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宇宙:史丹.李與他的超級英雄 (電子書)

漫威宇宙:史丹.李與他的超級英雄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裏爾‧萊博維茨
圖書標籤:
  • 漫威
  • 超級英雄
  • 史丹·李
  • 漫畫
  • 美國漫畫
  • 流行文化
  • 電子書
  • 人物傳記
  • 文化現象
  • 漫畫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史丹‧李開創瞭漫威宇宙,
美國終於有瞭自己的神話。
 
  鋼鐵人、復仇者聯盟、蜘蛛人、X戰警……
  這些在21世紀席捲全世界電影票房、成為普世「文化Icon」的超級英雄,
  全都誕生於20世紀中葉,齣自史丹‧李主導的漫威公司(MARVEL)創作團隊。
  史丹‧李是誰?
  他不隻是「漫威之父」,更是21世紀全球影響力最大的娛樂、大眾文化創造者
 
  超人、蝙蝠俠、浩剋、蜘蛛人……象徵哪些西方歷史、文化的人物與思想?
  漫威英雄具有什麼特殊價值,連大導演費裏尼、亞倫雷奈都摺服於史丹.李一手打造的美國新神話?
  美漫怎麼在史丹.李的手中影響美國人的價值觀、從二流文化晉升為美國文化輸齣全世界的重要媒介?
 
  史丹.李——不隻是「漫威之父」
  ●率先打破傳統英雄公式,以充滿人性的超級英雄開創美國神話
  在二十世紀四○年代的美國,任何為漫畫寫故事的人,都得在超人和蝙蝠俠這兩大角色的陰影下掙紮前進。然而,不斷重複這種「高空俯衝、拯救眾生、功成身退」設定、超凡脫俗的人類救星,對於寫故事的人來說是有趣的角色嗎?
 
  史丹.李對此抱持懷疑的態度。他不是讀DC漫畫《超人》和《蝙蝠俠》長大的,而是狄更斯、馬剋吐溫等人的文學作品。他想寫的是那種描寫複雜的人物在各式各樣情感中掙紮的故事,從小就夢想著要寫齣一部「偉大的美國小說」留名青史。他聽從自己的直覺,走上不一樣的英雄提煉之路,讓漫威所有的英雄具備有趣鮮明的個性,說起話來就像現實生活中的人一樣——像你我一樣不完美的真實人類。看DC的英雄,你看的是神;看漫威的英雄,你看的是人。
 
  史丹.李——像鮑布.迪倫一樣的藝術傢
  ●讓作品成為巨大的文化畫布
  漫威的世界充滿瞭強大卻帶有缺陷的生物,而這個世界的創造者史丹.李,是否試圖嚮讀者展示什麼精神境界的寓意?抑或,故事背後並未蘊含更宏大的訊息,隻有色彩斑斕的畫格、通俗易懂的文字,還有永遠戰鬥不休的酷炫人物?
 
  每當有人問起史丹.李某個角色或某個情節的真正含意,他會迴避正麵迴答,就像另一位猶太裔藝術傢鮑布.迪倫一樣,隻是將一切交給讀者,任他們發展齣自己的意見與看法。他的漫畫和鮑布.迪倫的歌麯一樣,都成瞭巨大的文化畫布,隻要是對他們的藝術形式感興趣的人,都可以在畫布上麵描繪自己的解讀。
 
  史丹.李——讓共同基本信念淩駕分歧之上
  ●以責任感取代救世主理論,揭示美國與世界最需要的進步模式
  史丹.李相信:不論多麼聰明、多麼善良、多麼勇敢,都沒有人能夠將整個世界的重擔扛在自己的肩上。隨著每一部漫威電影的上映,人們對這個宇宙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雷神索爾、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蟻人、奇異博士、星際異攻隊和黑豹……儘管這些英雄在語氣、風格、在意的事物等各方麵有韆差萬別,但他們對於大眾、義務、責任感和同情心,都擁有相同的基本信念。
 
  漫威電影的宇宙似乎在暗示,如果連美國隊長和鋼鐵人這兩個驕傲、強大的莽漢,都能領悟到他們都在為更遠大的目標服務,並將彼此巨大的分歧放在一邊,那麼全世界的人也做得到。
 
  你從來不知道漫威的故事暗藏這些典故、原型
 
  ●漫威超級英雄與《塔木德》經典
  「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的過去沒有任何創傷。讓他成為美國隊長的唯一原因,隻是想為國傢盡一份責任的渴望。他這種以公共利益為導嚮的世界觀,與蝙蝠俠的唯我論截然不同。和蝙蝠俠、超人不一樣,美國隊長並不孤單,因為驅使美國隊長展開行動的並非基督新教的救世主理想,而是截然不同的神學概念:猶太教思想。
 
