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用的素養學識:輕鬆透過圖解,快速掌握世界通用的基礎素養學識! (電子書)

世界通用的素養學識:輕鬆透過圖解,快速掌握世界通用的基礎素養學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福田和也
图书标签:
  • 素养
  • 学识
  • 通识教育
  • 图解
  • 基础知识
  • 世界知识
  • 自我提升
  • 电子书
  • 科普
  • 学习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看圖就懂】一輩子受用的知識,2小時就能吸收!!
☆★ 「重點筆記」+「情境圖解」+「核心關鍵字」 ★☆
那些「學校沒教的事」以及「縱橫職場的人才必備的跨領域基本知識」,從零開始,快速掌握!
 
  ▌看圖輕鬆讀,2小時就能吸收!▌
  素養學識並非我們課堂上會學習到的科目,沒有考試應答、也沒有立即檢測的方法。
 
  ►►「不知道這些學識的話,對生活也沒有影響吧?」
  若抱持這種想法的話,那麼在言談之間,可能會因為辭窮而陷入窘境,甚至鬧出笑話。
  事實上,素養學識已經是現代世界的共通學問,總有一天將會有派得上用場的時候!
  若能具備一定的素養學識,與人溝通的時候就能因為有共通話題而侃侃而談、拉近距離。
 
  ►►「但是我工作很忙……」、「我要上課」、「時間根本不夠」
  為了讓讀者有效率地汲取知識,本書以一頁一筆記重點的形式,
  情境圖解各主題中心思想、關鍵人物的主張,再搭配關鍵重點,
  聚焦宗教、哲學、宇宙、歷史、經濟、美術、音樂、發明8大主題,
  可說是最適合從零開始學習世界的素養學識的一本書!
 
  ▌幫你畫重點,情境圖解好領略 ▌
  ◇世界首支疫苗的發明其實是以傳說為靈感
  ►此來自於英國醫師詹納的突發奇想,但很快就因其有效性而得到認可,造福世界。
  ◇發放消費券,其原理來自於凱恩斯的「乘數效果」!
  ►乘數的倍數變動延伸出乘數理論,被視為能刺激經濟蓬勃發展的利器。
  ◇買東西時總是不自覺被「輕推」了一下。
  ►看到寫有店長推薦的物品,就會忍不住拿起來看看,進而產生想消費的心理。
  ◇華麗絢爛、優雅又精緻的洛可可藝術起源於何時呢?
  ►18世紀的路易十五及路易十六統治初期,發源於法國並盛行於其他國家。
  ◇經驗主義:知識就是力量,而在獲得知識之前,必須克服四個「幻象」。
  ►種族幻象、洞穴幻象、市場幻象、劇場幻象。
 
  ▌不可或缺的必備學識,成為知性有素養的人 ▌
  本書涵蓋8大主題:
  Chapter 1 宗教:在古代,連生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而開始尋求超越人類所知的答案,這就是「神」的誕生。
  Chapter 2 哲學:古希臘哲學家泰利斯顛覆了「世上萬物都由神創造」的論點,開展了哲學之河。
  Chapter 3 宇宙:一開始是以宗教性來探求,到了近代則演變為以科學方法認識宇宙。
  Chapter 4 歷史:把握歷史的流動,理解世界脈動,才能從中發現人們的反思與進步。
  Chapter 5 經濟:從近代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開始,一直談到最新的行為經濟學理論。
  Chapter 6 美術:西方文化常以藝術為中心,也將其視為國家和城市身分的代表。
  Chapter 7 音樂:音樂不僅僅是指了解作品本身,還需瞭解其產生的歷史背景。
  Chapter 8 發明:人類從使用石器到現今有各式各樣的物品,用「發明」豐富了生活。
 
  【零基礎也不怕!】
  世界通用的素養學識讓我們成為一個更好、更具競爭力的人!
 
本書特色
 
  1.重點筆記書,有效率地統整知識,輕鬆輸入腦袋!
 
