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作者 亞瑟.本森
出版者 崧燁文化
翻譯者 王少凱
出版日期 齣版日期:2023/05/15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2-0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那段歲月,本森的人生就像受到詛咒一樣,
  不過三年光景,接連痛失愛妻、兒女、摯友,
  原本堅持天天寫日記,暢談自身對生活的觀察,
  重重打擊竟令他無法再提筆創作,一切隻剩無助和沉默。

  應該跟隨死者的腳步嗎?上帝又為什麼安排自己獨自活著?
  沉寂與黑暗,從來就不是喧囂世界的騷擾者,
  人生不該屈服命運,而要能自主決定未來的模樣。

  ▎即便是心頭所愛,也避不開陰影籠罩
  在思及哲學相關的問題時,本森不免產生一種疑惑,
  想要探索的事情還有很多,內心卻感到一陣陣空虛,
  彷彿不管探究的主題多新穎,最終都難以避免「思想倦怠」
  ——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甚至不知道生命的意義何在。

  「人們渴望投入上帝的懷抱,卻又常被無情地趕迴陳腐局促的生活,為責任、勞作、飲食、睡眠所睏擾,尤其還要與我們一樣無知的其他人,與那些驕傲自大之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耐性聆聽他們自以為是的對世界萬物的闡釋。」

  ▎世間存在許多被麯解的藝術,隻求華麗而毫無靈魂
  本森前往一戶權貴人傢,遇見一個年輕人在哼唱舒伯特的歌,
  對方的發音含混、語氣呆闆、節奏單調,令作者感到相當不適。
  但是對他們而言,觀察當下的情緒選擇相應麯目是不必要的,
  重點在於這些麯子是齣自舒伯特之手——「一切皆為虛榮」。

  「一切循規蹈矩的作品——技法陳舊或是錶現生硬沒有靈感的藝術,無論完成得多麼高超,多麼完美無瑕,終究一文不值,充其量隻是另一種枯燥乏味的勞動。」

  ▎循環反覆的精神摧殘,無法掩飾的焦躁不安
  據後世研究,本森的傢族有遺傳性躁鬱癥,
  但當時的醫學技術尚未能給予明確診斷及對癥下藥,
  這使本森變得既多疑又脆弱,好像所有的關心都隻是施捨,
  他不可控地傷害最親密的傢人,從而陷入痛苦而無法自拔。

  「心情愉悅時,一切都輕鬆愜意,招之即來;而心情煩躁不安,百無聊賴,甚至心懷不滿時,雖不斷爭取,卻仍不能如意,到頭來隻會感到心神俱疲。更糟糕的是,我不喜歡博取別人的同情,寧願自己孤獨、寂寞的承受。我從不自我憐憫,而且別人的憐憫會讓我感到羞愧、心虛。」

  ▎獨自麵對生活的苦痛,備嘗孑然一身的落寞
  本森一傢人原本感情甚篤,生活也過得平淡幸福,
  不料兒子埃裏剋、妻子莫德卻在三年間先後辭世,
  最後連最貼心的女兒麥琪也沒能留住,離他而去,
  剎那間天崩地裂,整個世界隻剩下自己苟延殘喘……

  「看見後麵的風景漸漸淡齣視野,我的心情既沉重,又輕鬆。這像在荊棘叢生的人生中恣意翻滾,像故意拾起一簇簇的長矛刺嚮心臟,我儼然傷成瞭一隻渾身赤裸的動物,全身的皮膚都已脫落,每一次刺痛都讓我一陣蜷縮,血水如注般流淌。」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日記集,時間跨度從1888至1891年。短短三年內,經歷瞭人生的劇變:精神疾病突發,妻子、兒女相繼離世,甚至一位與自己相談甚歡的老友也不敵病魔的摧殘……原本悠然自在的日子不再。本森於文中記下自己心境轉變、無法繼續創作的原因,從一開始的樂觀堅持到最後將一切交付上帝,讀來令人感慨萬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亞瑟.本森(Arthur Benson,1862~1925)


  英國著名的散文傢、詩人、作傢,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先後齣任格雷欣學校校長和莫德林學院院長。雖然身患躁鬱癥,本森仍是一位傑齣的學者和多產作傢,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他在人生最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總字數高達400萬,為世人留下瞭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

譯者簡介

王少凱


  外語學院教學院長、教授、劍橋商務英語(BEC)考官。先後發錶論文18篇。作品:《父與子:信仰與偏見》、《歐巴馬演講精華》、《對話寂靜》、《寧靜的力量》、《理所應當的生活》、《放飛你的心》、《平和的生活》等。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序言
導言

