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學會Revit Structure 2016綜閤應用 (電子書)

一次學會Revit Structure 2016綜閤應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倪文忠
圖書標籤:
  • Revit Structure
  • Revit
  • 結構工程
  • BIM
  • 建築信息模型
  • Revit 2016
  • 電子書
  • 結構設計
  • 鋼結構
  • 混凝土結構
  • AutoCAD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完整解析Revit Structure鋼筋結構設計、繪圖與分析方法

  1.以建築從業人員的觀點撰寫內容,學習結構分析、鋼筋配筋設計與繪製,以及施工圖等相關作業,並提供範例檔供練習使用。

  2.詳細解說「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Profession」鋼結構設計分析及「Revit Extensions」兩種工具的連結運用技巧,以建立常用結構族,完成一座工廠之鋼結構設計。

  3.藉由Revit Structure在結構工程的運用,有效整閤相關工程的各項作業,降低成本與錯誤,提升品質、效率與安全,以及永續發展與節能減碳的工程要求。

  「一次學會Revit」係列經典書籍共三本,簡介如下:

  ■【一次學會Revit 2016 - Architecture、MEP、Structure(適用2016/2015)】
  完整解析Revit建築、機電,以及結構配筋,一次整閤三大軟體的實作流程,以專案方式貫穿三項軟體,涵蓋設計專案中建築、機電、結構(鋼筋)之圖說、軟體間設定,以及轉換應用等。

  ■【一次學會Revit MEP 2016綜閤應用】
  學習Revit電氣、給(排)水、消防與空調等繪圖方法,以及連結協同作業、圖麵配置與列印,完全掌握Revit MEP的強大功能與操作技巧。

  ■【一次學會Revit Structure 2016綜閤應用】
  學習結構分析、鋼筋配筋設計與繪製,以及施工圖等相關作業,並藉由Revit Structure在結構工程的運用,有效整閤各項作業,降低成本與錯誤。

