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八千年文明:河南 (電子書)

翻閱八千年文明:河南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許韶立
图书标签:
  • 河南
  • 历史
  • 文化
  • 文明
  • 考古
  • 中华文明
  • 电子书
  • 八千年
  • 中原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河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之一,從人文始祖上講,「三皇五帝」大都在河南。河南經濟文化的發展,曾幾度達到鼎盛時期,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從奴隸社會的夏朝開始,到封建社會的北宋時期,先後有20多個王朝在河南建都,其中鄭州商城已被有關專家定論為「中國八大古都之首」,再加上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等,使河南成為歷史上名副其實的兵家必爭之地。

  河南是文物古蹟最多的省份之一,館藏文物達130多萬件,約佔中國的1/8。周文王在中原大地上推演出的聞名世界的《周易》;最古老的禪宗寺院少林寺;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馬寺;最早的琉璃塔開封鐵塔;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登封嵩陽書院等。其人文旅遊資源,不僅具有起源的古老性、遺存的多元性,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密集性和雄渾性。

  全書共分14個專題,從歷史、地理、山水、文物、古蹟、宗教、武術、飲食、購物、娛樂、住宿、交通、鄉俗、名人等不同的⻆度,把發生在河南的具有趣味性、知識性的逸聞趣事告訴讀者,使其能全面地瞭解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並讓更多的人瞭解河南、到河南一遊。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书籍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详尽的内容概述,同时避免提及您提到的那本特定书籍: --- 书名:文明的脉络:全球史的宏大叙事 作者:[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 定价:[虚构定价] 页数:约850页 ISBN:[虚构ISBN] 内容简介 《文明的脉络:全球史的宏大叙事》是一部试图描绘人类社会自史前时代至现代转型期整体演进轨迹的深度研究。本书不仅关注宏大历史事件的罗列,更致力于揭示不同文明区域之间相互影响、知识技术传播以及文化思想演变背后的深层逻辑与内在联系。全书分为六大部分,逻辑严密,视野开阔,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复杂世界历史进程的综合性框架。 第一部分:人类的黎明与早期定居(约公元前5000年以前) 本部分从人类起源的生物学基础出发,详细探讨了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迁徙、狩猎采集的生活模式及其认知能力的飞跃。重点分析了农业革命的发生机制及其对社会结构、人口密度和定居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重塑。作者细致考察了早期新月沃地、东亚、中美洲等地的独立农业起源,并比较了这些早期社会在社会组织、资源管理和早期宗教观念上的异同。特别关注了早期定居点如何孕育出复杂的权力结构和初级层级分化。本章对技术传播(如陶器、磨制石器)的地理路径进行了细致的地理学和考古学论证。 第二部分:古代帝国的兴衰与轴心时代的思想觉醒(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500年) 此部分聚焦于第一批成熟的区域性文明的崛起,如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文明的早期形态。本书深入剖析了灌溉技术、文字系统的发明对国家机器构建的关键作用。随后,叙事转向古典时代的军事扩张与制度创新,重点考察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以及汉代帝国在中央集权、法律体系、官僚制度上的成就与局限。 至关重要的一章是关于“轴心时代”的哲学与宗教突破。作者对比分析了古希腊的理性思辨、古印度的奥义书传统、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以及中东地区的犹太教一神论思想的诞生。本书强调,这些思想突破并非孤立发生,而是在古代长距离贸易网络和冲突背景下,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普遍性回应,为后续数千年的人类精神世界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欧亚大陆的互动与宗教的扩张(约公元500年至1450年) 中世纪不再被描绘为停滞的时代,而是区域性力量重组与全球性互动加强的时期。本部分详述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的持续性与伊斯兰教的迅速崛起及其对地中海和中亚的文化重塑。