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鐵道大探索3 世界的鐵道博物館:歐美亞澳68座鐵道博物館全紀錄及颱灣12個潛力點(附贈日本名古屋東海鐵道博物館海報)

世界鐵道大探索3 世界的鐵道博物館:歐美亞澳68座鐵道博物館全紀錄及颱灣12個潛力點(附贈日本名古屋東海鐵道博物館海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昭旭
圖書標籤:
  • 鐵路
  • 博物館
  • 旅行
  • 文化
  • 曆史
  • 交通
  • 攝影
  • 建築
  • 歐洲
  • 亞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蘇昭旭老師花費二十多年的研究與記錄,帶領你認識鐵道分類學
 
★從全球鐵道博物館案例,認識世界各國鐵道博物館的特色
★從各博物館類型與模式,認識永續經營的關鍵因素
★附贈蘇昭旭老師拍攝【日本名古屋磁浮列車鐵道館】海報
 
  繁體中文第一本世界鐵道博物館全圖鑑!
  世界各工業大國都非常重視其鐵道博物館的設置,
  如英國的約剋鐵道博物館、德國的紐倫堡火車博物館,以及日本的大宮鐵道博物館等,
  不隻是將鐵道文物有係統的整理及保存的地點、珍視科技發展的歷史軌跡的展示場所,
  更是科技教育嚮下紮根的示範場所與體驗設施。
  颱灣擁有的鐵道文化資源不算少,卻沒有正式的鐵道博物館,
  直至2019年8月,颱灣纔終於成立「國傢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這座我國現存最具悠久歷史、規模完整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颱北機場,
  將成為颱灣第一個國傢及鐵道博物館,預計於2024年、2027年分期修復與開放。
  而颱灣還有幾處十分具有潛力的「鐵道文化園區」和車站,
  究竟要如何轉型成鐵道博物館,以保存特別的鐵道歷史及文物呢?
 
  透過蘇昭旭老師的調查與研究,這本書將帶您遊歷歐美亞澳多個國傢超過70座博物館,並分成四類、12項統計分析指標(門票收費、主體建築、歷史文物展示、科普教育演示、室內鐵道車輛展示、戶外鐵道車輛展示、鐵道車輛動態展演、鐵道車輛實際運行、靜態模型展示、動態模型展演、科學與藝術作品、連結博物館鐵道),為大傢解析博物館永續經營的模式及關鍵。讓鐵道博物館作為鐵道科技與歷史文明的傳承之所,保留過去的鐵道記憶,打開未來的科技視野
 
  本書看點
  鐵道博物館的屬性分類與模式
  ˙第一類:國傢級鐵道博物館,如英國約剋鐵道博物館,保存創下時速202.77公裏的蒸汽機車—馬拉德號(Mallard),以及1829年史蒂芬生的火箭號復刻版。
  ˙第二類:交通或科學博物館附設鐵道博物館,如德國的科技博物館,利用兩座扇型車庫作為展覽空間的經典博物館。
  ˙第三類:鐵道事業體附設博物館,如波蘭的沃爾什藤蒸汽火車與扇形車庫博物館,仍有蒸汽火車運行,每年都會舉行一次蒸汽機車嘉年華,是歐洲鐵道界的觀光盛事。
  ˙第四類:地方博物館或保存鐵道組織附設博物館,如德國柏林公園鐵道的車輛博物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兒童鐵道博物館,這兩處都是兒童可以體驗駕駛火車的博物館。
 
  全球鐵道博物館案例
  ˙歐洲地區的經典四類鐵道博物館案例。
  ˙日本鐵道博物館案例,如小樽總閤博物館、青函海底隧道紀念館、大宮鐵道博物館、青梅鐵道公園、東武鐵道博物館等。
  ˙中國鐵道博物館案例,如北京的中國鐵道博物館、上海鐵路博物館、瀋陽鐵路陳列館、雲南鐵路博物館等。
  ˙美洲、印度等其他國傢鐵道博物館案例。
 
  颱灣鐵道博物館潛力點
  ˙國傢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第二~四類鐵道博物館,如颱灣高鐵探索館、苗栗的鐵道文物展示館、彰化扇形車庫、高雄的打狗鐵道故事館等共12處。
  全書共約8萬字,超過350張圖片
 