1888年9月8日
瑞士
奇怪的心情
空虛的心靈

1888年9月15日


1888年9月18日
令人心痛的迴信
我的書
聲譽

1888年9月25日
來訪的客人
封建思想

1888年10月4日
隱私
採訪

1888年10月9日
詩人
為生活而工作

1888年10月12日
藝術傢的稟賦
藝術傢和道德傢

1888年10月21日
書的誕生過程
美的創造

1888年11月6日
藝術的偉大

1888年11月20日
藝術的偉大

1888年11月24日
乞丐的孩子

1888年11月25日
唐的來訪
文學的價值

1888年11月29日
自殺

1888年12月2日
鼕日夕陽
隱沒的日子

1888年12月4日
結構與色彩

1888年12月10日
一個童話故事
與生活同步

1888年12月14日
四季的美麗
藝術傢的渴望
藝術的評判標準

1888年12月22日
羅斯金與卡萊爾
災難的意義

1889年1月3日
不幸的凡人
墜入地獄

1889年1月8日
鼕日世界
漂泊
我的渴望

1889年1月15日
何時停步
天纔的奧祕

1889年1月18日
歇斯底裏癥

1889年2月1日
灰暗的影子
狂躁的神經

1889年2月3日
娛樂

1889年2月7日
絕望
衝突
禁門之內

1889年2月20日    
礦井
預測

1889年2月24日
訪友
令人欣慰的友誼

1889年2月28日
安慰

1889年3月3日
《詩篇》第119首

1889年3月8日
死亡的陰影
體會
勇氣

1889年3月14日
職責
理想中的和諧

1889年3月20日
卡萊爾夫婦
事實與虛構

1889年3月28日
春晚
朝聖之旅

1889年4月4日
磨坊主
工作

1889年4月9日
盧梭

1889年4月14日
幻覺
歪麯的信仰
神祕中的神祕

1889年4月25日
罪過的含義
艱難的妥協

1889年5月2日
一首歌
生活的藝術

1889年5月8日
設計

1889年5月14日
神聖的雕塑

1889年5月23日
道德的標準
安慰

1889年6月4日
文化
文化與想像

1889年6月8日
正確的資訊
書的用處

1889年6月14日
新習慣
教書
教育方法
多樣的愛好
宗教教育
報春之路

1889年6月20日
教育的目標

1889年6月28日
羅斯金主義者
隱私
書的生命力
書的隱私問題

1889年7月1日
情緒

1889年7月8日
社交

1889年7月15日
成長

1889年7月18日
法蘭西斯.威利特

1889年7月28日
公立學校
人生之課
靈感的閃現

1889年8月8日
恐懼的陰影

1889年8月11日
埃裏剋病瞭

1889年8月12日

1889年8月13日
我的兒子,我的兒子

1889年8月19日
喪子之痛

1889年8月28日
魂牽夢縈

1889年8月30日
如釋重負
希望

1889年9月5日
摯愛與悲傷

1889年9月7日
生意倒閉

1889年9月12日
記憶

1889年9月15日
最後一次與埃裏剋散步

1889年9月20日
無法慰藉
黑暗中的心

1889年9月25日
母愛

1889年10月10日
搬傢

1889年12月15日
告別

1890年2月10日
一所老房子

1890年4月8日
我們的新傢

1890年5月16日
新的生活
難解的心結

1890年5月25日
常態的生活
單調的談話

1890年6月3日
人生的境界

1890年6月18日
一位新朋友
花園散步
老先生
一次談話
老先生的經歷
問題所在
上帝的旨意
啟迪

1890年7月10日
新的生活
心靈的成長

1890年8月25日
莫德病瞭
心靈的歸宿

1890年9月6日
生活的陰影
麥琪

1891年2月6日
對麥琪的打擊
孤獨

1891年2月8日
等待
幻象

1891年2月10日
一個寓言故事
孩子與花園
孩子

1891年2月14日
落空的意願

1891年2月18日
羔羊

1891年3月8日
遙遠的希望

1891年4月3日
體驗人生

1891年4月24日

1891年5月10日
上帝般的平和

1891年6月6日
鄉間小徑

1891年6月20日
上帝的智慧

1891年6月24日
帶翅膀的鮮花

1891年7月8日
基督教科學

1891年7月19日
流便的悲傷

1891年8月18日
死亡之榻

1891年10月12日
見證
平和之路

 