專業推薦

  中華科技大學建築係(所)教授兼主任暨所長/李宗霖
深入探索現代建築信息模型(BIM)的基石:Revit Structure 2016 綜閤應用精要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指南,聚焦於Revit Structure 2016這一行業領先的建築信息模型(BIM)軟件在結構工程領域的綜閤應用。我們相信,掌握先進的結構建模、分析集成與文檔編製工具,是當代結構工程師、設計師以及技術人員邁嚮高效工作流程的關鍵。 本指南並非聚焦於某一特定項目的實施細節,而是建立一個堅實的基礎知識體係,讓使用者能夠靈活應對各種復雜的結構設計挑戰。內容組織遵循從基礎概念建立到高級功能應用的邏輯鏈條,確保學習者能夠循序漸進,真正將軟件能力轉化為生産力。 第一部分:基礎奠定與環境設置——構建你的數字結構藍圖 本部分是所有後續高級操作的基石。我們首先會詳細解析Revit Structure 2016的用戶界麵布局、核心術語定義以及項目管理的基本原則。理解軟件的“族”(Family)、“類型”(Type)以及參數化建模的哲學至關重要。 界麵與工作流程導覽: 深入講解功能區(Ribbon)的定製、視圖管理(平麵圖、立麵圖、剖麵圖、3D視圖)的切換與設置。特彆強調如何利用“項目瀏覽器”(Project Browser)高效組織視圖、明細錶和圖紙集。 樣闆文件與模闆選擇: 結構設計項目具有極強的規範性,選擇閤適的樣闆文件(Template)至關重要。我們將分析不同樣闆文件(例如,包含美國、歐洲或特定國傢結構標準配置的模闆)的差異,指導讀者如何根據項目需求調整或創建自己的標準模闆,確保後續建模的準確性和一緻性。 坐標係統與基準麵管理: 結構工程必須依賴精確的定位。本書將詳盡闡述項目基準點(Project Base Point)與測量點(Survey Point)的設置方法,如何導入和對齊外部參考文件(如CAD地形圖或建築模型),確保結構模型與場地及建築主體完美吻閤。 鏈接模型與協作基礎: 在現代BIM流程中,結構設計很少是孤立進行的。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鏈接(Link)建築模型或其他專業模型,設置可見性/圖形覆蓋規則,以及管理鏈接模型的同步狀態,這是多專業協同工作的基礎。 第二部分:核心結構構件的參數化建模——從梁柱到基礎的精細構建 本部分進入Revit Structure的核心建模環節。我們將超越簡單的幾何繪製,專注於參數化構件的創建與編輯,這是BIM區彆於傳統CAD的關鍵所在。 結構柱與牆的創建與修改: 講解如何定義不同截麵尺寸和材料的結構柱。重點剖析如何處理柱的頂底高程控製(Level Constraints),以及如何利用“承載樓層”(Bearing Levels)的概念來自動化高程調整。對於結構牆,我們將細緻探討其“結構層”(Structure Layer)的定義,以及如何處理與樓闆、基礎的精確連接。 梁與桁架係統建模: 梁是結構體係的骨架。本書會演示創建不同跨度、不同截麵(I型鋼、箱型梁、T型梁等)的結構梁。特彆關注梁的“坡度”(Slope)設置、偏心(Offset)控製,以及使用“框架連接件”(Framing Connectors)來精確定義梁與柱的連接關係。對於復雜屋頂或支撐結構,桁架(Truss)的自動生成與編輯技術將被深入解析。 樓闆與樓闆開洞處理: 結構樓闆的建模不僅是繪製麵積,更關乎荷載傳遞。我們將介紹不同類型的樓闆(實體樓闆、現澆闆、預製闆)的創建,以及如何在樓闆上精確創建梁、柱或設備預留的開洞(Shafts/Voids),並確保這些開洞能被後續的結構分析和詳圖正確識彆。 基礎結構設計與布置: 基礎是結構穩定性的最終保障。內容覆蓋獨立基礎、條形基礎、筏闆基礎的建模技術。重點闡述基礎的深化設計,例如如何利用“底標高”(Base Offset)和“頂標高”(Top Offset)精確控製基礎的埋深,以及如何使用“結構工具”自動生成基礎下的墊層和地梁。 第三部分:鋼筋的自動化與詳圖錶達——從三維模型到施工藍圖的橋梁 Revit Structure 2016在鋼筋建模和鋼筋詳圖的自動化方麵具有強大能力。本部分將重點指導如何高效地將三維結構模型轉化為符閤規範的二維施工圖紙。 結構鋼筋的自動化放置: 詳細講解Revit的鋼筋放置工具,包括“路徑鋼筋”(Rebar by Path)、“區域鋼筋”(Area Reinforcement)和“集中標注”(Detailing Group)。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不同的結構構件類型(梁、柱、闆、基礎)選擇最閤適的鋼筋放置方法,並精確控製鋼筋的直徑、間距、錨固長度(Hooks and Bends)。 鋼筋的視圖錶達與定製: 鋼筋的二維錶現必須清晰無歧義。本書將深入講解如何在不同視圖(平麵、剖麵)中調整鋼筋的顯示樣式、綫型和剖麵符號。重點剖析如何利用“鋼筋注釋符號”(Rebar Annotation Symbols)來清晰標注鋼筋的種類和位置。 結構詳圖與節點繪製: 盡管Revit能自動生成鋼筋,但復雜的節點連接仍需人工乾預和深化。我們將指導讀者如何創建定製的二維詳圖構件(Detail Components),用於繪製復雜的梁柱節點、剪力牆連接等,並將這些自定義詳圖應用到圖紙集中。 明細錶與數量統計: BIM的核心價值之一在於數量的精確統計。我們將構建和定製結構鋼筋明細錶(Rebar Schedule),使其能夠自動統計每種類型鋼筋的長度、根數和重量,極大提高工程量計算的準確性和效率。 第四部分:分析集成與數據交互——連接設計與計算的橋梁 Revit Structure 2016的設計流程並非孤立的建模,而是與結構分析軟件(如SAP2000, ETABS, RAM等)緊密集成。本部分將聚焦於如何確保模型數據準確地傳遞至分析環境,並從分析結果迴溯到設計模型。 分析模型生成與驗證: 介紹Revit如何自動或手動生成“分析模型”(Analytical Model)。我們將區分“物理模型”與“分析模型”的概念,指導用戶如何檢查和修正自動生成的分析荷載路徑、節點連接,以及如何設置分析荷載(如自重、均布荷載、集中荷載)。 荷載工況與組閤: 講解如何在Revit環境中初步定義和應用基本的荷載工況(Load Cases)和組閤(Load Combinations),為導齣至專業分析軟件做準備。 數據導齣與導入流程: 詳細闡述使用IFC或RVT原生格式與外部分析軟件進行數據交換的最佳實踐。重點討論在導齣過程中,如何避免數據丟失或錯誤解讀,確保分析軟件接收到正確的材料屬性、截麵尺寸和邊界條件。 結構構件的屬性與參數管理: 強調材料庫、截麵屬性庫的管理和應用。指導讀者如何確保結構構件的材料定義(如混凝土強度、鋼材牌號)與結構計算規範要求完全一緻,這是進行有效結構復核的前提。 第五部分:協作與齣圖管理——邁嚮最終交付 本書的最後部分聚焦於如何將所有完成的工作成果整閤成一套完整的、符閤行業標準的施工交付文件。 工作集的協作(Worksharing): 對於大型項目,多人協同工作是常態。我們將詳細介紹工作集(Worksets)的設置、藉用/釋放構件的流程,以及如何有效管理同步(Synchronize with Central)以避免數據衝突。 圖紙創建與版麵布局: 講解如何創建打印和發布的圖紙(Sheets),設置圖紙信息、圖框(Title Blocks)的定製。重點是視圖的裁剪、範圍設置以及注釋符號的統一管理,確保所有圖紙的視圖比例和注釋風格保持一緻。 注釋、標記與圖紙審查: 涵蓋如何使用“標簽”(Tags)自動標注梁柱編號、樓闆編號。講解如何創建和管理圖紙集中的審查標記(Review Markups),為項目交付和施工交底提供清晰的指導路徑。 通過對以上五個部分的係統學習,讀者將能夠熟練駕馭Revit Structure 2016的全部核心功能,不僅能高效地完成結構模型的創建,更能實現設計意圖到施工圖紙的無縫轉換,全麵提升在BIM環境下的結構工程專業能力。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倪文忠


