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行銷時代【首部曲】:貝佐斯與亞馬遜經營團隊都在做,15個關鍵行銷計量指標 (電子書)

量化行銷時代【首部曲】:貝佐斯與亞馬遜經營團隊都在做,15個關鍵行銷計量指標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馬克‧傑佛瑞
图书标签:
  • 量化营销
  • 亚马逊
  • 贝佐斯
  • 营销指标
  • 数据分析
  • 商业策略
  • 电子书
  • 增长黑客
  • 精细化运营
  • KPI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銷售之神貝佐斯、亞馬遜經營團隊指定必讀──
在巨量資料串連的時代,懂得蒐集數據並知道怎麼分析的人,
才能甩開競爭對手,大幅提升行銷績效!

  ★ 美國市場行銷協會(AMA)評選年度最佳商管巨作
  ★ 實體、電商、B2B、B2C與O2O虛實整合,全通路適用的行銷金律
  ★ 完整解析:科技業、金融業、零售與服務業的行銷量測工具、應用範例
  ★ 免費下載本書量化範本的Excel模型

  本書將為全通路的行銷策略,提供可依循的量化金律,
  引領你走出過去總是無法具體量化效益的行銷困境,
  從「如何蒐集數據」開始,
  告訴你怎麼解讀、運用這些行銷計量指標:

  ▋比說對故事、精準訂價、製造差異……更重要的事
  → 80%的行銷策略會失效,是因為你不懂怎麼蒐集數據、進行量化分析
  無法快速反應:哪件事情做對了?哪件事情做錯了?
  行銷部門總是說「我知道這樣做一定有效」,其實──你真的不知道!
  何不放棄那些無效的,把資源集中在最有效率的地方呢?

  ▋跨越和領先公司之間的行銷差距
  →不能量化成報酬率的行銷活動,再有共鳴都沒有意義!
  行銷究竟是「費用」還是「投資」?
  有數據背書的行銷策略才能提高勝率!
  亞馬遜、Apple、杜邦、保時捷……頂尖企業都在做。

  ▋解救深陷泥沼的經營主管與行銷人員
  →我的預算有一半浪費掉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為什麼80%的行銷預算有去無回?
  活動一個接著一個做,卻總是無法釐清它與業績間的因果關係?
  明明是打品牌知名度的廣告,老闆卻要你提出行銷的ROI?

本書特色

  1.在地表最大的電商王國Amazon內部,流傳著一張「貝佐斯的書單」,從高階主管到那些最有天分的創意、技術人才,無不爭相拜讀,除了文學、傳記、科普、人文社科類,本書名列其中,同時也是唯一一本聚焦在市場行銷的商業經典。

  2.「量化行銷」的概念看似複雜艱澀,但本書揭示了一個重要的實作原則:從大處思考、從小處著手,不必等到萬事就緒,先利用手邊現有的數據,就能迅速取得初期成果、展現績效以獲取主管支持,然後再進一步拓展規模。

  3.如何克服量化行銷的5大障礙,包括:不知道從哪裡著手、無法辨別行銷活動與銷售額之間的因果關係、如何蒐集數據資料、缺乏硬體資源與IT技術的解決之道、扭轉拒絕改變的公司文化……

  4.中小企業與新創公司的行銷部門,也一體適用的量化行銷原則、實戰範例。

各界推薦

  「行銷史上一句古老的格言說:我花在廣告上的錢有一半浪費掉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這本書完全解開了這個迷思,同時也改變了市場行銷的遊戲規則,透過15個關鍵計量指標,你將能驗證哪些策略是有效的、哪些是無效的,藉以做出更好的決策、創造新的市場、改善績效與獲利。」──John M. Boushy,美星賭場公司前首席執行官

  「本書蘊藏極具開創性的真知灼見,是一本上從行銷長下至第一線行銷人員都必須捧讀的書。」──Barry Judge,百思買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銷長

