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穿越千載時光,傾心聆聽《論語》,
讓我們用全新的視角,再一次走近至聖先師那顆偉大的心靈。
▍以什麼來衡量一個人的「好學」?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衡量一個人是否好學的標準,不是從他從這件事上希望得到什麼來衡量,而是看他肯為這件事情付出什麼,是心有所屬、心甘情願。
真正的心甘情願,不僅僅是指為追求美和善而要付出的辛勞,有時候,還要有對於公眾價值偏差所帶來的負向認知的擔當。比如,關於孔子,有人講他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有人說他「若喪家之犬」。他自己怎麼看?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很多問題我們都無力改變,那還要不要繼續努力?
──「夫遇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
對於我們的生命來講,沒有為難,怎會有真正的成熟與成長呢?沒有委屈,怎麼能有所擔當呢?真正的成長,就是面對困境和為難,而真正的擔當,恰恰是指對委屈的擔當。
▍一名君子、士人氣質的涵養,盡在於此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在詩中,表達內心情感的興發感動,實現溫柔敦厚;在禮中,規範人之舉止,中正地表達性情,實現恭儉莊敬;在樂中,有一份獨有的價值與情操,能夠激發那最豐厚深邃的生命精神。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種深深的渴望,一種關於生命、關於靈魂、關於愛與美的渴望,詩、禮、樂將這種渴望表達出來,而這種關於靈魂深處的表達有種追求,即是人與自然的呼應,最終直指天地之心。
▍《論語》,在呼吸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
讀到此,《論語》整部書首尾貫通,一個完整的生命體在呼吸吐納間靜靜雌守。孔子堅信人生要有追求,執守不改變,追求的就是王道行天下。他還希望每個人都做自己生命的王者,由「知命,知禮,知言」,進而「做君子、有擔當」。做自己生命的王者,同時尊重他人的生命。
當人生有了這般的追求,生命便開始與眾不同,便被賦予了意義與境界。
我們距離孔子就是那一尺陽光的距離,
即使他曾經困厄,但抖一抖身上的浮塵,
又是非凡氣象,再起天香。
本書特色
《論語》本身就是完整的生命體,它的首尾之間遙相呼應,它的篇章之間血脈相連,它的章節之間大小相成,既散落成珠,又渾然一體,以下各篇分別談為政以德、守禮明禮、擇仁處仁等,層層剝離,依次展開。
時隔千載,傾心聆聽,他們心脈的搏動仍張弛有度,吐呐的氣韻仍靜定安詳。只有看清其間的這種邏輯關聯,才能準確理解章句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