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鍵上的貝多芬:聽見貝多芬鋼琴奏鳴麯的各種想像 (電子書)

琴鍵上的貝多芬:聽見貝多芬鋼琴奏鳴麯的各種想像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呂岱衛
圖書標籤:
  • 貝多芬
  • 鋼琴奏鳴麯
  • 古典音樂
  • 音樂欣賞
  • 音樂史
  • 電子書
  • 音樂分析
  • 音樂文學
  • 藝術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結閤Spotify線上聆聽,邊聽邊閱讀更能感受音樂的精髓♬
♬每一樂章內的情緒轉摺處都標記音軌時間點,更清晰聽齣樂麯的走嚮♬
  
  在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麯中,你聽見的不隻是音樂,而是掙紮邁嚮自由的人性。
 
  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麯,不隻是他早年、壯年和晚年的人生心境,豐富、不斷變化的樂思,更是十九世紀音樂藝術轉變的先驅。二百多年來,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麯一直占有重要的藝術地位,也是至今許多鋼琴傢必須攀登的一座高峰。
 
  貝多芬一生創作許多形式的作品,鋼琴奏鳴麯被認為是最能體現他一生創作轉變的形式。早期的貝多芬深受海頓和莫紮特的影響;到瞭創作中期,貝多芬嘗試瞭更多形式、作麯技法、樂思的發展等等,走齣自己個性鮮明的風格。晚期的貝多芬,經濟狀況不佳,身陷姪子的監護權官司,還有更讓他沮喪的雙耳全聾,使得他的最後五首鋼琴奏鳴麯帶著深刻的內省和孤立感,在作麯技法上更大量使用中世紀的對位手法、巴洛剋時期的賦格,用最純樸的技巧,錶現最深沉的內心。
 
  和一般音樂欣賞的書籍不同,作者在剖析貝多芬32首鋼琴奏鳴麯時,結閤瞭當今最流行的Spotify線上聆聽,每一個樂章的轉摺處,都有時間點標示,讓你在聆聽樂麯時,更能精確感受到貝多芬的藝術巧思、人生思考。想要進入風格多變的貝多芬鋼琴奏鳴麯,這本書絕對是你最佳的聆聽指南。
 
專文推薦
 
  葉綠娜 鋼琴演奏傢、鋼琴教育傢
  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blue97 《Muzik》專欄主筆
  雷 輝 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董事長
  
一緻好評(依姓名筆畫排列)
 
  江宇婷 鋼琴KOL江老師
  吳念真 導演
  吳傢恆 颱中古典颱「音樂達文西」主持人
  呂紹嘉 國傢交響樂團榮譽指揮
  宋威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係教授、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邱 瑗 臺中國傢歌劇院藝術總監
  李佳祐 鋼琴調音師
  林慈音 聲樂傢
  施孟玟 資深音樂講師
  範薑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暨旅德16年鋼琴傢、傳藝金麯獎最佳演奏獎得主
  徐鵬博 鵬博藝術總經理
  陳冠宇 鋼琴傢暨臺北市立大學專任副教授
  連士堯 古典樂網站「MUZIK Air」副總編輯
  梁茜雯 小提琴傢
  葉孟儒 鋼琴傢暨文化大學音樂係專任教授
  謝典銘 誠品音樂採購
  簡文彬 衛武營國傢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
  顏華容 俄羅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院鋼琴演奏博士
  魏世芬 聲音教練
  嚴俊傑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音樂係專任教授暨鋼琴傢
  
  在這本書中,呂岱衛嘗試著將貝多芬賦予鋼琴音樂中的各種巧思與創見,透過淺顯的文字錶述傳達給讀者,搭配可即時播放的音樂讓讀者更輕鬆進入貝多芬宏觀的音樂世界。——葉綠娜 鋼琴演奏傢、鋼琴教育傢
 
  畢竟,無論你喜不喜歡,貝多芬都值得我們認識。這三十二麯,正是最好的入門,而你手上這本由呂岱衛撰寫的導覽,提供瞭最輕鬆自在的叩門方式。——焦元溥 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這本書有呂岱衛對每首奏鳴麯、每個樂章極為精闢的分析,他把自己建構在腦海裡的聆聽藍圖化為文字上的指引,讀者可以跟著他標記的音軌時間點,聽到樂麯的重要脈絡,搭配Spotify更快串起音樂的記憶點,走到深刻賞析的彼岸。——blue97 《Muzik》專欄主筆
 
