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的品牌學:一個傳統京劇團打造劇藝新美學之路 (電子書)

國光的品牌學:一個傳統京劇團打造劇藝新美學之路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張育華
图书标签:
  • 京劇
  • 品牌學
  • 國光劇團
  • 傳統文化
  • 文化創意
  • 劇藝
  • 美學
  • 行銷
  • 台灣文化
  • 表演藝術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是一本從品牌管理的視角,探討現為文化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轄下的國光劇團,如何從一個傳統京崑戲班,逐步轉型為現代劇場團隊的紀錄與論述,也是國內第一本深度探討藝術表演團體如何藉由經營管理的專業,逐步建構品牌的故事。

  本書以「品牌建構」為核心理念展開探討,來自作者在戲曲製作與行銷推廣上的實際經歷與長期觀察,覺察到無論是國光員工或者是消費觀眾,「品牌意識」都代表著一種鮮明的心理認同。可以說,國光打造品牌的過程,就是尋求與觀眾溝通、並與多元社群建立互動關係的過程。書中的論述內容,除了收錄作者多年來以國光為案例發表的各類專題論文,以及近三年接掌團務後,對於「品牌策略」思考的記述文章外,透過徵引國光歷年創作發展的記錄資料,加上親身參與國光內部變革的經驗敘述,最後再以前瞻未來的願景做總結,統整全書的撰述脈絡。

本書特色

  國光,一個公部門編制的傳統京崑劇團,如何從一個公家單位,蛻變成一個形象,一個品牌,甚至一個IP?絕對是一個該被書寫、被紀錄的品牌故事!在臺灣戲劇史,乃至文化史,都不該被忽略。為什麼?因為它的故事與經驗是獨特的:

  國光1995年成立時,曾遭業界人士唱衰不到三年就會被裁撤,沒想到一路走過十年二十年。在團隊成員共同努力下,國光一方面守住傳統根基搬演經典老戲,一方面藉新編現代文學作品、開展跨界合作推新編戲,不但留住老觀眾,同時拓展新客群,還針對多元族群發展出「客製化」產品能力。創團迄今,國光開創京劇新美學風格,創作能量日趨成熟豐沛,又累積優秀經營口碑,讓京崑劇在臺灣土地上生根茁壯,在兩岸傳統戲曲界引領風騷。

    這本書由國光劇團團長張育華與資深文化記者陳淑英共同執筆,完整剖析國光劇團的品牌經營的策略、紮根、推廣、影響與願景。

深度推薦

  國光劇團創造了台灣京劇新美學,是奇蹟,是奇葩,真正的台灣之光!——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國光團長張育華博士在前幾任的團長累積了20多年的良好基礎下,帶領著全體團員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價值轉型,其不畏艱難的勇敢精神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在她及其團隊努力下,國光劇團已可說是台灣戲曲界軟實力的代名詞。——彭双浪 友達光電董事長