  不同於基督新教,經典《塔木德》描繪的猶太末世論,不等待神聖生物從天而降來修復殘破、混亂的一切,而在提醒它的子民:如果他們在地球上共同努力奮鬥、相互理解與扶持,將很快能夠獲得自由,迎接彌賽亞/救世主的時代。
 
  ●漫威超級英雄與猶太文化原型
  例如《驚奇4超人》裡的「石頭人」就像猶太教中的「魔像」,是以黏土塑成、可以自由行動的人偶,不僅身體強壯,精神上也具有強大的威力,是為保護猶太人免受迫害者威脅纔創造齣來的生命,而石頭人也扮演著類似的角色。「驚奇先生」理查茲則是處於猶太文化神秘主義傳統中的「附鬼」狀態。除瞭他對知識追求的執迷、狂熱有如被遊靈附身一般,在《驚奇4超人》最受歡迎的一期漫畫中,他更被大反派「末日博士」附身,成為後者從內部摧毀驚奇4超人的棋子。
 
  《不可思議的浩剋》的故事起點是一位科學傢憑藉自己的創造力將自己變成瞭怪物,同時具有綠巨人與科學傢班納兩個身分,就像《舊約聖經.創世記》裡的兩個亞當。身份分裂的浩剋所麵對的核心問題,讓仍在努力理解生命意義的年輕人著迷、充滿興趣,因為他的故事在探討孤獨的議題。它在問:當你不願屈服於孤獨的重量,不想接受你不僅無法認識身邊的人、連認識你自己都是場艱苦戰鬥的時候,你該如何在這個世界上奮戰下去?浩剋的故事觸及瞭現代人睏境的本質:孤獨。
 
  《驚奇蜘蛛人》的主角彼得.帕剋讓「能力越強,責任越大」這個齣自《聖經》的理念引起廣泛迴響,成為美國文化的主要價值觀,連前總統歐巴馬都要引用。「蜘蛛人」不隻是另一個試圖瞭解超人能力之複雜性的超級英雄,他是一個學習讓自己更具人性的年輕人,更是某位《聖經》人物的直係後代,那就是該隱。
 
  該隱是精神上的流浪者:他不想犯罪,但會屈服於誘惑;他想悔改,卻覺得自己做不到;他感知到神聖的召喚,但沒有迴應——就像彼得.帕剋一開始想靠著自己的超能力營利,又因為迴避自己的責任而導緻養育他的叔父死於盜賊之手……
 
  人類不需要救世主,而是需要瞭解自己的力量、理解彼此
 
  從20世紀中葉一直到2018年去世之前,史丹.李與他身邊的漫威藝術傢,從不曾擁護極端主義和二分法。對真實的人類來說,「將世界一分為二」太過危險、極端。他們創造瞭一個世界,人們在當中所能期望的最美好事物,不是等待穿著緊身衣的神現身拯救自己,而是靠人們互相艱苦地攜手閤作,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一點。這群猶太藝術傢透過作品提醒讀者,運用過多的力量、擁有過度的信仰,是一枚奇異多變硬幣的兩麵。他們一手打造的漫威世界要告訴世人:如果「救贖之路」真的存在,要通往這條道路,需要的是謙卑、友善和犧牲,而不是傳統漫畫中那種萬能超級英雄具備的特質。
 
本書特色
 
  1. 華文世界第一本翻譯齣版的「漫威之父」史丹.李傳記
  2. 耶魯大學齣版社叢書,揭秘史丹.李本人不說、漫威宇宙背後的文化意義
  3. 「漫威」漫畫迷、電影迷深入漫威宇宙的唯一指南
 
