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係列突破100000本激勵人生版) (電子書)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係列突破100000本激勵人生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褚士瑩
圖書標籤:
  • 外語學習
  • 自學
  • 語言學習
  • 學習方法
  • 勵誌
  • 個人成長
  • 電子書
  • 日語
  • 突破
  • 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語言是認識世界的方式,幾種語言,幾種生活風格!
  我為什麼要學外語?
  老實說,我主要不是為瞭跟外國人溝通,我隻是想跟自己好好溝通,
  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讓自己成為一個頭腦清楚、會思考的人。
  __褚士瑩
 
  褚士瑩說,不學語言,簡直就是浪費人生!
  他來迴滇緬公路,靠單字卡學緬甸語,跟加油站工人,開車司機聊天;
  他申請開羅大學,用阿拉伯語旅行;他學約剋夏方言,體驗13種英國口味;
  他用200個常用單字,學會泰國人生活三件最重要的事;
  他跟值夜班守衛學維吾爾語,半夜上課,發揮創意自己變通;
  聽信首爾天橋上鐵口直言,誰知從此學習韓語的門永遠沒有關上;
  航海兩個月,每分每秒泡在西班牙文的環境,一有機會就跟每個人說話……

  你說他是語言天纔?他有學習天賦?他聰明IQ高?
  答案都是錯錯錯!他說,隻是靠學語言養成瞭學習的習慣!
  而且每多學一種,世界無形中擴充瞭一倍又一倍……

  你有沒有信心給自己兩個月挑戰一門新語言?
  你有沒有持續每天30分鐘把單字卡的字彙復誦16遍?
  你好不好奇新移民的生活,價值觀,聚會?還是隻會自虐背字典?
  你是不是貪心這個也學那個也學,結果什麼都沒學會?越來越挫摺?

  如果沒有世界觀,學外語也不會讓人幸福快樂。
  來吧,重新思考你的學習計畫!
  要讓這輩子一直無聊浪費下去?還是趕快用語言來跟世界握握手?
  10堂外語課,是這個世界送給你的大禮物,
  打開來用纔知道原來人生這麼無限寬廣!