  現職:林同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專案管理主任
  證照:甲級勞工安全管理技術士
  甲級勞工衛生管理技術士
  乙級建築管理技術士
  消防設備士

圖書目錄

01 Autodesk Revit® Structure 簡介
02 專案建立
03 Revit® Extensions 和 Autodesk® 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Professional 簡介
04 結構分析模型與結構分析
05 結構分析模型編輯
06 結構荷載
07 Revit® Structure 和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應用(RC 部分)
08 鋼筋配筋設計
09 Revit® Structure 和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 應用(鋼結構部分)
10 族
11 結構族的建立
12 鋼結構實例
13 空間桁架
14 施工圖說
15 施工圖麵配置與列印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761234
  • EISBN:978986476234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5.1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關於Revit Structure 2016的電子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讓人心頭一熱,畢竟在結構設計的領域裡,要找到一本涵蓋「綜閤應用」又能讓人「一次學會」的教材,實在是可遇不可求的寶物。我手上這本電子檔,拿在平闆上翻閱時,那種期待感簡直要滿溢齣來瞭。不過,實際翻閱之後,我發現它在某些環節的呈現方式,可能跟業界資深前輩們期待的「實戰」深度,還有一點點距離。例如,書中對於複雜節點的處理,雖然有圖文並茂的步驟說明,但對於背後潛藏的設計邏輯與應力分析的細微差異,著墨稍嫌不足。對於初學者或許能建立起操作的骨架,但麵對真正需要調整參數來優化結構效率的時刻,讀者可能還是得迴頭去翻閱原廠手冊,或者尋求更高階的課程輔助。這本書在介麵導覽和基礎建模的流暢性上確實下瞭苦功,視覺化效果做得很好,光影層次也讓複雜的鋼筋網格看起來不那麼令人頭痛,但結構工程畢竟是講求精準和安全性的學問,光有「會畫」是不夠的,還得要「懂為什麼這麼畫」。希望未來能有更深入探討規範應用與模型協同作業的章節補強,那樣這本書的價值纔能真正站上頂尖的地位。整體而言,它是一個很好的起跑點,但絕對不是終點站。

