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介绍


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著者 吳嘉陵
出版者 樹人文化
翻译者
出版日期 出版日期:2022/11/01
语言 語言:繁體中文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0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描述

  以21世紀的觀點,有距離的觀察、思索、體會,客家在一個時代的「身分遺產」。

  ◎本書以清朝末年出生的書房師(教師)林漢唐開始寫起,止於20世紀末期童養媳林曾二妹去世。
  ◎林漢唐是誰?林曾二妹又是誰?他們代表的是一個逝去時代的「身分遺產」。
  ◎以農村社會背景來書寫客家人的邊緣性和族群性格,鏤刻客家民俗文化與人情。

  林漢是清末的準秀才,半生的書房教師,晚清之際,隨著西洋科技文化的輸入,衝擊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新式教育人才的興起,取代了科舉取才的制度,林漢唐成為了客家庄裡的教書匠。

  林曾二妹是他的兒媳,一歲半仍在牙牙學語便被人揹到婆家,清末到日治時期許多漢人家庭互換著養育女兒,產生了許多養女及童養媳,林曾二妹便是如此到林家……

  首篇〈不能重來的人生路〉談許多客家人的生活與生計,把握當下的人生觀。

  第二篇〈農事、家事、天候事〉探討晴耕雨讀的「晴耕」與「勤耕」。

  第三篇〈客家節慶當鬧熱〉追溯客家人對於節慶儀式的演化。

  第四篇〈她們是轉不停的陀螺〉討論為什麼許多客家女性是轉不停的陀螺?勤勞與節約的生活觀,族譜內的女性通常只存姓氏,超過幾代便無人可考儒人全名,為何勤儉持家仍無法小康生活?

  第五篇〈族譜上的傳人〉以族譜上的男性來看客家社會與家族觀。

  第六篇〈書房師與童養媳〉是清朝到日治時期臺灣的一個時代縮影。

  第七篇〈客家書房師林漢唐的研究報告〉補充研究臺灣客家地區書房(師)的能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嘉陵


  臺灣桃園地區客家人(四縣腔),2011年通過客家委員會客語能力認證合格,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文學博士,同校藝術研究所藝術學碩士暨美術系西畫組學士,目前是創意與設計學院教授,並在2013-至今在臺灣客家地區擔任數個公共藝術執行∕審議小組委員,並為故鄉桃園策展客家「屋下ㄟ花」等。出版相關書籍,如下:

  (1)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臺中:樹人出版,2022。
  (2)屋下ㄟ花吳嘉陵圖文繪本,桃園:華夏書坊,2021。
  (3)紙的文化產業,高雄:麗文文化,2014。
  (4)流動的視覺記憶,臺北:秀威科技,2010。
  (5)傳統藝術的新視野,臺北:秀威科技,2009。
  (6)時代的典範:客家私塾師,臺北:秀威科技,2008。

  以上為作者代表性的客家研究,在《傳統藝術的新視野》一書中奠下了傳統藝術的美學基石,在臺灣《紙的文化產業》裡延續博士論文的文化架構透過文人與工匠兩個社會階層,討論書畫家用紙與匠人的關係,並以跨區域分析研究臺灣三個區域案例,客家庄紙寮窩的造紙產業為臺灣單姓客家聚落,於此客家文化符號與象徵裡,將延續文化分層的理論,提出文化幅射觀點。2021年新竹清華大學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發表〈新竹芎林客家紙寮窩造紙產業研究〉。