  這次呂岱衛老師所齣版的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麯解說,同樣以理性的麯式分析及感性的音樂經驗分享,結閤Spotify的音樂,讓所有愛樂者可以更有層次地、身歷其境地理解貝多芬,瞭解貝多芬音樂的語言,是愛樂者最好的導聆工具。透過呂老師的解說及聽覺想像,帶領大傢以貝多芬的鋼琴奏鳴麯為基礎,瞭解音樂語言,欣賞更精緻、豐富的古典音樂。——雷 輝 榮耀文創產業基金會董事長
 
  聆聽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麯,可以僅是單純的音樂聽覺享受,也可以增進自我的音樂知識,來認識作麯傢的創作手法;然而進一步認識作麯傢的生命歷練,相信更能深刻體會到貝多芬生命中的情感轉摺。一邊看書一邊聽音樂,是生活樂趣中的一個好選擇,而呂岱衛老師的這本著作《琴鍵上的貝多芬》,不是嚴謹艱深的教科書,而是透過簡潔易懂的文字述說,隨著QR Code 連結的聆聽音樂,解說音樂中的樂章架構、創作背景以及詮釋情境,體貼且輕鬆地幫助讀者進入貝多芬的音樂世界中。——宋威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係教授、臺北市立交響樂團團長
 
  呂岱衛老師這本《琴鍵上的貝多芬》,闡述非常生動!從貝多芬的性格與人生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齣發,加上呂岱衛老師細膩獨特的見解,成就詮釋精采的內容,是值得推薦給大傢的一本好書。——葉孟儒 鋼琴傢、文化大學音樂係專任教授
 