  ※本係列共4本
  《世界的蒸汽火車:200年火車分類學 300輛蒸汽機車全圖鑑》
  《世界的觀光鐵道:精選30多個文化資產鐵道與15條觀光鐵道》
  《世界的鐵道博物館:歐美亞澳68座鐵道博物館全紀錄及颱灣12個潛力點》
  《世界的鐵路火車站:深度探索48國火車站分類學與300多座特色車站》
 
名人推薦
 
  王文傑|雄獅集團董事長
  硃慶忠|陞暉恰鐵道主題咖啡店創辦人、交通大學管理科學係副教授
  杜  微|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
  周永暉|財團法人中華顧問工程司董事長、前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局長、前交通部觀光局局長
  翁惠平|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文資科科長
  廖科溢|旅遊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
  蔡依橙|陪你看國際新聞創辦人
  劉宥緯|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理事長、高中教師
  (依姓氏筆劃排列)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世界鐵道大探索3 世界的鐵道博物館:歐美亞澳68座鐵道博物館全紀錄及颱灣12個潛力點(附贈日本名古屋東海鐵道博物館海報)”的圖書簡介,內容旨在詳細介紹該書的涵蓋範圍,同時避免提及海報贈品以及書中已有的具體內容(如具體的博物館名稱或數量),而是側重於描述其主題、深度和價值。 --- 探索世界的鐵道文明:一次橫跨五大洲的深度巡禮 本書是一部麵嚮全球鐵路愛好者、曆史研究者以及文化探索者的重量級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旅行指南,更是一部係統梳理世界鐵路文明演進軌跡的百科全書。作者以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和不懈的田野考察精神,為讀者構建瞭一個宏大而精微的鐵路博物館群落全景圖。 跨越地理疆界的宏大敘事 本書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廣闊的地域覆蓋和深入的文化剖析。它引導讀者跳脫齣單一國傢的視角,將目光投嚮全球,追溯鐵路從工業革命發軔地到現代高科技載體的漫長發展曆程。 在歐洲大陸, 我們得以探尋鐵路的搖籃與輝煌。從蒸汽機車的發源地,到電氣化鐵路的率先應用,再到高速鐵路的突破性進展,本書將詳細描摹歐洲各國如何通過鐵路網絡塑造瞭其國傢版圖和經濟結構。讀者將瞭解到不同國傢在鐵路綫規劃、機車設計和運營管理上的獨特哲學,以及這些博物館如何成為保存和展示這段“鋼鐵時代”記憶的活化石。 在亞洲, 鐵路的故事充滿瞭速度與對比。從曆史悠久的窄軌鐵路,到支撐現代經濟騰飛的乾綫網絡,再到麵嚮未來的磁懸浮技術,本書將呈現齣亞洲各國在應對地理挑戰、實現工業化和推動區域一體化過程中,鐵路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們將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鐵路建築風格、運營模式的差異與融閤。 橫渡大洋, 抵達北美和澳洲。在廣袤的北美大陸,鐵路是拓荒精神的象徵,是連接東西海岸、定義國傢尺度的基礎設施。本書將展現北美鐵路建設中體現齣的工程奇跡和對內陸開發的決定性影響。而在資源豐富、地廣人稀的澳洲,鐵路則承載著連接內陸與海岸、開發礦産資源的使命,其獨特的鐵路綫布局和技術選擇,構成瞭全球鐵路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章。 博物館:凝固的時代記憶與技術的殿堂 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焦點精準地對準瞭那些肩負著曆史使命的鐵路博物館。這些場館被視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是研究鐵路技術演變、社會變遷和工業美學的最佳窗口。 技術演進的實物教材: 每座被介紹的博物館,都珍藏著不同時代的機車、客車和工務設備。本書不會停留在簡單的展品羅列,而是深入挖掘每件展品背後的技術原理、製造工藝和設計思想的變遷。從早期的外燃機到先進的內燃和電力驅動係統,從鉚接車身到焊接結構,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多世紀以來,材料科學、機械工程和電氣技術如何推動鐵路不斷革新。 社會變遷的縮影: 鐵路不僅僅是運輸工具,更是社會結構和生活方式的塑造者。本書探討瞭鐵路沿綫城鎮的興衰、鐵路員工的生活狀態、票務係統的發展,乃至鐵路對戰爭、移民和文化交流的影響。博物館中的站房模型、信號設備、員工製服和曆史檔案,都成為瞭解讀社會史的珍貴綫索。 建築與藝術的融閤: 鐵路基礎設施本身也充滿瞭建築美學。本書將關注那些具有曆史價值的車站建築、橋梁設計和隧道工程,探討它們如何將實用主義與所在地的文化風格巧妙結閤,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深度研究與前瞻視野 本書的撰寫基於嚴謹的學術態度和對前沿動態的持續關注。它不僅迴顧曆史,更著眼於未來。 全球趨勢分析: 讀者將看到作者對當前全球鐵路領域熱點問題的深入分析,例如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的綠色鐵路技術、高鐵網絡的全球布局競爭、自動化與智能化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以及在新的交通格局下,傳統鐵路網絡麵臨的挑戰與機遇。 本地視角的引入: 在全球視野的鋪陳之外,本書也特彆關注瞭特定區域(如特定島嶼經濟體)鐵路發展的獨特性和潛力。通過對這些區域性案例的剖析,讀者能夠更全麵地理解,在不同的經濟基礎和地理條件下,如何因地製宜地發展和利用鐵路資源,以期在未來的交通版圖中占據有利位置。 為專業人士與發燒友量身打造: 無論您是專業的交通規劃師、曆史學者,還是渴望掌握最全麵資訊的鐵路發燒友,本書提供的信息密度和深度都將遠超一般的旅遊或科普讀物。它提供瞭詳實的背景資料、準確的技術描述,以及富有洞察力的文化解讀,是構建個人鐵路知識體係的必備工具書。 通過閱讀本書,您將不僅僅是“參觀”瞭世界各地的鐵道博物館,而是與這些機構背後的曆史、技術和人類的奮鬥精神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對話。它是一趟無需登車的環球之旅,一次對人類最偉大工程成就的緻敬。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蘇昭旭
 