  2.涵蓋東、西方的廣泛8大主題知識,聚焦不可或缺的必備學識,是一本不須前備知識,就能輕鬆領略各種龐雜知識體系的書。
 
  3.生動豐富又有趣的圖解,有助於清晰了解各個主題關鍵人物、作品的主張和想法。
 
  4.內容滿載跨領域基本知識,不論是學生、新鮮人或是商務人士,都很有助於提升競爭及自我生存力。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您提供的书名(《世界通用的素養學識:輕鬆透過圖解,快速掌握世界通用的基礎素養學識!》)的图书简介,内容聚焦于该书之外的、与之主题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且吸引人的阅读体验,但不涉及原书的具体内容。 --- 图书名称:文明的基石:跨越时空的通识图鉴 内容简介 在这个信息爆炸、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套清晰、系统的框架来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然而,真正的“通识”并非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而是对构成人类文明核心要素的深刻洞察。本书《文明的基石:跨越时空的通识图鉴》旨在为渴望建立稳固知识体系的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细致的视角,聚焦于那些塑造了现代社会结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的底层逻辑和关键脉络。 我们不聚焦于某一特定学科的深度钻研,而是将目光投向横跨历史、哲学、科学、艺术与社会结构等多个维度的“大图景”。全书结构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思维的起源与演进、社会的构建与权力、自然的规律与人性的探索。 第一部分:思维的起源与演进——理解我们如何思考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人类认知能力如何从早期文明中萌芽,并最终发展为支撑现代科学与理性思维的基石。 1. 逻辑与辩论的谱系: 我们追溯从古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奠定的形式逻辑基础。重点解析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如何成为西方理性思维的骨架,以及这些早期哲学思辨如何影响了法律体系和科学方法论的形成。我们将探讨“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差异及其在不同知识领域中的应用,例如,如何用演绎法构建数学证明,而用归纳法建立物理定律。 2. 科学革命的浪潮: 这不是一本枯燥的科学史。我们侧重于阐述“范式转移”的概念,探讨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如何通过观察和实验,颠覆了中世纪的宇宙观。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可证伪性、可重复性以及理论迭代的重要性。我们会用图表清晰地对比前科学时代与现代科学思维在对待“证据”和“权威”上的根本区别。 3. 东方智慧的内观之道: 同时,我们不会忽略东方哲学在心性、道德和伦理构建上的独特贡献。重点介绍儒家思想对社会秩序、人伦关系(如“仁、义、礼、智、信”)的构建,以及道家思想中对自然、无为和平衡的理解。解析这些思想如何塑造了东亚地区的社会行为规范和治理模式,并探讨其与西方理性主义在当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对话与融合。 第二部分:社会的构建与权力——我们如何组织生活 理解现代社会运作的底层代码,需要回溯人类组织形式的演变,从部落到城邦,再到民族国家,最终探讨全球化下的治理挑战。 1. 契约的诞生与国家机器: 本章聚焦于政治哲学的核心议题。我们将详细剖析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差异,探究主权概念是如何被建构和合法化的。通过对“自然状态”和“公意”的解析,读者将能更好地理解现代民主制度、个人权利与集体责任之间的微妙平衡。我们会用时间轴清晰展示从《大宪章》到《人权宣言》的演进路径。 2. 经济体系的脉动: 经济学被简化为对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的研究。我们将对比重商主义、古典自由主义(亚当·斯密)、马克思主义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并非要求读者成为经济学家,而是理解:资本是如何被定义、劳动是如何被定价、以及政府干预在不同经济周期中的作用。重点分析“看不见的手”与“有形的手”的博弈如何影响了我们日常的消费与就业。 3. 法律与正义的界限: 法律是社会共识的外化。本部分探讨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的根本区别,解析“法治”与“人治”的张力。我们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法律概念,如“所有权”、“合同约束力”和“自然法思想”,展示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是如何被解释和应用的,帮助读者理解法律如何既是秩序的维护者,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 第三部分:自然的规律与人性的探索——我们与世界的关系 这部分探索了人类在面对广袤宇宙和自身复杂内心时所产生的文化回应,涵盖了艺术的表达与环境的认知。 1. 艺术作为人类经验的存档: 艺术不仅是装饰,更是特定时代精神的浓缩。我们跳脱出单纯的流派介绍,专注于“为什么”。例如,文艺复兴时期对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描绘,反映了人文主义对“人”的重新肯定;印象派对光影的捕捉,折射了工业革命后生活节奏的碎片化与主观体验的崛起。我们将通过对建筑、音乐和绘画中“比例”与“和谐”概念的解析,揭示不同文化对美的内在追求。 2. 地理与文明的互动: 环境塑造了性格。本章探讨了地理决定论的局限性,同时强调了地形、气候、水系对早期文明(如两河流域、尼罗河、印度河)选址、农业技术乃至政治集权模式的影响。理解了地理的制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上那些看似偶然的迁徙与冲突背后的必然性。 3. 现代性的困境与伦理挑战: 最后,我们聚焦于20世纪以来,科技爆炸(核能、信息技术)对传统伦理观带来的冲击。我们将讨论诸如人工智能的道德地位、基因编辑的边界以及消费主义对个体幸福感的重塑等前沿议题。这部分旨在激发读者的批判性思考,而非提供标准答案,帮助读者在复杂的世界中定位自身的价值坐标。 为何选择阅读《文明的基石》? 本书的特色在于其“系统性重构”。我们不满足于知识的碎片化展示,而是使用大量精心设计的概念地图、历史对比表和思维导图(注:此描述旨在描绘一种清晰的展示方式,而非指代具体图解内容),将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构建起一座知识的桥梁。阅读本书,您将获得的不只是“知道什么”,更是“如何将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独立判断”的能力。这是一份为终身学习者准备的、关于理解世界底层逻辑的指南。 目标读者:渴望建立完整世界观的职场人士、对跨学科学习感兴趣的高校学生、以及所有对“我们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抱有深切好奇心的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福田和也
 
