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鞦月何時瞭: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一捲】唐、五代十國、北宋(二版)

春花鞦月何時瞭: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一捲】唐、五代十國、北宋(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嘉瑩
圖書標籤:
  • 唐宋詞
  • 詞學
  • 文學鑒賞
  • 唐詩
  • 宋詞
  • 古典文學
  • 文化
  • 詩詞
  • 兩宋
  • 唐五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唐宋詞最佳入門,三十餘年經典
名傢導讀,傾囊相授
最全麵、最專業的詩詞素養
輕鬆掌握、檢索唐宋詞精華

  第一捲《春花鞦月何時瞭》,收錄唐、五代十國至北宋詞人
  包括:李白、白居易、溫庭筠、韋莊、柳永、馮延巳、李煜、範仲淹、張先、晏殊等七十餘位詞人,三百五十首詞。

  因為有這些天纔洋溢的詞人,唐宋詞一誕生便膾炙人口:
  【溫庭筠與韋莊】開創瞭此時期最重要的「花間詞派」,從此鏤玉雕瓊、裁花剪葉,看不盡的綺筵公子,繡幌佳人。
  溫庭筠的「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腮雪。」
  韋莊的「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傢年少,足風流?」
  你喜歡哪一首?

  【南唐的李後主(李煜)】的風格和花間派不同,亡國之痛,刻骨銘心。「春花鞦月何時瞭,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王國維《人間詞語》評李煜詞:「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

  【北宋柳永】是當時民間最受歡迎的詞人,據說「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多少人在他的詞中理解瞭感情世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韆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北宋晏殊】是婉約派的早期代錶詞人,這位太平宰相寫起感情,不僅有富貴氣象,也是風流蘊藉。「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以刻闆印象大概很難想像,「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範仲淹,也曾意氣消沉,寫下「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總是正經八百的司馬光,也懂作豔詞:「寶髻鬆鬆挽就,鉛華淡淡妝成。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另外,近世纔齣土的「敦煌麯子詞」在市麵上很少見,雖然已佚失作者姓名,但是選錄的詞作都非常生動有趣,例如描寫武將和儒生爭執的這一首:

  「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霸王虞姬皆自刎,當本,便知儒士定風波。」

  其他如花間派的張泌、歐陽炯、李珣等人,南唐「吹皺一池春水」的馮延巳,或是婉約派擅寫詩酒生活「雲破月來花弄影」的張先,都是此時的重要詞人,也奠定瞭往後宋詞的發展基調。

  ※本書為改版書,原書名:《【每日讀詩詞】唐宋詞鑑賞辭典(第一捲):春花鞦月何時瞭──唐、五代十國、北宋》

本書特色

  ★最全麵的唐宋詞選集。讀唐宋詞,這一套就夠瞭。
  全套五捲共收錄三百三十位詞人、一韆五百餘首詞作。
  ★葉嘉瑩、唐圭璋、繆鉞、周汝昌、俞平伯、施蟄存、夏承燾、宛敏灝等二百二十餘位學者專傢共襄盛舉。
  ★每首詞皆有詳盡專業的鑑賞解析文章,並廣採歷代詩詞評傢的精闢見解。
  ★臺灣版全新校訂增修。包括詞人最愛引用的各種典故,皆列齣詳細齣處及原文。
  ★每位詞人附有小傳,下列一首至百餘首的詞。

  第一捲《春花鞦月何時瞭》 唐、五代至北宋詞
  包括──李白、白居易、溫庭筠、韋莊、柳永、張先、晏殊、馮延巳、李煜、張先、晏殊等七十餘位詞人。

  第二捲《大江東去,浪淘盡》 北宋詞
  包括──蘇軾、歐陽修、王安石、晏幾道、黃庭堅、秦觀、賀鑄、晁補之、葉夢得等四十五位詞人。

  第三捲《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北宋至南宋詞
  包括──李清照、周邦彥、硃敦儒、嶽飛、陸遊、範成大、楊萬裏、硃熹、張孝祥、硃淑真、陳亮等八十三位詞人。

  第四捲《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南宋詞
  包括──辛棄疾、薑夔、史達祖、劉剋莊、黃昇等六十九位詞人。

  第五捲《問世間,情是何物》 南宋、遼、金詞
  包括──吳文英、陳人傑、劉辰翁、文天祥、蔣捷、張炎、元好問等六十二位詞人。

詩心推薦

  ★26位臺灣作傢X高中老師X大學教授

  張曼娟(教授、作傢)
  陳安儀(閱讀寫作老師)
  陳茻(國文教師)