  「B2C和B2B的行銷策略截然不同,這本傑出的著作透過豐富詳盡的實例,把行銷計量指標、量測工具、應用範例等說明得一目瞭然,向讀者展示如何在這兩個世界運用量化行銷並取得真正的成果。想改善組織績效的人必須要讀這本書!」──David G. Bills,杜邦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行銷長

  「每年春天,各個職棒球隊都會前往佛羅里達或亞利桑那州,進行反覆的基礎訓練,這些訓練是追求卓越表現的基石。而本書亦是所有行銷人員接好「滾地球」的基石,只要根據書中所述,用科學的方法反覆琢磨演練,就能精進你的行銷技藝。」──Derek Ungless,DSW鞋業執行副總裁兼首席行銷長
洞察品牌未来:市场驱动的增长战略与实践 开启数据驱动决策的新篇章 在商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企业不再能依赖直觉或经验做出关键决策。《洞察品牌未来:市场驱动的增长战略与实践》(暂定书名,以下简称本书)是一本全面、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实施和优化数据驱动型营销体系的实战指南。本书旨在帮助市场营销人员、企业管理者和分析师们,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洞察,驱动可持续的业务增长。 本书完全聚焦于方法论的建立、战略的制定以及工具和指标体系的构建,侧重于如何将营销活动与最终的商业成果紧密挂钩,而非对特定公司的案例进行复盘或详细的战术拆解。 --- 第一部分:基础重塑——从营销到业务增长的思维转变 本部分是全书的基石,它要求读者彻底转变对“营销”的传统认知,将其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我们探讨的不是“如何写出一篇爆款文案”,而是“如何通过系统化的营销流程,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带来可量化的业务回报”。 第一章:告别“感觉营销”:构建现代营销的量化基石 本章深入剖析了传统营销模式的局限性,并系统介绍了数据驱动型营销体系(Data-Driven Marketing System, DDMS)的核心框架。 营销价值链的重构: 强调营销不再是成本中心,而是增长引擎。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将营销活动分解为可追踪、可衡量的各个环节,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输入、输出和转化路径。 定义“成功”: 如何超越传统的曝光量和点击率,设定与营收、利润、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直接关联的“北极星指标”(North Star Metric)。本书将提供一套创建有效北极星指标的流程模型,帮助企业聚焦于真正驱动长期价值的指标。 技术与数据架构的准备: 探讨构建有效营销度量体系所需的基础设施要求,包括数据整合(Data Integration)、数据清洗(Data Hygiene)和基础的数据治理(Data Governance)原则。我们关注的是“你需要什么样的数据平台”和“如何确保数据的可靠性”,而不是具体介绍某一款软件的使用教程。 第二章:战略对齐——将营销目标锚定企业财务目标 本章的核心在于确保市场部门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最高层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 自上而下的目标设定框架(OKR/MBO的营销应用): 介绍如何将宏观的年度营收目标,层层分解为可执行、可衡量的季度和月度营销目标。重点在于目标分解的逻辑性和相互依赖性。 市场投入回报率(Marketing ROI)的理论模型构建: 详细阐述计算营销投资回报的复杂性,包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划分,以及如何科学地归因(Attribution)收入到特定的营销触点。本书提供的是计算模型的原理和构建步骤,而非具体的行业平均值。 跨部门协作的度量标准: 讨论市场部、销售部(SDR/AE)和产品部之间如何建立共享的绩效指标,以消除“部门墙”,优化整体的客户获取流程(Customer Acquisition Funnel)。 --- 第二部分:增长的引擎——核心度量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本部分是本书的实操核心,它系统地勾勒出衡量营销活动有效性的关键度量框架。我们专注于指标的类别划分、相互关系以及如何根据业务阶段选择正确的指标组合。 第三章:漏斗上层(Top-of-Funnel):效率与覆盖的平衡艺术 本章聚焦于品牌认知、兴趣度和潜在客户的获取效率。 品牌健康度监测的科学方法: 介绍如何设计一套多维度的品牌健康度仪表板,通过调研设计和公开数据源分析,追踪品牌知名度(Awareness)、感知价值(Perceived Value)和推荐意愿(Advocacy Intent)的趋势变化。 渠道效率的深度剖析: 侧重于分析不同获客渠道(如内容营销、付费广告、社交媒体)的单位获取成本(Cost Per Acquisition, CPA)在不同阶段的差异,以及如何利用A/B测试和多变量测试来持续优化渠道的边际效率。 内容资产的投资回报分析: 如何量化内容对SEO排名、潜在客户捕获和销售周期缩短的具体贡献,构建内容资产的价值评估模型。 第四章:漏斗中层与底层:转化、质量与LTV的驱动力 本章深入到如何评估潜在客户的质量,以及如何最大化单个客户的长期价值。 潜在客户质量评估(Lead Scoring 2.0): 介绍超越传统行为打分的先进模型,如基于预测分析的合格潜在客户识别方法,强调将销售反馈数据无缝整合到评分模型中的必要性。 转化率优化的量化路径: 探讨从访客到付费客户转化过程中,每个关键节点的转化效率(Conversion Rate Optimization, CRO)的科学量化方法,包括用户体验(UX)对转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客户生命周期价值(CLV)的精算与应用: 详细阐述计算CLV的多种模型(历史法、预测法),以及如何利用CLV数据来指导获客预算的分配和客户维系策略的制定。本书强调的是如何利用CLV数据来决定“我们愿意为获取一个新客户支付的最高成本是多少”。 --- 第三部分:实践与迭代——数据驱动的组织文化建设 数据驱动的营销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一种持续的文化。本书最后一部分指导企业如何将量化思维嵌入日常运营。 第五章:建立敏捷的营销度量仪表板(Dashboard) 本章聚焦于如何将复杂的分析结果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决策工具。 仪表板的层次结构设计: 区分高层管理者视图(战略指标)与执行团队视图(战术指标),确保信息的适用性和效率。 数据可视化的原则: 强调图表选择的科学性,如何避免“误导性可视化”,确保指标的趋势和异常点能被一眼识别。 自动化报告与预警系统: 讨论如何设置关键指标的阈值和异常自动通知机制,实现“被动监控”到“主动干预”的转变。 第六章:从洞察到行动:构建数据驱动的迭代循环 成功的营销组织必须具备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快速实验与学习的框架(Build-Measure-Learn in Marketing): 介绍如何在保证营销投入安全的前提下,设计小规模、高效率的实验来验证新的假设。重点在于如何量化“学习成本”和“实验风险”。 归因模型的动态调整: 探讨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如隐私政策收紧),如何评估现有归因模型的准确性,并系统性地进行模型迭代和校准。 文化与人才: 讨论如何培养团队的数据素养,将“假设驱动”转变为“数据驱动”的思维模式。这不是关于招聘数据科学家,而是关于如何让所有营销人员都能提出高质量的数据问题。 --- 本书的独特价值 本书完全避开了对任何单一企业(如亚马逊、谷歌等)历史案例的具体复盘、成功或失败经验的详尽叙述,也未涉及特定营销工具(如CRM、CDP)的安装或操作步骤。 它提供的,是一套普适性的、可应用于任何行业和规模企业的营销量化战略框架和方法论。读者将获得的是一套构建自身“营销度量大脑”的蓝图,学会如何设计、部署和持续优化一套完全服务于业务增长的量化营销体系。这本书是关于“如何思考”和“如何构建系统”的,而不是“别人做了什么”。它致力于帮助读者独立掌握驱动现代商业增长的核心技能。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馬克‧傑佛瑞