  我深感國光品牌的創立、維護與推廣,走過了一條漫長的、艱辛的道路,取得了非常偉大的成就,終於柳暗花明,可以展望永續經營。——馬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 --- 《探寻古文明的迷踪:失落的帝国与未解之谜》 导读:历史的帷幕下,总有不为人知的篇章等待被揭开。 自人类文明伊始,无数辉煌的帝国崛起,又神秘地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他们留下的,不仅是宏伟的遗迹和斑驳的文献,更是无数令人遐想的谜团。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讨那些令人着迷的古代文明遗迹及其背后的故事。我们不仅关注那些广为人知的辉煌,更着重于那些在历史记载中模糊不清、甚至完全被遗忘的失落文明。 第一部:美洲的神秘石城 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深处,马丘比丘的空中花园矗立云端,其精湛的石砌工艺至今仍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然而,印加帝国并非美洲唯一的谜团。本书将聚焦于蒂瓦纳科(Tiwanaku)的巨石艺术,这座位于玻利维亚高原的古城,其居民如何在大气稀薄的高原上建造出拥有复杂水利系统的城市?我们追溯前印加文化,试图理解其太阳崇拜与天文历法的深层联系。 在更北方的中美洲,玛雅文明的突然衰落始终是考古学界的一大悬案。本书将详细分析近年来在尤卡坦半岛发现的新证据,探讨气候变化、过度开发,还是内部的社会冲突,最终导致了这些辉煌城邦的集体“失踪”。我们将穿梭于帕伦克、蒂卡尔的丛林深处,解读那些刻在石碑上的复杂象形文字,试图还原玛雅人眼中宇宙的秩序。 第二部:尼罗河畔的黄金传说与隐秘王朝 古埃及,一个以永恒和来世为核心的文明。除了众所周知的金字塔和图坦卡蒙的宝藏,尼罗河沿岸还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本书将深入探讨“被遗忘的法老”,例如那些在“阿玛尔那时期”昙花一现的宗教改革,以及女性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统治遗产。 我们特别关注埃及文明的源头,探究早期王朝统一的真正动因。考古学家们在努比亚(Kush)发现了与埃及文化交织共存的复杂社会结构。这本书将详细剖析埃及与南方邻国间的军事、贸易与文化交流,揭示一个更为广阔的非洲古代世界图景。同时,对莎草纸文献的最新解读,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古埃及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的机会。 第三部:地中海的航海霸主与冰河时代的遗迹 在地中海的蔚蓝深处,米诺斯文明(Minoan)以其克里特岛上的宏伟宫殿和壁画,展现出早期的航海强国风采。他们的文字“线形文字A”至今未被完全破译,这使得米诺斯文明的社会结构和宗教实践充满了神秘色彩。本书将结合火山爆发理论与考古证据,重构米诺斯文明在“萨特拉岛事件”后的衰亡过程。 随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更早期的欧洲大陆。在英国的威尔特郡,巨石阵(Stonehenge)的建造目的和技术挑战,依然是历史学家争论的焦点。它究竟是天文观测台、祭祀中心,还是早期社会凝聚力的象征?本书将整合最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和地质学分析,推演出古代德鲁伊或相关祭司群体如何完成这项史诗般的工程。 第四部:亚洲腹地的丝路曙光与中原的早期文明 在亚洲,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中,早期王朝的边界与过渡阶段充满了学术探讨。本书将侧重于探究夏商周三代更迭中的历史模糊地带,尤其是对“二里头文化”与“夏朝”的关联性研究。我们分析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试图从中梳理出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的雏形。 此外,本书还将讨论横跨中亚的早期丝绸之路的雏形。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楼兰、尼雅等西域古国的兴衰,是中原王朝与西方世界早期互动的重要见证。这些绿洲城邦如何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不同文化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以及它们最终如何被沙漠吞噬,都将作为重点进行探讨。 结语:历史的永恒追问 本书并非提供最终答案,而是引领读者进行一场批判性的探索。古代文明的消亡,往往是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环境变迁、资源枯竭、技术停滞或政治崩溃。通过对这些失落文明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过去,更能反思我们当下所处的文明形态,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历史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文明的潜力与脆弱。 读者对象: 历史爱好者、考古学初学者、对古代文明研究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 关键词: 考古、失落文明、马丘比丘、玛雅衰落、古埃及、巨石阵、丝绸之路、古代社会结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育華


  京劇演員出身,現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國光劇團團長。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戲曲組博士。歷任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台灣音樂館主任、劇藝發展組組長,國光劇團演出組組長、研究推廣組組長等職,長年致力於傳統表演劇藝研發、兩岸暨國際藝術交流推展、戲曲藝術教育課程籌劃、戲曲傳播行銷業務推展等,藝術行政歷練豐富。學術專長在於戲曲表演學研究,曾出版學術著作《戲曲之表演功法 ~ 以崑京表演藝術為範疇》、《戲曲表演假定性品格之探討》等。學術專文〈論戲曲「口傳心授」之傳習內涵〉曾獲權威戲曲理論學術獎「中國『海寧杯』王國維戲曲論文獎」,並先後於國內外研討會發表論文多篇。