  1960年出生於東京都。藝文評論家。慶應義塾大學環境資訊學部教授,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碩士課程修畢。1993年以《日本的家鄉》(暫譯,新潮社)獲得三島由紀夫賞,1996年憑藉《美好人生》(暫譯,新潮社)獲得平林泰子文學獎,2002年則以《開拓——石原莞爾與昭和的夢》(暫譯,文藝春秋)獲得山本七平賞,2006年出版的《惡女的美食術》(暫譯,講談社)獲得講談社隨筆獎。其他還有《昭和天皇》(暫譯,文藝春秋)、《「贅」的研究》(暫譯,講談社)等多本著作。
 
譯者簡介
 
Kuri
 
  喜歡文字工作,喜歡旅行,喜歡巡遊舊建築,喜歡探訪充滿生活感的街道,喜歡吃甜點,有很多個裝甜點的胃。
 
李雅婷
 
  台中人,左手寫字的自由譯者。喜歡底片、旅行、淺焙咖啡。
 
  在嚮往的京都停泊了兩年兩個月又兩天,曾於京都織紋設計品牌任職。試著以不同角度與日本連結,透過文字堆疊出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图书目录

前言

Chapter1 宗教
01 猶太教
02 基督教
03 耶穌基督
04 舊約與新約
05 佛教
06 佛陀
07 輪迴
08 儒教
09 印度教
10 神道
11 伊斯蘭教
12 遜尼派與什葉派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說明 

Chapter2 哲學
01 水是萬物的根源
02 蘇格拉底
03 柏拉圖
04 亞里斯多德
05 神並不是萬惡的起源
06 我思故我在
07 史賓諾沙
08 培根
09 洛克
10 康德
11 黑格爾
12 上帝已死
13 佛洛伊德
14 榮格
15 卡繆
16 結構主義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說明

Chapter3 宇宙
01 哥白尼式革命
02 伽利略
03 太陽
04 四十六億年的歷史
05 月球
06 大碰撞說
07 愛德溫・哈伯
08 希格斯玻色子
09 太陽系
10 阿波羅計畫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說明

Chapter4 歷史
01 五個時代區分
02 世界史1
03 世界史2
04 日本史1
05 日本史2
06 封建制度
07 活字印刷
08 宗教改革
09 啟蒙思想
10 文藝復興
11 大航海時代
12 帝國主義
13 市民革命
14 工業革命
15 民族國家
16 意識形態
17 冷戰
18 全球化
19 培理與日本
20 戰後復興
21 泡沫經濟
22 失落的20年
23 日本之名由來
24 日本人的誕生
25 國家意識
26 made in Japan
27 日本與外國
28 東日本大震災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說明

Chapter5 經濟
01 亞當.史密斯
02 看不見的神之手
03 馬克思主義
04 凱恩斯經濟學
05 乘數效果
06 密爾頓.傅利曼
07 資本主義
08 工業資本主義
09 經濟大蕭條
10 雷曼兄弟風暴
11 理性經濟人
12 行為經濟學
13 啟發法
14 維持現狀的偏見
15 初始效應
16 新近效應
17 從眾行為
18 輕推理論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說明

