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套書(全十冊) (電子書)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套書(全十冊)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衛平
圖書標籤:
  • 臺灣歷史
  • 兒童歷史
  • 歷史故事
  • 臺灣文化
  • 電子書
  • 科普讀物
  • 文化啟濛
  • 識字
  • 閱讀
  • 全彩圖畫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閱讀素養」養成第一步,108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故事讀臺灣?
你教孩子用什麼聲音聽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愛臺灣?
聽臺灣的故事,看世界的眼光,惜腳下的土地,學歷史的智慧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套書介紹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搭配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歷史舞颱,從梅花鹿遍佈的遠古臺灣,到政經繁榮的新世紀,藉鄭成功、劉銘傳、馬偕醫生等人物,以及中法戰爭、霧社事件、二二八等事件,刻劃臺灣的故事。
 
四大特色
小故事,大道理
本套書共有62則故事,精選影響臺灣歷史的人、事、物,主題遍及生態、藝術、宗教、教育、產業、自治運動、交通建設等各個層麵,小故事大道理。
 
親子討論促思考
每一篇故事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親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創造未來。
 
從臺灣連結世界
特別企畫「註釋」,深入淺齣地解說臺灣史小知識;「歷史年代錶」,除瞭臺灣史年代錶外,也對應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習。
 
延伸學習樂無窮
每冊書後特別設計「知識補給站」單元,利用互動遊戲如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5W1H、曼陀羅思考法等,訓練孩子認知理解、分析評估、解決問題等能力,是傢長與教師最佳的補充教材,以及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知識補給站」設計者
葛琦霞/悅讀學堂執行長
李欣蓉/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邱憐惠/臺北市博愛國小教師
陳儀娉/新北市昌平國小教師
陳佳慧/桃園市大忠國小教師
張碧珊/新北市新市國小教師
張馨方/臺北市成德國小教師
傅宓慧/桃園市龍星國小教師
廖姿婷/雲林縣中山國小教師
鄭潓妏/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顧翠琴/基隆市深美國小教師
 
各冊內容簡介
第一冊:遠古臺灣——海上爭霸(16241642
左鎮人、長濱遺址藏著哪些遠古時代的祕密?
原住民又傳唱著什麼山林故事與傳統?
是海盜還是探險傢開啟瞭臺灣的海洋時代?
一起來看看「美麗之島」如何在歷史裡波濤洶湧吧!
 
第二冊:趕走紅毛番(16401662)——渡臺悲歌(16621700
你知道原本滿山遍野的梅花鹿為何消失瞭嗎?
你知道國姓爺鄭成功如何開墾臺灣?
險惡的「黑水溝」又為何寫下「勸君切莫過臺灣」的悲歌?
走!跟著鬱永河遊臺灣去吧!
 
第三冊:土地英雄傳(16901798)——臺灣亂事(17201786
猜猜看,竹塹英雄、開蘭第一人分別是誰?
他們在臺灣的開拓史上如何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
鴨母王硃一貴、硃山和義民廟、臺灣吏治有什麼關係?
跟著角頭大哥林爽文走進同鄉會館一探究竟吧!
 
第四冊:城市興起(17901820)——臺灣之寶(18401885
橫行海上的大海盜蔡牽為什麼唯獨不搶繁榮的鹿港?
你知道諺語「第一好張德寶」指的是艋舺的郊行文化嗎?
有硬頸精神的客傢人又如何耕讀「金廣福的紅柿子」?
泡杯好茶吧!讓我們告訴你臺灣茶葉和樟腦的故事……
 
第五冊:外力衝擊(18401890)——西洋傳教士(18651923
英勇的姚瑩如何鎮守基隆擊退英艦的攻擊?
瀋葆楨如何加強海防、建設交通來抵禦列強的環伺?
傳教士馬雅各、馬偕和甘為霖如何為臺灣奉獻生命?
到底什麼纔是真正的臺灣人?一起來想想……
 
第六冊:臺灣探尋之旅(18601900)——臺灣現代化(18801895
褶蛙、藍腹鷴,臺灣還有哪些珍貴的生態資源?
生物學傢拉圖許、史溫侯和人類學傢鳥居龍藏留下什麼紀錄?
首任巡撫劉銘傳和大稻埕商人李春生如何促進臺灣的現代化?
任何革新都必經歷陣痛,想想如何為這塊土地付齣熱情吧!
 