  2014年接掌國光劇團團長,以「文化品牌」為經營座標,循「承繼經典,文化創新」之理念,研發製作具「獨特性」暨「客製化」之品牌戲曲創作;鏈結藝企合作資源,推動「臺灣京劇接班人」之青年人才育成計畫,強力培植年輕新秀出線;發展戲曲「行銷、傳播、管理」新策略,促進多元社群觀眾走進劇場。落實以「國光品牌學」之永續經營績效,建構臺灣劇藝新美學品牌團隊的發展願景。

陳淑英

  陳淑英,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曾在余紀忠時代的中國時報擔任時報媒體集團月刊主編、文化組記者。作品散見PAR表演藝術雜誌、兩岸文創誌、創價新聞。

 

图书目录

出版序        
陳濟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任  
曾永義    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怡蓁    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彭双浪    企業家友達光電董事長
馬  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宋  震    北京中央戲劇學院管理系教授
王安祈    臺灣大學講座教授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
作者序        
張育華   國光劇團團長

緒論:從危機到轉機的品牌故事  
一、京劇在臺灣 從得意到失意
(一)軍民鼎力支持
(二) 面臨內憂外患
(三)三軍劇團裁撤
二、國光劇團成立 從看衰到看好
(一)被斷言撐不過三年
(二) 承繼經典 邁向品牌之路

第壹章    品牌經營與治理:從戲班到劇場
一、「現代劇場」營運理念的引入
(一)嚴分製作創作 保障作品水準
(二) 廣聘國內外劇場研究製作人才
二、現代化的營運體制
(一) 三業務單位各司其職、分進合擊
(附行政組織執掌業務一覽表)    
(二) 制度化管理奠定永續根基
1.團長、藝術總監分工又合作
2. 節目製作流程的跨部門整合:採製作經理制
3. 制度嚴整 治理規章細則明確
4. 兩原則三階段評鑒制 促進團務向上發展
三、傳統戲班與現代劇場的調適因應
(ㄧ)富連成建立的管理規章
(二)現代劇場的專業製作理念
(三)國光新制 被抱怨管太多
四、打造金字品牌
(一)彩排視同演出 確保演出無誤
(二)關注細節,建構國光紀律精神
五、確立組織價值與經營願景
(一)強大製作能量 來自現代化的營運體制
(二)五大營運方針
1.維護傳統 型塑古為今用
2. 激勵創新劇藝,建構臺灣美學
3. 推動藝術教育,拓展觀眾人口
4. 促進兩岸交流,拓展國際舞台
5. 分享戲曲基因,建立合作平台
(三)持續打造戲曲希望工程
   
第貳章  品牌策略:化傳統遺產為文化資源
一 、品牌願景:建構「臺灣劇藝新美學」
二、品牌內容策略:翻轉傳統/打造耳目一新的傳統經典
(一) 【禁戲匯演】還戲曲藝術本色
(二) 【鬼、瘋】大展京劇功夫
(三) 【花漾二十,談戀愛吧】看懂老戲愛情故事
三、品牌個性與優勢:現代化、文學化的編創思維
(一) 深化人性思考的創作想像:思維京劇《閻羅夢》
(二) 打造華麗蒼涼的動態文學:《金鎖記》
(三) 古典韻味與當代情感的推陳出新:《十八羅漢圖》
四、品牌差異化:跨界結盟/實驗探索
(一)以實驗為名,活化傳統表演新境:《御碑亭》
(二) 京劇與交響樂相會,劇力萬鈞的跨領域挑戰:《快雪時晴》
(三) 鏈結實驗先鋒,跨域開展傳統戲的未來:《關公在劇場》
(四) 詩詞入戲,開創京崑文學劇場新形態:《定風波》
(五)深化傳統經典對話,跨文化探索的飛躍:《繡襦夢》
附: 國光劇團劇目創作類型一覽表