名人推薦
 
  YouTuber-超級Y
  颱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膝關節
  《通靈少女》導演暨《遺憾拼圖》編劇-劉彥甫 
漫威宇宙:史丹.李與他的超級英雄 (電子書) 一、 跨越時代的傳奇奠基者:史丹.李的誕生與早期奮鬥 這本書深入剖析瞭史丹利·李伯遜(Stanley Lieber),這位日後被世人尊稱為「漫威之父」的傳奇人物的早年生涯。從他齣生於大蕭條時期紐約皇後區的猶太移民傢庭,到他在劇院和報社從事各種雜務,這段經歷為他日後對大眾文化的敏銳直覺奠定瞭基石。 書中詳細描繪瞭李進入漫畫齣版業的契機。1939年,年僅十七歲的他進入蒂姆利漫畫公司(Timely Comics,漫威的前身),從最底層的助手做起,負責墨水瓶的準備、擦拭橡皮屑、甚至為漫畫中的角色撰寫對白。這段看似卑微的經歷,卻讓他得以近距離觀察漫畫創作的每一個環節。 接著,我們聚焦於二戰的影響。李應徵入伍,在軍隊中擔任編劇和插畫師,這段經歷極大地拓寬瞭他的視野,讓他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觀和更深刻的人性議題。戰後重返漫畫界,他麵臨著一個行業的低榖——超級英雄漫畫的熱潮正在消退,市場充斥著浪漫、西部和恐怖等題材。 二、 枯燥與轉摺:從「填充物」到風格的確立 在漫長的時間裡,史丹.李的作品多數是那些被認為是「填充物」的短篇故事,這些故事的篇幅短小,內容往往充滿瞭誇張的戲劇衝突和相對公式化的結局。本書將詳細分析這些早期作品的特點,探討它們如何在市場的邊緣掙紮,以及李如何在這個階段磨練他的敘事節奏和對話風格。 轉摺點發生在五十年代末期。在DC漫畫成功復興瞭超級英雄概念後,蒂姆利(此時已更名為驚奇漫畫 Atlas Comics)的管理層要求李創作一套新的超級英雄係列。麵對壓力,李決定不再遵循舊有的、過於完美無缺的英雄模式。 三、 革命性的突破:神奇四俠與「人性化」英雄的誕生 本書的核心章節將聚焦於1961年《神奇四俠》(Fantastic Four)的誕生。這不僅僅是一套新漫畫的推齣,更是漫畫敘事哲學的徹底顛覆。 不完美的主角: 李與藝術傢傑剋·科比(Jack Kirby)閤作,創造瞭理查·理查茲(李奇博士)、笨笨的石頭人(The Thing)和易怒的霹靂火(Human Torch)。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偶像,而是會為房租、傢庭矛盾和自我懷疑而煩惱的普通人。 團隊的動態: 神奇四俠之間的爭吵、嫉妒和相互扶持,比他們對抗反派更引人入勝。李將 Soap Opera 的元素引入瞭超級英雄世界。 科幻的深度: 藉助科比無窮無盡的想像力,李將故事的格局從街頭犯罪提升到瞭多元宇宙、異次元空間和宇宙級別的威脅,為未來的漫威宇宙打下瞭堅實的物理和形上學基礎。 四、 漫威的黃金時代:英雄譜係的爆炸性擴張 在《神奇四俠》的成功鼓舞下,李與他的閤作夥伴們(尤其是科比和史蒂夫·迪特科 Steve Ditko)進入瞭一個前所未有的創作高產期。本書將逐一梳理這些標誌性角色的誕生過程: 蜘蛛人(Spider-Man): 這可能是漫威最具革命性的創造。彼得·帕剋(Peter Parker)的設定是「青少年問題的集閤體」——他不僅要對抗綠惡魔,還要麵對考試不及格、暗戀的女孩、以及對梅嬸的責任。蜘蛛人證明瞭超級英雄可以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局外人」(Outsider)。 雷神索爾(Thor)與綠巨人浩剋(Hulk): 李如何將神話和科學怪人的元素融入超級英雄的框架中,創造齣擁有巨大力量卻深受內心掙紮摺磨的角色。 X戰警(X-Men): 探討變種人這一概念如何成為瞭當時社會上關於種族歧視、恐懼和接納的隱喻。萬磁王(Magneto)和X教授(Professor X)的對立,體現瞭激進與溫和兩種抗爭路線的衝突。 鋼鐵人(Iron Man)與奇異博士(Doctor Strange): 分析李如何將冷戰時期的軍工複閤體和東方神秘主義思想融入角色的起源故事中,拓寬瞭英雄的來源光譜。 五、 敘事風格的革新:漫威的「語氣」 本書特別分析瞭史丹.李在文本創作上的獨特之處,這些「語氣」區分瞭漫威與當時的競爭對手: 1. 「口語化」的對白: 李的對白充滿瞭俚語、流行語和年輕人的幽默感。英雄們說話像「普通人」,而不是古闆的宣言。 2. 「旁白框」的運用: 李善於利用內心的獨白框(Thought Bubbles)來揭示角色的焦慮、後悔和諷刺,這是他讓角色立體化的重要工具。 3. 「史丹的咆哮」(Stan's Soapbox): 深入研究李在每期漫畫結尾設置的讀者互動專欄。這個專欄不僅用於宣傳新書,更是一個與讀者建立個人聯繫的平颱,體現瞭史丹.李對粉絲社群的重視。 六、 創作團隊的化學反應與挑戰 儘管史丹.李是公認的創意核心,但本書強調,漫威的成功是多方閤作的結果。深入探討他與傑剋·科比在視覺敘事上的互補性——科比提供瞭宏大的視覺衝擊和動態,而李則提供瞭情緒和對白。同時,也討論瞭與史蒂夫·迪特科閤作時,風格的轉嚮,尤其是在《蜘蛛人》和《奇異博士》中,迪特科帶來瞭更內省、更迷幻的視覺風格。 此外,本書也客觀地審視瞭閤作關係中的張力,例如版權、原創性歸屬的歷史爭議,這些都構成瞭漫威傳奇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七、 超越漫畫:文化影響與遺產 最後,本書探討瞭史丹.李所創造的這套複雜、相互連結的宇宙,如何超越紙張的邊界,影響瞭全球流行文化: 「漫威主義」的形成: 探討瞭這種共享宇宙(Shared Universe)概念如何成為後來所有媒體改編的典範。 社會議題的反映: 分析瞭蜘蛛人、X戰警等角色如何成為社會焦慮和道德探討的載體,證明漫畫並非隻是兒童娛樂。 史丹.李的公眾形象: 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編輯,如何透過不斷的客串和公開露麵,成為瞭漫威IP中最具辨識度的「活招牌」。 這本電子書不僅是嚮一位偉大創作者的緻敬,更是對美國流行文化史上一次關鍵轉摺點的詳盡研究。它揭示瞭在一個看似簡單的媒介中,如何通過對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無畏的敘事創新,構建齣一個永恆不朽的英雄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裏爾.萊博維茨 (Liel Leibovitz) 
 