评分

從排版和電子書的互動性來看,這本教材確實是下瞭一番功夫的。作者的敘述風格很像一位耐心十足的學長在帶領學弟,用語很生活化,完全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技術術語轟炸。這一點對於我這種非科班齣身,但業務上必須接觸結構模型的設計師來說,是極大的福音。我特別欣賞它在講解如何「建立結構框架」時,那種將複雜的拉力、壓力構件自動化的過程描述。但是,當我們深入到鋼結構設計的細節時,比如螺栓連接詳圖的自動生成,以及如何調整這些詳圖以符閤颱灣的CNS規範要求時,書中的內容就顯得有些「國際通用化」的傾嚮瞭。在颱灣,結構設計的細節魔鬼往往藏在國傢標準的特殊要求裡,例如特定抗剪連接闆的尺寸限製或是焊縫的標示方式,這些「在地化」的知識點,是光靠軟體內建工具是無法完全滿足的。我希望這本「綜閤應用」能更進一步,提供幾個實際的臺灣案例,教我們如何「客製化」Revit的族庫和詳圖樣闆,纔能真正讓這本書成為我們日常設計的標準工具,而不隻是一個軟體操作的手冊。

评分

這本電子書帶給我的最大衝擊,是它成功地降低瞭結構建模的入門門檻。光是看到那些複雜的斜撐、剪力牆的立麵圖能夠被Revit Structure 2016如此輕易地編排齣來,就讓人對這套軟體產生極大的信心。不過,作為一個對成本控製也相當敏感的項目經理,我更關注的是「計算資源」與「模型複雜度」之間的平衡點。這本書對於如何優化模型以提高運算速度,或者如何區分哪些結構細節可以簡化處理以避免模型過載,這方麵的策略性指導較為薄弱。它教你如何畫齣最精確的樣子,但沒怎麼告訴你,在專案時程緊迫時,怎麼樣用「夠用就好」的方式來建構模型,進而加速分析與齣圖的流程。結構工程的應用層麵,最終還是要迴歸到經濟效益和時間效率。如果一本綜閤應用指南,能加入更多關於「模型輕量化策略」的章節,教我們如何聰明地使用模型,而不是盲目地將所有細節都丟給軟體運算,那它將會從一本優秀的教學書,蛻變為一份無價的實戰手冊。總結來說,操作是流暢瞭,但策略層次的指導還需要加強。

评分

說真的,我對這本電子書的「綜閤應用」這四個字抱持著非常高的期望值,因為結構工程師的工作場域,從來不是單純的畫圖而已,它牽涉到與建築師、機電顧問之間的溝通協調,以及施工麵的可行性評估。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特別留意瞭它在BIM協作流程上的著墨。電子書的排版與多媒體嵌入,確實讓學習體驗提升不少,尤其是一些關鍵指令的動畫演示,比靜態圖片來得直觀。然而,當我嘗試將書中範例模型套用到一個假設的舊大樓結構補強案例時,立刻就遇到瞭瓶頸。書中多半聚焦於新建案的標準流程,對於現有結構資訊的擷取、掃描點雲資料的匯入處理,以及如何讓Revit Structure 2016有效地與其他土木工程軟體進行雙嚮資料交換,這部分的闡述顯得有些單薄且過於理想化。我期待的是那種「教科書上沒教,但工地現場每天都在發生的問題」的解決方案,例如,當你匯入的柱頂標高數據與樓闆厚度存在微小誤差時,軟體會如何反應,以及如何透過結構族群編輯器快速修正,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你如何設定基礎梁柱的步驟。這種實務層麵的「除錯」能力,纔是真正衡量一本應用書籍深度的關鍵指標。

评分

這本《一次學會Revit Structure 2016綜閤應用》的電子書,對於我們這些從傳統AutoCAD時代轉戰BIM平颱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及時雨。它用很親和的方式,把Revit Structure中那些乍看之下讓人眼花撩亂的工具麵闆,拆解成可以一步步理解的小模組。尤其是它對「結構分析模型」與「幾何模型」之間關係的區分,講解得相當透徹,這對於避免初學者在建模時混淆結構分析的載體設定,非常有幫助。不過,這本書在針對Revit 2016這個特定版本的功能深度上,或許可以再更銳利一點。畢竟,每個軟體大版本的迭代,都會帶來新的參數化工具或更強大的運算核心。例如,對於當時Revit 2016剛導入或優化的一些特定負載組閤計算模組,書中僅僅是帶到,並未深入探討與舊版(如2015)相比,究竟帶來哪些實質性的效率提升或準確度改善。這讓我覺得,這本書或許更像是一本「Revit Structure 快速入門指南」,而非真正能讓資深用戶「一次學會」所有2016新特性的深度參考書。對於需要維持軟體知識更新的專業人士來說,這點略顯可惜,畢竟我們追求的是效率上的突破,而非僅僅是操作上的熟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