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翻轉課堂設計製作與應用 (電子書)

微課/翻轉課堂設計製作與應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會功編
图书标签:
  • 翻轉課堂
  • 微課教學
  • 教學設計
  • 教育科技
  • 線上學習
  • 混合式學習
  • 數位素養
  • 教學資源
  • 教育創新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詳細介紹了微課製作的理論基礎知識、微課設計原理、微課的製作技術,並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利用微課展翻轉課堂的過程和方法。全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並有近四十個微課幫助學習者高效學習。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相關專業微課製作的教材,可以作為各級教育部門培訓參考用書,也可用作中小學教師提升教育技術的自學教材。

微課是指以影片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一般用於解釋知識點的核心概念或內容、方法演示、知識應用講解,時間長度一般在5~10分鐘。除了影片,微課還包括教學設計文本、多媒體教學課件等輔助材料。微課短小精悍、生動靈活,不能採用課堂教學過程再現的實錄方式或剪輯課堂實錄的方式製作。

翻轉課堂是在訊息化環境中,教師透過平臺推送以微課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首先,從教學流程的角度看,翻轉課堂顛覆了教師講授+學生作業的教學過程,學習過程由課內「翻轉」到課外,知識內化由課外「翻轉」到課內。其次,從師生角色的角度看,教師由演員變為教學活動的導演和學生身邊的教練,學生由觀眾變為積極主動的參與者。再次,從教學資源的角度看,學習任務單、微課、活動設置、學習測驗等是翻轉課堂教學資源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最後,從教學環境的角度看,翻轉課堂透過一定的學習平臺整合線下課堂與網路空間,形成O2O環境。

创新教育的实践指南:构建高效、互动的学习体验 本书聚焦于当代教育领域最前沿的变革浪潮,深入探讨如何将现代技术与教学法有机融合,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化、可操作的实践工具箱。它超越了传统课堂的物理限制,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激活课堂内外的学习潜力。 第一部分:教育范式的革新与技术整合 本部分首先对当前教育环境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刻剖析,特别是针对知识获取的即时性与深度理解之间的张力。我们审视了“知识传递者”到“学习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并强调了在信息爆炸时代培养学习者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学习理论的现代解读: 详细阐述了建构主义、联通主义等现代学习理论,并将其与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过程相结合。讨论了如何设计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教学活动,而非被动接受信息。 技术融入教学的底层逻辑: 探讨了不同教育技术(如协作工具、模拟环境、数据分析平台)在教学设计中的战略地位。重点分析了技术如何成为增强学习体验的“催化剂”,而非单纯的“工具堆砌”。我们强调,技术选择必须服务于明确的教学目标,避免盲目追求新奇。 混合式学习环境的构建: 深入分析了线上与线下学习的优势互补,提出了构建无缝、流畅的混合式学习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这包括如何平衡同步与异步学习时间、如何设计跨越物理空间的协作任务,以及如何确保学习资源的可及性和一致性。 第二部分:以学习目标为驱动的课程设计精要 本部分将理论转化为实操,提供了一套严谨的课程设计框架,确保教学活动能够精准地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 目标设定的精确性与可衡量性: 引入布鲁姆认知领域分类学(Bloom's Taxonomy)的最新修订版,指导教师如何从“记忆”层次逐步提升至“创造”层次,设计具有挑战性且可评估的学习产出。详细讲解了如何撰写清晰、具体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目标陈述。 活动序列的逻辑组织: 介绍“探究式学习”(Inquiry-Based Learning)和“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的结构化设计流程。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锚定事件”(Anchoring Event)或“核心问题”(Essential Question)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完成从问题识别到解决方案构建的完整路径。 资源的数字化策展与整合: 讨论了在海量网络资源中进行有效筛选、评估和组织的方法。强调了开放教育资源(OER)的利用,以及如何将多媒体内容(如视频、交互式图表)嵌入到教学流程中,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同时,也涵盖了版权与知识产权的初步考量。 第三部分:互动性与参与度的深度优化 有效的学习离不开高水平的参与度。本部分致力于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互动质量。 增强课堂内外的参与机制: 探讨了非正式评估(Formative Assessment)在驱动学习中的核心作用。介绍了即时反馈系统(如投票、快速测验)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即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即时调校”。 促进同伴协作的学习设计: 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有效的同伴互评(Peer Review)和小组协作任务。这不仅包括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建立明确的协作规范、角色分工,以及对协作过程的评估机制,确保“搭便车”现象的最小化。 提升学习动机的策略: 从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提出了在课程设计中融入选择权、提供及时的成功体验以及营造支持性学习社群的具体方法。 第四部分:评估与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评估不应是学习的终点,而是改进的起点。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建立一个动态、透明且对学习有建设性意义的评估体系。 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的转变: 区分了总结性评估(Summative Assessment)和形成性评估的职能。重点讲解了如何设计能够真实反映高阶思维能力的作业,例如基于表现的评估(Performance-Based Assessment)的设计原则。 利用数据进行教学反思: 介绍了如何解读学习管理系统(LMS)和各类教育分析工具提供的学习数据。指导教师识别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瓶颈点”,并利用这些洞察来迭代和优化下一轮的教学设计。 构建专业学习社群(PLC): 强调教师自身的持续专业发展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探讨了如何利用同行观察、集体备课和经验分享,在教师群体内部建立起持续改进的文化。 本书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超越对单一软件或工具的依赖,转向对学习过程的深刻理解和系统化设计,最终目标是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复杂挑战的终身学习者。阅读本书后,读者将能够自信地规划、实施并评估那些真正能够激发学习潜能的创新型教学活动。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EISBN:9789576813351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關於教學設計的書,光是看到書名就覺得很「燒腦」,畢竟現在教育現場的要求越來越多元,老師們光是備課就已經焦頭爛額了,還要再搞什麼「微課」跟「翻轉」,聽起來就讓人頭皮發麻。我身邊很多同事,尤其是一些資深一點的老師,對這種新名詞往往抱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覺得這根本是學術圈搞出來的「口號」,跟實際在教室裡面對那些活蹦亂跳的小朋友根本搭不上線。書裡如果能把這些概念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解釋一遍,告訴我們這些「數位工具」到底怎麼幫我們省力,而不是更費工,那真的就是造福廣大了。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平衡理論與實務,畢竟理論講得再漂亮,實際操作起來卡住,那都是枉然。如果內容能多放一些實際案例,像是哪種科目用微課最有效率,翻轉課堂的課前準備如何設計才不會讓學生卻步,那對我們這些在第一線打滾的老師來說,才是真正的救命仙丹。不然很多時候,我們買了這類書籍,翻了幾頁,發現都是艱澀的學術術語,最後就束之高閣,變成書櫃裡的裝飾品了。