  齣生於以色列颱拉維夫,1999年移民美國,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曾於《猶太文化》擔任編輯。目前任教於紐約大學並從事寫作,另有閤著作品《神選之民:美國、伊斯蘭與神聖選擇之試煉》(The Chosen Peoples: America, Israel, and the Ordeals of Divine Election)、《幸運的孩子:中國第一批留美學生》(Fortunate Sons)。
 
譯者簡介
 
傅思華
 
  東吳大學畢業,輔大英美文學研究所畢業。相信好的故事是花苞,能讓每個明天綻放齣期待,因此喜愛以各式各樣形式呈現、充滿想像力的故事。

圖書目錄

1. 重生:嚮漫威帝國邁進
2. 迴溯:美漫時代崛起
3.「作傢史丹.李」:初試啼聲
4. 黑暗期:道德審查 vs. 創作自由
5. 轉摺:《驚奇四超人》的奇蹟
6. 不一樣的英雄:《不可思議的浩剋》
7. 能力越強,責任越大:《蜘蛛人》
8. 超越正邪對抗:《X戰警》
9. 代錶美國本土的藝術形式
10. 讓他們與上帝戰鬥!
11. 唯一條件:「史丹.李必須留在漫威!」
12. 人類不需要救世主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89406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9MB

圖書試讀

 
史丹.李打算辭職不幹瞭! 
 
  那是一九六一年的夏天,過去七年間劇本的存量充沛,足以提供史丹.李和他的同事每週大量製作的好幾部漫畫內容。事實上,早在一九五四年,麻煩便開始浮現。當時,精神病學傢弗雷德裏剋.魏特漢(Fredric Wertham)——齣生於巴伐利亞,為精神分析學派佛洛伊德的信徒——發起瞭反漫畫運動。他採訪瞭數十位青少年罪犯後,在他以無可救藥的標題命名的著作《誘惑無辜》(Seduction of the Innocent)中宣稱,自己驚訝地得知這些少年犯竟然全都是狂熱的漫畫讀者。美國國會沒什麼耐心弄清楚「相互關係」與「因果關係」之間的差別,就採信瞭魏特漢的控訴——在陸軍-麥卡錫聽證會(Army-McCarthy hearings)開始的那一個月,電視上也轉播瞭一係列針對漫畫界召開的聽證會——也激發瞭一如冷戰偏執狂的狂熱行動。聽證會傳喚瞭名冊上的漫畫齣版商,批評他們齣版的漫畫以過於暴力的圖像為賣點。這些齣版商生怕觸犯法規,隻好匆忙創立「漫畫準則管理局」,製定嚴格的自我審查準則。這份一九五四年的準則規定:「所有漫畫內容,善良都應戰勝邪惡,罪犯都得為犯下的罪行受到懲罰。」此外,故事也不得刻畫誘惑的情節, 更別提「性變態或可推論同類的橋段。」
 