  凱洛格管理學院(Kellogg School)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及資深講師。曾在管理、科學和技術期刊上發表多篇文章,並發表24篇原創《凱洛格案例研究》,由哈佛商學院出版社發行。

  在凱洛格任教時,曾領導執行多項計劃,包括策略數據導向行銷,以及IT推升策略價值,並且在微軟和杜邦等許多公司,教授客製化的主管課程。

  現任行銷與技術顧問公司Agile Insights LLC合夥人。

譯者簡介

高英哲


  英國約克大學經濟碩士。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BBC知識》特約譯者。

图书目录

前言:如何使用這本書?
 
第一部分

基礎概念

 
▋第一章
贏家與輸家之間的行銷區隔

80%的公司在做行銷決策時,沒有事先進行量化分析;
有先見之明、進行數據導向行銷的公司,都成為後來的贏家!
 
認識15個關鍵行銷計量指標
數據導向行銷的案例研究
行銷預算花在哪?決定你是贏家還是輸家
當經濟不景氣時,更要強力推動行銷計畫
量化行銷的第一步:定義你的策略架構
 
▋第二章
量化行銷數據,該從哪裡著手?

量測行銷成果並進行數據導向行銷,為什麼會如此困難?
這一章將帶領你突破從零開始的5大障礙。
 
突破障礙1:萬事起頭難
突破障礙2:無法辨別行銷活動的因果關係
突破障礙3:缺乏數據資料
突破障礙4:缺乏資源與工具
突破障礙5:公司其他人拒絕改變
 
▋第三章
10大古典行銷計量指標

任何事物都可以量化,重點是找到正確對應它們的分析工具;
只要先釐清你的行銷類型,就能輕鬆串聯這10大古典指標。
 
根據行銷的類型,決定要使用哪些計量指標
建立「平衡行銷計分卡」
B2B公司面對的量測挑戰
 
第二部分

15個大幅改善行銷績效的計量指標

 
▋第四章
5大非財務計量指標

顧客觀感、產品需求度、顧客的忠誠度與滿意度,乃至於行銷活動的績效,
都可以透過這些非財務指標加以量化。
 
量化顧客觀感:1號計量指標──品牌知名度
量化產品需求度:2號計量指標──試駕
量化顧客忠誠度:3號計量指標──客戶流失率
量化顧客滿意度:4號計量指標──CSAT
量化行銷活動績效:5號計量指標──活動接受率
 
▋第五章
嘿,把行銷計畫的ROI給我!

利潤、淨現值NPV、內部報酬率IRR與回收期,
要贏得高層信任,必先熟稔這些財務ROMI分析的關鍵指標。
 
量化行銷帶來的營收:6號計量指標──利潤
行銷經理必懂的7、8、9號財務計量指標──淨現值NPV、內部報酬率IRR、回收期
ROMI的管理決策架構
贊助運動賽事的ROMI分析
新產品上市的ROMI分析
ROMI計量指標──實際上的NPV、IRR與回收期
對數據進行壓力測試──敏感度分析
 
▋第六章
顧客,並非生而平等

你的顧客群是高含金量的真鐵粉?還是「來亂的」負價值顧客?
透過CLTV這個計量指標,就能讓顧客的未來價值一一現形。
 
量化顧客終身價值:10號計量指標──CLTV
採用嶄新的行銷策略:價值基準行銷
如何平衡短期與長期的顧客獲利性?
如何管理顧客生命週期?
 
▋第七章
5大網路行銷計量指標

新時代的量化神器:CPC、TCR、ROA、跳出率與WOM,
在每一次的滑鼠點擊中,看見無可限量的價值。
 
谷歌的創新發明:11號計量指標──每次點擊成本(CPC)
讓贊助搜尋最佳化的12、13號計量指標──訂單轉換率TCR、廣告支出報酬率ROA
量化網站的績效優劣:14號計量指標──跳出率
用「歸屬模型」改變網路搜尋行銷的遊戲
在SEM之外:網路揭示的廣告影響力
透過社群媒體精準投放廣告
量化社群媒體的價值:15號計量指標──口耳相傳(WOM)
精準投放社群媒體廣告的威力
量化社群媒體的價值:15號計量指標──口耳相傳(WOM)
 
第三部分

更上一層樓

 
▋第八章
立即提升5倍績效的敏捷式行銷

只要在設計行銷活動之初,預先埋下若干元素,就能在活動進行期間游刃有餘的加、
減碼,讓績效呈現爆發性的增長。
 
要失敗就快點,別歹戲拖棚
設計可供量測與蒐集資料的行銷活動
 
▋第九章
哇,那個產品正是我需要的!