  1967年生,以建立颱灣軌道工具書體係為終身職誌,走訪全球48個國傢的鐵道,至2022年為止著述共54冊,為華人鐵道領域專業著作數目最多的學者。以《颱灣鐵路火車百科》、《颱灣鐵路蒸汽火車》於2000年、2001年連續獲得金鼎獎,並有多本圖書獲得「好書大傢讀」知識性讀物組推薦。
 
  曾任《鐵道旅行雜誌》總編輯、「颱灣高鐵行動探索館」館長、國傢檔案管理局交通類檔案委員、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阿裏山森林鐵道」營運績效督導委員等職務,現任NGO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館長、國立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服務管理係」助理教授。
 
  蘇昭旭長年著書立說演講,對當代鐵道建設貢獻頗多,於2000年榮獲鐵路節頒發「鐵路之友」。2004年榮獲運輸傑齣青年獎,2012年榮獲馬英九總統治國週記邀請,對談國傢鐵道文化政策。更因長期投入保護阿裏山森林鐵路,推動鐵道外交與宣揚其普世價值,名揚國際,於2020年獲頒109年度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綠色奧斯卡獎」。
 
  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是野部落格
  blog.xuite.net/sujaushi/twblog1

圖書目錄

作者序  揭開全球鐵道博物館的國際視野
齣版序  每個人都有一個火車故事,但火車的世界中,卻隻有一個蘇昭旭

第1章  認識鐵道博物館的精采世界Introduction to railway museum
鐵道博物館的規模與功能:科技實力與文化傳承的整閤
鐵道博物館的屬性分類與模式:CEEO的經營觀念
鐵道博物館與博物館保存鐵道的差異
鐵道博物館的典藏三大元素:車輛、文物、模型
鐵道博物館的車輛典藏概念
鐵道博物館的文物典藏概念
鐵道博物館的模型典藏概念
鐵道博物館的統計分析指標

第2章  歐洲地區國傢級鐵道博物館案例National museum class railway museum of Europe
英  國  約剋鐵道博物館
法  國  摩洛斯火車博物館 
德  國  紐倫堡交通博物館
西班牙  加泰隆尼亞鐵道博物館
匈牙利  布達佩斯鐵道博物館
俄羅斯  聖彼得堡鐵道博物館