作者花费大量篇幅讨论了唐宋时期中国在技术、经济(如货币与金融创新)和行政管理上的世界领先地位,以及它对周边东亚秩序的影响。 本书特别强调了游牧民族在欧亚大陆历史中的“润滑剂”作用,尤其侧重于蒙古帝国的建立如何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打通了东西方的物质与信息交流。丝绸之路的复兴不仅仅是商品贸易,更是疾病(如黑死病)、技术(如火药、印刷术)和信仰(如佛教、景教)的跨文化传播的加速器。 第四部分:地理大发现与全球市场的形成(约1450年至1750年) 这一部分的核心议题是欧洲对美洲大陆的“发现”及其引发的生态、经济和人口灾难性后果。作者细致考察了地理大发现背后的技术驱动力(如航海技术)和经济动机(如重商主义)。重点分析了“哥伦布交换”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食物来源的永久性改变,以及跨大西洋奴隶贸易对非洲社会和美洲殖民地经济结构的塑造。 与此同时,本书并未忽视其他区域的动态。它描绘了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及其在控制传统贸易路线中的枢纽作用,以及明清时期中国在高度内卷化下的农业与手工业的复杂面貌。全球性的白银流动如何将美洲、欧洲、亚洲紧密地编织进一个初级的全球经济体系,是本章分析的重点。 第五部分:启蒙、革命与工业的冲击(约1750年至1914年)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性”的起源。启蒙运动不仅是哲学思潮,更是对既有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系统性挑战,其思想成果如何在北美和法国的革命中转化为具体的政治制度——民族国家与公民权的概念。 随后,本书转向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扩散。分析了煤炭、蒸汽机和工厂制度如何从英国的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中诞生,以及它对劳动力组织、城市化进程和环境产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工业化如何成为一种新的权力分配机制,并为欧洲列强在19世纪的“新帝国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是本章的关键论述点。作者对比了不同区域对工业化浪潮的不同反应,如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转型与非洲、南亚殖民地经济的结构性扭曲。 第六部分:全球冲突与20世纪的重塑(1914年至今) 最后一部分涵盖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意识形态的激烈对抗(自由民主、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及冷战的结构性影响。本书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社会动员、技术升级(如坦克、原子能)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探讨了全球殖民体系的瓦解及其留下的地缘政治遗产。 冷战结束后,本书探讨了全球化加速的复杂性——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与文化认同的重新勃发之间的张力。最后的章节对当代世界面临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跨国资本流动、主权国家的未来)进行了审视,指出理解过去数千年积累的文明脉络,是应对当前全球性问题的必要前提。 本书特点: 跨学科视野: 融合了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和经济学视角,避免了单一视角的局限。 全球平衡视角: 努力避免“以西方为中心”的叙事偏见,对非西方文明的内部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分析深度。 深度主题探讨: 不仅关注“谁做了什么”,更着重于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结果如何影响了后续的演变”。 《文明的脉络》是一部为严肃的史学爱好者、政策制定者以及渴望理解我们身处何种历史境地的普通读者量身打造的宏伟画卷。 ---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前言
歷史河南
少康中興    17
周公東征平亂    18
成王定鼎    20
燭之武智退秦師    21
孔子洛陽問禮    22
楚莊王問鼎中原    24
河伯娶媳婦    25
秦武王舉鼎喪生    26
秦昭襄王遷鼎遭禍    27
博浪沙刺秦始皇    28
漢武帝「倒封」將軍柏    29
昆陽之戰    30
白馬馱經    32
文姬歸漢    33
「樂不思蜀」在洛陽    34
請君入甕    34
李雪夜入蔡州    36
趙匡胤陳橋兵變    37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    38
「燭影斧聲」與宋太祖之死    39
洛陽仁義胡同的來歷    40
西太后受辱相國寺    41
花園口的歷史和現在    43
地理河南
河南歷史上的行政區劃是怎樣的    45
河南為什麼簡稱豫    46
河南為什麼又叫中原、中州    46