  然而,漫畫業恪遵規範的自清作法,無益於贏得新漫畫迷的青睞。多年後,史丹. 李迴想起自己以前在卡茨基爾(Catskills)過週末時,曾經跟一位槍枝推銷員展開談話。當他聊到自己是位漫畫編輯時,卻遭那名男子嘲笑說:「那絕對是犯罪!你的工作很不道德,應該受到譴責!你要為自己犯下的罪行入獄!」這件事,就像史丹.李說過的許多精采故事一樣,可能也是杜撰的,但許多美國人對漫畫創作者的衊視並非虛構。這還不算最糟糕的,漫畫業更因為不能再製作《犯罪懸疑故事》(Crime SuspenStories)或《魔界恐怖》(Crypt of Terror)之類的熱門作品,很快便陷入裁員和解僱的泥淖中。一天下午, 老闆把史丹.李叫來,告訴他公司的漫畫生產量很快就會減少到每個月隻齣幾本,所以,史丹.李必須解僱整組員工。幾十年後,史丹.李迴憶道:「這是我一生中做過最艱難的事。我是這些人的朋友,卻必須對他們說齣口。我曾經跟當中的許多人在他們傢裡共進晚餐,我認識他們的妻子、兒女,卻不得不告訴他們這個殘酷的消息。正如我剛剛說的,那是我有史以來做過最可怕的事,但我必須狠下心來執行。」 
 
  被趕齣原來的寬敞辦公室後,史丹.李的座位搬到公司暢銷男性雜誌部門的一個小隔間,負責創作一些無傷大雅的內容,像是兩個叫做米莉和小辣椒的模特兒各有什麼樣的小怪僻,或是一條穿尿布的巨龍展開的冒險。史丹.李一直任職於這間公司。它一開始叫做「及時漫畫公司」(Timely Comics),一九三九年起改名「亞特拉斯」(Atlas),史丹. 李也跟著迅速升遷,從墨水填充人員和幫忙買三明治的小弟,一路升職到總編輯的位置,但現在他開始思考漫畫業是不是已經日薄西山瞭。他嚮某位同事坦言:「這就像是有艘船正在往下沉,而我們是船上的老鼠,必須趕快跳船逃生。」
 
  但是跳船意味著要冒失業的風險,而這樣的後果恰巧是史丹.李無法承受的。史丹.李的父親原本是一名紐約服裝區的裁縫師,卻因遭逢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 而喪失生計。在成長過程中,史丹.李每天放學迴傢,就會看到父親眼神茫然空洞地坐在廚房的餐桌邊。史丹.李有妻子和一個小孩要養,而他覺得最可怕的命運,莫過於重演童年時代的核心劇碼,劇情圍繞在父母為錢爭吵。對工作不甚滿意的他試圖想像其他謀生方式,例如自助齣版附有幽默圖說的照片集,或試著賣齣自己寫的電視劇本。一九五八年,事態暫時顯露一絲曙光,他跟畫傢朋友喬.曼尼利(Joe Maneely)將連環漫畫《裏昂夫人的童子軍》(Mrs. Lyons’ Cubs)賣給一傢獨立報社,故事主角是一群說話逗趣的小男童軍和他們的媽媽,但這部作品仍逃不過命中注定的悲劇:負責作畫的漫畫傢曼尼利弄丟瞭他的眼鏡,當天喝瞭一點酒的他於傍晚時分通勤迴傢,在迴新澤西州途中,因為想呼吸新鮮空氣,從兩節火車廂之間跨瞭齣去,結果不幸墜落身亡。
 
  史丹.李又堅守瞭幾年崗位,但他對漫畫業的看法也日益黯淡。他從不是漫畫迷,小時候,他的讀物是狄更斯和馬剋.吐溫的作品,而不是《超人》和《蝙蝠俠》。他也開始思忖,自己花瞭二十年時間創作和編輯的作品類型,會不會隻是曇花一現的流行。即使不是,他真的想要耗費餘生,構想那些名叫格魯特、蛀翁爬行怪(Droom)或軍閥剋朗(Krang)這種角色的故事嗎?他都快四十歲瞭,想寫一些有意義、真實的故事,描寫複雜的人物在各式各樣情感中掙紮的劇情,而這些豐富的情感卻是你做漫畫無法展現的。在踏入漫畫業之初,他為自己取瞭「史丹.李」的筆名,保留瞭他的真名史丹利.馬丁.李伯(Stanley Martin Lieber),因為他打算把真名留給他一直夢想著要寫齣來的那部偉大的美國小說。他心想,也許是時候該認真看待自己的未來瞭。
 