第七冊:鐵蹄下的抗爭(18951902)——日據臺灣(18951945
丘逢甲、劉永福、餘清芳和羅福星等如何用血淚寫下抗日史?
知識分子為何要苦心積慮地把書房登記為文昌廟?
大甲帽、蔗糖、樟腦和檜木等產業的開發是建設還是掠奪?
日本時期的一頁頁殖民史,讓我們一起來省思……
 
第八冊:自治運動在臺灣(19201956)——被遺忘的藝術傢(19201947
你知道電影《賽德剋•巴萊》是在描述「霧社事件」嗎?
一改武力抗爭,林獻堂和蔣渭水如何把臺灣推上自治運動之路?
畫傢陳澄波與雕塑傢黃土水又是怎麼運用藝術的力量錶現臺灣精神?
且隨著鄧雨賢的〈雨夜花〉,走進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第九冊:烽火臺灣(19081945)——戰後臺灣(19451960
為臺灣寫下第一部完整的臺灣歷史書的作者是誰?
是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亞細亞的孤兒》這本巨著?
又是哪位作傢把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人比喻成「壓不扁的玫瑰花」?
瞭解二二八事件,讓你我更認識彼此,珍愛這塊土地……
 
第十冊:臺灣新希望(19491980)——臺灣新世紀(1980
哪一次的戰役奠定瞭臺海的安全?
想一想,紅葉少棒傳奇帶給你我哪些啟示呢?
說說看,近代的臺灣有哪些改革與建設?
作為臺灣的一分子,該如何讓它永續?一起來深思……
 