Chapter6 美術
01 古代美術
02 基督教藝術
03 羅馬式藝術
04 義大利.哥德式
05 文藝復興(美術)
06 文藝復興三傑
07 矯飾主義
08 巴洛克藝術
09 洛可可藝術
10 新古典主義
11 大衛
12 浪漫主義
13 德拉克洛瓦
14 現實主義
15 自然主義
16 米勒
17 印象主義
18 莫內
19 象徵主義
20 前衛
21 立體主義
22 畢卡索
23 達達主義
24 杜象
25 超現實主義
26 達利
27 普普藝術
28 複製技術時代的藝術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與解說

Chapter7 音樂
01 音樂的起源
02 巴洛克(音樂)
03 巴赫
04 韋瓦第
05 古典派音樂
06 海頓
07 貝多芬
08 莫札特
09 交響曲
10 浪漫派音樂
11 蕭邦
12 舒曼
13 德布西
14 現代音樂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與解說

Chapter8 發明
01 貨幣
02 零的概念
03 火藥
04 指南針
05 眼鏡
06 玻璃
07 打字機
08 蒸汽機
09 疫苗
11 瓶裝與罐頭
12 製冰機
13 矽藻土炸藥
14 電話
15 麻醉
16 火箭
17 盤尼西林
18 電腦
關鍵詞及關鍵人物補充與解說

索引
主要參考文獻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09765
  • EISBN:978626700986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6.4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雖然無法立刻達成效果,但總有一天會有派得上用場的時候。 
 
  想要「成為有學識素養」的人是不是意外地多呢?實際上,在學識素養上並不存在著「沒錯,就是這個了 !」的科目,它也與具專業性的高等知識不同,是沒有辦法立即見效的。
 
  有關學識素養的事情稱之為「liberal arts」(博雅教育),而源頭則需要追溯至希臘羅馬時代。「liberal」意為自由,「arts」為學問之意,若能習得的話,就能變成「讓人們自由的學問」。
 
  學識素養已經是現代世界大學教育的共通學問。若能掌握學識素養,與人溝通的時候,就能因為擁有共通話題而有效地達成共識。雖然學識素養的範圍廣泛,但透過尋找與世界串連的共通點,本書中將主題縮小為八個。
 
  宗教…… 雖然在日本有許多無信仰者,但是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人們信仰某種宗教。
  哲學…… 久遠的古代,當一切都被認為是源自上帝的力量時,哲學誕生了。將為大家解讀哲學家們不斷變遷的思想。
  宇宙…… 科學源自於規律的月亮盈缺及太陽的運動。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居住的世界吧!
  歷史…… 從世界史及日本史這兩個觀點出發,追尋人類的軌跡。培養作為知識基礎背景的學識吧!
  經濟…… 人們為了生存而進行著某些經濟活動。能了解經濟的話,將愈能看透世界。
  美術…… 美術不斷交織著流行與復古思潮,是愈瞭解就覺得愈有趣的事物。
  音樂……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追求的及所演奏的音樂也跟著改變了。我們將追尋這個變遷軌跡。
  發明…… 最初,人類是沒有任何工具在手的。我們所編織成的歷史,也可以說是發明的歷史。
 
  本書將會說明以上八個主題,雖然無法將全部內容涵蓋在內,但已足夠培養社會人士汲取「這是不可或缺」的學識素養。內容用易於理解的方式幫助閱讀,伴隨著時代腳步,學習到各個主題中關鍵人物的主張和想法。另外,由於使用大量插圖並以視覺上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構成, 能夠輕鬆輸入腦袋並理解。
 