  一天,史丹.李的老闆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比完一場高爾夫球賽迴到瞭公司,召喚史丹.李進他的辦公室談談。老闆這席談話讓史丹.李的腦袋裡又迫切浮現瞭離職的想法,而且揮之不去。古德曼告訴史丹.李,他剛纔與DC漫畫公司(DC Comics) 的漫畫發行人傑剋.雷博維茲(Jack Liebowitz)一起比賽時,得知DC新係列作品《正義聯盟》正在幫DC賺大錢。DC公司的構想很簡單:比起隻讓一位超級英雄亮相當主角,DC寧可決定把全部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於是他們開始設計將超人、蝙蝠俠、神力女超人、閃電俠和其他角色都放進同一部漫畫的大型作品裡。雷博維茲告訴古德曼,新推齣的《正義聯盟》漫畫簡直賣到翻,使得古德曼趕緊迴公司上班,命令他的編輯史丹.李推齣一部模仿作品,跟著賺一筆快錢。
 
  這是史丹.李最不想聽到的消息。那天晚上他迴傢時,告訴妻子瓊恩自己與古德曼的談話。瓊恩問丈夫怎麼迴答老闆,史丹.李嘆瞭口氣:「我說我會考慮看看,但事實上,這樣又有什麼意義呢?我不想隻是一直重複使用舊角色來寫作。」接著,他停頓瞭一下,然後大聲對妻子坦承一直以來隻在他腦海中打轉的負麵念頭:「我想辭職。」 
 
  瓊恩沉默片刻,然後終於開口:「聽我說,史丹。如果你想辭職,你知道我會支持你,但是你想想:如果古德曼希望你創造 一支新的超級英雄隊伍,這可能是你按照自己一直想要的方式去創作的機會。你可以想像那些賦予故事更多深度和意義的情節,創造具備有趣個性的人物,讓他們說起話來就像真實的人一樣。」她說,稍微實驗看看,可能會很好玩喔!她還微笑著補充說:「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古德曼一怒之下把你開除, 但你本來就想辭職瞭,所以你又有什麼損失呢 ?」
 
  史丹.李接受瞭妻子的開導,繼續上班去。他沒有具體的想法,隻有一長串不滿。過去二十年間,他觀察到漫畫業齣版瞭缺乏獨創性或甚至更糟糕的作品,讓他對工作的不滿與日俱增。
 
  首先是超級英雄本身的問題。史丹.李從來不是超人這種典型漫畫主角的狂熱粉絲,他認為,如果漫畫中的角色永遠不會犯錯,那種故事也沒什麼意思。一九三八年夏天,超人在首次登場的第一冊漫畫中,就將一位遭誣告的女子從電椅上救下來、給瞭某個虐待妻子的丈夫一頓慘痛教訓,還徒手抬起綁匪的汽車、拯救瞭被綁架的露薏絲.蓮恩(Lois Lane),然後又製止瞭某個叛國的參議員嚮歐洲發動戰爭。在漫畫短短十三頁的情節裡,超人毫不費力地完成瞭上麵的所有任務。當然,正如超人的創作者在漫畫最後一頁所宣傳的:超人是一個「體能上的奇蹟,心智上的奇纔」,他「注定要改寫世界的命運!」但,超人是個有趣的角色嗎?
 
  史丹.李不確定。這種英雄跟他在成長時期仰慕的英雄截然不同:福爾摩斯是古柯鹼成癮的遁世者,別人無法相信他能夠靠自己過生活, 他的精神狀態一直令朋友擔心;鐘樓怪人加西莫多是個被迫殺人的駝子,命運迫使他犯下殺人的罪行;哈姆雷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沉思生命本身是否值得我們一生煩擾。那麼,為什麼漫畫的英雄們必須韆篇一律善良美好得這麼乏味呢?他們不能接受自己偶爾勃然大怒,或經歷萬分痛苦的時刻嗎?他們不會有時也犯下可怕的錯誤嗎?還有,為什麼他們總是堅持隱藏自己的真實身份?李常會思考:要是我擁有什麼超能力的話,我反而巴不得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呢! 
 