  對於欲瞭解音樂《新約聖經》—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麯—的愛樂者來說,《琴鍵上的貝多芬》是一本引頸期盼已久、結閤聆聽與文字導覽的工具書!——範薑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副教授暨旅德長達16年的鋼琴傢、傳藝金麯獎最佳演奏獎得獎者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主題的圖書簡介,長度約1500字,旨在避免提及您提供的書名及其內容。 --- 《星辰的低語:宇宙的秘密與人類的探索》 一部關於宇宙學、天體物理學與人類文明交織的宏大敘事 內容提要: 自古以來,仰望星空便是人類最本能的衝動之一。那片深邃的黑暗中,閃爍著無數光點,它們不僅僅是遙遠恒星的火花,更是宇宙演化、物理定律以及生命起源的無聲見證。本書《星辰的低語》並非一部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次引人入勝的旅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從原子尺度到宇宙邊緣,探索那些塑造我們存在的核心問題:我們從何而來?宇宙的邊界在哪裏?生命是否普遍存在?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涵蓋天文學、物理學的前沿發現與深刻哲思。它以生動的筆觸,將復雜的科學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畫麵,讓普通讀者也能領略到暗物質的幽靈、引力波的漣漪以及黑洞吞噬一切的震撼。我們不僅僅探討“是什麼”,更深究“為什麼”,試圖揭示隱藏在物質世界背後的基本規律。 第一部:創世的迴響——從大爆炸到星係的誕生 宇宙並非永恒不變的背景,而是一個動態演化的劇場。本部分將從宇宙大爆炸的瞬間開始,細緻描繪早期宇宙的混沌與冷卻。我們將探討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如何成為大爆炸留下的“嬰兒照片”,揭示宇宙最初的結構性信息。 隨後,焦點轉嚮引力如何塑造可見的宇宙。讀者將跟隨星雲的坍縮,見證第一代恒星的誕生與死亡。超新星爆發不僅是宇宙中最壯觀的景象,更是重元素(構成我們身體的碳、氧、鐵)的熔爐。本書深入解析瞭星係的形成與演化,從我們所在的銀河係,到遙遠的類星體,勾勒齣宇宙網的宏偉藍圖。特彆地,我們將詳細介紹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證據,它們構成瞭宇宙近95%的質量和能量,卻至今仍是科學界麵臨的最大謎團。我們如何“看見”這些看不見的東西?本書將詳述引力透鏡效應、星係鏇轉麯綫等關鍵證據鏈。 第二部:恒星的生命周期與元素的煉金術 恒星是宇宙中最活躍的“煉金爐”。本書用大量篇幅解析恒星從誕生到終結的完整生命曆程。從氫核聚變的穩定期,到紅巨星階段的膨脹,再到不同質量恒星最終歸宿的差異——白矮星的幽光、中子星的極端密度,以及黑洞的無盡深淵。 我們重點探討瞭中子星的奇特物理狀態,特彆是脈衝星作為宇宙中最精準的“時鍾”如何被用於檢驗廣義相對論。黑洞部分,我們將深入介紹事件視界的概念,愛因斯坦場方程的解釋,以及近年來引力波探測(LIGO/Virgo)如何為我們打開瞭“傾聽”宇宙劇變的全新窗口。引力波的發現不僅證實瞭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言,更標誌著天文學進入瞭多信使時代。 第三部:係外行星與生命的追尋 在理解瞭宇宙的宏大結構後,我們的目光自然轉嚮我們自身所處的環境,以及尋找“另一個地球”的努力。本部分聚焦於係外行星的發現曆程,從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革命性數據,到TESS任務的持續搜索。 讀者將瞭解到開普勒定律的現代應用,以及探測係外行星的各種主要技術——淩星法、視嚮速度法、直接成像法。我們將分類探討這些行星係統的多樣性:熱木星、超級地球、以及圍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群。核心議題轉嚮宜居帶(Habitable Zone)的定義及其局限性。生命存在的條件是否僅依賴於液態水?本書審視瞭生物特徵氣體(如氧氣、甲烷)在係外大氣光譜中的意義,以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在未來十年內可能帶來的突破。 第四部:人類的足跡——探索的未來與宇宙的終極命運 探索宇宙不僅是科學的追求,更是人類文明精神的延伸。本部分迴顧瞭人類航天史上的裏程碑,從阿波羅登月到火星探測器的長久駐留。我們探討瞭載人深空飛行的技術挑戰,包括輻射防護、生命支持係統以及星際旅行的理論可能性。 最後,本書將筆觸轉嚮宇宙的終極命運。基於當前對暗能量的理解,宇宙可能走嚮“大撕裂”(Big Rip)、“熱寂”(Heat Death)或是“大擠壓”(Big Crunch)。這些宏大的概念,與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時間流逝的感知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通過對宇宙學原理的探討,我們試圖迴答一個根本問題:在一個似乎注定走嚮熵增和寂滅的宇宙中,我們短暫的智慧和文明究竟意味著什麼? 作者簡介(虛擬): [作者姓名] 是一位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傢和科普作傢,其作品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富有感染力的敘事風格著稱。他(她)長期緻力於宇宙學、量子引力理論的研究,並熱衷於將復雜的科學思想轉化為公眾可以理解和欣賞的語言。其多部著作曾榮獲國際科學寫作奬項。 適閤讀者: 對天文學、宇宙學、物理學有濃厚興趣的普通愛好者;高中及以上學生;希望拓寬知識邊界,思考人類在宇宙中位置的哲學思考者。 核心價值: 本書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的宇宙圖景,它不僅普及瞭最新的科研成果,更激發瞭讀者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與敬畏感。在閱讀本書後,每一次抬頭仰望星空,都將不再是簡單的觀賞,而是與億萬年前的物理事件和遙遠未來的命運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呂岱衛
 
  資深音樂工作者,颱中古典音樂颱FM97.7《濛德裏安調色盤》節目主持人,《錶演藝術雜誌》、《Muzik》音樂雜誌、《樂覽》音樂雜誌主筆。
 
  也是國傢交響樂團、國立颱灣交響樂團、颱北市立交響樂團、颱中國傢歌劇院、兩廳院音樂導聆講座講師。榮獲第52屆廣播金鐘非流行節目與非流行節目主持人獎。
 
  長年投身音樂教育與聆賞推廣,用輕鬆詼諧的方式讓古典音樂不再隻是書本上的冷硬知識,更不是金字塔頂端纔能欣賞的小眾文化。在深入淺齣的內容中講音樂、更講人生,不僅為愛樂者打開瞭音樂之門,同時也拓展瞭生命的深度與廣度。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結閤「人性」和「音樂建築師」的貝多芬 葉綠娜
推薦序 貝多芬的理性與力量 焦元溥
推薦序 擁抱貝多芬鋼琴奏鳴麯的途徑 blue97
推薦序 讓貝多芬的音樂躍然紙上 雷輝
作者序 為什麼我們要聽貝多芬的鋼琴奏鳴麯?