本書特色

  《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上課須知
  1. 先認清自己學習的動力。
  2. 看到單字卡,就像看到愛人一樣的心情。
  3. 上課地點隨時變化中:等捷運、電梯、廁所、公車、排隊結帳……
  4. 遇見的每個人都是上課老師:開車司機、大樓守衛、公園散步老太太、商店店員、澆花的太太……
  5. 上課時間目標設定最短兩個月,最長一年。有瞭興趣,不怕不想學。
  6. 學瞭會忘,說齣來不自然,是天經地義的事,別拿這個來打擊自己的信心。
  7. 自己的母語韆萬不能拋棄。
  8. 重新想想「幸福感」這件事。
  9. 想像自己不用透過翻譯或字幕,就可以瞭解別人傢說什麼。
  10. 不要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
好的,以下是一本符閤您要求的圖書簡介,重點在於不提及《給自己的10堂外語課(係列突破100000本激勵人生版) (電子書)》的內容,並力求詳盡、自然: --- 《時間的拓荒者:重塑你的專注力與效率藍圖》 內容簡介 在這個訊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時代,我們看似擁有更多的工具,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難以深度思考、高效執行。我們被無數的“待辦事項”推著走,在錶麵的忙碌中耗盡精力,最終卻驚覺核心目標依然遙遠。《時間的拓荒者:重塑你的專注力與效率藍圖》並非另一本教你如何列清單、管理行事曆的工具書,它是一部關於心智重構與時間哲學的深度指南。 本書作者,長期深耕於認知科學與生產力提升領域的專傢李維,拋棄瞭過時的“多工處理迷思”,引導讀者迴歸時間管理的本質:如何有意識地分配你的心智資源。全書分為三大核心部分,層層遞進,為渴望從“被動反應者”轉變為“主動塑造者”的現代人,繪製瞭一張清晰而堅實的自我主宰路線圖。 --- 第一部:迷霧中的訊號——拆解現代專注力的睏境 (The Fog of Distraction) 在這一部分,作者首先剖析瞭我們在當前環境下麵臨的結構性挑戰。現代科技如何從生理和心理層麵劫持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常常誤以為自己缺乏毅力,但事實上,是環境設計讓我們難以保持專注。 核心探討點包括: 1. 多工處理的認知陷阱: 詳細解釋科學研究如何證明“一心多用”的假象,以及它對決策質量和記憶鞏固造成的隱性損耗。我們將深入探討任務切換的“殘餘成本”,理解為何每切換一次任務,我們都需要付齣額外的啟動時間。 2. 獎勵迴路的反噬: 探討社群媒體和即時迴饋機製如何利用大腦的多巴胺迴路,形成一種“刺激依賴性”。作者提供瞭一套實用的方法,教你如何識別並中斷這種不斷尋求外部肯定(點讚、通知)的惡性循環,將獎勵迴路重新導嚮至需要深度投入的長期項目上。 3. “低能量陷阱”的輪廓: 區分真正的疲憊與心智惰性。很多人在下午三點感到效率驟降,並非身體需要休息,而是心智被過量的微決策(Micro-decisions)耗盡。本書提齣一套“認知負載評估模型”,幫助讀者量化每日心智消耗,從而科學安排休息與高強度工作區間。 --- 第二部:心智的拓墾工程——建立深度工作的心流堡壘 (Cultivating Deep Work Habitats)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診斷,那麼第二部分就是實戰的“工程藍圖”。李維主張,效率的提升不在於壓縮時間,而在於保護和擴展深度工作的時段。 本書提供瞭四大關鍵的“拓墾技術”: 1. 情境隔離法(Contextual Seclusion): 這超越瞭簡單的“關閉通知”。本書詳細介紹如何設計物理空間、數位環境,甚至社交預期,以最小化外部乾擾的進入點。例如,如何建立一套個人化的“數位防火牆”,讓特定時段內,隻有預先設定的核心應用或聯繫人纔能穿透屏障。 2. 節奏錨定與間歇訓練(Rhythm Anchoring & Interval Training): 引入瞭基於個人生理節律(而非標準鐘錶)的專注間歇訓練法。讀者將學習如何根據自身的皮質醇水平和專注力麯線,定製適閤自己的工作-恢復循環。這包括瞭“番茄鐘 2.0”的變體,它強調根據任務的複雜度來動態調整間隔時間。 3. 目標分解的層級化視角(Hierarchical Goal Decomposition): 許多人因為目標過於龐大而產生抗拒感。本書提供瞭一套從“願景層”到“微行動層”的係統性分解框架。它教導讀者如何將模糊的“想達成”轉化為清晰的、足以立即執行的“下一步行動”,確保每項工作都與最終的宏大目標保持清晰的邏輯鏈條。 4. 心流的觸發條件配置(Flow State Engineering): 深入探討瞭心流理論的核心要素——挑戰與技能的平衡、清晰的迴饋機製。本書提供瞭一套實用清單,指導讀者如何在一項任務開始前,精確調整難度閾值,從而更穩定、更快速地進入高效產齣的心流狀態。 --- 第三部:效率的長遠維護——時間哲學與自我迭代 (Sustaining Momentum and Philosophy) 真正的效率不是一次性的爆發,而是長期可持續的狀態。《時間的拓荒者》的最後一部分,探討瞭如何將這些新的習慣內化為一種生活哲學,避免短暫的“效率熱潮”過後又重迴混亂。 重點內容包括: 1. “精力預算”而非“時間預算”: 作者主張,我們真正可支配的是精力,時間是有限的容器。本書引入瞭精力預算模型,教導讀者如何根據自己的睡眠質量、營養攝入和情緒狀態,提前分配當日的“高價值精力額度”,確保將最重要的任務安排在精力巔峰時段。 2. 儀式感的內建與外部化: 強調建立個人化的“啟動儀式”和“結束儀式”。啟動儀式幫助大腦快速進入工作模式,結束儀式則確保我們能在工作結束後真正地放下,避免工作焦慮侵蝕個人生活。這些儀式如何從外部行為,逐步轉化為內在的心智預設,是本章的亮點。 3. 失敗的反饋迴路優化: 效率的提升必然伴隨著嘗試與糾正。本書提供瞭一種非批判性的“事後審視”框架。當計劃未能達成時,我們不應自責,而是應當係統性地分析是環境乾擾瞭、預算評估失誤瞭,還是方法需要調整,從而將每一次“低效”都轉化為未來優化的數據點。 --- 適閤讀者 本書適閤所有感到自己時間被碎片化、難以專注於長期目標的職場人士、創業者、研究人員以及終身學習者。它不提供快速的捷徑,但提供瞭一套科學、可驗證的方法論,讓讀者真正掌握時間的主導權,成為自己心智疆域的拓荒者。讀完本書,你將不再是時間的奴隸,而是能夠精確雕刻每一分鐘價值的主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褚士瑩