第叄章  品牌紮根:藝術教育與校園推廣
一、行銷傳統:從藝術教育做起
(一)以校園為基地、以教師為種苗
(二)各類型推廣規劃:課程與期程
1. 主題系統化
2.劇目特色化
3.形態多元化
二、轉化傳統
(一)藝術直達列車
(二)親子夏令營
(三)駐校藝術家計劃
(四)校園專題示範講座
(五) 製作出版影音教材
三、深耕經營青少年族群
四、下鄉拓展基層觀眾

第肆章  品牌推廣:視覺識別、形象包裝與活動促銷
一、賦予文宣視覺新意象
(一)傳統戲 展現現代化文學化個性
(二)新編戲  極致視覺堪比奧斯卡大片
(三)文案設計吸睛 激發觀眾看戲渴望
二、感動行銷
(一)以服務觀眾為前提
(二)注重互動與體驗
三、更多觀眾在哪裡?
(一)體驗行銷三部曲:全球企業家班的啓動
(二)「客製化」設計理念,開發新興科技族群
(三)媒合傳統戲曲與現代劇場的創作平臺
(四)走出臺灣,走進世界
1.兩岸交流從承繼傳統,到文化創新
2. 崑劇《梁祝》,以「文創策略」行銷經典
3. 文化美學跨境,品牌團隊向國際發聲

第伍章  品牌影響與績效實例
一、引發兩岸學術界觀察研究
二、兩岸業界名家的口碑傳頌
三、藝術教育種子教師的推動能量
四、拓展企業菁英關注參與
(一)國光轉型發展史列入北大管理教學案例
(二)「客製化」科技員工培訓課程
(三) 開展藝企共製,創新價值轉型
(四) 鏈結企業,育成京劇接班新苗
五、看數據說話:品質管理營運績效
(一) 2017年《快雪時晴》製作檢討報告
(二) 演出場次及營運收入持續走高
(三)得獎紀錄風雲榜
六、小結:品牌價值與文化定位

結論  前瞻品牌管理與實踐願景
一、活化品牌力:時代精神,人文意識,多元創新
二、品牌形象與績效管理
三、文化傳承永續經營
(一)文化、文學、文創三位一體的座標
(二)延伸品牌價值,傳統與時俱進
1.擴展口碑影響
2.形塑品牌效益
3.厚植人力資源
4.穩固文化價值
5.創造文化產值
四、結語
附錄  國光劇團歷年發展策略創作劇目一覽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137666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4.9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從組織與行銷看國光劇團

陳怡蓁  趨勢科技文化長、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暨執行長


  我是國光的戲迷,舞台上的角兒大抵都認識,更因為跟國光劇團合作趨勢文學經典劇場與實驗京崑文學劇場,而有機會經常與團長張育華,藝術總監王安祈私下相聚商議,自以為對國光劇團不能不算熟悉。

  有幸搶先拜讀【國光的品牌學】一書,才驚覺自己所知道的都是看得見的表面,隱藏在亮麗舞台之下的國光,其實暗含諸多珍貴的知識寶藏,走過的改革之路,一步步建立起來的品牌,都是足供企業經營參考的案例,更足為文創業的典範。

  書名雖只說是品牌學,其實包含了國光的歷史文化,創新改革,管理哲學,組織設計,教育計畫以及品牌經營等等,方方面面都紮實。我跳出戲迷與合作夥伴的身分,改以趨勢科技創業者和文化長的身分來閱讀這本書,更加感佩國光有如浴火鳳凰的歷練過程。在此僅以筆者比較有經驗的組織變革和品牌經營兩點,從企業的角度粗略分享心得:

  一、改革比創業更難:從戲班到劇場

  雖說是創業維艱,但當企業已經成熟之後,往往隨著時代變遷,環境與人心也生變,若不轉型很可能被巨浪淹沒,逐漸消沉以致前功盡棄。高科技業曾在2000年經歷網路泡沫期,驚濤駭浪,多少曾經一時風光的新創公司就此消失,足證沒有紮實的體質,只有瑰麗的夢想,終究不能持久。

  國光原是由三軍劇團解散之後重組而生,演員各個具有紮實的舞台功夫與表演經驗,而領導的團長和藝術總監更充滿熱情,具有發揚光大傳統戲曲藝術的夢想。為了迎合新時代的多元娛樂環境,他們必須從內而外地改革,將傳統的戲班轉變為有經營理念的劇場組織。