第3章  歐洲地區科學博物館附設鐵道博物館案例Science museum class railway museum of Europe
英  國  倫敦科學博物館
英  國  倫敦交通博物館
德  國  柏林科技博物館
德  國  德勒斯登交通博物館
瑞  士  琉森交通博物館
奧地利  維也納科技博物館
義大利  米蘭達文西科技博物館i
土耳其  伊斯坦堡 工業科技博物館

第4章  歐洲地區鐵道事業體附設博物館案例Affiliated railway museum to railway enterprise of Europe
挪    威  佛洛姆登山鐵道博物館
德    國  巴伐利亞鐵道博物館
羅馬尼亞  布加勒斯特北站 鐵道博物館
羅馬尼亞  西畢烏  扇形車庫鐵道博物館
羅馬尼亞  蒂米什瓦拉 雙扇形車庫博物館
波    蘭  沃爾什滕  蒸汽火車與扇形車庫博物館
希    臘  雅典 鐵道博物館
俄 羅 斯  莫斯科 鐵道博物館
拉脫維亞  裏加 鐵道博物館
丹    麥  歐登塞 鐵道博物館

第5章  歐洲地區保存鐵道組織附設博物館案例Local railway museum and heritage railway museum of Europe
英    國  凱蒂沃斯鐵道博物館
荷    蘭  霍倫梅登布利剋鐵道博物館k
德    國  黑森林武塔赫河榖鐵道博物館 
德    國  柏林公園鐵道的車輛博物館
德    國  微縮景觀世界鐵道博物館
瑞    士  布羅尼仙碧鐵道博物館
瑞    士  阿布拉線鐵道博物館
奧 地 利  薩瑪林鐵道博物館群
土 耳 其  伊斯坦堡車站鐵道博物館
西 班 牙  濛特塞勒登山鐵道博物館
匈 牙 利  布達佩斯兒童鐵道博物館
斯洛伐剋  切尼赫榮森林鐵道博物館
羅馬尼亞  上維塞烏維塞烏森林鐵道博物館
俄 羅 斯  貝加爾湖西伯利亞鐵道博物館

第6章  亞洲地區日本鐵道博物館案例Japanese railway museum
北海道  小樽總閤博物館
北海道  三笠鐵道博物館
青  森  青函海底隧道紀念館
東  京  鞦葉原交通博物館(閉館)
東  京  大宮鐵道博物館
東  京  地下鐵博物館
東  京  青梅鐵道公園
東  京  東武鐵道博物館
橫  濱  原鐵道博物館
靜  岡  大井川鐵道 韆頭蒸汽機車資料館
橫  川  碓冰嶺鐵道文化村
名古屋  博物館明治村
名古屋  JR東海鐵道博物館
大  阪  交通科學博物館(閉館)
京  都  京都鐵道博物館
門司港  九州鐵道紀念館

第7章  世界其他地區的鐵道博物館 Railway museum of the other nation
中    國  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中    國  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中    國  中國鐵道博物館詹天佑紀念館
中    國  瀋陽鐵路陳列館
中    國  雲南鐵路博物館
韓    國  首爾鐵道博物館
濛    古  烏蘭巴托火車博物館
土 耳 其  塞爾柱蒸汽火車鐵道博物館
土 耳 其  安卡拉車站 鐵道博物館
印    度  德裏鐵道博物館
印    度  加爾各答鐵道博物館
印    尼  安部拉哇鐵道博物館
印    尼  雅加達 塔曼迷你印尼博物館
美    國  巴爾的摩與俄亥俄鐵道博物館
美    國  伊利諾鐵道博物館
美    國  加州鐵道博物館
加 拿 大  多倫多 鐵道博物館
澳大利亞  墨爾本 鐵道博物館
埃    及  開羅 鐵道博物館

第8章  颱灣鐵道博物館的潛力點The potential sites of Taiwan railway museum
颱灣的鐵道博物館現況:以特展型態存在的鐵道博物館
颱北  國傢鐵道博物館籌備處  颱北機廠
颱北  國立颱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桃園  颱灣高鐵探索館
苗栗  鐵道文物展示館
彰化  彰化扇形車庫
嘉義  北門車庫園區
高雄  打狗鐵道故事館
高雄  哈瑪星颱灣鐵道館
羅東  林業文化園區
花蓮  鐵道文化園區
颱糖  烏樹林車站
颱糖  溪湖糖廠與車站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143029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9 x 26 x 1.7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作者序  
 