  一個從小就喜歡到世界盡頭去旅行的國際NGO工作者,專業訓練來自埃及AUC大學唸新聞,及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2001年起計畫遍佈世界各地,七大洋五大洲隻缺南極洲跟南冰洋,他很愛自己的工作。在緬甸衝突地區的和平工作,讓褚士瑩意識到發展工作的極限,因此從2015年赴英國倫敦瑞士哲學作傢艾倫‧狄波頓成立的「The School Of Life」(人生學校),後來在法國「Institute of Philosophical Practices」(哲學踐行學院)師事奧斯卡‧柏尼菲博士,學習哲學諮商,目標是在緬甸內戰衝突地區成立一個草根哲學機構,鼓勵武裝部隊跟難民營中長大的孩子一起思考「和平為什麼比較好?」,進一步用哲學思考來麵對世界上各種戰爭、貧窮、難民、移工、歧視等複雜的問題。

  在颱灣期間,他串連在地與國際團隊,一起關心兒童與成人的思考教育、訓練NGO領域的專業工作者、客工、新移民、部落、環境、社區營造、小農與永續農業、自閉癥成人、失智癥傢屬的支持。中文齣版品包括《在西拉雅呼喊全世界》《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誰說我不夠好?》《企鵝都比你有特色》《一個旅人,在西拉雅》《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實踐篇》〈大田齣版〉等五十多本作品。
 

圖書目錄

第1堂:誰說聰明的人纔能把語言學好?
012 難道新移民都是語言天纔嗎?
014 養成學習的習慣
017 國際化並不等於英語化
019 沒有上等人,也沒有次等人
020 一個人會多少種語言,就有多少種生活
023 世界上真的有語言天纔嗎?
025 體驗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
026 一夜之間可以學會一門新語言?
028 從一張法語就報紙開始,對語言熱情一發不可收拾……
030 學習的動力在哪裡?
033 誰說聰明的人纔能把語言學好?
034 和天賦無關?和有沒有上課也無關?
036 不是再花時間,而是決定何時適可而止
039 提醒自己三件事

第2堂:超低科技的祕密武器--單字卡
046 最笨最好的方法:單字卡
049 漫漫旅途有單字卡作伴
051 沒有教材,沒有老師教,怎麼辦?
054值大夜班的守衛是我的老師
056 愛上單字卡,永遠樂在其中

第3堂:切記!一次隻能學一種語言
064 多學一種,就挫摺一次?
067 每次隻能專心學一種新的語言
070 語言也有買一送十的好康優惠?
073 「順便學起來」要做什麼?
078 文學作品讓人對語言嚮往
079 雙語的選擇
082 學語言要去哪個城市比較好?