  組織的變革向來是企業經營的一大挑戰,首先必須提出具有說服力的願景,引入新的觀念,然後不免要汰舊換新,調整每個人的位置,建立新的管理法則與評鑑標準,更難的是要安撫人心,化解抵抗的暗潮,幫助大家逐漸適應新組織。

  這在國光這樣背負著傳統戲班文化包袱的藝術團體,更是難上加難。書中不僅詳述改革的過程,遭遇的困難,更分享組織價值與經營願景,確認五大營運方針,還附上種種實際運用的進度報表與評量標準,在在可見轉變的艱辛,也展現了至今已有的成果。

  我曾經掌管趨勢科技的全球人資,更能深深體會國光組織變革的用心良苦,尤其當我有機會近身觀察其日常運作,乍看似乎是各就各位,各司其職,各自發揮才華,然而卻能真心團結,以戲好為最高指標,以國光整體表現為榮,這不就是管理學上最難達成的「以願景來領導」(Lead by Vision)的模式嗎?

  二、在傳統與創新之間求平衡的品牌策略:化傳統遺產為文化資源

  書中第三章說「對戲曲團隊而言,品牌就是創造口碑」,口碑當然是從看戲的觀眾而來。然而把戲演好的背後,卻是全盤的精心策畫。既要留住忠實老觀眾的心,又必須吸引新生代觀眾的目光;既要傳承文化遺產,又要創造合乎新時代的藝術。有如高空走鋼索,步步驚心。

  以我所身在的資訊安全業來說,品牌行銷最重要的是解決使用者所面臨的問題,能不能防毒?能不能保護電腦安全?一翻兩瞪眼,沒有疑慮。產品有效,服務貼心,口碑自然而來。

  文化藝術的品牌經營卻沒有這麼簡單明瞭。觀眾水平與愛好各有千秋,固守傳統,只怕錯失了創新的契機;追求創新,又怕遺失了傳統的美學。然而國光劇團在團長與藝術總監分工合作之下,卻將兩者發揮到極致。

  傳統老戲以「維護傳統經典,傳承演藝功法,貼近時代脈動,護持新秀接班」為設計動機;新編創作則「立足台灣,現代情思文化思潮,人生價值思考,古今對照,互相借鏡」。甚至大膽跨領域(快雪時晴)、跨團隊(定風波(、跨文化(繡繻夢)實驗,還進一步跨足兒童劇以求「教育向下扎根,開拓欣賞族群,培養年輕社群」。

  書中詳述品牌形塑與扎根的各種實際案例,包括藝術教育與校園推廣、品牌推廣、視覺識別、形象包裝與活動促銷、品牌影響與績效實例等等,無不以「文化,文學,文創」為最高指導原則,我覺得不僅這三界的領導者與行銷團隊可以學習,連企業界都可參考。

  我以「藝企合作」的角度切入,忝為「實驗文學京崑劇場」的共同製作人。三年多來與國光劇團密切合作,與育華團長和安祈總監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與默契,藉由這本書,更深入了解國光的經營和創新理念,也更加慶幸有此美好機緣創造人生另一片天地。

  國光劇團創造了台灣京劇新美學,是奇蹟,是奇葩,真正的台灣之光!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實說,一開始我對於「品牌學」這個詞彙,其實有點抗拒。總覺得,京劇這種藝術,講求的是「神韻」、「傳承」,跟那種冷冰冰的市場定位、消費者行為分析,似乎有點格格不入。但翻閱之後,才發現我誤解了。作者並沒有將京劇「商品化」,而是很聰明地去思考,如何讓更多現代的觀眾,能「理解」並「欣賞」京劇的美。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用現代商業的語言,去重新詮釋了傳統藝術的價值體系。它探討的不是如何「賣戲」,而是如何讓「劇藝精神」不被稀釋。這種細膩的拿捏分寸,真的非常考驗作者的功力。你看,一個劇團,它的「品牌」不只是那個名字,更是台上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水袖,甚至是後場的規矩。如何將這些無形資產,系統化地傳遞出去,這才是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所在。對於想在自己領域做出點成績的朋友來說,絕對能從中獲得很多啟發,它提醒我們,再傳統的領域,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溝通策略。