  英雄的搭檔也和英雄一樣索然無味。從蝙蝠俠的羅賓(Robin)到超人的吉米.奧爾森(Jimmy Olsen),史丹.李明白為什麼漫畫業創造齣這麼多天真爛漫的年輕綠葉:少瞭這種陪襯角色,穿著披風、無所不能的強壯男主角,除瞭飛天、揮拳、舉起人或物、昂首闊步之外,幾乎沒什麼事做,除瞭偶爾笨拙地自言自語幾句,大多數時候悶不吭聲。但如果分配給英雄一個年輕的隨從,這位英雄突然間會以父親般的姿態,覺得必須說明自己的行動過程,用饒富詩意的方式滔滔說起眼前的危機。如果這位年輕搭檔的年紀恰好跟一般漫畫讀者的年齡相同,那就更好瞭!史丹.李十分瞭解這種對應關係,但他發現這種模式隻是把讀者當成無知的幼童看待。他相信,即便是年輕的讀者,也有足夠的聰明纔智,可以自己看懂情節的走嚮。此外,這些說明會讓超級英雄看起來比較像個中學老師,少瞭濛麵復仇者該有的樣子。
 
  然而,漫畫裡的男人至少還能一嘗打擊犯罪的滋味,女性角色可就無法享有這種特權瞭。露薏絲.蓮恩與超人不同,隻能被侷限於墜落的狀態:墜入愛河,陷入險境,從高樓大廈墜落,揮舞著手臂召喚她的英雄前來相救。當然,漫畫裡偶爾也會齣現幾個傑齣的女英雄,例如神力女超人、蝙蝠女俠,但這些是特例。她們之所以會令讀者覺得有趣,是因為你沒料到會看到一個女性角色穿上全套英雄服裝、加入男人的遊戲中。史丹.李認為,從兩方麵來說,這種劇情模式會箝製瞭每位作傢:一是這意味著作者隻能講述關於男性的故事,再者是,這些男性角色注定隻能擁有膚淺的感情關係,而這種關係不論看起來或感覺起來,都不同於史丹.李本人享受的婚姻關係。他與妻子瓊恩之間那種相互扶持、用心維繫的伴侶關係,是唯有兩個體貼且懂得付齣的成年人,纔有可能建立與維持的。
 
  最後是牽涉到漫畫本身創作模式這一個難題。在這樣一個各部門分工明確的行業裡, 每位工作者——編劇、鉛筆稿畫師(penciler)、墨線師(inker)、上色師(colorist)——本來都隻需要盡自己的本份就好。但史丹.李開創瞭某種方法,為即興創作預留寬裕的空間,並且因為這種獨特的創作方法而聞名。他會交給旗下的藝術傢一份詳細的故事梗概,而且隻要情況有需要,他會直接跳到桌上,自己先演一遍某場戲的某些劇情片段,然後請藝術傢們畫下自己認為適閤的內容,然後纔分配給他們各自負責的頁麵、添入文本。兩年前成立的芝加哥第二城喜劇團(The Second City theater),早就以這套相同的方針而聞名:將幾個有創造力的人聚集在一起,給他們一個明確定義的前提,然後讓他們即興討論,從彼此的看法中汲取養分、集思廣益。這種工作法開創的整體創造力,會比各自分散的能量加總起來還要更強大。
 
  這部英雄團隊作品是史丹.李的最後一搏,隻能交給他唯一信賴可以盡情發揮這種即興創作優勢的那個人。他立即將一些對於角色的想法寫在備忘錄上,交給一個身形矮小、嘴裡大聲抽咬羅伊譚(Roi-Tan)雪茄、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的男人。這個人在其他畫傢隻能完成一張草稿的時間內,能夠畫齣四到五張富有創意的完整頁麵。史丹.李告訴妻子,如果有人能讓他的瘋狂點子躍然紙上,那個人非傑剋.科比(Jack Kirby)莫屬。

用戶評價

评分

最近幾年超級英雄電影常常被拿來跟嚴肅文學做比較,但其實漫畫本身的深度一直是被低估的。我猜這本書在討論「反英雄」的崛起時,肯定會有一番精彩的論述。從早期的綠惡魔那種純粹的惡棍,到後來更複雜、充滿悲劇色彩的反派,這種轉變絕非偶然。這中間一定蘊含著創作者對於人性灰色地帶的深刻理解。我個人特別關注那些被邊緣化、設定比較邊緣的英雄角色,像是夜魔俠(Daredevil)那種在法律與道德間掙紮的設定,其實比那些無所不能的神祇更貼近我們的現實生活。我期待這本書能把這些角色「人」的一麵挖掘齣來,而不僅僅是他們有多強大。而且,如果能有專門章節分析不同時代的編輯策略如何影響瞭角色的命運走嚮,那就更專業瞭,畢竟在漫畫界,誰在「主事」往往決定瞭一切。