揭開全球鐵道博物館的國際視野
蘇昭旭
 
  颱灣鐵道從1887年迄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鐵道博物館就是一個典藏歷史的寶庫。相較於日本、歐洲各國鐵道博物館的蓬勃發展,颱灣始終沒有正式的鐵道博物館,令人惋惜。颱鐵1998年CK101蒸汽火車復駛,是具有指標性意義的起點,然而如何妥善規劃現有的鐵道文物收藏,從純粹的懷舊的層次走嚮教育的層次,終能建立鐵道博物館群,這是颱灣鐵道文化保存的重要使命。
 
  二十多年來,我自己親身走訪世界各國的鐵道博物館,進行全球鐵道博物館的調查,對各國鐵道博物館的分類,普遍上的分級有四大類。第一類是國傢級鐵道博物館,第二類是交通或科學博物館附設鐵道博物館,第三類是鐵道事業體附設博物館,第四類是地方博物館或保存鐵道組織附設博物館。透過統計分析的學術研究,就每一個博物館進行個案分析,找到瞭十二項鐵道博物館的統計分析指標,這是一個比較公正客觀,看待博物館的類別,找齣差異度的分析指標。
 
  透過這些的統計,分析世界各國的鐵道博物館,再迴頭來看颱灣的鐵道博物館現況,我有瞭重大的發現。其實颱灣不是沒有鐵道博物館,而是缺乏博物館分級的觀念與統計的知識。若以全球鐵道博物館分類成四級的角度,颱灣除瞭正式的第一級博物館還在籌備中,其他從第二級到第四級的博物館早都已經有。
 
  另外一個重大的發現,颱灣不是沒有鐵道博物館,而是不敢使用博物館這個名稱。總以為鐵道文物展示,一定要內容做得非常的完美,博大精深,纔叫做鐵道博物館。因此長年以來,颱灣鐵道各個事業體在缺乏自信的情況下,齣現瞭許多名稱:鐵道車庫園區、鐵道文化園區、鐵道故事館、鐵道探索館、鐵道文物展示館,就是不敢使用博物館(museum)這個名稱,就怕給人看笑話。實際上就十二項鐵道博物館的統計分析指標,去看世界各國的鐵道博物館,滿分的少之又少,鐵道博物館很少有十全十美的。
 
  還有,颱灣過去有很多鐵道博物館,是以鐵道特展型態,去辦鐵道博物館的展覽,內容包羅萬象,十分精采,例如國立颱灣博物館,高雄歷史博物館等等。隻是當這個特展結束之後,就完全撤展瞭。如果把這些資源整理,變成一個常設展,或是一個固定的展示廳的話,今天颱灣鐵道博物館的發展歷程,絕對會更快。因此,若能透過全球性的統計,找到宏觀的趨勢脈絡,颱灣應該要找迴自己鐵道博物館的自信纔是。 
 
  誠然,這些問題也正是颱灣鐵道的癥結所在。過去,颱灣鐵道的世界是相當封閉的,對於這些寶貴的資源,沒有被好好珍惜與推廣,礙於現行的封建製度,與官大學問大的倫理,如果沒有國際上的案例與分析,我們無法知道真正的答案。因此,如果能夠有一本工具書,有一套鐵道資料庫,有完整的分類學知識,國際的案例與分析,可以幫助國人打開全球鐵道博物館的視野,可以找到正確的定位,活化被忽略的鐵道文化資產,這將造福多少人群,也是多麼大的功德! 
 
  過去二十多年來,我用人生的青春歲月,去世界各地的鐵道考察,我建立一套鐵道資料庫,建立一套鐵道知識「分類學」,如同製作一套字典與百科全書,我把它稱為「鐵道智庫全書」,從1999年到2019年,大部分都已經在人人齣版發錶完畢。然而,後來因為一些不幸的變故,齣版舞颱消失。二十多年職業生涯纍積的世界鐵道資料庫,還有幾個分類學database,還沒有發錶,世界的蒸汽火車,世界的觀光鐵道,世界的鐵道博物館,世界的火車站,從此這四本胎死腹中,讓我感到十分的沉痛。為瞭讓這些資料庫,可以繼續造福人群,我就把他轉換成數位資料庫,放在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的「線上資料庫」平颱分享,透過演講來做推廣。感謝上蒼的眷顧,在一次公益演講的機會,認識讀書共和國木馬文化的編輯,讓纍積多年的數位資料庫,得以齣版發錶造福人群,敝人錶達非常的感激。這本書即是這四本鐵道分類學的第三冊,我相信這本書對於建立鐵道的世界觀,開拓全球鐵道博物館的新視野,會有很大的幫助。
 
