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語文與閱讀

語言、語文與閱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柯華葳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誠如柯華葳教授在書中所言,「閱讀是百年來被研究最多,也是許多跨領域學者投入的研究項目之一。研究結果豐盛,帶齣今日所謂有研究證據支持的閱讀教學、共讀等活動」。的確如此,談如何「教」閱讀的書或是分享「閱讀經驗」的書很多。但是,一直沒有一本書,能將豐富的中英文研究文獻,寫成一本眾人都能讀的書。

  在這本書裡,柯華葳教授將她長年在閱讀研究所纍積的菁華,簡單卻完整的分享給讀者。這本書從語言發展談起,循序漸進的帶領讀者一窺影響閱讀發展的各種因素。接著為讀者介紹閱讀以學習及數位發展對閱讀素養的影響。

  這是一本生手與專傢都值得一讀的好書。從每章起頭都有的一段引文,以她特有的寫作風格所陳述之主文,到每章末尾都有的重點提要,都值得讓人迴味再三,進而一窺閱讀理解的完整麵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柯華葳 (1952-2020)


  教育心理學傢,也是颱灣閱讀教育政策重要擘劃者。自華盛頓大學畢業後,接續任職於臺灣省國民教師研習會、中正大學、中央大學。2013年4 月至2016年5月擔任國傢教育研究院院長。2018年2月起,受清華大學延攬為尹書田講座教授。

  為瞭讓颱灣的閱讀教育政策能奠基於嚴謹的實徵研究證據,積極發揮自身在世界學術上的影響力,讓颱灣在外交睏境極為艱難的景況中,能參與國際教育成就評鑑協會(IEA)所主導的「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同時為颱灣主持瞭三次的PIRLS調查,讓世界看見颱灣在閱讀教育上的質變與量變。

  2007年起而行,將PIRLS 2006國傢報告中的建議事項具體落實於在職師資的培訓。自此,經常親身走訪颱灣各地教學現場,與第一線的教師一起討論課程設計,讓颱灣的閱讀教學有瞭全麵的麵貌。

  治學嚴謹且為人謙和的她,登高一呼,讓各大學裡閱讀領域研究的教授們,齊心閤力,有係統長時間且大規模的進行在職教師的閱讀知能培育工作。她同時也是一位具國際視野的學者,她的學術研究和持續推動閱讀教育以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貢獻,使她成為IEA倚重的專傢,也經獲邀至香港、新加坡、澳洲、美國講學。

  2020年11月因病辭世,想起柯老師,腦海裡總是會浮現約翰福音裡的一句話,「一粒麥子,落在土裡,就結齣許多子粒來」。這本書的問世,就像她播下瞭許多閱讀的種子。

編者簡介

陳明蕾


  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副教授。2003年中正大學畢業後,進入柯老師的研究團隊。在博士後研究階段,和柯老師一起投入篇章理解的眼動研究,也同時參與PIRLS 2006的研究工作。2015年柯老師擔任國傢教育研究院院長時,藉調至國教院擔任測評中心主任,共同建立「國際評比辦公室」。2016年歸建後,除瞭與柯老師繼續閤作推動多文本閱讀及雙閱讀素養師資培育計畫,也一起主持TALIS 2018計畫。

圖書目錄

柯老師留給眾人的遺產
從實證研究到國傢教育政策:柯華葳教授的貢獻
搭起閱讀研究與教學的橋樑:柯華葳教授的宏觀與微觀
最後一哩路,有您們同行
前言

第一章 語言與閱讀
一、一切由語言開始
二、語言發展和認知發展
三、幼兒閱讀
四、閱讀發展階段
五、環境與語言及閱讀發展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認讀中文字
一、認字歷程
二、中文字研究
三、形音義處理器互動以認字
參考文獻

第三章閱讀理解的認知基礎
一、理解的運作
二、閱讀理解歷程
三、閱讀模式
四、文體結構
五、後設認知- 理解監控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與閱讀有關的語言因素、認知因素及環境因素
一、與識讀字有關變項
二、與閱讀理解有關的變項
三、與閱讀發展有關的環境因素、個人因素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眼動研究與閱讀歷程
一、眼動研究指標
二、眼動理論與假設
三、閱讀眼動發展
四、由眼球移動看閱讀歷程
參考文獻

第六章 閱讀是學習
一、學習歷程的特點
二、富者越富
三、背景知識促進與限製理解
四、閱讀學科
五、數位閱讀
參考文獻
後語

圖書序言



柯老師留給眾人的遺產


  2020 年的夏天,如果您有機會看到柯老師,您會看到她在颱灣各個角落,熱切地推動閱讀的各樣事。沒有人想到,她會在三個月後離眾人而去。

  我也沒想到。

  2020 年8 月28 日星期五上午,是我最後一次跟老師麵對麵說話。當天我們一起在國北教大開會。會議後,老師和我一起站在至善樓的走廊上,喜樂如她,與我分享她每天醒來時,如此真切體會每早晨都是新的。而我,也一如既往,相信健康喜樂如她,仍會以她滿有的基督馨香之氣,繼續帶領大傢在閱讀教育的事上同心前行。

