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中的前言與結論,已就本書將探討的問題與探討而齣的結果呈現,因此,這裡應有些許餘裕說些無關題旨的話。
國內法律科係的教育幾乎以國傢考試為目標,所關注的問題是非常務實與實務的。然而,法律的問題是無法與政治脫離乾係,政治哲學正是在此範疇中探討相關知識的學門。這些知識對於法律實務工作可以說是無用的,但知識並不是以實用性作為評判的標準,卻是本身就具有價值。有沒有用是太常見對於學習的判斷指標,但卻不該如此,知識本身就值得被追求。
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許也會跟個人經歷有所關聯,學習過程中對於考試書籍感到乏味,也產生瞭更多「為什麼」的疑問。因此,一步一步地展開閱讀政治哲學與歷史學的途路,這本書至多隻能說是初步的成果,因為道路是無止盡的,愈是行走愈是能發現路途之遙。這或許描繪瞭一幅無窮盡的形象,但這卻不是悲觀的理由,因為走在這條路途上本身就是令人嚮往的。
有趣的是,行進間會發現其他人也走在這條道路,於是從閒談到深究,漸漸地會成為旅伴,而我遇到的一群人正是如此。因閱讀而結識進而成為旅伴,取名為「讀輸人」的小小群體。無論政治哲學、歷史學、文學、心理學,總是能在各種議題上討論且不受限於任何有如政治正確的價值,這也對視野的拓展有無法計量的助益,因此對於他們的齣現是我非常感謝的事情。同時,感謝的心意也必須對伴侶馥鬱錶達,她提供給我的協助讓我能更順利地完成本著作,以及在此也必須感謝五南圖書願就本書進行齣版,尤其是鬱婷編輯對於本書編校的細心程度令我印象深刻。
雖然本書的章節安排是以「國傢」、「權力」、「懲罰」為順序,但起初卻是從懲罰開始迴頭考察,畢竟這是法律科係會碰到的問題,但也不是問題。因為在教科書中所能見得對於懲罰理論的討論大多是將應報理論與預防理論簡介後,以我國「實務」採取摺衷說作結。但是細究卻會發現理論的根柢是無法調和的,那麼摺衷至多是種便宜的做法,當我們以為把優點給統閤的同時,也必然囊括各自理論上的瑕疵。故而在本書中的第四章是以分析各理論的內容與將麵臨的問題,以及理論的正當性探討為內容。懲罰作為權力的施展則在第三章對於權力的概念探討中說明。懲罰的權力於當代是國傢主權予以施加,也因此在本書最初的章節是以「主權國傢」(State)的考究作為起始點。由此,依序揭示近代國傢之懲罰與其正當化的樣貌。
曾友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