣的兩個領域之間搭建瞭一座堅實的橋樑,它讓我看到理論是如何在極端的現實政治中被扭麯和利用的。閱讀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停下來深呼吸,因為書中揭露的現實太過殘酷。但這份殘酷,恰恰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正視的議題。總之,這是一本紮實、深刻,且極具時代意義的重量級著作。

评分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這類主題的書會很枯燥,充滿瞭術語和歷史時間軸,但這本的寫法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更像是偵探小說,隻不過這個「兇手」是蔓延全球的係統性腐敗。作者的文筆簡潔有力,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堆砌,每一句話都像是在鑿開堅硬的岩石,直達核心。我特別喜歡他處理資訊的方式,他不會一次性丟給你所有證據,而是像拼圖一樣,慢慢引導你去看見那些被刻意隱藏的聯繫。例如,他如何追溯一筆跨境的黑錢流嚮,並順藤摸瓜找到背後的政治人物,那個過程的描寫,讓我看得是心驚膽跳。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讚嘆,它不僅僅是在批判,更是在提供一個理解當代全球政治經濟體係運作模式的工具。對於想跳脫媒體碎片化報導,想建立完整世界觀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部裏程碑式的作品,讓人讀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评分

說真的,這本作品的震撼力,遠超過我閱讀其他政治學書籍的經驗。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它成功地將冰冷的政治學理論,轉化成瞭充滿人性的戲劇張力。作者似乎擁有某種魔力,能將那些遙遠的新聞標題,拉到你眼前,讓你聞到現場的氣味。我特別欣賞他對於「體製共謀」的描寫,那種描繪方式,不是在指責某幾個人,而是展現瞭一整套係統是如何被設計來服務於少數人的利益。書中舉瞭幾個中南美洲和東歐國傢的例子,那些細節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展示,說明瞭資源如何被層層截留,最終讓人民的生活陷入停滯。這讓我反思我們自己周遭的環境,即便沒有極權統治,那種「關係學」和「潛規則」是否也是一種不同麵貌的腐敗?總體來說,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握得非常好,該快則快,該慢則慢,讓人完全沉浸在探索真相的過程中,是本非常「有料」的好書。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真的很獨特,讀起來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資深記者,娓娓道來他多年來深入不同國傢採訪的所見所聞。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不隻著重於那些光鮮亮麗的權力核心,更能深入到體製底層,描繪齣權力如何腐蝕人心,以及這種腐敗如何像癌癥一樣,在一個社會的肌理中緩慢擴散。特別是對於權力結構的解構,我印象非常深刻。他不是用那種學術教科書式的語言來分析,而是透過具體案例,像是某個貪汙案的來龍去脈,或是某個獨裁者發跡的關鍵時刻,讓讀者親身感受到那種權力運作的陰暗麵。那種抽絲剝繭的寫法,讓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田野調查功力。你會發現,所謂的「獨裁者」並非憑空齣現,他們總是有著特定的社會條件和助長他們滋長的土壤。讀完後,我對於國際政治的理解,又多瞭一層更為深刻和現實的體悟。這不是一本讀來讓人輕鬆的書,但絕對是能讓你思考很久,並且願意不斷迴味的佳作。

评分

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份量很重,不是那種可以輕鬆翻閱的休閒讀物,它需要你投入時間和心力去消化。但一旦你進入作者建構的世界,你會發現自己彷彿拿到瞭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打開許多過去看似無解的國際新聞事件背後的大門。作者對於權力網路的描繪,層次感非常豐富,他不僅談論國傢層級的貪腐,更深入到跨國企業、金融機構甚至科技巨頭是如何與這些政權形成共生關係。這種多維度的觀察,讓整本書的視野非常開闊。書中許多分析,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過去對「成功」和「效率」的定義,因為在這本書裡,效率往往等同於掠奪的速度。它挑戰瞭我們對於既有秩序的認知,是一本能真正啟發批判性思考的偉大作品。讀完它,會讓你對「體製」這個詞,產生全新的敬畏與警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