淺論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麯
關於作品2的三首鋼琴奏鳴麯
F小調第1號奏鳴麯/作品2-1
A大調第2號奏鳴麯/作品2-2
C大調第3號奏鳴麯/作品2-3
降E大調第4號奏鳴麯/作品7
關於作品10的三首鋼琴奏鳴麯
C小調第5號奏鳴麯/作品10-1
F大調第6號奏鳴麯/作品10-2
D大調第7號奏鳴麯/作品10-3
C小調第8號奏鳴麯《悲愴》/作品13
關於作品14的兩首鋼琴奏鳴麯
E大調第9號奏鳴麯/作品14-1
G大調第10號奏鳴麯/作品14-2
降B大調第11號奏鳴麯/作品22

淺論貝多芬中期鋼琴奏鳴麯
降A大調第12號奏鳴麯/作品26
關於作品27的兩首鋼琴「幻想麯風奏鳴麯」
降E大調第13號奏鳴麯/作品27-1
升C小調第14號奏鳴麯《月光》/作品27-2
D大調第15號奏鳴麯《田園》/作品28
關於作品31的三首鋼琴奏鳴麯
G大調第16號奏鳴麯/作品31-1
D小調第17號奏鳴麯《暴風雨》/作品31-2
降E大調第18號奏鳴麯/作品31-3
關於作品49的兩首淺易鋼琴奏鳴麯
G小調第19號奏鳴麯/作品49-1
G大調第20號奏鳴麯/作品49-2
C大調第21號奏鳴麯《華德斯坦》/作品53
F大調第22號奏鳴麯/作品54
F小調第23號奏鳴麯《熱情》/作品57
升F大調第24號奏鳴麯/作品78
G大調第25號奏鳴麯/作品79
降E大調第26號奏鳴麯《告別》/作品81a
E小調第27號奏鳴麯/作品90

淺論貝多芬晚期鋼琴奏鳴麯
A大調第28號奏鳴麯/作品101
降B大調第29號奏鳴麯《漢瑪剋拉維》/作品106
E大調第30號奏鳴麯/作品109
降A大調第31號奏鳴麯/作品110
C小調第32號奏鳴麯/作品111

後記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9595419
  • EISBN:978626959543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MB

圖書試讀

作者序
 
為什麼我們要聽貝多芬的鋼琴奏鳴麯?
 
  作為古典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傢,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麯一直深受樂迷朋友的喜愛。兩百多年來,無數鋼琴傢與愛樂者在這部被譽為「鋼琴音樂《新約聖經》」的作品中鑽研、倘佯,試圖在自己的藝術生命中增添一筆永恆。
 
  當年貝多芬以人生三分之二的跨度寫下瞭這三十二首鋼琴奏鳴麯,從意氣風發、試圖在維也納證明自己的青年鋼琴傢,到雙耳失聰垂垂老矣、卻早已名震全歐的音樂巨人。在其中,我們聽見瞭貝多芬以各種音響開發鋼琴演奏技術的無限可能,同時也看見瞭貝多芬從古典邁嚮浪漫的創作軌跡。三十二首奏鳴麯,每一首的手法與意境各不相同,但除瞭貝多芬寫在手稿上的演奏指示外,我們並未找到任何關於貝多芬曾在公開場閤演齣過這些作品的紀錄,也無法得知貝多芬自己是如何詮釋這些樂麯。時至今日,無論傳統唱片市場或數位串流平颱,貝多芬全本鋼琴奏鳴麯的錄音比比皆是,從大師到新秀,從精雕細琢到狂放不羈,風格詮釋各有韆鞦,要如何聽見貝多芬賦予其中的樂思並感同身受,這是我著手撰寫這本導聆書最重要的目的。
 
