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史:神祕與驚奇的古國 (電子書)

埃及史:神祕與驚奇的古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倩紅
圖書標籤:
  • 埃及史
  • 古埃及
  • 曆史
  • 文化
  • 神話
  • 考古學
  • 金字塔
  • 法老
  • 文明
  • 非洲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埃及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傢,勤勞智慧的古埃及人民在尼羅河畔創造瞭輝煌的古典文明。近代以來,埃及人民為對抗外來勢力的侵略、維護民族獨立進行瞭頑強的抗爭。二十世紀中葉以後,在納塞、薩達特、穆巴拉剋的領導下,埃及建立瞭民族獨立國傢,開始瞭現代化進程,走上瞭民族復興之路。本書在有限的篇幅裡,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描述瞭埃及的歷史沿革與文明演進,探討瞭埃及文化的主流與特色,梳理瞭埃及現代化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展現瞭埃及人民的民族性與卓越品質。
好的,以下為您撰寫一本名為《失落的文明之謎:美索不達米亞的興衰與輝煌》(電子書)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不涉及您提到的“埃及史”相關信息。 失落的文明之謎:美索不達米亞的興衰與輝煌(電子書) 本書導言:兩河文明的曙光 在人類文明的黎明時分,在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裏斯河(即“兩河”)的沃土之上,一個塑造瞭後續數韆年人類社會形態的偉大文明悄然崛起。這片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意為“兩河之間的地方”)的土地,不僅僅是地理上的交匯點,更是智慧、法律、文字與城市生活的孵化器。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究這個孕育瞭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和亞述等一係列強大帝國的神秘而輝煌的曆史長捲。 第一部分:文明的搖籃——蘇美爾的創世紀(約公元前4500年 – 公元前1900年) 美索不達米亞的偉大始於蘇美爾人。他們是第一批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國傢的群體。本章將細緻描繪烏魯剋(Uruk)、烏爾(Ur)和拉格什(Lagash)等城邦的勃興與內部權力結構。 楔形文字的誕生與信息革命: 我們將詳細考察人類曆史上第一套成熟的書寫係統——楔形文字的演變過程,從最初的象形符號到抽象的楔形筆畫。這種革命性的工具如何被應用於行政管理、商業記錄、神學敘事乃至文學創作,構建起復雜而精密的社會結構。讀者將得以一窺《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文本殘片,體會早期人類對永生、友誼與死亡的深刻思考。 神權與城邦政治: 蘇美爾人的世界觀由眾神主宰,每一座城市都有其守護神。本部分將解析神廟(Ziggurat,或稱“階梯金字塔”)在城市規劃、經濟分配和政治權力中的核心地位,探討祭司階層如何與世俗君主(Ensi/Lugal)形成共治或競爭的局麵。 農業的精耕細作與工程奇跡: 兩河流域的生存依賴於對洪水泛濫的控製。我們將深入分析蘇美爾人開創的復雜灌溉係統,包括運河、堤壩和水庫的修建技術,以及由此帶來的農業剩餘如何支撐瞭非生産性階層的齣現。 第二部分:帝國時代的序麯——阿卡德與古巴比倫的崛起(約公元前2334年 – 公元前1595年) 蘇美爾的城邦時代並非永恒。來自北方的閃米特語族阿卡德人帶來瞭新的整閤力量。 薩爾貢大帝與第一個帝國: 本章聚焦於薩爾貢(Sargon of Akkad)的軍事天纔,他如何通過徵服統一瞭美索不達米亞的大部分地區,建立瞭人類曆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疆域型帝國。我們將探討阿卡德人在語言、行政和文化上的融閤政策,以及帝國衰亡的原因,包括氣候變化和內部叛亂。 漢謨拉比法典:永恒的法律基石: 隨後,我們轉嚮古巴比倫王國,並重點分析其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Hammurabi)的統治。巴比倫城本身如何成為新的文化與宗教中心。核心部分將是對《漢謨拉比法典》的深度剖析——這部著名的法典如何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原則,係統地規範瞭財産、婚姻、奴隸和商業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展現齣早期司法體係的復雜性與階級差異。 第三部分:鐵與血的統治——亞述帝國的軍事擴張(約公元前1365年 – 公元前612年) 如果說蘇美爾人奠定瞭文明的基石,那麼亞述人則鑄造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事霸權。 戰爭機器的構建: 亞述的崛起建立在無與倫比的軍事組織和技術革新之上。本章將詳述亞述軍隊如何率先大規模使用鐵製武器、攻城器械(如撞錘和坡道),以及其先進的戰術部署。我們將考察亞述王國的擴張路徑,從尼尼微(Nineveh)到埃及邊境的徵服史。 恐怖統治與強製遷徙: 亞述的統治策略是殘酷且高效的。我們將探討其推行的“恐怖統治”策略,即通過大規模的公開處決和係統性的強製人口遷移來瓦解被徵服地區的民族認同和反抗意誌。這種管理模式對後世帝國治理産生瞭深遠影響。 亞述的文化遺産: 盡管以軍事著稱,亞述人也是偉大的文化繼承者和收藏傢。我們將特彆關注亞述王亞述巴尼拔(Ashurbanipal)在尼尼微建立的宏偉圖書館,它是如何保存瞭數以萬計的泥闆文獻,包括大量的蘇美爾和巴比倫文學、曆史和科學記錄,為後世研究提供瞭無價之寶。 第四部分:最後的輝煌與永恒的遺産——新巴比倫與波斯吞並(約公元前626年 – 公元前539年) 亞述帝國在內部矛盾和外部聯閤反抗下崩潰後,巴比倫迎來瞭短暫而壯麗的復興。 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巴比倫: 本部分將重現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下,巴比倫城達到其建築和文化上的頂峰。我們將描述著名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的宏偉景象,以及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盡管其真實位置至今仍是學術爭論的焦點)。同時,也將涵蓋其對猶大王國的徵服及其“巴比倫之囚”事件。 天文學與數學的進步: 巴比倫人繼承並發揚瞭蘇美爾的觀測傳統。本章將展示他們如何建立起精確的曆法係統,發展齣基於六十進位的數字係統(我們至今仍在使用的時間與角度的劃分方式),以及他們在代數和幾何學上的初步探索。 文明的終結與過渡: 最後,我們將分析新巴比倫王國如何被居魯士大帝領導下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所取代。這標誌著美索不達米亞作為獨立政治實體的終結,但其文化、技術和行政經驗卻被波斯帝國所吸收,成為人類曆史進程中不可磨滅的遺産。 結語:兩河文明對現代世界的持續迴響 美索不達米亞並非一個沉寂的幽靈,它的影響無處不在:從我們的時間觀念到法律的基本原則,從我們書寫文字的方式到城市規劃的理念,無不閃爍著兩河文明的智慧光芒。本書旨在揭示這個“失落的文明”如何構建瞭現代世界的基礎框架,並邀請讀者一起思考,在那些泥闆和遺跡背後,隱藏著多少關於人類本性與社會發展的永恒真理。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張倩紅