圖書序言



  本書講述的內容有些神經兮兮的,也許一些人會做齣這樣的判斷,或有這樣的感受。的確,本書與疾病相關,它講述瞭一個備受疾病睏擾的靈魂的故事,但並不是所有與疾病相關的故事後麵都隱藏著一種病態的心理。如一篇研究癌癥的學術論文,它是從病理學的角度去寫的,就不存在所謂的病態問題。近幾年,為公眾利益著想,人們常把疾病當成一種自然現象,不再諱莫如深,也不再妄加非議,認為疾病是魔鬼附體,把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獨鎖空閣,與人間隔離。然而,從一個極端走到瞭另一個極端,有些人竟然認為遭受心智睏苦之人,是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幻想傢,認為他們隻要意誌堅定,多融入五彩斑斕的現實社會,就可恢復正常。這種想法愚蠢透頂,讓人對此類病人緘默視之,失去瞭同情之心,也抽迴瞭援助之手。卡萊爾和蘭姆的朋友普魯剋特夫人,一位睿智而堅忍的女人,就叮囑一位外錶總是病怏怏的年輕人說:「韆萬不要告訴別人你的健康狀況!他們根本就不在乎。」在某種意義上,這個建議充滿善意,也非常明智。人們通常認為,隻要意誌堅定,藐視痛苦,就可以把痛苦束之牢籠。但是麵對痛苦如果從積極意義上講,遭受痛苦的摺磨也許別有一番深意。痛苦,絕不是拙劣的錯誤,善意的失誤,而它是多彩世界不可或缺的一幕。

  痛苦或許已經過去,或許正在瘋狂肆虐,或許即將襲來,不管怎樣,我們都必須麵對,又何必刻意隱瞞呢?大韆世界,蕓蕓眾生,一人的坦誠會讓無數人受益。最暗無天日的苦痛來自於可怕的與人隔離的孤寂。如本書能灑落一縷微茫之光,讓世人感受到一絲光明的福祉,本人將不勝滿足。痛苦中沒有病態,坦誠中沒有病態。對痛苦漠然忍受,認為痛苦無可救藥,難以避免,纔是萬病之源。本書的目的也在於說明:痛苦有法可醫,有藥可治,是萬能仁愛的天意之溫情所在。
 
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
亞瑟.剋裏斯多福.本森
1907年7月14日

圖書試讀

1888年9月8日
 
瑞士
 
在策馬特度過瞭一個愉快的假期後,昨天我們迴到瞭傢。我們在策馬特整整待瞭2個月。在那裡遇見瞭許多可愛之人,過得非常快樂。那裡天氣很好,可以長時間地散步,悠閒地讀書,盡情享受戶外生活的美好。但我並不喜歡瑞士。那裡有無數巍峨壯觀的景緻,而真正讓人心馳神往、耳熟能詳的微觀美景卻寥若晨星。那昂然聳立的山峰,斜插雲端的皚皚白雪,冰層覆蓋的殘岩巨石——到處都透露著威嚴與神祕。我們無法知曉那裡在發生著什麼、它們在期盼著什麼。它們根本透露不齣人類的訊息,甚至與人類毫不關聯。每個星期,人們都要到悶熱卻整潔的禮拜堂聽布道,由一些當地有名的牧師進行傳教,內容是關於休息的必要性或是滿懷敬畏領會上帝傑作的益處。瑞士的山脈莊嚴巍峨,卻隻讓我感到瞭人類在上帝的心中以及他的神聖旨意中的渺小。如果是一名福音傳道者,需要靜思冥想時,我絕不會在這些大山中踐行。因為那樣我會強烈的感嘆《詩篇》中傳教士所言:「人類究竟是什麼,讓上帝如此警覺?」我會為此深深感到沮喪。我常常認為,人類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瞭遭受痛苦,這是人類的宿命。而一直在遭受冰凍、荒蕪摺磨的大地,也對生命充滿敵意,它更應該得到救贖。日復一日,在高高的山麓之間,我時常感到一絲睏惑,糾結於如何解釋一些奇怪的現象:那些殘岩、冰柱如何常年頑強的生存下來。顯然,這與人類毫無關係。至少,很難想像它們的存在是為瞭讓人類置身其中,悠然地休憩。
 
穿過瑞士翠柏濃鬱的山榖,路過瞭一個建在高地的山村。山村景色怡人,村捨聚攏在一座帶著尖塔熠熠閃光的教堂周圍。木屋藍色罩麵,上麵高高的飛簷恣意捲麯,鳥瞰著周圍的一切。我禁不住觸景生情,瑞士也許真是一個休養生息的好去處,山榖、高峰和雪地都為它提供瞭天然的屏障。再往上走,到達山頂,你就會發現瑞士其實是由一片貧瘠的山脈所環繞,到處是一望無際冰冷的山石和冰川,隻有山地上纔露齣幾道淺淺的綠意。在這裡,人們為瞭生存必須彎腰弓行,要知道人類畢竟隻是上帝寬容的產物啊。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祭壇之焰,亞瑟.本森日記集:用「真情」跨越生活無止盡的絕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