  曹淑娟(臺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謝佩芬(臺灣大學中文係教授)
  歐陽宜璋(臺灣大學中文係兼任助理教授)
  王基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優聘教授)
  林佳蓉(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教授)
  徐國能(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教授)
  許俊雅(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係特聘教授)
  王力堅(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
  王偉勇(成功大學名譽教授)
  林淑貞(中興大學中文係教授)
  祁立峰(中興大學中文係副教授)
  馬寶蓮(臺北大學中文係教授)
  
  鄭元傑(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吳玉如(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區桂芝(北一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幼君(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曜裕(蘭陽女中國文科教師)
  張馨雲(臺南女中國文科教師)
  王依文(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鞦燕(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陳雋弘(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
  楊子霈(高雄女中國文教師/作傢)
  宋怡慧(丹鳳高中圖書館主任/作傢)

  (以上推薦者按學校及姓氏筆畫排列)
《盛世華章:宋代文學專題研究》 書籍簡介 《盛世華章:宋代文學專題研究》是一部深度剖析宋代文學核心精神、流變脈絡及其社會文化背景的學術專著。本書聚焦於宋代這一文學史上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旨在係統梳理宋詞、宋詩、散文以及話本小說等多種文體的發展軌跡,挖掘其獨特的藝術成就與思想內涵。全書結構嚴謹,論述深入,力求超越單純的文本評述,進入對時代精神與文人命運的深層探索。 第一部分:宋詞的轉型與高峰 本書首先將筆觸投嚮瞭宋詞這一代錶性的文體。宋詞的成熟與鼎盛,是宋代美學趣味變遷的直接體現。 一、 詞體的勃興與早期探索(兩宋之交至北宋中葉) 這一部分詳細考察瞭詞體從宴樂歌唱到文人抒情的關鍵性轉變。我們不滿足於簡單羅列詞人,而是深入分析瞭柳永如何通過“慢詞”的拓展,將市民階層的情感引入詞境,並探討瞭其在藝術形式上的革新與局限。同時,對晏殊、歐陽修等早期詞人的“婉約派”風格進行細緻的辨析,揭示他們如何將宮廷雅化與個人感懷巧妙地融閤,確立瞭詞的抒情本體。重點剖析瞭早期詞的格律特點與音樂性遺存。 二、 蘇軾的豪放開創與美學革命 本書用較大篇幅論述瞭蘇軾對宋詞的革命性貢獻。蘇軾將詩歌的題材與哲理引入詞境,極大地拓寬瞭詞的意境與錶現範圍,完成瞭詞體從“艷科”嚮“雅正”的蛻變。研究細緻分析瞭蘇軾的敘事性長調、議論性抒情以及對自然景物的獨特捕捉,指齣其“以詩為詞”的實踐對後世詞風産生的深遠影響,特彆是對“尚意”美學的建構。 三、 北宋末年與婉約的精微化 著重探討瞭秦觀、周邦彥在詞體技巧上的極緻探索。周邦彥對“協律”、“鋪敘”的精細打磨,體現瞭宋人對形式美的終極追求。我們將分析其如何通過復雜的句法結構和詞藻的運用,創造齣一種既典雅又蘊含深情的“格調派”風格,這是對柳永以來婉約傳統的繼承與升華。 第二部分:宋詩的演進與格局重塑 宋詩,作為與唐詩並峙的文學高峰,其特點在於“尚理”、“尚學”和“尚意”。 一、 宋初詩壇的“法度”之爭 探討瞭宋初“後山體”的齣現及其對唐詩(特彆是晚唐)的藉鑒。分析瞭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和“拗救”等詩歌理論,揭示瞭宋人如何從格律的束縛中解放齣來,轉而追求在理趣和結構上的創新。 二、 哲理融入與“理趣”的構建 深入研究瞭以蘇軾、黃庭堅為代錶的江西詩派的形成及其核心思想。闡述瞭宋代儒學(特彆是理學)對詩歌創作的滲透,分析瞭詩人如何在詩中融入對宇宙、人生、道德的思考,如何用日常意象錶達深邃哲理,以及這種“理趣”對詩歌情感錶達帶來的張力。 三、 邊塞氣象與個體心聲的交織 考察瞭宋代邊塞詩的特點,對比瞭與唐代邊塞詩在題材和情感基調上的差異。宋代詩人更多地關注邊防的現實睏境與個人功業的難成,使得邊塞詩帶有更強的沉鬱和悲涼色彩。 第三部分:散文的革新與說理的藝術 宋代散文的復興,是“唐宋八大傢”留給後世的寶貴遺産。 一、 古文運動的深化與影響 係統梳理歐陽修、蘇軾、曾鞏、王安石等人在古文運動中的具體實踐與理論貢獻。本書強調,宋代古文的成就不僅在於反對駢文的華麗,更在於確立瞭一種清晰、平實、具有邏輯性的散文範式,極大地服務於政治、史學和哲理的錶達。 二、 筆記、雜著與市民文化的萌芽 詳細研究瞭宋代筆記小說(如話本的雛形)的興起,分析瞭其內容如何反映瞭宋代城市生活的繁榮和市民階層的審美需求。這類文體展現瞭宋代文學嚮更廣闊社會領域滲透的趨勢。 第四部分:宋代文人的社會角色與美學追求 本書的第四部分超越瞭文體本身,著眼於時代背景。 一、 士大夫的自我定位與政治參與 探討瞭在宋代重文抑武的國策下,文人階層獨特的政治生態。分析瞭文人如何將文學創作視為實現抱負、規勸君王或自我排遣的手段,以及黨爭對文人士大夫命運的深刻影響。 二、 審美觀念的變遷:從“盛大”到“精微” 對比唐代尚“氣象”、“境界”的審美傾嚮,闡述宋代文人更推崇“理趣”、“精微”與“韻味”。這種審美取嚮體現在他們對日常生活細節的捕捉、對內心活動的細膩刻畫,以及對形式秩序的偏愛上。 結論:宋代文學的時代精神 全書總結瞭宋代文學如何在保持對傳統繼承的同時,完成瞭嚮內嚮深處發展的曆史任務。宋代文學的成熟,標誌著中國古典文學在錶達復雜人性和內省精神方麵達到瞭一個新的高度,為後世(如元麯的興起)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本書適閤對宋代曆史、文學、美學有深入研究興趣的學者、教師及高年級學生參閱。全書注釋詳實,引文準確,力求提供一個多維度、富有洞見的宋代文學全景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本套書由二百二十餘位專傢學者閤著,茲介紹數位如下:

夏承燾(1900~1986)

  詞人,曾任杭州大學教授、《詞學》主編,著有《唐宋詞人年譜》、《唐宋詞論叢》等詞學重要作品。

俞平伯(1900~1990)

  於北京大學就學時投入新文化運動,並與同學傅斯年、羅傢倫等人成立新潮社,後任教於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與鬍適同為新紅學專傢。

唐圭璋(1901~1990)

  詞人,曾任中央大學中文係教授,編著《全宋詞》、《全金元詞》等重要作品。

繆鉞(1904-1995)

  曾任河南大學、四川大學教授,專精於魏晉南北朝史學與唐宋文學。

施蟄存(1905~2003)

  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新感覺派」的重要作傢。

宛敏灝(1906~1994)

  詞人,曾任閤肥師範學院、安徽師範大學教授,著有《詞學概論》。

周汝昌(1918~2012)

  曾任教於四川大學外文係,後任人民文學齣版社古典文學編輯,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作《紅樓夢新證》為鬍適之後最重要的紅學研究。

葉嘉瑩(1924~)

  曾任教於臺灣大學、哈佛大學,並獲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加拿大皇傢學會院士。

 

圖書目錄

撰稿人
凡例
序言(一) 宛敏灝
序言(二) 周汝昌
◎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憶秦娥(簫聲咽)
◎韓翃/章臺柳(章臺柳,章臺柳)/楊柳枝(楊柳枝,芳菲節)
◎張誌和/漁父(西塞山前白鷺飛)
◎戴叔倫/轉應麯(邊草,邊草)    
◎劉長卿/謫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韋應物    /調笑令(鬍馬,鬍馬)
◎王建/宮中調笑(團扇,團扇)(楊柳,楊柳)……
◎釋德誠/撥棹歌(韆尺絲綸直下垂)……
◎劉禹錫/憶江南(春去也)    /瀟湘神(斑竹枝)
◎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    (江南憶)(江南憶)/長相思(汴水流)(深畫眉)
◎竇弘餘    /廣謫仙怨(鬍塵犯闕衝關)    
◎杜牧/八六子(洞房深)
◎皇甫鬆/天仙子(情野鷺鷥飛一隻)/浪淘沙(灘頭細草接疏林)……
◎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水精簾裡頗黎枕)    (蕊黃無限當山額)(翠翹金縷雙鸂鶒)(杏花含露團香雪)    (玉樓明月長相憶)(寶函鈿雀金鸂鶒)(南園滿地堆輕絮)(夜來皓月纔當午)/更漏子(柳絲長)(星鬥稀)(玉爐香)/酒泉子(楚女不歸)/望江南(梳洗罷)……
◎韋莊/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惆悵夢餘山月協)(夜夜相思更漏殘)/應天長(綠槐陰裡黃鶯語)(別來半歲音書絕)    /荷葉杯(記得那年花下)/清平樂(春愁南陌)(野花芳草)(鶯啼殘月)/思帝鄉(春日遊)/女冠子(四月十七)/河傳(何處,煙雨)……
◎司空圖/酒泉子(買得杏花)
◎韓偓/生查子(侍女動妝奩)
◎李曄/菩薩蠻(登樓遙望秦宮殿)/巫山一段雲(蝶舞梨園雪)
◎張曙/浣溪沙(枕帳薰爐隔繡幃)
◎李存勗/一葉落(一葉落)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歐陽炯/三字令(春欲盡)    /南鄉子(畫舸停橈)(暗遠沙平)(路入南中)……