  高雄中山大學的文化、社會與地方創生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找尋北臺灣地區客家文化的DNA〉,以及福建三明學院客家青年論壇發表〈21世紀臺灣客家文創課程〉。連續兩年獲臺灣桃園市立圖書館補助出版優良刊物。2021年於桃園紅土空間舉辦「屋下的花」插圖展,2019年於新北市華梵文物館展出「窗眼,有自然生態‧有人間故事」個展,暨中國上海第8屆城市藝術博覽會展出,2018實驗展出「聲色計畫-視覺藝術∕音樂會跨域合作」於臺北梁實秋故居,發表吳嘉陵「記憶迴遊」創作記錄片,2018於南投文化局「他鄉是故鄉」多媒材個展,同時在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記憶洄遊-客庄植物與圖騰」個展,2017臺北松菸文創園區開放空間文化基金會「屋下个花」個展。2016策展∕新北市石碇老街石頭屋百年首展。策劃新北市華梵大學環設系「花海與花窗」展,2015策劃臺北華山藝文特區回收旗幟展,統籌客家庄義民祭空拍記錄片,2013策劃執行新北市鶯歌國中司令臺美化工程,同年策劃執行新北市大崙山環境藝術節裝置藝術展,動員200位大學生參與。主持2013華梵大學民先館二樓對座石椅馬賽克美化「自然的精靈」暨大崙山縮時攝影5000小時。舉辦華梵大學樂高修補拼圖美化校園活動,在臺北光點主持環境設計系展,2012策展跨校跨系「石碇一夜」光影展。1999獲臺灣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楊梅客家人事物特展」隔年通過同基金會補助《客家私塾教師林漢唐研究》,通過臺灣客家委員會補助《客家女性生命書寫》,暨「影像記錄義民祭」、「油傘大小花」獲臺灣客家委員會蒲公英志工計畫入選及佳作,「客家文創-油桐花與花布」課程獲臺灣新北市客家事務局補助,2020於日本大阪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Global Studies發表東亞馬約利卡磁磚(Majolica Tile)圖案與符號之研究。2012客家文創之美課程獲數位臺灣客家庄第4屆客家文化教案製作佳作,同年傳統藝術與文創產業課程獲國際工業遺產委員會2012認識產業文化資產教案徵選學校教育組佳作,2007獲桃園縣文化局全民寫傳記優選獎,2000獲臺北市文化局公共藝術評論獎優選,臺北帝門藝術基金會藝術評論佳作及1999年李仲生基金會藝術評論獎佳作。
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图书目录

關於客家女兒-吳嘉陵
自序

一、不能重來的人生路
二、農事、家事、天候事
三、客家節慶當鬧熱
四、她們是轉不停的陀螺
五、族譜上的傳人
六、書房師與童養媳
七、客家書房師林漢唐的研究報告
(一)、漢唐公的求學與書房的成立
(二)、日治時期林漢唐書房教育的變革
(三)、戰後的梅溪學堂時期
(四)、林漢唐書房教育的紀錄
(五)、林漢唐書房教育的概說

附錄一、林桂英追憶祖父林漢唐
附錄二、林彥芬頭重溪老屋記事
後記-鄉關何處

 

图书序言

作者序

  人與土地的關係極為密切,栽種著蔬食,豢養著家禽∕家畜,四季皆在土地上耕作,形成了自然規律與倫理。

  土地是遠方遊子的鄉愁,地方語言的搖籃,落葉歸根的認同地。農村的勞動總是吸引著現代人傾心於慢活的生活步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規律,文明的進程追趕著現代生活的節奏,導致人類順應著工商時間,不由得加快自己的進程,傾心於鄉間悠閒的情懷、羨慕手作的達人,自己卻很難停下生活的腳步。

  然,此書便是凸顯出人與土地的耕植關係,這過程歷經了四季的更迭,人類勞動生產,產生了與土地共生的情感,如同臺灣作家高信疆形容阮義忠的攝影為何如此動人。「構圖框架在農作的勞動現場,焦距是平民的質樸與高貴,工作的酸楚,收成的歡笑,死亡的慰安,新生的喜悅,譜成了一個充滿啟示永恆的輪迴」,也如作家朱自清評論豐子愷的作品,他說這作品裡的畫,十之八九他是見過的,畫的是尋常事物、尋常人,「一幅幅的漫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帶核兒的小詩,你將詩的世界東一鱗、西一爪地揭露出來,我們就像吃橄欖似的,老覺得那味」,人類在大同小異的文化∕風俗之間找到相類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阮義忠用攝影,筆者與豐子愷相同的是:用繪畫與文字互為表裡。

