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銀行聯盟的理論與政策 (電子書)

歐盟銀行聯盟的理論與政策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德欽
图书标签:
  • 歐盟
  • 銀行聯盟
  • 金融政策
  • 金融監管
  • 歐元區
  • 經濟整合
  • 金融危機
  • 歐洲經濟
  • 電子書
  • 法律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銀行聯盟(Banking Union)乃歐洲聯盟為了因應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機,強化歐盟銀行監管及金融穩定,所推動的一套金融改革機制。本書以歐盟銀行聯盟之研究為主軸,就其制度、發展、法律規定、政策論證、三大支柱以及實務操作等核心議題,進行深度學理分析,並就我國相關法律及政策從事比較研究,以了解歐盟與我國銀行監理相關建制的異同及特徵,並提出一些建議,作為立法與政策將來改革之參考。
 
  本書重視理論與方法相互間的不同辯證、實務可行性、邏輯架構以及學理創新,並聚焦於歐盟銀行聯盟對歐盟金融監管治理、國際銀行規則與監理合作帶來之意涵與影響。本書對於我國歐盟研究水準的提升、銀行的改革與創新等,皆有參考價值及貢獻。
国际金融监管的革新与挑战:后危机时代的审视 导言: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改革呼声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广度冲击了世界经济体系,暴露了现有国际金融监管框架的深层结构性缺陷。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被迫重新审视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资本充足性、清算机制以及跨国监管合作的有效性。危机后的十年间,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改革浪潮汹涌而至,旨在构建一个更具韧性、更少系统性风险的国际金融秩序。本书聚焦于这一历史转折点上,国际金融监管领域所经历的深刻变革、主要的政策工具演进,以及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动态的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框架。我们不直接探讨特定区域或单一经济体的深化一体化进程,而是着眼于宏观审慎政策的兴起、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监管框架的重构,以及跨境资本流动管理和金融科技(FinTech)带来的监管空白等全球性议题。 --- 第一部分:宏观审慎政策的范式转移与工具箱的构建 危机证明,仅依赖微观审慎的、针对单一机构的监管(如巴塞尔协议III)不足以应对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的积聚往往源于资产价格泡沫、信贷过度扩张等宏观经济层面,需要自上而下的干预。 1.1 宏观审慎政策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从“涓滴效应”到“逆周期调节”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演进,特别是其与传统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政策的关系。我们分析了早期学术界和监管机构在界定系统性风险维度(时间维度和跨度维度)上的努力。核心内容在于:如何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多层次工具的“工具箱”,实现对金融周期波动的有效管理。 时间维度工具的应用: 深入剖析了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施经验。探讨了如何根据信贷增长、资产负债表杠杆率等指标,动态调整资本要求,以抑制过度放贷行为。同时,考察了不同国家在设定触发阈值和调整机制上的差异性选择。 跨度维度工具的部署: 重点分析了针对特定部门或资产类别的限制措施,如贷款价值比(LTV)和债务收入比(DTI)的限制。讨论了这些工具在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和家庭部门杠杆率攀升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1.2 国际合作与监管标准化的推进 金融危机揭示了“一国监管、全球风险”的悖论。本书详细阐述了国际清算银行(BIS)下属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协调全球监管改革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分析了FSB如何推动G20共识转化为全球性的监管标准,确保主要金融中心在关键领域(如资本、流动性、清算基础设施)实现实质性的趋同,从而减少“监管竞争性放松”的风险。 --- 第二部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监管框架的重塑 危机中,大型金融机构的倒闭或救助(Too Big to Fail, TBF)对全球经济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后危机时代的监管重点转向如何有效处置这些机构,以避免纳税人再次承担风险。 2.1 强化资本与流动性:巴塞尔协议III的深化影响 虽然巴塞尔协议III是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石,但其对G-SIFIs施加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本章分析了针对G-SIFIs的额外资本要求(G-SIB Surcharge)的设计逻辑,考察了这一“附加费”是否真正改变了机构的行为模式。 杠杆率的回归: 详细论述了杠杆率指标(Leverage Ratio)作为硬性约束,在限制机构过度表外扩张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作为对风险加权资产(RWA)模型的有效补充。 流动性风险的重塑: 深入探讨了流动性覆盖率(LCR)和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这两个核心流动性指标,如何迫使银行重构其资产负债表结构,增加高质量流动性资产的持有。 2.2 解决“大而不能倒”:清晰的处置机制(Resolution) 资本和流动性只是预防措施,处置机制才是终极安全网。本书详细考察了国际社会围绕可处置性(Resolvability)所建立的全新监管支柱。 丧失生命力的银行(Failing Bank)处置: 核心分析在于“生前遗嘱”(Living Will,即恢复与处置计划)。我们审视了不同司法管辖区在要求银行制定可信赖的处置计划方面的进展,以及跨境处置合作协议的复杂性。 丧失生命力的机构(FMI)的特殊性: 探讨了场外衍生品(OTC Derivatives)清算所等关键金融市场基础设施(FMI)的特殊监管挑战,以及如何设计专门的清算机制,以避免其中断引发系统性恐慌。 --- 第三部分:金融创新的监管边界与跨境挑战 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影子银行活动的持续扩张,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动,监管的有效性面临新的压力和适应性挑战。 3.1 影子银行活动的审视与纳入监管视野 危机后,部分风险从受严格监管的传统银行体系转移到了“影子银行”领域,如货币市场基金(MMFs)、证券借贷市场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NBFI)。 MMFs的改革: 分析了针对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压力下“赎回恐慌”问题的改革措施,包括浮动净值(NAV)的引入和流动性管理工具(如赎回费和延期)的使用。 证券借贷市场的透明度提升: 考察了监管机构如何试图提高回购(Repo)和证券借贷市场的透明度和抗压能力,以减少回购市场在危机中的冻结效应。 3.2 监管技术(RegTech)与数据治理的兴起 金融机构需要处理海量、复杂的数据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报告要求。本部分讨论了监管技术(RegTech)作为应对监管复杂性的一种新兴解决方案的角色。 数据标准化与互操作性: 探讨了金融机构如何利用新技术实现监管数据的自动化采集、验证和提交,以提升监管效率,并减少人工错误。 监管沙盒(Regulatory Sandboxes): 分析了各国监管机构设立“监管沙盒”的目的,即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鼓励金融创新,以便监管框架能够及时适应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在信贷评估中的应用)。 3.3 地缘政治对金融监管合作的冲击 近年来,金融监管的全球协调面临“逆全球化”的挑战。国际性的监管共识正在受到保护主义倾向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侵蚀。本书审视了在资本管制、反洗钱(AML/CFT)合作中,国家主权与国际协同之间的张力如何影响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 结论:持续适应的监管前沿 后危机时代的金融监管是一场持续的、动态的适应过程。本书的结论强调,尽管国际社会在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和流动性缓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系统性风险的形态仍在不断演变。未来的监管重点将更加侧重于非银行部门的风险捕获、金融科技创新的审慎引导,以及在全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如何维护和加强多边监管合作的有效性。监管机构必须保持警惕,避免出现新的风险转移和监管套利空间。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德欽
 