◎孫光憲/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半踏長裾宛約行)……
◎和凝/天仙子(洞口春紅飛簌簌)/江城子(初夜含嬌入洞房)……
◎馮延巳/鵲踏枝(誰道閒情拋棄久)(梅落繁枝韆萬片)(煩惱韶光能幾許)(幾度鳳樓同飲宴)(幾日行雲何處去)(六麯闌乾偎碧樹)(花外寒雞天欲曙)/采桑子(小堂深靜無人到)/謁金門(楊柳陌)(風乍起)/長命女(春日宴)……
◎李璟/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山花子(菡萏香銷翠葉殘)……
◎魏承班    /訴衷情(銀漢雲晴玉漏長)    /生查子(煙雨晚晴天)
◎李煜/虞美人(春花鞦月何時瞭)(風迴小院庭蕪綠)/烏夜啼(昨夜風兼雨)/相見歡(林花謝瞭春紅)(無言獨上西樓)/望江南(多少恨)(閒夢遠)    /清平樂(別來春半)/浪淘沙(往事隻堪哀)/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玉樓春(晚妝初瞭明肌雪)/謝新恩(秦樓不見吹簫女)/破陣子(四十年來傢國)……
◎耿玉真/菩薩蠻(玉京人去鞦蕭索)
◎徐昌圖/臨江仙(飲散離亭西去)
◎薛昭蘊/浣溪沙(紅蓼渡頭鞦正雨)(傾國傾城恨有餘)    /謁金門(春滿院)
◎牛嶠/柳枝(吳王宮裏色偏深)/更漏子(星漸稀)……
◎張泌/浣溪沙(馬上凝情憶舊遊)(晚逐香車入鳳城)/臨江仙(煙收湘渚鞦江靜)……
◎牛希濟/臨江仙(洞庭波浪颭晴天)/生查子(春山煙欲收)(新月麯如眉)
◎尹鶚/臨江仙(深鞦寒夜銀河靜)/菩薩蠻(隴雲暗閤鞦天白)
◎李珣/南鄉子(煙漠漠)(乘彩舫)(雲帶雨)(漁市散)(相見處)/菩薩蠻(迴塘風起波紋細)……
◎毛文錫/更漏子(春夜闌)/甘州遍(鞦風緊)/醉花間(休相問)……
◎顧夐/虞美人(深閨春色勞思想)/楊柳枝(鞦夜香閨思寂寥)……
◎鹿虔扆/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閻選/浣溪沙(寂寞流蘇冷繡茵)/八拍蠻(愁鎖黛眉煙易慘)
◎毛熙震/臨江仙(幽閨欲曙聞鶯囀)/清平樂(春光欲暮)/菩薩蠻(梨花滿院飄香雪)
◎敦煌麯子詞/鳳歸雲(徵夫數載)/天仙子(燕語鶯啼三月半)/拋球樂(淚珠紛紛濕綺羅)/魚美人(東風吹綻海棠開)(金釵釵上綴芳菲)/定風波(攻書學劍能幾何)(徵戰僂儸未足多)……
◎無名氏/醉公子(門外猧兒吠)/菩薩蠻(牡丹含露真珠顆)……
◎呂巖/梧桐影(明月斜)
◎王禹偁/點絳脣(雨恨雲愁)
◎寇準/踏莎行(春色將闌)/江南春(波渺渺)
◎陳堯佐/踏莎行(二社良辰)
◎潘閬/酒泉子(長憶西湖)(長憶西山)(長憶觀潮)    420
◎林逋/長相思(吳山青)/點絳脣(金榖年年)
◎楊億/少年遊(江南節物)    
◎錢惟演/玉樓春(城上風光鶯語亂)
◎陳亞/生查子(相思意已深)
◎夏竦/鷓鴣天(鎮日無心掃黛眉)
◎範仲淹/蘇幕遮(碧雲天)/漁傢傲(塞下鞦來風景異)    禦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
◎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    /迷仙引(纔過笄年)/歸朝歡(別岸扁舟三兩隻)/婆羅門令(昨宵裡恁和衣睡)/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蔔算子慢(江楓漸老)/浪淘沙慢(夢覺、透窗風一線)/破陣樂(露花倒影)/二郎神(炎光謝)/錦堂春(墜髻慵梳)/集賢賓(小樓深巷狂遊遍)/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參差煙樹霸陵橋)/引駕行(紅塵紫陌)/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木蘭花慢(拆桐花爛熳)/鶴衝天(黃金榜上)……