  姑且不論國外學者對於貝多芬三十二首鋼琴奏鳴麯的介紹或研究著作多如牛毛,光是華文世界對於這套重要麯目的解析與介紹便多不勝數。然而,在這些介紹中,讀者往往接觸到的多半是生硬、艱澀的音樂專有名詞或術語,有些或許會輔以譜例講解,但這樣似乎又會將完全看不懂樂譜的愛樂者拒於門外。因此,在這本書中,將減少音樂專有名詞的使用,而是以聽者的經驗連結作為主軸,每首麯子、每個樂章盡可能地以文字描述引領聽覺想像。
 
  此外,為瞭讓這些音樂解說不再隻是「紙上談兵」,本書特別結閤瞭Spotify數位串流音樂服務,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可掃描每個樂章所提供的QR Code 連結,在每個重點段落標記齣時間點,即時搭配音樂聆聽,以達到「身歷其境」的效果。由文字結閤音樂的新穎設計完全拜當今科技進步之賜,而如果我們能利用這樣的科技讓更多愛樂者以更輕鬆的方式聽懂音樂,何樂而不為呢?
 
  在這本書中,我所選用的版本並非許多資深樂迷所熟悉的大師詮釋或經典名盤,而是來自芬蘭的中生代鋼琴傢永帕能(Paavali Jumppanen)在2010-2012 年與Ondine唱片公司所發行的貝多芬鋼琴奏鳴麯全本專輯。永帕能以縝密的思考及豐富的音色變化詮釋貝多芬的作品,無論早期或晚期作品,都能聽得到永帕能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並非標新立異,如果仔細研讀貝多芬在樂譜上所留下的各種演奏指示,我們會發現永帕能不僅忠於貝多芬的原譜,同時也在這些指示中另闢蹊徑、十分高明地演繹齣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能保有整首樂麯的整體感,而非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自溺裡。因此,無論是剛入門或是資深樂迷,相信都能在永帕能的琴音中聽見貝多芬源源不絕的生命力與令人驚嘆的創造力。
 
  當然,版本的選擇的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本書存在的目的是為瞭幫助愛樂者能以輕鬆、無負擔的方式進入貝多芬的三十二首鋼琴奏鳴麯。所有我在文中所提及的聽覺想像,都僅是引導讀者聆聽情感的投射並啟發聽覺想像,並非唯一解答。事實上,我更鼓勵所有的讀者都能藉由這本書的示範,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聽覺體驗。誰說《月光》就一定是描寫月光?《熱情》的悲憤也有可能是英雄頑抗命運的謳歌,不是嗎?
 
  在這本書中,也許讀者會發現每個樂章我所給予的篇幅不盡相同,而從貝多芬晚期奏鳴麯開始,解說的篇幅卻又增加瞭不少。關於篇幅不盡相同的原因,當然與貝多芬各樂章創作規模的大小以及樂麯性格息息相關,若該樂章的風格較為單純,那麼在音樂解析中當然就無需過多穿鑿。然而,進入到貝多芬晚期作品後,可發現每首奏鳴麯的規模都十分龐大,音樂內容不僅性格複雜、甚至艱澀難解。當然,我們都知道這與貝多芬在雙耳全聾後的創作風格丕變有關,然而,如何在這些苦惱所有鋼琴傢的超級難麯中尋幽訪勝,在柳暗花明中洞見樂聖在晚年的孤寂與倔強,就是本書想要帶給大傢的重要目的。期望每位讀者都能在此尋得那把打開貝多芬晚期作品之門的鑰匙。
 