【本書關鍵字】
臺灣歷史、歷史大事年錶、閱讀素養、108課綱
《臺灣風物誌:從島嶼起源到現代脈動》—— 一部豐富多元的在地歷史探索 書籍簡介 《臺灣風物誌:從島嶼起源到現代脈動》並非僅僅是一部記錄事件的編年史,而是一部深植於這片土地的生命之書。本書以宏大的時間尺度為經,以多元的文化風貌為緯,旨在梳理臺灣自史前時代的蹣跚學步,歷經不同族群的交會與碰撞,直至成為今日擁有獨特身份的現代社會的複雜歷程。全書共分五捲,力求從地理環境、人類活動、社會結構、經濟變遷及文化形塑等不同層麵,立體地呈現這座島嶼的獨特氣質與生命力。 第一捲:滄海一粟,島嶼的誕生與史前迴響 本捲著重於臺灣地理環境的形成及其對早期人類活動的製約與賦予。我們將從地質學的角度齣發,探討造山運動如何塑造瞭臺灣崎嶇的地貌,季風與洋流如何雕刻齣海岸線的形貌,以及這些自然條件如何決定瞭早期墾拓者與原住民族群的遷徙路徑與生活方式。 深入探討南島語族的遷徙與擴散,闡述臺灣在南島語係中的核心地位,並藉由考古學的發現,重現數韆年前在卑南、圓山、十三行等地璀璨的史前文明。這些早期的聚落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發展齣獨特的漁獵採集、陶器製作乃至金屬冶煉技術?他們的社會結構是何種麵貌?本書將透過對遺址的細緻解讀,勾勒齣臺灣作為「人類遷徙跳闆」的早期圖像。同時,也將簡要介紹後續遷徙而來的不同南島語族群(如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等)在不同地域所發展齣的多元文化、信仰體係與社會規範,為後續的歷史發展奠定豐富的文化基底。 第二捲:陌生的航線與帝國的足跡 (17世紀前奏) 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臺灣開始被捲入全球貿易網絡的漩渦之中。本捲聚焦於17世紀,這段充滿傳奇色彩與劇烈變動的時期。我們將詳細描述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登陸臺灣的動機、過程及其在島上建立的殖民據點(如熱蘭遮城與聖薩爾瓦多城)。 重點分析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如何以武力、宗教(基督教新教)與經濟(蔗糖、鹿皮貿易)三者並行的方式,試圖將臺灣納入其龐大的商業帝國體係。這不僅是外來政權的建立,更是農耕文化與海洋商業活動在島上首次大規模的正麵衝擊。同時,本書也將探討此時期漢人(主要來自閩南地區)與高山原住民的互動模式——有時是貿易夥伴,有時是衝突的來源,這種複雜的張力如何形塑瞭早期的社會生態。西班牙人在北部的經營,儘管時間短暫,卻也留下瞭對天主教信仰與西班牙語係的微弱印記,這些都將被細緻地呈現。 第三捲:轉摺與融閤:清領時期的開墾、治理與族群關係 (1683-1895) 鄭成功驅逐荷蘭人,標誌著臺灣歷史進入瞭漢人政權的統治時期。本捲深入剖析清朝對臺灣長達兩百餘年的治理策略,以及此期間臺灣社會的劇烈轉型。 首先,本書將聚焦於「渡臺禁令」的背景與實際效果,分析大量漢人移民(以漳州、泉州人為主)如何冒險渡海,在艱睏的環境中「草莽開墾」,從而改變瞭島嶼的人口結構與地景麵貌。墾拓過程中,官府、漢人墾戶與原住民族群間的土地爭奪、水利設施的建立、以及「番界」的劃分與越界衝突,構成瞭清代臺灣社會最核心的矛盾。 治理層麵,本書探討瞭清廷在臺灣設置府縣、頒布賦稅、建立文教製度的努力,以及屢次發生的民變(如硃一貴事件、林爽文事件),這些事件不僅反映瞭社會階層的對立,也揭示瞭地方士紳與底層民眾之間的複雜關係。此外,本捲也將特別描述臺灣在19世紀後期,因應西方列強叩關(如牡丹社事件)而採取的「自強」運動,例如瀋葆楨、劉銘傳等人的改革,這些努力為臺灣的現代化埋下瞭初步的種子。 第四捲:現代的鍛造與動盪的歲月 (日治時期 1895-1945) 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臺灣進入瞭日本的殖民統治時期。本捲著重分析殖民統治下,臺灣社會在基礎建設、經濟結構與文化認同上所經歷的深刻變革。 首先是基礎建設的奠基:總督府在衛生防疫、交通(鐵路、港口)、教育(普及基礎教育)以及土地調查上的大規模投入,這些「現代化」的成果如何重塑瞭島嶼的運作效率與人民的生活模式?經濟上,臺灣被納入日本的工業原料供應鏈,糖業與稻米生產如何大規模轉型?城市景觀(如臺北的都市規劃)如何被重塑? 文化與社會層麵則更為複雜。本書將探討日本的「同化政策」與臺灣知識分子對現代性的追尋之間的拉扯。從初期武裝反抗到後期的文化協會、文學運動的興起,不同世代的知識菁英如何應對被殖民者的身份,尋求民族性與現代性的平衡?同時,本捲也會描繪臺灣社會在戰時動員體係下所經歷的犧牲與變遷。 第五捲:戰後重構與身份的確立 (1945至今) 二戰結束,臺灣迴歸中華民國。本捲將聚焦於戰後至今的劇烈社會、政治與經濟轉型。 從1940年代末期的接收混亂、二二八事件的創傷,到隨後國民政府遷臺及威權體製的建立,本書將客觀分析這一時期政治力量的重組過程。經濟上,從早期的土地改革、美援時期到後來的齣口導嚮工業化,臺灣如何從農業社會轉型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社會結構發生瞭哪些深刻變化?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探討臺灣社會在解嚴前後的民主化進程。校園運動、黨外抗爭、報禁解除等一係列事件,如何積纍齣追求自由與多元價值的社會力量?最後,本捲將細緻地梳理冷戰結構解體後,臺灣在國際地位上的挑戰,以及內部對於「臺灣人認同」的深刻探討與形塑,呈現當代臺灣複雜且充滿活力的社會麵貌。 總結: 《臺灣風物誌》試圖透過對地理、族群、政權、經濟與文化的交叉分析,勾勒齣臺灣歷史的層次感與連續性。它不是單一敘事下的完美故事,而是由無數個體、不同文化與複雜力量交織而成的宏大篇章。這是一部獻給所有關心這片土地未來的人們的深度導讀。

著者信息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係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齣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纔,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緻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傢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沙永玲
 
臺灣大學圖書館學係畢業,曾任聯閤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於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圖書目錄

第一冊:遠古臺灣——海上爭霸(16241642
左鎮人、長濱遺址藏著哪些遠古時代的祕密?
原住民又傳唱著什麼山林故事與傳統?
是海盜還是探險傢開啟瞭臺灣的海洋時代?
一起來看看「美麗之島」如何在歷史裡波濤洶湧吧!
 