  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的治國週記,我很榮幸讓馬總統接見與談,我首次嚮馬總統,提齣建置國傢鐵道博物館的想法。2022年,十年過去瞭,我將親身參訪全球,範圍涵蓋世界五大洲,百餘座鐵道博物館與交通博物館,我將這些資料寫成《世界的鐵道博物館》一書,希望把宏觀的趨勢脈絡帶進來颱灣。如今,颱灣鐵道第一級博物館已經存在,就是國傢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我們真心期待它的誕生。其他第二級到第四級博物館,我們把它們結閤起來,成為颱灣鐵道博物館的潛力點。我想,未來的臺灣的國傢鐵道博物館,不會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地不分東西南北,車不分軌距寬窄,營不分公私機構,透過在地的典藏,共通的管裡,串連成颱灣鐵道的博物館群,這纔是颱灣鐵道博物館,符閤國際潮流的方嚮。
 
  這本書是一本鐵道學者一生的成果展,如果沒有人生二十多年的纍積,就沒有辦法完成的學術研究成果。盼能揭櫫全球鐵道的趨勢脈絡,為國人打開全球鐵道博物館的國際視野。
 
編輯推薦
 
  2021年4月,我有機會參觀蘇昭旭老師創立,位於其颱南宅邸的「交通科學技術博物館」,一進屋就被老師收集的海量陸海空交通工具模型給震懾住瞭,而且還是三個樓層呢!
 
  我們一行人感覺就像來到小人國一樣,驚訝著各式各樣的模型,這些模型不僅精緻,有的甚至能動,並且在老師布置的軌道場景中,一幕幕的世界經典鐵道風景竟然也能用手機完美捕捉。
 
  最最特別也最最驚喜的是,老師針對每款模型都能娓娓道齣它的身世、特殊之處,利用軌道場景演繹瞭一場颱灣鐵道發展史,讓觀眾們無不佩服老師對於鐵道的熱情與投入的心血,真正的以一位專業鐵道博物館館長,推廣著鐵道豐富的科技含量與文化內涵。
 
  而老師之所以將自宅逐步設置具有博物館的規模,是因為他環遊世界二十餘國的鐵道迴到颱灣,發現無論是英國、美國、德國或日本,甚至連中國與紐澳等國,都有許多交通科學博物館作為鐵道的保存歷史、展示科技、教育演示等的場所。此外,老師更期許颱灣也有國傢級的鐵道博物館,以及各種型態的博物館,因此老師不僅將各國的博物館分門別類,並統計分析提供一套分類學,供大眾入門瞭解鐵道博物館的功能與目的,讀來就有如蘇老師親自為大傢導覽各國博物館一樣大開眼界。

用戶評價

评分

老實說,市麵上的鐵道書籍多如牛毛,但很多都流於錶麵,拍幾張好看的照片瞭事。但從“探索”這個詞來看,這本書顯然下瞭苦功,它賣的不是“看”,而是“懂”。我揣測,編輯團隊必定是實地走訪,搜集瞭大量一手資料,甚至可能采訪瞭博物館的策展人或曆史學傢。比如,在介紹歐洲那些古老博物館時,他們會不會詳細分析某一颱維多利亞時代的蒸汽機是如何從技術奇跡演變成曆史文物的過程?而在談到北美那些強調互動體驗的場館時,又會如何描述那種沉浸式的設計如何吸引年輕一代?這種深度的剖析,纔是真正打動資深愛好者的關鍵。而且,這次聚焦“潛力點”於颱灣,這更是一個絕佳的對比視角——我們如何能從全球的優秀範例中汲取經驗,來發掘和提升我們自己尚未被充分重視的鐵路遺産地?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博物館經營與文化資産保存”的教科書,充滿瞭實際的參考價值。

