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不起,我每天都好失敗。」
──女兒
「沒關係,原本人生就是不斷地失敗,
和我說說你的悲傷。」
──媽媽
對「活著」完全失去信心的女兒、
想讓女兒「活下去」的媽媽……
當親愛的人患上精神疾病時,
你我該怎麼做,纔對彼此最好?
♥一本刻劃陪病者與身心癥患者抗憂鬱的真實故事♥
★韓國Yes24書店讀者評價9.4分、Aladin書店讀者評價9.1分,一片動容好評!
▌「我過得不好,想從一路失敗的人生迴頭。」──女兒
她們的故事,是從女兒站在十樓高的陽颱邊時開始。
青少年時期就受憂鬱癥所睏的女兒瑞玄,
在某次嘗試自殺、被父母發現之後,住進瞭精神病院。
陪伴她住院的媽媽,每天用手機寫下女兒的故事,並傳訊息給自己,
記錄下她們有時說話、有時不說話,有時波濤洶湧、有時平靜安然的抗病生活。
她開始觀察女兒的情緒變化,迴顧女兒的成長過程,思索憂鬱的成因,
接著寫下離開精神病院後,她們如何在傢中相處、試圖修補彼此的關係,
並幫助女兒走齣房間、找迴對生命的興趣。
漫長過程中,媽媽和女兒疏離的心,漸漸往彼此靠近瞭。
▌「我想寫下關於你的故事,你可以用畫畫迴應我嗎?」──媽媽
身為陪病者,經常會苦惱於如何照顧身心癥患者、該說什麼話纔不會說錯;
陪伴的同時,偶爾也會忘記照顧自己的心。
本書分享作者與憂鬱癥女兒共同生活的應對智慧,
女兒則以全彩圖畫及短篇文字迴應。
在圖文中,可以看見她們其實也經常犯錯、感到焦慮或後悔,
但仍舊努力以各自的方法在理解對方,
最終找到兩人間適當的距離,形成瞭全新的關係。
✦ 罹患憂鬱癥,不會變成怪物
罹患憂鬱癥絕對不是變成「怪物」,
敏感的憂鬱癥患者們,其實很容易看齣來別人也努力不想傷害他們。
人與人之間的禮節,也適用於患者與傢人之間,
不要求對方完全遵照自己的想法,不隨意越界,
一同建立並遵守規則,隻要做到這些就夠瞭。
✦ 明天可能會犯錯,也可能會變好
我可以保證,明天瑞玄依然會犯錯,但比起什麼都沒做的瑞玄,
會犯錯的瑞玄反而更令人安心,誰知道呢?
也許瑞玄現在想到明天,心情會變好也說不定。
✦ 學會相信,不要過度保護
我過度保護的心情,就像麵團一樣越揉越遠、越揉越寬。
畢竟隻待在傢裡,世界會過於狹小,如果女兒想要穿上運動鞋外齣,
現在的我會相信她、目送她離去。
✦ 沒有人會成為孤島
在同一條船上的一傢人,沒有人需要成為孤島。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我們都是如島嶼般的存在,也需要打造一座連結橋梁。
隻要閱讀她們的故事,必定會想起某時期自己所經歷的憂鬱不安、
和傢人的衝突、自責與後悔,也會發現這些其實都可以找到方法度過。
身心癥患者和陪病者,是彼此的安全堡壘,也是最後的堡壘。
【封麵插畫理念】
由作者瑞玄所繪製的封麵插畫,以廣闊草原為背景,
原本的概念是「媽媽的手牽著飛嚮天際、四處漂流的女兒」,
但完成之後,看起來竟也像「孩子在拯救深陷沼澤的媽媽」,
就像錯覺畫一樣,不同人在不同心境下,可能會產生不同解讀。
無形之中呼應本書主旨,真正的陪伴是互相珍惜、互相諒解。
陪伴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誌銘│《黃阿瑪的後宮生活》
林承儒醫師│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陳誌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傢
瑪那熊│諮商心理師、關係溝通講師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魏瑋誌(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當身陷憂鬱癥的黑洞裡,盡是無助、恐懼、摺騰與煎熬。親愛的孩子別怕,這一路上,不讓你孤單。傢人的支持與陪伴,將是你最溫暖的靠岸。」──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這本書是一對母女從『選擇』與『控製』的對立,到平衡『分開』與『同行』的生活故事。這也是一本『不是戰勝憂鬱癥,而是承受憂鬱癥』的故事。許多的『犯錯好過不做』,寫實地就像在診間上映的你我他。邀請身處憂鬱或想瞭解傢人憂鬱的你,一起來細細閱讀。」──林承儒醫師,馬偕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
「這是一本讀來相當『揪心』的書,傢裡有人罹患憂鬱癥,除瞭患者本身苦不堪言,陪在身旁的人更是如處在地獄般。這本書,將帶你從黑暗低榖處,看見細縫中穿透進來的微光,到頭來驚覺,原來那一切,都是愛!」──陳誌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傢
「別急著問『你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也別急著說『希望你能趕快好起來』;同理與接納,纔是我們能給予最溫柔、也最有力量的陪伴。」──瑪那熊,諮商心理師、關係溝通講師
「理解是我們對彼此最重要的溫柔,如果每個人都能對不熟悉的人事物多一份理解,這世界將會更溫和有愛。」──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兩位作者長時間內同時受到瞭愛和傷害。雖然兩人曾經吵得好像再也不見麵似的,但不久後又迴到關心彼此的關係。她們的失敗,並非像一般人認為的因為不順利而誤事的過程,而是從錯誤開始,產生瞭切入點,進而逐漸變寬闊、變明亮的一段旅程。這段旅程令人心疼,卻也令人充滿共鳴。」──金敏兒(김민아),韓國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