  倫敦政經學院法學碩士、倫敦大學學院法學博士,現職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兼副所長、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及國際貿易研究所兼任教授、國際法學會(ILA)國際消費者保護委員會委員。曾任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British Academy、LSE、Max-Planck Institute for Comparative Law and InternationalLaw、University of London、Hong Kong University、Kyoto University及University of Edinburgh等著名大學或研究機構訪問學人;另曾獲行政院國科會傑出研究獎(2004)、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講座(2014)、中山學術著作獎(2014)等獎項。研究領域涵括:歐盟經貿法、WTO法律與政策、食品安全法、國際生物科技法、歐元。著有《WTO法律與政策專題研究》等書及百篇論文,編有《歐洲聯盟人權保障》、《歐盟憲法》、《歐盟人權政策》、《歐盟與美國生物科技政策》、《歐盟法之基礎原則與實務發展》等書。

图书目录


英文縮寫對照表

第一章 緒論
壹、銀行聯盟的進程與支柱
貳、核心議題與研究方法
參、本書的重要性與簡介

第二章 銀行聯盟的理論與法理分析
壹、前言
貳、歐盟整合與EMU的理論
參、銀行的概念與功能
肆、銀行監理的法理
伍、小結

第三章 歐盟銀行政策的發展與變革
壹、歐盟法律的規定
貳、歐盟銀行自由化策略
參、金融危機後歐盟銀行政策改革
肆、銀行聯盟的建制
伍、小結

第四章 單一監理機制
壹、前言
貳、SSM的監理職權與組織架構
參、SSM監理程序與實務操作
肆、SSM的意涵與對臺灣的啟示
伍、小結

第五章 單一清理機制
壹、前言
貳、銀行清理的論證與發展
參、歐盟銀行清理的建制
肆、SRM的意涵與對臺灣的啟示
伍、小結

第六章 歐盟存款保險機制
壹、前言
貳、存款保險的理論與原則
參、歐盟存款保險的建置
肆、歐盟存款保險機制的操作與對臺灣啟示
伍、小結

第七章 歐盟影子銀行的規範
壹、前言
貳、歐盟影子銀行的發展概況與利弊分析
參、歐盟影子銀行的規範架構
肆、歐盟另類投資基金經理指令
伍、小結

第八章 結論:銀行聯盟的未來與對臺灣的啟示
壹、銀行聯盟之現況與成效
貳、銀行聯盟的未來與挑戰
參、銀行聯盟的意涵與啟示

參考文獻
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350429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1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電子書這個載體來看,我會很在意它的索引和搜尋功能是否強大。對於一本如此專業且內容密集的著作,讀者可能不是從頭讀到尾,而是為了某個特定的法律名詞、某個關鍵的委員會名稱而來查找。如果搜尋功能流暢,目錄結構設計清晰,能夠快速定位到「巴塞爾協議三在歐盟的實施細節」或是「銀行紓困的非公開原則」等特定章節,那對研究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此外,排版上的專業度也很重要,專業術語是否一致,引用的文獻格式是否規範,這些細節往往反映了出版者對學術品質的尊重程度。總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是一塊需要時間慢慢啃食的硬骨頭,但如果內容紮實,絕對是值得投入精力的知識投資。

评分

就政策面來看,我猜測本書的重點必定會落在「單一清算機制」(SRM)的推動與困境上。這部分往往是爭議最大的,涉及到存款保險制度的共同化(EDIS)這個終極目標。歐盟國家對於「道德風險」的界定、以及不同國家間的財政能力差異,使得這個議題如同燙手山芋。我非常想知道,在政策論述上,作者是採取批判性還是支持性的立場?還是提供了一個完全中立的評估框架?若是批判,他會聚焦於哪些環節的設計不夠完善,導致實施上的阻礙?如果能深入探討特定國家(例如德國或義大利)在關鍵決策時刻的立場轉變,那將使得政策分析更加立體。畢竟,理論可以完美,但政策執行永遠是與人性、國家利益相互拉扯的產物。

评分

坦白講,對於台灣讀者來說,歐盟的銀行聯盟議題,雖然重要,但畢竟地緣上有些遙遠。因此,一本好的學術著作,必須具備強大的「連結性」與「啟發性」。我希望作者能高明地將歐洲的經驗,對照到我們亞洲,特別是台灣的金融穩定議題上。例如,當歐洲面對跨國銀行的監管難題時,我們台灣在處理本國與外國分行之間的監管套利時,是否能從中汲取教訓?或者,在思考未來區域經濟整合時,這些歐盟的政策論辯,能為我們提供哪些前瞻性的思考框架?如果這本書能不斷拋出「所以呢?」的提問,引導讀者將書中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分析工具,而不僅是單純的資訊傳遞,那它的價值就會直線上升,成為一本真正「用得著」的書。

评分

這本電子書《歐盟銀行聯盟的理論與政策》光是書名就讓人感覺到一股學術的厚重感,光是想像要一口氣讀完這些關於歐盟金融監管的深度內容,就覺得是一場硬仗。我猜想,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這可能不是一本可以輕鬆放在床邊,睡前翻個幾頁的那種休閒讀物。它絕對是針對金融、法律或國際關係領域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人士所設計的工具書或參考資料。書中肯定會詳盡剖析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歐洲各國如何胼手胝足,試圖建立起一個更具韌性的單一監管機制,這背後牽涉的政治角力、法律條文的疊床架屋,絕對是錯綜複雜。我特別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處理不同成員國在主權與合作之間的微妙平衡?畢竟,讓原本獨立的國家將銀行監管權力下放給歐盟層級的機構,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政治過程。如果書中能將這些「檯面下的」協商過程,用清晰的脈絡呈現出來,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閱讀體驗,遠比單純的法規條文羅列要來得引人入勝。

评分

閱讀這類型的專著,最怕的就是內容過於乾燥、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讓人讀了三頁就想闔上,轉而去滑手機。我期待這本書在處理「理論」部分時,能真正做到將複雜的概念「翻譯」成我們可以理解的白話。比如說,什麼是「單一監管機制」(SSM)的「支柱」?這些理論模型背後的邏輯鏈條,是否能夠透過清晰的圖表或案例輔助來說明?要知道,銀行聯盟的建立不單單是技術問題,它更是歐元區國家面對系統性風險時,一種集體決策的體現。如果作者能從宏觀的經濟學理論出發,一步步推導出當前政策設計的必然性,那麼即使是像我這樣非科班出身,但對國際金融抱持高度興趣的讀者,也能抓住核心精神。否則,如果只是把歐盟理事會的決議直接貼上來當作內容,那讀者自己去歐盟官網看文件可能還比較快,對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