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傳播政策:從傳統媒介到網路 (電子書)

全球傳播政策:從傳統媒介到網路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培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國際資訊新秩序|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全球網路安全辯論

  一、國際資訊新秩序(1976—1984年)
  國際資訊新秩序(The New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Order)有兩個主要背景。一是美蘇冷戰,重要標誌是1946年英國前首相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將蘇聯定義為敵對國家。二是亞非拉風起雲湧的反帝反殖運動,僅1960年代就有將近50個國家獲得獨立。在這兩個主要背景下,新獨立的國家發起不結盟運動,希望突破美蘇主導的兩極世界……

  二、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2003—2005年)
  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The World Summit on Information Society)分兩期召開。高峰會總體上圍繞著該建設怎樣的資訊社會展開,但是最重要的議題是網際網路治理。
  2005年,第二期高峰會在突尼斯召開。中國提倡政府主導的網際網路治理模式;美國提倡市場主導的網際網路治理模式;歐盟提倡公私合作模式,主張由市場負責網路核心資源的管理,由政府制定網際網路治理的根本原則。但是,歐洲學者認為,中國與美國可能在突尼斯高峰會之前已經私下交易。網際網路治理方面的爭議演化為歐盟與美國之間的衝突……
  
  三、全球網路安全辯論(2013年開始)
  全球網路安全大辯論從2013年初期中美雙邊對峙開始,恰逢美國總統歐巴馬連任成功(2013年1月21日)。在此後的3個月中,中美網路安全爭議按照美國設定的軌道進行,這構成了全球網路安全大辯論的第一階段。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13年6月5日,史諾登曝光美國國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稜鏡」監控項目(PRISM),掀開了美國大規模監控全球通訊的冰山一角……

  ▪本書特色
  國際資訊新秩序、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以及全球網路安全辯論從1970年代一直持續到今天,都試圖解決諸如全球資訊流通的不平衡這些結構問題造成的後果。這三段歷史恰好位於地緣政治、產業、學術以及技術的交叉點,完整、清晰而又集中地折射出來傳統媒介與網路全球治理領域存在的問題,以及該領域弱肉強食之本質特徵。


著者信息

徐培喜,芬蘭坦佩雷大學副博士,講授課程包括國際傳播、網路社會與傳播、傳播學、專業英語、英語口語等,曾在坦佩雷大學講授亞洲媒體、媒體分析等課程。
主要研究領域為網路治理,曾在網路技術社群網站CircleID發表60多篇網路治理專欄文章,在專業期刊發表50多篇專業論文,出版《全球傳播政策》等專著,單獨或合作翻譯《跨文化傳播》、《對話卡斯特》等譯著,並多次赴美國、俄羅斯、德國、法國、瑞士、芬蘭、挪威、印度、韓國等國參加網路治理領域國際會議。

图书目录

導論 傳統媒介與網路全球治理歷史上的三大事件
第一部分 國際資訊新秩序及其理論
 第一章 國際資訊新秩序(1976—1984年)
 第二章 文化帝國主義觀點
 第三章 《麥克布萊德報告》與傳播權利(1980—1998年)
 第四章 汙名化國際資訊新秩序
第二部分 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及其理論
 第五章 資訊社會世界高峰會(2003—2005年)
 第六章 資訊社會理論
 第七章 全球網際網路治理的關鍵文本(2003—2005年)
第三部分 全球網路安全辯論及其理論
 第八章 中美網路安全爭議和美國網路軍工複合體的崛起(2013—2015年)
 第九章 史諾登泄密事件及其影響(2013年至今)
 第十章 ICANN的重生之路(2014—2016年)——多方模式與全球網際網路治理機制創新
 第十一章 自媒體和民間團體在本土與全球公共空間的崛起
 第十二章 結論:綿延四十年的辯論
後記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