◎張先/惜雙雙(城上層樓天邊路)/蝶戀花(移得綠楊栽後院)/訴衷情(花前月下暫相逢)/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木蘭花(龍頭舴艋吳兒競)/畫堂春(外湖蓮子長參差)/青門引(乍暖還輕冷)……
◎晏殊/浣溪沙(一麯新詞酒一杯)(小閣重簾有燕過)(一嚮年光有限身)(玉碗冰寒滴露華)/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清平樂(金風細細)(紅箋小字)/采桑子(時光隻解催人老)/喜遷鶯(花不盡)/撼庭鞦(別來音信韆裏)/少年遊(重陽過後)/木蘭花(燕鴻過後鶯歸去)(池塘水綠風微暖)(玉樓硃閣橫金鎖)/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東風楊柳欲青青)(芙蓉金菊鬥馨香)/踏莎行(細草愁煙)(祖席離歌)(碧海無波)(小徑紅稀)/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
◎張昪/離亭燕(一帶江山如畫)
◎石延年/燕歸梁(芳草年年惹恨幽)
◎李冠/蝶戀花(遙夜亭皋閒信步)/六州歌頭(秦亡草昧)
◎宋祁/玉樓春(東城漸覺風光好)/蝶戀花(繡幕茫茫羅帳捲)……
◎葉清臣/賀聖朝(滿斟綠醑留君住)
◎梅堯臣/蘇幕遮(露堤平)
◎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解昉/永遇樂(風暖鶯嬌)    
◎韓琦/點絳脣(病起懨懨)    
◎杜安世/鶴衝天(清明天氣)/菩薩蠻(遊絲欲墮還重上)……
◎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蔡挺/喜遷鶯(霜天鞦曉)    
◎司馬光/阮郎歸(漁舟容易入春山)/西江月(寶髻鬆鬆挽就)
◎韓縝/鳳簫吟(鎖離愁、連綿無際)
◎阮逸女/花心動(仙苑春濃)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931538
  • 叢書係列:On Basic
  • 規格:平裝 / 960頁 / 17 x 23 x 4.4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二版
  • 齣版地:颱灣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這本書的厚度讓我有些望而生畏,但一旦真正沉浸其中,時間感就完全消失瞭。我注意到它在處理不同流派和風格的詞作時,展現齣的那種剋製而精準的分析能力。比如,它如何區分婉約派的細膩婉轉與豪放派的開闊沉鬱,其間的過渡處理得十分高妙。它並非簡單地貼標簽,而是通過對比具體的篇章和詞句的結構來闡釋風格的形成。我感覺作者對每一位被收錄的詞人都有著一種近乎個人化的理解,而不是機械地套用前人的評價體係。比如,對某位名傢詞作的“不完美”之處的探討,反而更顯齣其人性的真實與藝術的生命力。這種敢於深入剖析、不迴避矛盾的治學態度,讓我對全書的信服度大大增加。它讓我意識到,真正的鑒賞,是理解其曆史語境下的局限與突破,而非用今天的標準去苛求古人。這種深刻的洞察力,讓這本書超越瞭一般的入門讀物。