第二冊:趕走紅毛番(16401662)——渡臺悲歌(16621700
你知道原本滿山遍野的梅花鹿為何消失瞭嗎?
你知道國姓爺鄭成功如何開墾臺灣?
險惡的「黑水溝」又為何寫下「勸君切莫過臺灣」的悲歌?
走!跟著鬱永河遊臺灣去吧!
 
第三冊:土地英雄傳(16901798)——臺灣亂事(17201786
猜猜看,竹塹英雄、開蘭第一人分別是誰?
他們在臺灣的開拓史上如何篳路藍縷、一步一腳印?
鴨母王硃一貴、硃山和義民廟、臺灣吏治有什麼關係?
跟著角頭大哥林爽文走進同鄉會館一探究竟吧!
 
第四冊:城市興起(17901820)——臺灣之寶(18401885
橫行海上的大海盜蔡牽為什麼唯獨不搶繁榮的鹿港?
你知道諺語「第一好張德寶」指的是艋舺的郊行文化嗎?
有硬頸精神的客傢人又如何耕讀「金廣福的紅柿子」?
泡杯好茶吧!讓我們告訴你臺灣茶葉和樟腦的故事……
 
第五冊:外力衝擊(18401890)——西洋傳教士(18651923
英勇的姚瑩如何鎮守基隆擊退英艦的攻擊?
瀋葆楨如何加強海防、建設交通來抵禦列強的環伺?
傳教士馬雅各、馬偕和甘為霖如何為臺灣奉獻生命?
到底什麼纔是真正的臺灣人?一起來想想……
 
第六冊:臺灣探尋之旅(18601900)——臺灣現代化(18801895
褶蛙、藍腹鷴,臺灣還有哪些珍貴的生態資源?
生物學傢拉圖許、史溫侯和人類學傢鳥居龍藏留下什麼紀錄?
首任巡撫劉銘傳和大稻埕商人李春生如何促進臺灣的現代化?
任何革新都必經歷陣痛,想想如何為這塊土地付齣熱情吧!
 
第七冊:鐵蹄下的抗爭(18951902)——日據臺灣(18951945
丘逢甲、劉永福、餘清芳和羅福星等如何用血淚寫下抗日史?
知識分子為何要苦心積慮地把書房登記為文昌廟?
大甲帽、蔗糖、樟腦和檜木等產業的開發是建設還是掠奪?
日本時期的一頁頁殖民史,讓我們一起來省思……
 
第八冊:自治運動在臺灣(19201956)——被遺忘的藝術傢(19201947
你知道電影《賽德剋•巴萊》是在描述「霧社事件」嗎?
一改武力抗爭,林獻堂和蔣渭水如何把臺灣推上自治運動之路?
畫傢陳澄波與雕塑傢黃土水又是怎麼運用藝術的力量錶現臺灣精神?
且隨著鄧雨賢的〈雨夜花〉,走進臺灣的美麗與哀愁……
 
第九冊:烽火臺灣(19081945)——戰後臺灣(19451960
為臺灣寫下第一部完整的臺灣歷史書的作者是誰?
是誰冒著生命危險完成《亞細亞的孤兒》這本巨著?
又是哪位作傢把日本殖民時期的臺灣人比喻成「壓不扁的玫瑰花」?
瞭解二二八事件,讓你我更認識彼此,珍愛這塊土地……
 
第十冊:臺灣新希望(19491980)——臺灣新世紀(1980
哪一次的戰役奠定瞭臺海的安全?
想一想,紅葉少棒傳奇帶給你我哪些啟示呢?
說說看,近代的臺灣有哪些改革與建設?
作為臺灣的一分子,該如何讓它永續?一起來深思……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490487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0MB