懂得分析數據,就能在正確時機,對正確顧客做出正確提議,
關鍵做法是:傾向模型、市場購物籃分析、決策樹。
 
分析行銷的關鍵做法1:傾向模型
分析行銷的關鍵做法2:市場購物籃分析
分析行銷的關鍵做法3:決策樹
時機就是一切:事件導向行銷的案例
用Excel就能辦到:分析行銷的業務案例
 
▋第十章
量化行銷,需要付出多少代價?
先釐清打造基礎建設的關鍵問題,就能一步步畫出發展路線圖,
關鍵是:要從大處思考、從小處著手,然後迅速擴大規模。
 
你需要的究竟是哪些資料?
你需要的基礎建設,是牧場小屋還是帝國大廈?
如何評估需求的複雜度?
要把企業資料倉儲堆高?還是要重新建構資料?
小心那些只要一不留神就會出紕漏的地方
建立數據導向行銷的基礎建設組合
 
▋第十一章
從仿效到卓越,讓行銷管理最佳化
學會漸進式優化:行銷預算、技術與核心流程,迅速獲得成果,
跨越和領先公司之間的行銷差距
 
多數人從未把「行銷活動管理」當作一回事
行銷流程、技術與公司績效的關聯性
B2B和B2C公司在「行銷投資組合」上的差異
克服行銷流程專業化的4大障礙
升級行銷管理流程的3階段做法
從「寫下來」開始,制定MCM標準化流程
「創意X因子」與數據導向的加乘威力
量化分析時代的原理、原則與方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511944
  • EISBN:978986551195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7MB

图书试读

前言

如何使用這本書?


  2008年8月,在貝爾斯登(Bear Stearns)公司倒閉,金融風暴開始爆發之前幾個月,我跟一位任職於《財星》五百大企業的行銷長見面。我受邀談論關於行銷計量指標的事,但我想知道真正的困難點在哪裡,於是我問他:「什麼事情讓你晚上睡不著覺?」

  「喔,如果你真想知道的話,我昨天才跟董事長談過,他要把我的行銷預算大砍36%。我以為他在說笑話,但今天我才發現董事長是認真的。」

  隔天早上8點,他打電話跟我說:「馬克,我今天下午要跟董事長開會,需要你幫忙。」

  那是近20多年來最艱困的經濟時刻,而這位行銷長不是唯一面對這種難題的人。行銷人員努力證明預算花得有道理,卻不斷被要求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行銷工作三不五時,就會被非行銷出身的企業主管質疑是否有用;每當時機歹歹,行銷預算往往就是頭一個被砍的。對於行銷經理來說,要提出明確的行銷結果難上加難,因為品牌化跟知名度都「模糊不清」,跟銷售收入沒有直接關聯。

  我研究了252間公司、高達530億美元的年度行銷支出,發現許多行銷人員很難得到他們想要的行銷數據。訪查中有55%的行銷主管表示,他們的員工對於基本的行銷計量指標不甚了解;有超過80%的組織,甚至沒有採用數據導向的行銷策略。只要能夠以正確的方式,把重點放在量測出正確的計量指標,就可以在不必投入大量時間及資源的情況下,補足這些闕漏。

  這本書是為了所有想要顯著提升行銷績效、證明行銷支出有理的行銷人員,以及想要獲取真正行銷結果的非行銷管理階層所著。我並沒有動輒列出50個或上百個行銷可用的計量指標,而是著重於其中15個真的很重要的,點出實際上要如何利用這些計量指標,把行銷的價值加以量化、大幅提升行銷績效。我的研究同時也指出,專精於數據導向行銷策略的公司,跟競爭廠商相較之下,其財務績效如何大為勝出。這套僅僅著重於15個計量指標的做法,好處在於你很容易就能駕馭其原理,並且加以應用。我提供了大、小企業各種詳盡的案例,以及可供免費下載,補上所有量化範例的Excel範本檔。