  柯老師在2020 的5 月就已完成《語言、語文與閱讀》這本書的初稿。老師預計要在2020 年6 月將這份初稿送迴科技部(現在的國科會),進行第二年的人文行遠專書寫作計畫期中審查。以柯老師的學術底蘊與治學之嚴謹,此一專書的具體進度,早已大大超前計畫原訂之期程。然而,謙讓如柯老師,仍在2020 年5 月16 日時,用〈野人獻曝麻煩你瞭〉為email的標題,將這本書的前言及完整的六章寄給我。信中,她要我大力指正。事實上,當我讀完老師此書的初稿,隻覺得閱讀理解這個領域,終於有瞭一本用中文寫齣來的好書。

  2020 年10 月,柯媽媽說老師寫瞭一張紙條要給我。我到內湖拿這張紙條,紙條上仍是她慣有的謙和與英氣的字跡。紙條上,她慎重地稱我「明蕾同事」,她說她記得我們在6月時曾經對這本書最後完稿的樣子有不同的想法。但是,她希望我能照著她6月時的想法,進行這本書最後的齣版工作。

  這本書在某個意義上並未完成,因為我來不及就老師對這本書的細節,與她一一確認。2020 年11 月18 日星期三下午,老師安息主懷。在這之前,我隻來得及確認,老師要透過清大齣版社齣版此書。至於老師想呈現的腦專欄,或是老師在初稿中明確寫著要再重製的圖與錶,都來不及和老師再確認。

  老師離開後,閱讀研究中心的夥伴陪著我一起進行這本書最後的編排工作。我自己在這些工作的過程中,不論是規劃齣版進度、迴覆專書學術論文審查意見、圖錶授權聯繫、版麵設計與圖錶重製、校稿的工作,都有相當複雜的情緒。每細讀一次老師的文字,總是有著見字如見人的真實感。文字裡,有老師的聲音,有老師的溫度,感覺老師仍在。每次再細讀,也總是看見老師所留下的智慧是何等豐盛,也總是讀著讀著潸然淚下。

  老師將她學術生涯中與閱讀研究有關的所有智慧,以文字組織起來。在編排此書的過程中,我看見老師為閱讀理解建構瞭一座完整的知識係統,裡麵迴響著老師一生的閱讀組麯。而我,或任何讀者,都會因為閱讀此書,引發我們對閱讀研究許多的共鳴。是老師的高度與深度,讓我們能透過這本書跟上老師的理想,在老師已擘畫完整的閱讀教育藍圖共同承擔。

  2020 年11 月19 日星期四上午,老師離世的消息公開後,老師生前的朋友、同事及世界各地喜愛她的人,捎來許多思念的訊息,網路上滿滿是對老師的緻意。從2020 年12 月5 日的追思禮拜、2021 年3 月26 日紀念研討會、與2021 年11 月18日逝世周年紀念會,都可以看見眾人對老師的想念。這本書的齣版,可以讓更多人透過閱讀,和老師再次連結。

  老師在《語言、語文與閱讀》裡的聲音,簡潔中有洗鍊,洗鍊中也有她為讀者的細心。編排此書的過程,我盡力保留老師2020 年6 月完成時的初稿,盡量不更動老師原本的敘寫風格。這樣,若是柯老師的故友,讀此書的文字,相當有機會「見字如見人」。若是新朋友,也可以聽見柯老師原有的聲音,這樣的聲音能帶領新朋友透過這本書認識閱讀也認識她。

  老師的一生總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神同行」(彌迦書六章8 節)。她留給世人的,不僅隻是豐富的學術著作,更多的是她生命中見證齣的屬靈德行,引領我們效法她,如她效法基督。

  這本書有些地方的行文,難免仍略有滯礙之處,主要是來自我協助迴應此書審查意見時,不得不編修重寫之處。老師的寫作總是鏗鏘有力且井然不紊,我難以望其項背。不足之處,謝謝各位讀者的包容。

  要特別感謝柯媽媽(李清麗女士)、柯律師(柯君重律師)讓我有機會協助完成此書。本書的完成閱讀研究中心同仁的勠力閤作功不可沒,先有陳傢興博士候選人協助將老師電腦裡的電子檔完整備份,再有蔡宜蓁小姐與蔡幸錦小姐協助校對。最後的封麵設計與內文的色彩計畫的安排,則要感謝美感細胞團隊引薦銀海設計在百忙中撥冗全力協助此書。

國立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陳明蕾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