圖書試讀


為什麼要編《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
 
 
「魔鏡公公,臺灣以前真的有很多梅花鹿嗎?」
「是啊!三百多年前,到處可以看得到滿山遍野的梅花鹿!」
「那為什麼現在隻能在動物園纔看得到?」
「唉!當時的荷蘭人為瞭賺錢,大量捕殺梅花鹿,使得梅花鹿的數量急遽減少……」
「喔!他們真可惡,應該有人把他們趕走纔對。」
「嗯!後來倒是真的有人把荷蘭人給趕走瞭。」
「是誰啊?」
「就是大傢都知道的鄭成功啊……」
「魔鏡公公,臺灣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火車的?」
「一百多年前就有瞭!臺灣是全中國最早有火車的地方喔。你們知道臺灣的鐵路是誰建的嗎?」
「我奶奶說是日本人建造的。」
「你奶奶說錯瞭。臺灣最早的鐵路是劉銘傳建造的。」
「劉銘傳,他是誰啊?」
「劉銘傳,可說是臺灣現代化之父,臺灣很多現代化建設都是從他開始的。他還帶領臺灣百姓打敗瞭法國人,對臺灣的貢獻很大!身為臺灣人,絕對不能不知道劉銘傳的故事……」
 
這一迴,魔鏡公公要告訴小朋友的故事是臺灣歷史。在《說給兒童的中國歷史》之後,我們把故事的焦點拉迴到這塊撫育我們成長的土地上。「身為臺灣人,不可不知臺灣事。」這句話激勵瞭連橫,他因而寫齣瞭《臺灣通史》。我們不敢自比連橫,卻懷著相同的心情,希望能夠藉由這套《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讓孩子對臺灣歷史的發展,以及曾經與臺灣發生關聯的人與事,和當時的大環境,有一個全麵又客觀的認識。
 
要知道臺灣歷史,該從哪裡知道起?當然越久遠越好。但是,對於臺灣,有文字記載可供瞭解的「歷史時期」並不長,我們透過文字紀錄而能形塑齣較清晰而具體的臺灣史事,已經進入十六、十七世紀瞭。
 
三百多年前的臺灣,置身於荷蘭人與日本人之間,兩岸關係也曖昧不明,所憑藉的正是它的地理優勢,在各國勢力下展現它的貿易長纔。這樣的局麵和今日的臺灣是不是有幾分相似呢?當時的漢族移民和原住民之間,早來的移民和晚來的移民之間所發生的族群問題,在今日也依然睏擾著臺灣的百姓。臺灣這個原本被視為化外之地的蠻荒小島,經過三百多年的墾殖發展,已經走到瞭十字路口。它該如何麵對二十一世紀嶄新的挑戰?該如何開拓更寬廣的舞臺?這一切的問號,如果不熟悉臺灣歷史,要找齣答案來,恐怕是十分睏難的。
 
對臺灣歷史稍有涉獵的人都會感嘆,臺灣人其實是很熱情,也很勤奮努力的。可惜大部分的人因為缺乏對歷史的認識,以至於很多錯誤一直在重演。如果我們的孩子還不能避免這樣的睏境與矛盾,將來勢必要付齣更大的代價。
 
這套書以有趣的故事和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臺灣歷史的舞臺。鄭成功、吳沙、林爽文、硃一貴、劉銘傳、李春生、鳥居龍藏、丘逢甲、莫那魯道、林獻堂、馬偕、蔣渭水、黃土水、陳澄波、吳濁流……這些人在舞臺上一一上演著他們的故事,有的令人敬佩,有的引人同情,有的使人流淚,有的則讓人
憤怒與唾棄。
       
這些人用他們的生命為臺灣歷史揮毫,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日的臺灣。看著他們走過的足跡,我們覺得不是我們在寫他們的故事,而是他們引領著我們,用我們的手去展現他們的生命,同時,也在拓展我們的生命。
 
我們不可能重新走過先祖那段艱苦的歷史或分擔他們曾受過的風霜,但明瞭他們的故事,會讓我們稍稍懂得自己的責任是什麼……迴顧以往的歷史,站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新新新人類在臺灣的定位可精采瞭。有那麼豐富的文化資產有待挖掘,有那麼充裕的物資可供運用,有那麼多的積弊亟待改善,更有那麼多期望的眼神,在等待創造,等待新生……
 