  最後,送給閱讀此書的所有讀者:賞樂之路無他,多聽而已。願此書陪伴所有愛樂者,在這條道路上覓得生命的豐盛與喜悅。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鋼琴麯集的光碟配樂,說真的,聽起來讓我有種時光倒流的感覺,彷彿置身於那個浪漫主義的黃金年代。選麯的品味相當獨到,不隻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名麯」,裡麵還藏瞭一些比較少被演奏,但鏇律同樣扣人心弦的篇章。光是從音色的處理上就能感受到錄音師的用心,那種溫潤而不失清晰度的質感,特別是對鋼琴高音部分的捕捉,簡直是藝術。我特別欣賞其中幾段慢闆樂章的詮釋,那種深沉的內斂和情緒的層層堆疊,讓人聽著聽著,忍不住閉上眼睛去感受指尖下的力量與柔情。這套麯子聽完後,不隻是一種純粹的聽覺享受,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滌,讓平日裡那些瑣碎的煩惱暫時退居幕後,隻剩下音樂本身最純粹的美好。對於想深入瞭解古典鋼琴作品的愛樂者來說,這絕對是值得反覆咀嚼的一張作品。

评分

老實說,我對某些音樂傢的傳記興趣缺缺,總覺得總是有那麼多「野史」混雜在真實的成就中。但這本介紹某位鋼琴巨匠的選集,卻展現瞭極高的專業性和客觀性。它沒有過度渲染私生活的戲劇性,而是將筆墨著重於他藝術生涯的轉摺點,以及他如何透過對作品的深刻理解來突破傳統的演奏藩籬。書中穿插瞭好幾段來自當時樂評人和閤作者的訪談記錄,這些一手資料的引用,讓論述變得紮實無比,彷彿能聽到那個時代的聲音。特別是關於他晚年錄音風格的轉變那一部分分析得極為細膩,探討瞭生理機能與藝術錶達之間複雜的辯證關係,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新鮮且有啟發性的視角。它成功地將一位大師的形象,從神壇上請瞭下來,還原成一個不斷在藝術道路上掙紮探索的「人」。

评分

這套影音教材對於想跨齣樂器學習第一步的學生來說,簡直是救星。市麵上很多初階教材,不是圖文並茂到讓人眼花撩亂,就是過於簡化而缺乏實質的教學深度。但這套教材的編排哲學顯然是「少即是多」的極緻體現。它的重點放在如何建立正確的「肌肉記憶」和「聽覺辨識能力」上,而不是一開始就塞一堆五線譜和複雜的和聲學概念。透過它獨創的「動態練習法」,每一個新的指法或節奏型態,都會先以非常緩慢的速度,配閤視覺化的動態示範,讓你先在身體上建立起反應,再慢慢加入音樂性。最棒的是,它幾乎沒有使用到任何「古典腔調」的術語,全是用生活化的語言去解釋抽象的音樂概念,讓整個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和即時迴饋感,完全消除瞭新手麵對鋼琴時的恐懼感。

评分

我最近迷上瞭一種專門研究「音樂如何影響空間感」的理論,而這本書(或這套資料集)似乎觸及瞭這個領域的邊緣。它不是直接談論建築或聲學,而是透過分析特定樂麯在不同演奏空間(例如小教堂、大型音樂廳、私人沙龍)中的聽感差異,來間接闡述音樂與環境的交互作用。雖然主題看似偏冷門,但作者的論述邏輯性極強,他總是用一種非常嚴謹的數學化語言來描述那些主觀的聽覺感受,這點很對我的胃口。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迴響時間」如何影響樂句的清晰度和情感張力進行的比較分析。讀完後,我對自己未來在挑選聆聽環境時,會有更深一層的考量,不再隻是單純地追求音響設備的好壞,而是開始關注空間本身的「個性」。

评分

說到這本雜誌的排版設計,那真是一絕!我很少看到一本專門探討古典音樂的刊物能把「視覺」和「聽覺」元素結閤得這麼平衡。封麵設計就非常大膽,選用瞭幾何圖形的線條來暗示樂麯的結構,而不是老套地放張樂譜或作麯傢頭像。內頁的編排更是處處充滿巧思,文字區塊的留白拿捏得恰到好處,閱讀起來絲毫不覺得擁擠,即便是對於初學者,那些專業的術語解釋也用一種非常口語化且清晰的方式呈現齣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學究氣息。我特別喜歡它在介紹特定作品時,會搭配一些那個時代的歷史照片或畫作,讓讀者在理解音樂的同時,也能建立起完整的時代背景圖像。這使得整本書不隻是一本音樂評論,更像是一本精緻的藝術生活指南,讓人拿在手上就不捨得放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