第4堂:到底要學多少單字纔夠用?
086 常常聽到的那幾句話就是當地文化
088 隻要學五個字,就可以在泰國生活瞭!
091 連續好幾個星期單字卡都沒增加的話……
094 流利的定義
100 「別睡,這裡有蛇」是互道晚安的話?
104 飄洋過海的柚子沙拉

第5堂:任何語言兩個月就可以上手!
108 學習外語的理由
112 兩個月就足夠瞭
115 航海計劃中的意外收穫
117 直到一星期前我也還不知道自己會說西班牙語
119 一有機會,就跟每個人說話
121 一分一秒都浸泡在西班牙語裡
122 軍隊與傳教士
126 耳朵是最重要的學習工具
127 如果你要參加遊學團的話
132 傳教士學習外語的祕密
136 有沒有信心?給自己兩個月來學習一個新語言!

第6堂:說外語本來就是一件不自然的事!
140 沒有終生不忘的語言
143 打破語言天纔的神話
146 母語決定學習外語的掌握能力
148 靠字典背單字,太自虐!
152 文法就是人類語動物的區別
154 不自然,但是很值得

第7堂:像聽音樂或料理一樣,培養一輩子的嗜好。
158 十歲就會十種語言
161 就像學烹飪一樣,你可以學會一種又一種
163 語言越早學越好?
165 換外語就像換衣服一樣自然
170 學英語,不用太沉重
173 如果沒有世界觀,學習外語也不會幸福快樂
175 當我開始旅行纔更加瞭解我的母語
177 探索世界的工具

第8堂:掌握語感,13種口味的英國全包辦!
180 如何讓自己變得比較「可口」
183 十三種口味的英國
185 想想珍珠奶茶的口感,就是語言的語感
189 「語感」:讓土地活起來的獨傢配方
191 讓人感覺特別性感的口音
193 從來沒聽過有人這麼說過吧?
194 美國加州人的英語原來也是方言

第9堂:越感受自己的無知,對世界越好奇!
189 重新想想「幸福感」這件事
202 我的世界,因為語言擴大瞭好幾倍
204 不用透過翻譯和字幕
208 這輩子都不會有無聊的一天
211 學習和世界握手的方式
215 如果不是因為學習語言的話……

第10堂:學語言讓我們更愛這個世界
222 不要以為自己真的很厲害
224 完全怪罪因為老師不夠好?
226 不要懷疑自己學習的能力
230 一個人會七十二種語言,可能嗎?
232 「 資格」是隻有自己能給自己的禮物
235 模仿,模仿,再模仿
237 炫耀隻會自取其辱
240 錶達尊重與誠意的方式
243 學語言讓我們更愛這個世界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79572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9.7MB

圖書試讀

激勵人生版序言

學外語,是為瞭跟自己溝通
 

  「為什麼要學外語?」

  每次我提齣這個問題時,最常聽到的答案就是:「這樣纔可以跟外國人溝通。」

  通常,就會有一個人提齣來,現在中文越來越盛行,好多外國人都在學中文,而且有一天在世界上說中文的總人口,會超越說英語的總人口。

  「如果大傢都會說中文,這樣還需要學英文嗎?」

  這時候,我通常會得到兩種反應,一種是安心得意地認為不需要學外語瞭!另一種是陷入睏惑中,不知道該如何迴答我的問題。

  你會怎麼迴答?

  一個人用什麼語言,就會怎麼思考

  「孝順」是什麼?我打開維基百科,看到釋義裡麵有四句話「為瞭迴報父母的養育、對父母的肯定、尊重父母的指令、基本上不違背父母的意願行事」。

  你應該從來沒有去查過孝順在維基百科的定義,因為一個說中文的人,不需要上網查就知道「孝順」的意思,也會在跟親人的相處中,很自然地考慮自己或別人的行動是否符閤孝順、不孝的概念。一個生長在語言裡麵從來就沒有「孝順」這個詞語的西方人,就算透過重重的翻譯跟解釋,確實地理解瞭這個詞的意義,孝順的概念也隻會停留在知識層麵,而不會進到生活日常,或是思考方式裡。

  但是,這就變成瞭一個有趣的思考問題:如果父母跟子女,都從來不知道「孝順」的意思,也不知道為什麼孝順有必要,那麼孝順還重要嗎?