黃河中、下游分界線在哪裡    47
在哪裡可以一腳踏三省    48
在哪裡又可以雞叫鳴三省    49
三門峽如何得名    50
雞公山如何得名    51
為什麼說跳到黃河洗不清    51
為什麼說不到黃河心不死    52
古之鴻溝今何在    52
太行奇觀冰冰背    53
「上如下,下如上」的怪坡    53
開封為什麼會城摞城    54
鄢陵臘梅冠天下    54
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55
千古之謎「豬叫石」    56
恐龍之鄉,古銀杏群    57
開封為何稱「汴京」或「東京」    57
山水河南
「三十六小洞天」之一的水簾洞    59
道教老子歸隱老君山    60
等了您8億年的地下宮殿    61
《西遊記》中的花果山究竟在哪裡    62
山是人,石是人,滿山石人迎遊人    63
中國最古老的泉——百泉    64
神奇的喊泉    64
信陽的「溫泉」、「寒泉」兩爭奇    65
世界奇觀——石雞下蛋    66
天然的炎黃二帝像    67
道教第一洞天——王屋山    68
天下第一雪花洞    69
吳承恩與嵖岈山    70
亞洲第一大人工湖——丹江口水庫    71
華夏第一瀑——雲臺山瀑布    72
中國最美麗的地方——白雲山    73
中華第一古軍校——雲夢山    74
文物河南
「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的石排簫    77
《清明上河圖》的五次「進宮」    77
白馬寺的「石馬」    79
古代神箭手的象徵「玉(shè)」    80
價值千萬的「尖刀藥」    81
揭祕天下第一壺——「彩陶雙連壺」    82
鈞窯鼓釘三足洗,「洗」出絕世「瘦金體」    83
蓮鶴方壺    84
龍門石窟裡的「藥方洞」    85
洛陽有座「知音鐘」    85
鷹城平頂山與白玉鷹    86
千金難求的「龍門二十品」    87
山陜甘會館的「雞爪牌坊」    88
受于右任、楊虎城保護過的「石頭」    89
至尊「國器」——司母戊大方鼎    91
武則天的「除罪金簡」    92
「上大下小」的天寧寺塔    93
一座內鄉衙,半部官文化    94
古蹟河南
鄭州商城    97
「愛情聖地」——汝南梁祝故里    98
「龍庭」緣何變「龍亭」    99
一座園林「毀滅」大宋江山    101
「啟母闕」的傳說    102
北宋七帝八陵為什麼在鞏義    103
「四絕三奇」的光武帝陵    104
中原石頭城——潞王陵    106
范仲淹「扯兒背孫」墓    108
白居易選墓地    109
「泄露」天機的「中華第一龍」    110
漢高祖斬蛇碑永城市劉邦斬蛇碑    112
「長城之父」——楚長城    113
中國四大莊園之一——康百萬莊園    114
輝煌壯麗的社旗山陜會館    115
還你一個真實的「虢國」    117
刻在石頭上的唐史——千唐志齋    119
千古名勝——禹王臺    120
「雞鳴狗盜」之地    121
武則天的「洗澡盆」    122
羑里城裡的「吐兒塚」    123
葉縣古縣衙為什麼是五品    125
河南宗教
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馬寺    127
「三皇五帝」二帝葬內黃    128
「三奇」古剎——靈山寺    129
大相國寺的來歷    130
相國寺的「酒、色、財、氣」詩    130
華夏第一寺——慈雲寺    131
淮源名剎——水簾寺    133
千年名剎——風穴寺    135
盧舍那大佛與武則天    136
埋葬關羽首級的地方    137
三門峽有座「蛤蟆塔」    139
中國第一座尼僧寺院    139
神奇的「三教合一碑」    140
嵩岳寺塔變「空塔」的傳奇    140
太昊陵裡有個「子孫窯」    141
王重陽仙逝地——開封延慶觀    142
龍馬負圖寺    144
西峽哪吒廟    145
雍正治黃「行宮」    146
武術河南
「太極一人」陳發科逸事    149
八極拳發源地——月山寺    150
陳耕耘太極功夫降群匪    151
達摩一葦渡江    153
何謂「少林七十二絕技」    155
河南三大拳派之一的「萇家拳」    156
失傳已久的「宋氏通背拳」    157
十三棍僧救唐王    159
太極拳開山鼻祖——陳王廷    161
太極拳能養生、治病嗎    162
太極拳的故鄉——河南溫縣陳家溝    164
天地會源自少林    165
為什麼說「天下功夫出少林」    166
與眾不同的襄縣「心意拳」    167
飲食河南
道口燒雞    169
開封桶子雞    169
「長壽魚」    170
一段燒灌腸,一片真孝心    171
「總統」粉皮    172
水花佛手糖糕    172
乾隆爺親贊秦氏燻肉    173
寧陵關家槓子饃    174
假燕窩,真蘿蔔    175
出自王府的「葛記燜餅」    175
可點火照明的雞爪麻花    176
因「炸」秦檜而出名的菜    177
好點心出好功夫——少林八寶酥    178
慈禧巧創「鯉魚焙麵」    179
長生不老的「唐僧肉」    180
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    181
豌豆糯米飯    182
開封「一品包子」    182
才女唐琬與名吃「三不黏」    183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184
吃肉不見肉的夏邑糁湯    186
宮廷裡出來的寧陵坨子羊肉    186
飛機炸出來的鄭州「燴麵」    187
河南「鐵鍋蛋」    188