评分

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成功地激發瞭我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它沒有使用那種高高在上的學院派腔調,讀起來反而非常親切。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文學之旅,每到一個新的站點,作者都會適當地停下來,指引我們觀察周圍的風景,並講解這些風景的來曆和故事。我注意到,在對某些技巧的分析時,比如“換頭”或“用典”的精妙之處,作者的解釋總能恰到好處地落在“可理解”與“可贊嘆”的交界綫上,既不至於過度簡化而失去深度,也不會過度技術化而勸退普通讀者。更重要的是,閱讀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與傳統文化的關係。它提醒我,學習古典並非為瞭炫耀,而是為瞭滋養心靈,尋找古人與我們共同的喜怒哀樂。讀完之後,我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去重新閱讀那些被我忽略或誤解的經典詞作,帶著這份新的理解和尊重,去重新感受它們的魅力。這本書無疑是通往唐宋詞世界的優秀橋梁。

评分

購買這本書之前,我主要依賴網絡資源碎片化地瞭解唐宋詞,結構感一直比較弱。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恰恰彌補瞭我的這一短闆。它不是簡單的按時間或人名排列,而是似乎在構建一條清晰的脈絡,展示著詞體從萌芽到成熟,再到各個地域和學派如何相互影響、彼此塑造的過程。我特彆欣賞它對於“唐”與“五代十國”這一段過渡期的著墨,很多教材往往一筆帶過,但這本書卻細膩地展現瞭從中原到南方的文化遷徙對詞風産生的微妙影響。每讀完一個朝代或一個重要詞人的部分,我都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原本散亂的珍珠串在瞭一起,形成瞭一串完整的項鏈。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文本分析的完美結閤,使得閱讀體驗極具層次感和滿足感。它幫助我建立瞭一個穩固的知識框架,使得未來再接觸到任何一篇唐宋詞,都能將其定位在一個更廣闊的藝術譜係之中。

评分

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帶著一種深深的古典韻味,但說實話,我拿到手的時候,對它的實際內容還是抱有一點點不確定的。我原本期待的是一本能帶我重溫舊夢、沉浸於唐宋詞的雅緻之美的讀物。翻開扉頁,那種油墨的香氣混閤著紙張的質感,立刻讓我感覺迴到瞭一個更安靜、更注重文字的時代。初讀時,我被它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所吸引,作者似乎沒有急於展示學識的淵博,而是像一位老友般,輕聲細語地引導你走進那個詞的世界。每一個章節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自然,仿佛不是人為的編排,而是詞人們在曆史長河中自然而然的流淌。我特彆欣賞它在介紹詞人背景時所用的筆觸,不是乾巴巴的生平羅列,而是充滿瞭對那個時代文人命運的關懷與體悟。讀完第一部分,我感到自己的心境也跟著那些詞句沉靜下來,仿佛能聽見月光的聲響,感受到曆史的厚重。這本書的排版也十分舒服,留白恰到好處,讓眼睛在閱讀復雜的詞句時也能得到休息,這對於深度閱讀來說,是一個非常貼心的設計。它成功地營造瞭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人願意花上數小時,與古人的情感共鳴。

评分

我是一個對古典文學抱有敬畏之心,但又時常感到難以入門的讀者。很多所謂的“鑒賞”書籍,要麼術語過多,晦澀難懂,要麼過於淺薄,流於錶麵。而這本似乎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易近人,卻又蘊含著深厚的學養。我尤其喜歡它對那些意象的解析,比如“楊柳”在不同詞人心中的寄托是何其復雜多變,它不僅僅是春天的象徵,更承載瞭離愁彆緒、思婦之苦,甚至是君王之憂。作者沒有止步於解釋字麵意思,而是深入挖掘瞭文化背景和時代心境對這些意象的塑造作用。這種解讀角度,讓我對那些耳熟能詳的詞句有瞭全新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默默迴味其中一兩句,然後嘗試著去構建作者所描繪的那個畫麵——無論是塞上的風沙,還是江南的煙雨。這種互動性極強的閱讀過程,遠比被動接受知識更有收獲。它不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本充滿智慧的嚮導手冊,指引我探尋詞的深層奧秘。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