评分

近幾年來,我們學校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每次開會都要求老師們嘗試不同的教學創新,搞得大家人仰馬翻。尤其是「翻轉課堂」,光是錄製高品質的教學影片這件事,對很多不熟悉影音剪輯的老師來說,就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不能真正 demystify(揭開神秘面紗)這個過程。我希望書中能詳細說明,如何用最簡單、最快速的方式,把一堂課的精華濃縮成幾分鐘的影片,而不是要我們去學那些好萊塢等級的後製技術。更重要的,是「應用」的部分。影片錄好了,放在網路平台(像是Google Classroom或其他自建平台)上,如何設計後續的互動和檢核機制,才能確保學生真的有看、有學到,而不是敷衍了事?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前後測」和「回饋迴路」的建構指南,那絕對是市面上其他書籍難以望其項背的優勢。

评分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學習新觀念時,最怕的就是「學了跟不上時代」。現在的學生,眼睛接觸螢幕的時間比我們還長,他們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越來越短,這對傳統的單向講授構成了巨大挑戰。因此,這本探討微課與翻轉的書,如果能從「學生認知心理學」的角度出發,解釋為什麼特定長度的內容(微課)會比較有效,以及在翻轉的過程中,如何設計提問來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而不是被動接受,那深度就夠了。我期待的不是「教你做什麼」,而是「教你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作者能引用一些近期的認知科學研究佐證設計的合理性,那這本書的說服力就會大幅提升,讓老師們更願意投資時間去學習和實踐這些新的教學模式,而不是覺得這只是教育局空降下來的「政績工程」。

评分

坦白講,我對這類電子書的格式本身也有點疑慮。畢竟是「電子書」,如果內容設計得不夠互動,只是把紙本書掃描上去,那跟在網路上找一篇教學文章沒兩樣,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我希望這本《微課/翻轉課堂設計製作與應用》在「電子書」的載體特性上能有所發揮。例如,書中的圖表能否點擊放大、範例影片能否直接連結播放、或者設計一些可以隨時在閱讀介面中輸入筆記和測試自己的小測驗模組。如果它僅僅是一本靜態的教學指南,那它的電子化就顯得有點多此一舉了。對於追求效率的現代教師來說,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能隨時攜帶、即時檢索、並且提供即時互動的學習夥伴。如果這本書能做到在閱讀的同時,就讓老師們親身體驗到「微課」的設計魅力,並且能把書中的知識點馬上應用到自己的課程規劃上,那它的價值就不可估量了。

评分

老實說,現在市面上的教育類書籍琳瑯滿目,每一本都說自己是「革命性」的教學法,結果內容不是過於學理化,就是推銷某個特定軟體的操作手冊,讓人看了就有壓力。我個人比較偏好那種能提供一套清晰、可複製的SOP的書。重點是,這種「設計製作與應用」的書,最怕的就是把「設計」環節講得太過抽象,讓人抓不到頭緒。例如,如何從一個龐大的課程目標,拆解成幾段剛好適合網路觀看長度的「微型內容」,中間的時間點拿捏非常關鍵。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個明確的決策樹或流程圖,告訴老師在什麼情況下該選擇哪一種教學結構,那實用性就會大大提升。而且,在台灣的教學環境下,硬體設備和網路頻寬的差異性很大,好的設計必須具備「韌性」,能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依然奏效。我希望這本書能更著墨於「如何克服資源限制」的實戰技巧,而不是只談理想中的完美課堂建構。否則,對於偏鄉或資源較少的學校老師來說,這些內容只是空中樓閣,聽了白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