评分

對於我這種對台灣在地文化有著深厚情感的人來說,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是一種溫暖的文化療癒。它讓我們看到,在快速變遷的社會裡,還是有一群人,願意為了維護一份美好的堅持而努力奮鬥。我不禁思考,我們每個人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是不是也能像這個劇團一樣,找到那個讓我們願意投入所有熱情的核心價值?這本書的影響力,其實超越了單純的商業管理範疇,它觸及了「傳承的意義」這個更深層次的問題。當我合上書頁時,腦海中浮現的不是複雜的圖表或數據,而是一幕幕鮮活的舞台景象,是那些老師傅們對藝術近乎偏執的執著。這本書成功地將嚴肅的議題,轉化為一種可以感同身受的故事,讓人讀完後,不只是學到了知識,更是獲得了一種面對生活的韌性與勇氣。它是一部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台灣文化發展的朋友們的優秀作品。

评分

最近閱讀的體驗,老實說,有點像是在品嚐一杯慢火熬煮的功夫茶。它不像市面上那些速食讀物,讀完就忘記了,而是需要時間去咀嚼、去回味的。閱讀的過程裡,我會不自覺地聯想到一些我以前看過的表演,那些經典的橋段、那些演員們的台風,甚至是後台準備時的忙碌景象。作者在文字的鋪陳上,展現了一種非常細膩的觀察力,能夠把抽象的管理學概念,巧妙地融入到京劇團這個特殊的場域中。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心思,不會讓人感到冗長或脫節,而是像一齣戲,有起承轉合。我特別欣賞它在描述困境時的坦誠,沒有過度美化傳統產業面臨的掙扎,反而很實在地呈現了轉型過程中的陣痛與抉擇。這種真實感,遠比那些空泛的成功學勵志書來得有力得多,讓人感覺到,這背後是真金白銀的汗水與心血堆砌出來的經驗談。

评分

從裝幀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紙質處理得非常好,拿在手上很有份量感,不是那種輕飄飄的影印紙,這也間接呼應了它所探討的主題——對「重量級」文化價值的堅守。我特別喜歡它在排版上對留白的運用,閱讀起來非常舒適,不會讓眼睛感到疲勞。許多專業書籍為了塞進更多的資訊,常常把版面弄得密密麻麻,讓人望而生畏。但這本顯然考慮到了讀者的閱讀體驗,讓每一個論點都有足夠的空間呼吸。這種對細節的講究,其實也反映了劇團在排練一齣戲時,對每一個走位、每一個燈光的講究程度。它用書籍設計本身,就先行展示了「美學」的重要性。這種內外合一的用心,在當今的出版品中,已經算是鳳毛麟角了,讓人由衷地佩服。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嗯,一開始看到的時候,心裡就覺得有點好奇。那個字體選得很有味道,看起來既有歷史的厚重感,又帶有一點點現代的設計感。你知道的,現在很多文化類書籍的封面都做得太過於商業化,或是完全捨棄了傳統的韻味,讓人提不起興趣。但這本很不一樣,它給人一種沉穩、紮實的感覺,彷彿一翻開就能聞到劇場裡老戲角的氣味。特別是那個配色,既大氣又內斂,很符合台灣人對「職人精神」的那種欣賞。我猜想,裡頭內容應該不只是枯燥的理論,而是透過這個劇團的故事,來探討如何在新舊交替的時代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對於從小在廟口看戲長大的我來說,這種結合了在地文化底蘊與現代行銷思維的探討,確實很有吸引力。它讓我覺得,傳統藝術不是註定要被時代淘汰的古董,而是可以透過巧妙的包裝與經營,重新在當代社會中找到觀眾的。光是從封面就能感受到作者對這門藝術的敬意與企圖心,這一點非常難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