评分

這本關於漫威世界的巨著,光是厚度看起來就很「有份量」,擺在書櫃上絕對是鎮得住場麵的收藏品。我個人對於那種詳盡的「人物關係圖譜」特別感興趣,你懂的,蜘蛛人跟神奇四俠之間微妙的聯繫,或者X教授早期訓練學生的那些青澀歲月,都不是單行本漫畫可以完整呈現的。如果這本書能把不同時代、不同係列間的聯動性整理得清清楚楚,那簡直是太棒瞭。我猜想,書中可能還會提到一些關於版權和早期發行體係的艱辛過程,畢竟在那個年代,想要推動這麼多「怪胎」角色齣來麵對大眾,肯定遇到不少阻力。我希望作者能把這些商業上的掙紮也一併帶進來,這樣纔能更立體地描繪齣一個「漫畫帝國」從無到有的奮鬥史。我對那些早期畫傢們的繪畫風格轉變也很好奇,畢竟從黑白到彩色,從單純的線條到後來複雜的陰影處理,每一個階段的演變都代錶著藝術手法的進步,這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麵嚮。

评分

光看書名就知道這本是屬於那種會讓人想買來當傳傢寶的類型,絕對是那種會被反覆翻閱,每次都會有新發現的經典。我對那種關於「創作哲學」的探討最感興趣。史丹.李先生常說的「你的鄰傢英雄」(Your Friendly Neighborhood Spider-Man),這背後蘊含的理念是什麼?是如何確保這些擁有神力的角色,依然能讓住在公寓裡、為房租煩惱的青少年產生共鳴?這絕對是這本書應該著重分析的重點。我猜書中會有很多關於「賦予缺陷」的討論,也就是為什麼這些英雄必須有弱點,而且弱點往往跟他們的身分緊密相關。如果書中能包含一些對好萊塢改編電影的早期評論,甚至探討這些漫畫如何影響瞭全球流行文化,那就更完美瞭。總之,我期待它是一本不僅僅獻給超級英雄粉絲,更能讓所有對「故事創作」感興趣的人都能從中汲取養分的作品。

评分

說實話,現在坊間關於超級英雄的介紹多到爆炸,但真正能讓人感受到「時代脈動」的書卻不多。我更偏好那種能把我拉迴六零年代,讓我體驗到那種百傢爭鳴、充滿實驗精神的創作氛圍的書籍。想像一下,那時候的讀者拿到一本全新的鋼鐵人漫畫時,那種驚奇和興奮感,是現在習慣瞭特效滿天飛的電影觀眾很難體會的。這本書如果能多著墨於「文化衝擊」的部分就太好瞭,像是這些英雄如何反映瞭當時年輕人的焦慮、對權威的不滿,或者對種族、性別議題的早期探討。我希望它不隻是英雄的傳記閤集,更是一部探討美國社會變遷的縮影。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當時主流媒體對漫畫的負麵評論,然後再對比創作者如何巧妙地化解這些批評,那種「以柔剋剛」的智慧,纔是最迷人的地方。

评分

哇塞,最近在逛書店的時候,看到一本名字超有氣勢的漫畫史專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熱血沸騰!雖然手邊的書還沒翻完,但我對這種深入探討起源和創作者故事的書籍簡直是毫無抵抗力。畢竟,我們從小看到大的這些超級英雄,背後一定藏著非常精彩的時代背景和充滿理想的創作者心血。我猜這本書應該會花很多篇幅在描述早期的那些灰色地帶,像是當時社會氛圍如何影響瞭故事的走嚮,以及那些充滿反叛精神的英雄們是如何誕生的。光是想像史丹.李先生在辦公室裡,跟畫傢們激烈討論一個角色設計的細節,或是為瞭一個經典颱詞絞盡腦汁的畫麵,就覺得超級過癮。我特別期待能看到一些未公開的早期草圖或是手稿的掃描件,那種未經修飾的原始創作能量,對我這種老粉絲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希望作者在呈現這些幕後花絮時,能用一種比較口語化、像是朋友在說故事的語氣,這樣讀起來會比較親切,不會像是在看一本枯燥的學術報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