起源於三國時期的博望鍋盔    189
購物河南
魂兮歸來宋官瓷    191
一窯燒出繽紛天下——禹州鈞瓷    192
典雅秀麗的汝瓷    193
宋代民窯奇葩——當陽峪瓷    194
中華藝術瑰寶——洛陽唐三彩    195
一魚兩脊背——鶴壁淇鯽魚    196
蛋黃如裹絹——纏絲鴨蛋    197
跨世紀的中國傳奇——神祕植物冬凌草    198
中國桃花心木——鶴壁香椿    199
神奇華藥——焦作四大懷藥    200
綠茶珍品——信陽毛尖    202
歷史悠久而又神祕美麗的西峽琥珀    204
林中丹果,柿中豪杰——新安牛心柿餅    205
中國刺繡藝苑中的奇葩——開封汴繡    206
五彩斑斕的洛陽宮燈    207
再現輝煌——洛陽仿古青銅器    208
中華第一劍——棠溪寶劍    209
門神騎紅馬——朱仙鎮木版年畫    210
伏羲女媧摶土造人的「活化石」——淮陽泥泥狗    211
蘊涵厚重的南陽玉    212
中華老字號——安陽狗皮膏藥    213
中原奇葩——麥稭畫    215
古中國珍貴稀有的畫種——南陽烙畫    216
似陶非陶,品質獨特的虢州澄泥硯    217
中國白酒之源——伊川杜康酒    219
兒時玩伴,始祖象徵——淮陽布老虎    219
娛樂河南
太昊陵廟會「擔經挑」    221
麒麟舞    222
罵出來的河南社火    223
怕老婆的《頂燈舞》    225
氣勢非凡的銅器舞    226
開封盤鼓    228
源於古戰場的跑陣舞    230
群英薈萃馬街書會    232
開封鬥雞    233
黃河船工的號子    235
河南民間大戲    236
河南民間小戲    238
首山飲酒大會    241
河洛大鼓    242
住宿河南
大河村的紅陶房,也曾金屋藏嬌    245
「商後嘗浴處」    246
開封樊樓    246
冬暖夏涼的地坑院    247
會館聞笙竹,汴京懷晉商    248
中國最早的城市建築設計規劃    249
衛輝的院門為何都塗成黑色    250
太行山區特色民居——石板房    251
豫北農村房頂上為甚麼沒有煙囪    251
信陽的建房習俗    252
交通河南
中國古代最早的車馬實物和道路遺蹟    255
中國最早的大型浮橋    255
中國最早的關隘——軹關    256
中國最早的石拱橋    256
中國最早的轎子    257
《石壕吏》中的石壕古道在哪裡    257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函谷關    258
巍峨挺拔的雁翎關    260
太行八陘之一的羊腸坂    260
歷史上的「漕運四河(渠)」    261
黃河上著名的三大古渡口之一:會興渡口    263
「中流砥柱」今何在    263
明朝開封唯一的水陸轉運碼頭——朱仙鎮    264
鄉俗河南
花樣繁多的中原「待客茶」    267
河南吃晚飯叫「喝湯」    268
中規中矩、熱熱鬧鬧的宴席禮    269
為什麼生個閨女稱「棗花」    270
八月十五祭月吃餅與拜扁擔吃餅    271
頗具教育意義的「六月送羊」    272
拴個「娃娃」求子嗣    274
初生兒的禮服:「舊衣襟」和「迷魂衫」    275
生孩子的報喜禮    276
河南育兒禮俗中的神祕數字    278
「百家衣」、「百家飯」、「百家鎖」    279
河南婚俗面面觀之一:「婚前禮」    280
河南婚俗面面觀之二:「婚日禮」    282
河南婚俗面面觀之三:「婚後禮」    286
洞房遊戲撒喜床    288
喝子孫湯之俗    290
祝壽與躲生    291
「三長兩短」話棺木    292
「供雞」與「點湯」    293
千阻萬攔亡魂路    294
麻糖祭灶    296
名人河南
酒聖杜康醉劉伶    299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英雄    299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300
道聖老子    301
商聖范蠡與西施    302
蘇秦「懸樑刺股」    304
認為「奇貨可居」的呂不韋    305
抬棺材赴任的董宣    307
科聖張衡    310
醫聖張仲景    312
曹植與洛神    313
口哨傳情的「鼻祖」阮籍    314
嵇康與《廣陵散》    315
天下第一美男子——潘安    316
大智大勇的唐玄奘    317
畫聖吳道子    319
張巡「草人借箭」    320
詩聖杜甫    322
詩豪劉禹錫    323
白居易與龍門香山寺    324
元稹的「豔詩」    325
為什麼李賀被稱為「詩鬼」    327
紅杏尚書——宋祁    328
岳飛背後的字是誰刺的    329
安樂先生與安樂窩    330
樂聖朱載    332
袁世凱「不回家」的背後    333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35921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总觉得,评价一本关于“文明”的书,不能只看它说了多少事,而要看它“如何说”以及“说了什么没说”。这本书的标题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八千年,这几乎涵盖了中国历史的主要脉络。优秀的文化导读,往往能从一个微小的切面切入,然后辐射出整个文明的宏大图景。例如,它是否能从某个特定器物的演变,来讲述社会结构的变迁?或者,从某一种民间信仰的传播,来描绘不同族群的融合历史?如果这本书能做到“以小见大”,用极其细腻的笔触去描绘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日常生活场景,那它就成功了一半。