  文章開頭也提到了,教養不是馬上就能派上用場的東西,但是,如果掌握了廣博的學識素養,總有一天會發現很有益處,而且,或許就剛好是在人生的轉捩點等重要局面的時候用上,如果本書能助你一臂之力的話就太好了。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資深媒體人的角度來看,現在的資訊爆炸時代,資訊的「質量」和「可信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我們常常需要快速判讀一份來自不同體系、使用不同標準的報告,找出其中的共通點和關鍵差異。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地方在於它對「素養」的定義。它指的「素養」究竟是偏向學術上的批判性思考能力,還是更貼近職場上高效協作所需的基本常識?如果是後者,那麼它如何將那些抽象的、常常在不同語境下會產生歧義的概念,透過圖解的方式「視覺化」和「標準化」?舉個例子,像「風險評估」這個詞,在歐美和亞洲的理解可能就存在微妙的差別。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普世的流程圖或矩陣,讓讀者能快速將手頭的資訊套入模型中進行比對,那就真的太厲害了。我期待它能成為一個快速的「心智圖譜」,讓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國際議題時,能迅速錨定自己在哪個知識光譜上,從而減少理解偏差。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有意思,顏色搭配得很有活力,而且標題字體選擇也很討喜,一看就知道這是一本「實用派」的工具書,而不是那種掉書袋的學術著作。我特別欣賞它排版的簡潔度,大量的圖解元素,讓那些原本看起來很「硬」的知識點,瞬間變得平易近人。對於我們這種,平常工作忙碌,沒時間啃大部頭原文書的上班族來說,這種「快速上手」的設計簡直是救星。我記得我以前為了搞懂某些國際標準的基礎概念,光是查資料、比對不同來源的解釋就花了好幾個小時,搞得頭昏腦脹。要是那時候有這本「世界通用的素養學識」,我想效率肯定能提升好幾倍。它似乎抓住了現代人學習的痛點——時間碎片化,知識吸收要快速、視覺化,而且最好能馬上應用在生活或職場上。這種對讀者需求的精準拿捏,光是從設計面來看,就讓我對內容充滿期待。它給我的感覺是,這本書的作者群可能本身就是長期在國際場合打滾的專家,知道什麼才是真正「通用」且「核心」的知識,而不是堆砌那些花里胡哨但實用性不高的學理。這份務實的態度,在台灣的知識出版市場上,其實相當難得。

评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很注重個人成長的斜槓青年,總覺得自己需要不斷地補齊知識上的短板,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動的世界中保持競爭力。過去我為了學好Excel的樞紐分析表,或者搞懂區塊鏈的基礎運作邏輯,我都會去買那種專門針對單一技能的教學書。但這本《世界通用的素養學識》,名字聽起來就帶有一種「打底」的意圖,好像是幫我把蓋房子的鋼筋骨架先搭好。我猜測,它可能不是教你怎麼寫出完美的商業企劃書,而是提供一套「如何思考商業企劃」的通用結構。我非常期待它的圖解部分,如果它能把「邏輯鏈條」畫得很清楚,例如從「觀察現象」到「提出假設」再到「驗證結論」這整個思考的路徑,用最簡潔的圖示呈現出來,那麼不管我接下來是去學金融、行銷還是科技,都能套用這個底層邏輯。這種「學會如何學習」的元技能,才是真正長遠的投資。

评分

我太太是個國小老師,她最近常常跟我討論,現在的孩子面對的資訊來源太雜亂,如何從小培養他們對不同知識的「辨識力」和「整合力」非常重要。她特別提到,現在的教科書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國際發展,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全球視野。我看著這本書的標題,腦中浮現的畫面是:這本書或許可以作為一種「家長輔助教材」或者「教師備課資源」。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通用的知識模塊,例如關於「永續發展目標 (SDGs)」的基礎解讀,或者「全球供應鏈」的簡單流程圖,這些都是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素養。而且,如果它真的能做到「輕鬆透過圖解」,那麼我太太就可以用更生動的方式,把這些看似宏大的國際議題,轉化成孩子們能理解的生活案例。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地在成人世界和基礎教育之間搭建一座橋樑,那它的價值就不僅僅是一本自我提升的書籍,更可能成為推動基礎教育與時俱進的一個小工具。

评分

我最近剛好在籌備一個跟海外夥伴合作的專案,過程中遇到很多文化衝擊和溝通上的障礙,特別是關於一些基本的商業禮儀和跨文化溝通的潛規則,總覺得自己好像總是在猜測對方的意圖。坦白說,坊間關於「國際禮儀」的書很多,但內容常常寫得非常保守,而且多半聚焦在某幾個特定國家,講出來的知識點都偏向皮毛,沒辦法真正幫助我建立起一套通用的思維框架。這本《世界通用的素養學識》,從書名上給我的感覺,就是試圖去建構一套「元知識」層面的理解。我希望它能涵蓋的,不只是「見面要握手」這種表層的東西,而是背後支撐這些行為的邏輯基礎,例如對時間觀念的理解、決策模式的差異等等。如果這本書能用圖解的方式,清晰地呈現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在處理「信任建立」、「資訊傳遞效率」等核心議題時的差異模型,那對我來說,就是無價之寶。畢竟,當你知道「為什麼」對方會那樣做,自然就能更有效地調整自己的應對策略,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摩擦,這遠比死記硬背幾條準則來得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