  本書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礎概念」,第二部分是「15個大幅提升行銷績效的計量指標」,第三部分則是「更上一層樓」。本書採取一種系統化跟實用性的做法,探討數據導向行銷及行銷量測原理,在〈第3章〉之後的章節,就可以隨意跳著閱讀。

  第一部分的「基礎概念」共有3章。〈第1章〉討論行銷區隔,有少數幾間公司「掌握到」數據導向行銷,但大多數公司並沒有這樣做,接著會介紹15個關鍵計量指標;〈第2章〉將會回答「我該從哪裡著手?」這個問題,並探討如何克服5大障礙;〈第3章〉講述利用10個古典計量指標,提供一個進行策略性行銷量測工作的系統化架構。

  第二部分詳加闡述這15個計量指標,讀者可以直接跳著閱讀感興趣的部分。網際網路對於各種行銷活動來說愈來愈重要,因此在這15個計量指標中,有5個是針對這個重要的媒介所設。〈第7章〉將針對網路行銷,以及5個新時代的計量指標進行深入探討,你可以隨時跳到這一章來閱讀;倘若你對財務概念有些生疏,我建議你在接觸〈第6章〉的行銷投資報酬(ROMI)跟顧客終身價值(CLTV)之前,先閱讀〈第5章〉專為行銷人員進行的財務相關討論。

  最後在本書的第三部分,會著重於進階議題上,讀者若想要把先前章節提到的數據導向行銷原理跟計量指標,提升到更上一層樓的程度,我會在這個部分提供可採行的策略。這4章將探討敏捷式行銷、分析與事件導向行銷、數據導向行銷基礎建設、提升績效的重要行銷過程,以及「創意X因子」。本書並非教科書,不過可充當數據導向行銷課程很不錯的補充教材。

  對於行銷如何創造價值,以及如何利用這15個關鍵行銷計量指標,做為你服務的公司策略性提升績效的著力點,我希望本書能夠為你提供深度見解。

  認識15個關鍵行銷計量指標

  我在2003年於微軟首度開始進行訓練課程時,有些微軟的行銷人員表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一個可以算出ROMI的「殺手級應用程式」。我覺得很好笑,因為那個「殺手級應用程式」不是別的,正是微軟製作,名叫Excel的程式,這個試算表程式相當厲害。

  我在本書裡把重點放在相對簡單,但是很有效的計量指標以及運作架構,以供量測行銷表現以及數據導向行銷所用,Excel是個相當棒的入門工具。此外還有比較進階的工具跟技法,能夠把行銷跟銷售額之間的關係呈現出來。這些技法真的很有用,比方說快速消費品廠商就經常使用迴歸運算,算出行銷支出跟銷售額之間的相關性。不過這些技法都有明顯的侷限性,例如需要大量清楚的資料集──但大多數的公司往往欠缺相關資料。因此本書的做法是著重於量測行銷表現的架構,使用經過平衡設計,內含少數能夠點出行銷價值之關鍵計量指標的評分表,以及相對來說,實行起來還算直截了當的分析做法。

  你可以從Excel開始著手,能夠玩的東西很多,我也為本書所有的量化範例,提供了可供下載的試算表範本檔。對於要不斷進行的數據導向行銷,你一定會想要把這過程弄成自動化;倘若你的顧客群很大,你更需要行銷工作的相關基礎建設,包括建立一個資料庫,並且用上更精巧的分析工具。如何踏上這段旅程,就是下一章「你該從哪裡著手?」的重點;至於建構基礎建設「需要付出什麼代價?」的問題,則留待〈第10章〉回答。

  我的想法是盡可能著重討論少數幾個,最能夠捕捉到行銷價值的計量指標。以下就是我挑出來15個重要的行銷計量指標:

  1.品牌知名度(brand awareness)
  2.試駕(test-drive)
  3.客戶流失(churn)
  4.顧客滿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 CSAT)
  5.活動接受率(take rate)
  6.利潤(profit)
  7.淨現值(NPV)
  8.內部報酬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9.回收期(payback)
  10.顧客價值CLTV
  11.每次點擊成本(cost per click, CPC)
  12.訂單轉換率(transaction conversion rate, TCR)
  13.廣告支出回報率(return on ad dollars spent, ROA)
  14.跳出率(bounce rate)
  15.口耳相傳(word of mouth, WOM),又名社群媒體觸及率(reach)

  倘若你對上述這些計量指標,有些不熟悉甚至毫無所知,都不必擔心,我們會從〈第3章〉到〈第7章〉,用範例加以詳細解釋。

  我把前面10個指標稱為「古典行銷計量指標」。1到5號是重要的「非財務」計量指標,負責定義品牌化功效、顧客忠誠度、比較行銷活動,以及行銷活動績效,在第3、4章進行探討。6到9號是每個行銷人員都應該要知道的重要「財務」計量指標,請注意:「投資報酬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並不屬於這些計量指標之一,我們會在〈第5章〉解釋其原因何在。10號則是CLTV,這是進行顧客價值相關決策時的重要財務計量指標,整個〈第6章〉都在專門加以探討。

  在100多年前,約翰‧沃納梅克說過一句名言:「我花在行銷上的錢,有一半浪費掉了,問題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最近有一位行銷長則跟我說:「我花在行銷上的錢,有一半浪費掉了,不過現在我知道是哪一半了──電視廣告。」他這段評論反映了網路(包括網際網路及手機在內)這個新媒體,對於行銷的重要性日增,而我們在這個新媒體上,進行追蹤行銷活動績效的能力,也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15個關鍵計量指標裡,我把11到15號,稱之為「新時代行銷計量指標」。11到13號計量指標,可評估搜尋引擎的行銷效度;14號「跳出率」是了解網站行銷效果有多棒的關鍵計量指標;15號「WOM」則是在評估社群媒體行銷這塊新領域。〈第7章〉用了很多範例,針對這些計量指標進行詳細探討,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跳到這一章,對裡頭關於網路行銷的深度討論先睹為快。不過在後續章節中,我也會提供好幾個範例,說明如何運用網路,大幅改善行銷績效。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行銷人壓力真的很大,不只要懂創意、會寫文案,還得會分析報表,甚至要會一點點程式邏輯去串接數據平台。這本書如果真的能幫我們把行銷的「藝術面」拉到「科學面」,建立起一套更嚴謹的科學驗證流程,那對提升整個行銷部門的專業度,絕對是里程碑式的貢獻。我比較好奇的是,書中如何處理「歸因模型」(Attribution Model)這個世紀難題?客戶的購買路徑往往很長,可能先是社群廣告看到,然後搜尋關鍵字,最後才在EDM的引導下完成結帳。如果能對這15個指標背後所依賴的歸因邏輯有清晰的說明,告訴我們數據的「偏誤」在哪裡,那這本書的深度就遠超一般市面上的操作指南了。我期待它能提供的不僅僅是「看什麼數字」,更是「如何理解數字背後客戶的真實行為意圖」。這對於我們制定更精準的預算分配策略,至關重要。我希望看完後,能自信地對業務部門說:我們的行銷投入,不是猜測,而是有數據支撐的精準射擊。

评分

身為一個台灣的網路行銷從業者,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很多人在談論數據分析時,往往停留在Google Analytics(GA)的基本報表層面,也就是「描述性分析」(發生了什麼事),但真正高手應該要進入「預測性分析」(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和「指導性分析」(我們應該怎麼做)。這本書既然提到了亞馬遜這個數據驅動的極致典範,我非常期望它能在這15個指標的探討中,包含如何建立更進階的模型,例如如何透過既有指標來預測流失率,或者預測下一個高價值客戶群的輪廓。行銷的最終目的,是提升利潤,而不是單純的點擊率或按讚數。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指標間的「因果鏈條」,讓我們看到指標A如何影響指標B,最終如何影響公司的淨利,那這本書的價值就會被拉到一個戰略層面。我不希望它只是一本工具書,我更期待它是一本能幫助我從戰術執行者轉型為行銷戰略家的啟發之作。這需要的不僅是技術,更是思維模式的徹底轉變,我拭目以待!