  同樣是維基百科,將「孝順」的定義轉換成英文版時,孝順叫做filial piety,這是任何一個母語是英語的人,一看就像外星文的詞,完完全全無法望文生義去理解,甚至猜測這是什麼意思,在釋義中,也強調這個華人圈的概念,跟古羅馬人說的filial piety是完全不同的兩迴事,請大傢韆萬不要用古羅馬的哲學觀去理解。

  同樣的,一個說中文的人,也不會知道當一個母語是英文的人,在描述一件事情的可能性時,用「possible」時早說齣瞭這件事情可能性低到基本上不用考慮,用「probable」時則說齣瞭這件事情的八九不離十,所以說中文的人往往有嚴重的選擇睏難癥,認為隻要「有可能」就會躊躇,猶豫不決難以抉擇,而不理解隻要「可能」不見得就需要納入考慮。

  不信的話,在維基百科裡麵用中文查詢「可能」,會看到釋義底下有四個定義:錶示可以實現,能否,也許,能成事實的屬性;可能性。但是如果試著轉換語言,卻會發現「可能」這個對我們說中文的人來說,如此平常的字眼,竟然沒有英文的維基頁麵。驚訝嗎?我並不訝異,因為我知道。

  我之所以認為學習外語重要,並不單純是為瞭要「和外國人溝通」,而是知道自己是怎麼想的,別人又是怎麼想的。而知道別人會怎麼想,腦子裡的邏輯是如何運作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理解對方使用的語言。

  知道別人的語言之後,也纔會知道使用跟自己一樣母語的人,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像我是在學瞭好幾種外語之後,纔知道中文裡大傢時常掛在嘴上的「孝順」跟「可能」,是如此不閤邏輯。因為即使說中文的人,隻要查詢維基百科對於孝順的定義,也會立刻發現,為瞭迴報父母的養育,對父母的肯定,尊重父母的指令,基本上不違背父母的意願行事,不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就算做到瞭,也沒有什麼意義。

  於是原本是一個中文語詞無法翻譯的問題,卻變成瞭有趣的人生哲學問題:我們應該要「孝順」嗎?

  一旦學習外語,發現中文對於「可能」的理解,沒有區分可能性的高低,翻譯的時候會造成雙方的誤解。曾經韓國有一齣受歡迎的連續劇,講述富傢子弟跟小學老師因為遺產繼承問題而發生的一係列不可思議的故事,劇名就叫做「1%的可能性」。

  這又會變成另外一個有趣的思考問題:如果一個手術的成功率,有百分之一成功的可能性,我們應該考慮嗎?

  如果從小自然而然就說英文的人,知道可能性低的不用去考慮,隻需要考慮可能性高的,所以病人聽到醫生說隻有百分之一成功的可能性,根本就不會考慮動手術;但是一個華人聽到媽媽的手術有百分之一成功的可能性,卻會說「既然有可能,我當然應該拚拚看!」而且認為這種錶現叫做「孝順」。

  有趣嗎?

  我為什麼要學外語?老實說,我主要不是為瞭跟外國人溝通,我隻是想跟自己好好溝通,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讓自己成為一個頭腦清楚、會思考的人。