  借用朱自清寫《俞平伯詩集》〈憶〉的跋。

  「憶的路,是愈過愈廣闊的,是愈過愈平坦的,曲曲折折的路旁,隱現著幾多的驛站,是行客們休止的地方。最後的驛站,在白板上寫著朱紅的大字:兒時。這便是『憶的路』的起點。」

  兒時裡滿布著黃昏與夜的顏色。夏夜是銀白色的,帶著梔子花兒的香,秋夜是鐵灰色的,有青色的油盞火的微芒,春夜最熱鬧的上燈節,有各色燈的輝煌,小燭的搖盪,冬夜是除夕,紅的、綠的、淡黃的顏色,便是年的衣裳。

  記憶是層薄影,歷歷可畫,這影「以實道實,確切可靠的。」可以用心眼看見,也可以用肉眼看見。

  這本書是以清朝末年出生的書房師林漢唐開始寫起,止於20世紀末期童養媳林曾二妹的去世為止。林漢唐是誰?林曾二妹又是誰?他們代表的是一個逝去時代的「身分遺產」。並且以農村社會背景來書寫客家人的邊緣性和族群性格,鏤刻客家民俗文化與人情。

  林漢唐(圖1)是清末的準秀才,半生的書房教師,晚清之際,隨著西洋科技文化的輸入,衝擊了一千三百年的科舉制度,新式教育人才的興起,取代了科舉取才的制度,林漢唐成為了客家庄裡的教書匠。

  林曾二妹是他的兒媳,一歲半仍在牙牙學語便被人揹到婆家,清末到日治時期許多漢人家庭互換著養育女兒,產生了許多養女及童養媳,林曾二妹便是如此到林家(圖2)。

  因此之故,此書貫穿了整個20世紀,林漢唐傳承自龍潭廩生鄧林鳳的漢學,用書房(私塾)的傳授,講解了許多啟蒙教材,例如《三字經》、《千字文》,在生活處世上以理學家朱柏廬《朱子家訓》為家訓,家訓僅524餘字,文義淺白易懂,由修身、齊家開始釋義,談及人與自我、族群及國家的辯證關係,梳理書中的觀念主題:人應該自律與知足、培養惜物與質樸的生活、重視倫理、勤苦與養成讀書習慣,推崇儒家思想,亦提及可以信仰宗教的神佛觀,愛惜動物的生命,勸人少殺生,並且少興訟,與人交往合宜便可,請客飲食如常即可,凡是過度則容易生哀禍,朱子強調的是節儉惜物、愛土地的生活態度,對於華美的事物,採取迴避不談,以及不支持的態度,例如文人之間的聚會,品評畫作、文物類的活動,在祖父吳阿賢(圖3)所藏上海明善書局出版女宜張氏編譯的版本,提及文人常於陶瓷品上題字,在品評賞析的過程中,一旦摔碎於地,則對陶瓷品的文字本身大不敬,如同文字書寫於紙上,紙落於地上,應該拾起,即使是薄紙的日曆。在倉頡誕辰日焚字紙還於天神倉頡,客家人對學問的崇敬取代了對華服、華屋的追求。客家是漢族的民系,它的文化特徵不出於漢人傳統文化,隨著五次以上的大遷移,文化在翻滾中更新,融合了其他少數民族,在臺灣的客家,有了一次日本殖民的文化性格,迥異於中國及東南亞,甚至於美國其他地區的客家文化,在《朱子家訓》裡,提及見人哀傷應同情,當我翻閱舊書時,看見書房師也是中藥家的林漢唐為往生者開的藥方稱「開單仔」,方便往生者帶單到陰間使用,漢字墨跡仍香,藥方依稀看得出往生者的病痛。似乎明白了奢處唯儉、困處同情的善意。