评分

光是看到「15個關鍵行銷計量指標」這個數字,我就在腦中快速盤算,這是否意味著它提供的是一套精煉過的「核心公式」,而不是一大堆讓人眼花撩亂的複雜報表?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學會「捨棄」比學會「擁有」更重要。我希望這本書的結構是高度實用導向的,能把這15個指標分成幾個模塊,例如「品牌認知階段指標」、「潛在客戶開發階段指標」、「轉換與維護階段指標」等等,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當前行銷漏斗的瓶頸,去對應調整。最怕那種把所有指標都列出來,但又不講清楚在什麼情境下該用哪個指標的書籍。台灣市場瞬息萬變,競爭對手可能今天用A方法,明天就換成B方法。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本知識百科全書,而是一本「戰術手冊」。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指標變動的案例分析,甚至是用台灣本土電商或O2O服務的例子來闡述,那簡直是太接地氣了。我已經準備好筆記本,希望能記下那些能讓我明天一上班就能動手實作的「小技巧」了。

评分

這本書的副標題直接點名了「貝佐斯與亞馬遜」,哇,這簡直是市場行銷界的聖經等級參考案例了吧!你知道的,亞馬遜不只是個電商巨頭,他們對數據的偏執程度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他們怎麼把用戶的每一個點擊、每一次停留、甚至是被忽略的商品,都轉化成優化下一次體驗的燃料?這本書如果能從貝佐斯這種極致追求效率和客戶體驗的視角出發,分享他們在決策時會緊盯哪些核心指標,那絕對是無價之寶。我很好奇,他們對於「新客獲取成本(CAC)」和「客戶終身價值(LTV)」的權衡哲學是什麼?在台灣,很多中小企業礙於資源有限,往往只能在「衝曝光」和「衝轉換」之間拉扯。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適用於不同規模企業、不同階段的指標篩選邏輯,那就更棒了。我希望它能教我們怎麼識別那些「看起來很美但實質無用的虛榮指標」(Vanity Metrics),然後專注在那些真正推動業務成長的關鍵槓桿上。畢竟,光看網站流量高,但如果轉化率低到一個不行,那都是白搭,這本書如果能幫我們釐清這個邏輯,絕對值得我把薪水貢獻出來。

评分

哎呀,這本書的書名「量化行銷時代【首部曲】:貝佐斯與亞馬遜經營團隊都在做,15個關鍵行銷計量指標」光是看到就覺得超有感!身為在台灣這個網路行銷戰場廝殺的行銷人,每天都在想怎麼讓廣告效益最大化,怎麼證明自己的努力有價值,而不是空泛地說「我們品牌形象變好了」。這本書光是點出「量化」這個關鍵字,就讓人眼睛一亮。現在這個時代,不看數據講話,簡直就像在黑暗中開車,完全不知道方向在哪。我最期待的是,它能提供一套紮實的方法論,不只是空談理論,而是真正能帶進辦公室,跟老闆報告時可以拿出來用的具體指標。畢竟,行銷的績效往往是最難量化的部分,如果能像工程師解數學題一樣,把複雜的客戶旅程拆解成幾個可控的變數,那該有多好?我猜這本書應該會很強調如何建立一套「可追蹤、可分析、可優化」的行銷儀表板,讓每一個行銷動作都能被對應到營收或客戶終身價值上。這對我們這種需要不斷爭取預算、證明行銷部門不是只會燒錢的單位來說,簡直是救命仙丹。希望它能打破一些傳統行銷的迷思,讓我們從過去憑經驗決策的模式中解放出來,真正進入數據說話的新紀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