用戶評價

评分

說真的,這本的文字功力沒話說,行文流暢自然,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生硬的翻譯腔或製式化的教科書語彙。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跟一位非常健談、而且很有智慧的朋友聊天,隻不過這位朋友剛好把他的智慧整理成冊瞭。作者在描述一些抽象的概念時,很擅長運用生活化的比喻,例如,將重複性的練習比喻成「在沙灘上堆積不起眼的沙粒,但最終會形成一道防波堤」之類的,這種畫麵感極強的比喻,讓原本可能很難理解的心理學或習慣養成原理,變得非常直觀易懂。我個人特別喜歡書中穿插的那些小小的「自我提問清單」,它們不是要你寫下標準答案,而是引導你去深入挖掘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和恐懼。我常常在通勤的捷運上,偷偷用手機記事本寫下對那些問題的初步迴應,光是這個小小的儀式,就覺得自己開始認真對待自己的生活瞭,那種「被提醒去思考」的感覺,真的非常珍貴。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真是讓人眼睛一亮,那種充滿活力的色彩搭配,加上俐落的標題字體,光是放在書櫃上就覺得很有動力。我記得我當初就是被這個設計吸引,隨手拿起來翻閱,結果就一頭栽進去瞭。書裡的排版也處理得相當用心,字體大小適中,行距留得恰到好處,讀起來絲毫不費力。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概念或金句,作者都會用不同的字體或顏色標註齣來,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很清楚地抓住重點,這對於我這種容易分心的人來說,簡直是一大福音。而且,它不像有些勵誌書那樣,內容空泛、口號式地喊著「你可以做到」,而是真的提供瞭一些可以立即執行的小步驟。書裡常常會穿插一些作者親身的經歷,那些故事不一定都是光鮮亮麗的成功,反而更多的是掙紮和不斷嘗試的過程,這讓我覺得特別貼近生活,讀起來很有共鳴,彷彿身邊有個經驗豐富的前輩在默默引導你,而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導你該怎麼做。每次讀完一小節,都會有一種「嗯,我好像也可以試試看」的衝動,這種實質的推動力,絕對是這本書最厲害的地方。

评分

我必須承認,我已經把這本書放進瞭我的「常備書單」裡,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想把它翻齣來重溫一下。與其說它是一本傳授特定技能的書,不如說它是一本幫助你校準人生導航儀的工具。它不會直接告訴你「該往東走還是往西走」,而是教你如何確保你的指南針本身是準確的,你的動力來源是穩固的。書中對於「惰性」和「拖延」的分析,我覺得特別精準到位,它沒有把它們簡單歸咎於個人的意誌力薄弱,而是深入探討瞭背後隱藏的需求或未被滿足的情緒,這種深層次的理解,讓我不再隻是責怪自己,而是開始去理解和安撫那個想要逃避的內在小孩。每當我感覺生活陷入停滯、有點迷惘的時候,打開這本書隨意翻到一頁,總能被某個句子點醒,重新找到那股想要為自己負責的能量。這本書的陪伴感,真的比任何速效藥都來得持久有效。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心裡是抱著一點點懷疑的,畢竟市麵上所謂的「突破」或「人生指南」實在太多瞭,很容易變成另一本買瞭積灰塵的書。但是,這本的論述方式很不一樣,它沒有那種強迫你接受的語氣,反而像是一場很溫和的對話。作者在陳述觀點時,常常會先拋齣一個我們都可能會有的迷思或自我設限的框架,然後用非常清晰、邏輯縝密的結構去一一拆解它。我特別欣賞它在探討「改變」這個主題時,沒有把過程描繪得過於浪漫化。它很誠實地告訴讀者,突破必然會伴隨著不舒服、會需要麵對內心的抗拒,但這份「不舒服」其實是成長的訊號。這種務實的態度,讓我讀起來更踏實,不會因為一時的熱血而做齣不切實際的決定。書中許多關於心態建立的篇章,我會反覆閱讀好幾次,因為每次在人生的不同階段迴來看,都會有新的體悟,這說明瞭它內容的深度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不隻是曇花一現的靈感。

评分

這本書的價值,不隻在於它提供瞭多少「方法論」,更在於它成功地重塑瞭讀者對於「學習」和「失敗」的定義。在我的成長過程中,好像一直被教育「要快、要有效率、不能輸」,所以很多時候還沒開始,光是恐懼失敗的念頭就已經把我打倒瞭。然而,這本書卻溫柔地告訴我們,真正的「突破」往往是纍積而成的,它不是一次性的爆發,而是一種持續性的、小幅度的迭代優化。它鼓勵我們去擁抱那個笨拙的、剛開始嘗試的自己。舉個例子來說,它在談論如何建立「專注力」的時候,不是叫你冥想半小時,而是建議你從「專注完成一杯咖啡的時間」開始,這種由小而大的漸進式訓練,讓人覺得目標是可觸及的,而不是遙不可及的天邊彩虹。這種「允許自己慢下來,但不能停下來」的哲學,對我這個習慣追求完美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讓我可以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輕盈地往前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