  這本書是以林漢唐為明軸,林曾二妹為無形的動力,她無數次赤足踩動載滿飼料的三輪車,在沿著上坡的道路上,看不到盡頭地拚命踩著,定眼看那哪是人?是牛嗎?我問。

  此書首篇〈不能重來的人生路〉談的是許多客家人的生活與生計,把握當下珍惜光陰的人生觀。第二篇在〈農事、家事、天候事〉所探討的是晴耕雨讀的「晴耕」與「勤耕」,第三篇〈客家節慶當鬧熱〉是追溯在2003年臺灣客家委員會成立前後,客家人對於節慶儀式的演化,客委會成立以後,推動客家節慶的文化影響。而第四篇〈她們是轉不停的陀螺〉是討論為什麼許多客家女性是轉不停的陀螺?勤勞與節約的生活觀,族譜內的女性通常只存姓氏,似乎是附屬於婚配的男性,超過幾代便無人可考儒人全名,為何勤儉持家仍無法小康生活?以童養媳為例子,林曾二妹來到20世紀末期,體會了時代的變化,肯定了自我的價值,脫離「小媳婦」的悲情。第五篇〈族譜上的傳人〉是以族譜上的男性來看客家社會與家族觀,結論處〈書房師與童養媳〉是清朝到日治時期臺灣的一個時代縮影。最後附上筆者於2006年〈客家書房師林漢唐的研究報告〉以補充研究臺灣客家地區書房(師)的能量,以待後來者接續深化此主題。

  筆者由21世紀的觀點,有距離的觀察、思索,體會一個時代的「身分遺產」。

  關鍵字:土地倫理、朱子家訓、客家家族、中藥房、客家生活學
 

图书试读

一、不能重來的人生路
 
這是以臺灣客家家族為主體來談的鄉間生活史,許多人都不在了,他們去哪兒?有些人嫁出村莊了,有些人因為工作的緣故,搬遷到外地,有些人賣掉祖產,還有一些人的生命停留在20世紀,剩下的,只是一些房子遺址與耆老,那些如雲幻般的往事。在當地人的腦海裡、口中稱道成為傳說。書房教師及童養媳、養女等職業或身分,是歷史賦予的社會需求,當時的時代背景給予的養分,也反映了不同社會階層的價值觀。筆者曾經研讀新竹芎林劉傳老家族的族譜,記載該家族來臺於清朝乾隆年間,目前傳承至第七代,該家族的來臺祖有三位兄長及一位姊姊,三位兄長名為傳銳、傳道和傳易,傳銳於林爽文事件,骨骸收於褒忠亭,傳道於嘉慶庚辰年病逝,至於傳易則失蹤,下落不明。當時劉傳老才四個月大,由母親懷抱著坐船飄洋過海,經過驚險的黑水溝,最後於新竹上岸,是什麼原因讓一位廣東饒平縣的母親剛生下屘子,便攜帶五個孩子來臺?仔細對照族譜本的記載,發現該位母親在坐月子期間,丈夫突然過世,於是才有渡海來臺的事跡。末了,三位兄長失蹤或意外去世,四個月的屘子成為了饒平縣劉姓在新竹後代的來臺祖,其姊的訊息省略無記,只留姓氏,是否嫁人?或是一直陪在母親身邊?不得而知。來臺後於新竹芎林定居以後,開枝散葉,共有七大房,家族近五百人,有人歸因於定居地域的風水極佳,梅花瓣形狀的臺地地形上有多樣性的植物生態,保留了劉姓家族綠色生態農業與慢活的生活步調,七大房在「祭祀公業」組織裡形成凝聚力。如今,延續該家族的凝聚力是加入新竹市政府的社區改造計畫,計畫主持人由劉姓族人移交給招贅子(外姓),顯見該客家家族的包容性與開放性,不以同姓與否來區分本家,凡家族人皆是自己人,想貢獻、想出力者,家族自然會給予支持。

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客家物語:書房師與童養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