  1964年9月生於河南省靈寶市,1984年畢業於河南大學歷史係,1999年獲得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史學博士學位。1999~2002年,於南京大學和以色列Bar-Ilan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現為河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教授、猶太研究所所長。長期緻力於猶太學及中東問題研究,獨立齣版瞭《猶太人.猶太精神》、《以色列經濟振興之路》、《猶太文化的現代化》、《猶太人》等著作,並發錶有論文六十餘篇。

圖書目錄

二版說明


第I篇 法老時代的埃及
第一章 法老雄姿:埃及早期歷史

第一節 哺育埃及的母親河
第二節 文明初現
第三節 王朝時期的歷史軌跡
第四節 托勒密王朝與羅馬帝國的徵服

第二章 古典輝煌:埃及文明覽勝
第一節 高超的建築技藝
第二節 神祕的象形文字
第三節 璀璨的文學成就
第四節 奇特的藝術風格
第五節 豐富的科學知識

第II篇 外來勢力的統治
第三章 帝國餘暉:穆斯林時代的埃及

第一節 哈裏發的直接統治
第二節 半獨立王朝的齣現
第三節 法蒂瑪時代的繁榮(西元909-1171年)
第四節 薩拉丁與阿尤蔔王朝(西元1171-1250年)
第五節 馬木魯剋王朝(西元1250-1517年)
第六節 鄂圖曼帝國對埃及的統治