这本书的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它是否能摆脱刻板印象中的“中原文化”标签,转而呈现出一个充满活力、不断演进的、多元的文明体。我期待它能提供的是一种全新的解读视角,而不是简单的历史年表复述。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在话,第一眼就抓住了我的目光,那种古朴又带着一丝现代设计感的排版,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我常常在想,我们台湾人对“中原”的认识,好像总停留在历史课本里那些抽象的年代和事件,少了点实体的温度。这本电子书的排版布局处理得相当大气,不是那种填鸭式的文字堆砌,而是留出了很多留白,让读者可以喘口气,慢慢消化那些跨越千年的信息。阅读体验上,电子书的格式很友好,跳转流畅,无论是用平板还是手机阅读,字体的锐利度和对比度都非常舒服,这点对于长时间阅读非常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过渡时使用的那些意象化的配图(虽然我没读具体内容,但从目录结构推测),它们像是一扇扇窗户,让你在从一个朝代跳到另一个朝代时,能感受到那种时空转换的仪式感。整体而言,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致”且“有诚意”,不像有些地方志读起来枯燥乏味,它似乎在努力用一种更接近文学叙事的方式,去重新包装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人期待接下来的旅程。

评分

坦白说,现在市面上的电子书,很多为了追求阅读速度和市场效应,往往在质感上有所妥协,但这本《翻阅八千年文明:河南》,从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来看,似乎走的是另一条路线。我设想,它在引用史料和学术研究时,一定下了不少功夫去芜存菁。台湾的文史爱好者对于细节的考究是出了名的“挑剔”,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连我们都觉得新颖的观点或未被广泛传播的考古发现的解读,那它的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之间的矛盾。一个好的作者,会懂得在关键的历史转折点上,适当地插入一些个人化的观察或更具人文关怀的描述,让厚重的历史“轻盈”起来。如果它只是简单地将《史记》或地方志的内容做个电子化整理,那它的市场定位就显得有些模糊了。我希望能看到它在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织时的独特见解,毕竟文明的“翻阅”,不该只停留在过去。

评分

从市场反应和同温层的讨论来看,能够引发深度对话的书,往往在于它对“身份认同”这个核心议题的处理。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其历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让当代读者,特别是像我这样身处不同地理环境的读者,去感受这份厚重感,是很有挑战性的。这本书的电子格式意味着它可能拥有更丰富的多媒体嵌入潜力。我期待,如果它能适当地结合一些高解析度的文物照片,或者甚至是通过动画简述复杂的古代水利工程或是城市规划的演变,那将极大地增强沉浸感。如果它只是纯文字,在八千年的跨度下,读者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一个成功的电子书,应该充分利用平台的优势,让“看”和“读”相互成就。它需要提供一种“体验式”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否则,它和一本纸质工具书在电子版上的区别就不大了。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两岸文化交流的读者,我总在寻找那种既能扎根于在地叙事,又能引发普世共鸣的作品。这本书的光是书名就非常有张力——“翻阅八千年文明”,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野心的定位。我猜想,作者在内容组织上必然下了苦功,要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河南历史碎片中,筛选出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这考验的绝对是编辑和作者的功力。我尤其关注的是,它如何处理那些敏感或容易被忽略的面向。例如,如果它能从艺术史、建筑学,乃至民俗学的角度,去探讨黄河流域的文明演进,而不是单纯罗列帝王将相,那绝对会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好的历史普及读物,关键在于“转化”,把冰冷的史料变成鲜活的故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做到这一点,它不该只是一个知识的仓库,更应该是一条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河流,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产生“原来如此”的感叹,而不是抱着教科书的心态去应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