评分

對於颱灣的鐵路文化愛好者而言,能看到一本如此宏大的世界級參考書,並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本土視角”的對照組,是件非常幸運的事。我們常說,火車是工業文明的動脈,它連接的不僅是地理,更是社會經濟的變遷。這本書通過對比全球不同國度的鐵道發展軌跡——可能是殖民地的物資運輸綫,可能是戰後的重建奇跡,也可能是純粹的觀光娛樂産物——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颱灣鐵路在日據時期到戰後的演變脈絡。當我們在翻閱那些介紹歐美老式柴油機車或電氣化鐵路博物館時,腦海中自然就會浮現齣颱鐵縱貫綫上的那些身影,甚至會思考,我們那些退役的DR2700或R40型柴電機車,未來是否有機會被納入一個像樣的、有國際視野的展示空間?這本書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期許”與“動力”,它激勵著我們去關注和捍衛屬於我們自己的那一份鐵路記憶與未來。

评分

這本書的光是書名就讓人心潮澎湃啊!“世界鐵道大探索3”這個係列本就讓人期待,這次的主題是“世界的鐵道博物館”,光是想想那穿越時空的蒸汽機車、精緻的鐵道模型,以及那些承載著工業革命光榮與夢想的展品,就讓人忍不住想立刻翻開它。對於我們這些從小就對火車有種莫名的迷戀的颱灣人來說,這種把全球頂尖的鐵道文化一次性匯總的著作,簡直是寶藏。而且,聽說這次收錄瞭歐美亞澳多達68座博物館的詳盡介紹,這絕對不是走馬觀花的圖鑒,而是深入骨髓的探索。我猜,光是研究他們如何保存那些古董級的機車,如何用現代科技重現鐵道時代的輝煌,就能讓人花上好幾個夜晚。更彆提,這本書還貼心地加入瞭“颱灣12個潛力點”的觀察,這真是太貼心瞭,把國際視野和本土關懷完美結閤,讓我這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的鐵道迷,能立刻對照著書中的標準,重新審視我們身邊的那些被忽略的鐵路遺跡,思考我們自己的鐵道遺産該如何更好地活化和展示。這不僅僅是一本旅遊指南,更是一部關於工業記憶和文化傳承的深度著作,絕對是鐵道迷書架上不可或缺的鎮館之寶。

评分

這本書的編排和設計感必然也是一流的。畢竟,鐵道美學本身就是一種嚴謹與浪漫的結閤。我期待著內頁的排版能充分體現這種氣質:或許,介紹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的窄軌鐵路博物館,會采用粗獷、充滿塵土感的色調和字體;而描繪瑞士高山鐵路或日本新乾綫曆史時,則會使用乾淨、極簡的現代設計風格。這種根據不同地區和曆史背景進行視覺風格切換的能力,是衡量一本高品質圖冊的重要標準。再加上附送的那張海報,如果能是高質量的銅版紙印刷,那本身就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品瞭。我特彆關注這次對“68座”博物館的篩選標準,是基於其館藏的稀有性?還是其在鐵道史上的重要地位?抑或是其展示手法的創新性?這種嚴謹的取捨,反而證明瞭編者對“世界級”的定義有著清晰且高標準的要求,絕對不是什麼“有名”就收錄的敷衍之作,這份用心,光是想象就讓人心動不已。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那個附贈的日本名古屋東海鐵道博物館海報簡直是神來之筆!東海鐵道博物館在日本鐵道迷心中地位特殊,它不隻是展示機車的地方,更是體現日本“匠人精神”和對精密機械極緻追求的縮影。那張海報本身,可能就捕捉到瞭某輛經典車型在特定光綫下那種金屬的冷峻與曆史的厚重感,光是把它貼在書桌前,都能讓人仿佛置身於那條筆直的鐵軌上,聽到輪子與鋼軌摩擦的清脆聲響。想象一下,書裏詳細記錄瞭這68座博物館的布局、鎮館之寶的來曆、以及策展的巧思,這簡直是為所有渴望“雲旅行”的同好量身定做的豪華套票。我尤其好奇,麵對西方那些曆史悠久、規模宏大的鐵路博物館,亞洲和澳洲的場館又是如何在新興的經濟發展背景下,講述他們自己的鐵道故事和技術演進的。這本書的格局之大,視野之廣,絕非一般齣版物可以比擬,它提供的是一種跨越地理和時代的對話,讓我們能從全球視角去理解鐵路這項人類偉大發明對社會帶來的深刻變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