這一切,都有待我們體認對自己歷史的認知、對世界的態度,以及對生命的反省。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書啊,光是看到那個名字——「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套書」,就覺得很親切。身為一個在颱灣土生土長,看著這片土地經歷各種轉變的讀者,我總覺得,我們的歷史,尤其是給孩子看的版本,常常少瞭一點什麼,不然就是太過政治化,不然就是流於口號。希望這套書能真的做到「說給兒童」,用他們聽得懂、願意聽的方式,把那些複雜的時間軸、那些閩南、客傢、原住民、外省族群交織的故事,溫柔又真實地呈現齣來。我特別期待它能跳脫教科書的框架,真正把臺灣這塊土地上發生的事情,那種生活化的、充滿人情味的點點滴滴講齣來。畢竟,歷史不隻是帝王將相的名單,更是我們祖先一步一腳印走齣來的路,希望這套書能讓孩子們從故事裡,感受到對這片土地深厚的連結感,那種「我們是誰」的認同感,不是被灌輸的,而是自然而然從閱讀中萌芽的。

评分

對於一套旨在教育下一代的歷史書籍,它的「美學標準」和「價值觀傳遞」是不可忽視的。我期待它的插圖風格能兼具臺灣在地特色與現代設計感,不要那種老套、顏色灰暗的傳統歷史繪本風格。視覺的吸引力是讓孩子願意翻開第一頁的關鍵。更重要的是,它應該傳達一種積極嚮上的價值觀,不是頌揚戰爭或苦難,而是凸顯臺灣人麵對睏境時展現齣來的韌性、互助精神,以及對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如果這套書能夠在不美化艱難的過去的前提下,成功地激發孩子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責任感,讓他們讀完後,不隻知道臺灣發生瞭什麼,更能進一步思考「我能為臺灣做些什麼」,那就絕對是值得推薦的經典之作瞭。

评分

我一直有個疑問,臺灣史的「切入點」該怎麼拿捏纔好?畢竟我們的歷史脈絡非常複雜,牽涉到南島語族、大航海時代、不同時期的移民浪潮等等。一個好的兒童歷史讀物,必須在宏觀敘事與微觀細節之間找到平衡點。我衷心希望這套書能妥善處理不同族群的視角,而不是單方麵強調某個主流敘事。例如,原住民的視角在臺灣史中常常被邊緣化,如果這套書能夠細膩地描繪齣他們在麵對外來者時的智慧與掙紮,那就功德無量瞭。總之,我追求的是一種多元、包容的歷史觀,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尊重差異,理解臺灣之所以是臺灣,正是因為這些豐富、有層次的歷史堆疊而成,而不是單一線性的發展。

评分

坦白講,市麵上給小孩看的歷史書,很多時候為瞭簡化,會犧牲掉很多細節的趣味性,讀起來就像在背誦年錶,枯燥乏味到讓人想打瞌睡。我期待這套書在敘事手法上能有突破。如果能用類似說故事的口吻,像阿公阿嬤在竹椅上搖著蒲扇講古一樣,把荷蘭人來瞭、鄭成功開拓、清廷治理,一直到日治時期那些有趣的文化衝擊,描繪得活靈活現,那就太棒瞭。重點是,要讓孩子讀下去,不隻是認識「時間」,更要理解「人」在那個時代的處境。例如,麵對外來政權時,普通老百姓的心情是怎樣?他們如何調適生活?這些細膩的情感描述,遠比單純的事件陳述來得重要,纔能真正紮根在孩子的心裡,讓他們對臺灣的過去產生同理心。

评分

這套「全十冊」的份量,給我的感覺是相當紮實的投入。這代錶著編者並沒有想用蜻蜓點水的方式帶過,而是試圖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體係。從地理環境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到重要歷史人物的性格側寫,都需要精準的拿捏。我尤其關心它如何處理近現代的轉變,例如戰後臺灣的社會變遷、經濟奇蹟的背後付齣瞭什麼代價,以及民主化過程中的關鍵節點。這些對現代孩子來說,雖然遙遠,卻是理解當今社會結構的基礎。如果能用生動的圖錶或輔助說明,把那些艱澀的政治經濟概念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概念故事」,那麼這套書的價值就會大大提升,不再隻是「舊事重提」,而是成為未來主人翁的思考工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