第四章 蹉跎歲月:殖民主義的滲入
第一節 法國入侵與開羅大起義
第二節 富國強兵—穆罕默德‧阿裏的改革
第三節 蘇伊士運河的開鑿與國傢主權的喪失
第四節 不甘沉淪—埃及人民的反抗
第五節 英國的殖民政策
第六節 埃及華夫脫運動

第III篇 強人政治與埃及的復興
第五章 歷史新篇:納塞時代
第一節 1930-1950年代的埃及
第二節 埃及「七月革命」
第三節 運河風雲
第四節 納塞政府的內政與外交

第六章 再創奇蹟:薩達特時代
第一節 薩達特其人
第二節 卓有成效的內政改革
第三節 十月戰爭
第四節 營造和平

第七章 穩中求進:穆巴拉剋時代
第一節 輝煌人生
第二節 治國方略
第三節 活躍於國際舞臺
第四節 麵對挑戰
第五節 革命雲起

附 錄
大事年錶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9571466101
  • EISBN:978626307674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6MB

圖書試讀



  埃及全稱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首都開羅(Cairo),麵積100.2萬平方公裏,人口6269萬,其中阿拉伯人約占87%,科普特人約占11.86%,其餘為貝都因人、努比亞人。

  埃及是一個具有古老文化與悠久歷史的國傢,埃及與中國、巴比倫、印度一起併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勤勞智慧的古埃及人民在尼羅河這塊神秘的土地上創造瞭古典輝煌,演繹瞭人間神話。那高聳入雲的金字塔、巍然壯觀的獅身人麵像、巧奪天工的亞歷山大裏亞燈塔、莊嚴肅穆的神廟建築、色彩鮮明的繪畫藝術、技藝精湛的裝飾品、奇特絕妙的象形文字、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無不令人歎為觀止。當今,旨在解讀古埃及文明、探討其發展規律的埃及學已經成為一門積薪傳火、影響廣泛的世界性學問,許多學者孜孜以求,耕耘其上。埃及學的學科門類囊括瞭考古學、語言學、歷史學、古文獻學、宗教學、文學、藝術、建築以及醫學、生物學、數學、科學技術史等方麵。

  埃及位於歐洲、亞洲和非洲的交界處。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以來就是東西交通的樞紐和世界貿易的橋樑,也是不同文化碰撞與溝通的焦點。雖然歷經滄桑巨變,興衰更替,但埃及文化傳承依舊。即便在亞述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的徵服時期,埃及文化仍能以開放性的心態與各種外來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閤,並最終保留瞭自身的主體特徵。埃及文明的產生與延續充分證明瞭地緣環境是人類文明起源與發展的決定性條件,而與其他文明的廣泛交往與內在涵化,促使埃及文明一方麵在保持本土文明基線的前提下,對自身的歷史傳統進行揚棄與轉化;另一方麵,又廣泛地吸取異質文化之長,使之成為自我肌體中的組成部分,繼而創造齣更具活力的新的文明。埃及從基督教時代進入伊斯蘭時代,在較短的時段裡完成瞭「阿拉伯化」的過程,這正是文明交往的互動性特徵的典型體現,而互動性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文明的多樣化發展。

  本書試圖在有限的篇幅裡,描述埃及的歷史沿革與文明演進,探討埃及文化的主流與特色,梳理埃及現代化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展現埃及人民的民族特性與卓越品質。由於作者纔疏學淺,對埃及的研究十分有限,錯誤與淺薄之處難免,懇請學人多加斧正。如有注釋不足或遺漏之處,深望諒解。

張倩紅
2004年1月於古城開封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