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天纔理論傢魏寧格 驚世之作
引發性別論述百年爭議
逝世120週年紀念新版
引發性別論述百年爭議
逝世120週年紀念新版
1903年,《性與性格》齣版,以「性別的中間型態」為立論基點,
成為心理分析、性格學的驚世之作。
同年,23歲的天纔作者魏寧格飲彈自盡。
其後,此書引發的尊崇與批判,逾百年未歇。
原著齣版超過一世紀之後,終於有中文譯本。
《性與性格》是奧地利哲學傢魏寧格成名作,也是其生前發錶的唯一著作。該書於1903年齣版後,魏寧格自道:「我麵臨著三種可能:絞架、自殺,或者連我自己都不敢想像的輝煌。」同年,二十三歲的魏寧格於維也納舉槍自盡。奇葩之死,使這本書終於揭起空前轟動,被譯為多種語言,暢銷全歐。連佛洛伊德後來也必須承認,魏寧格確實「頗具天纔」。
本書以「性別的中間型態」為立論基點,成為心理分析、性格學的驚世之作。魏寧格認為現實中不存在絕對意義的男性(M)與女性(W),人人都是這兩種類型素質的混閤,一個人的基本性格取決於兩者的比例及構成方式:男性素質代錶「有」,而女性素質代錶「無」。作者旁徵博引大量當代哲學、科學思想,其驚世駭俗的見解受到熱烈推崇,卻也招來「厭女」、「反猶主義」等罵名,爭議喧騰百年。
《性與性格》探討十九、二十世紀之交的歐洲,女人崛起、男人陰性化、同性戀等現象所引起的價值動搖與性焦慮,百年來,不論贊成或反對他論點的人,都可以從這本書裡找到持續討論的焦點。
・・・
《性與性格》和當前流行書,相似也相異。
相似的原因之一是都在因應時代的性焦慮。
引起焦慮的時代風流人物,
就是社會地位慢慢提高的女人,以及陰性化的男人。
他們挑戰瞭男上女下的權力關係,
也因此在百年前的維也納以及在百年後的今日,威脅瞭主流社會價值。
這種性焦慮如何熬過百年的歷史波摺而不墜,值得思考。
——紀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