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程:戴錦綢詩集 (電子書)

啟程:戴錦綢詩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錦綢
图书标签:
  • 诗歌
  • 当代诗歌
  • 女性诗歌
  • 戴锦绸
  • 文学
  • 电子书
  • 中国诗歌
  • 现代诗
  • 启程
  • 诗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會有無數次的啟程,也許是很短時間的旅程,也許是很長時間的旅程。如果是一段永遠不會回頭的旅程,當面臨啟程的時刻,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是悲傷嗎?是平靜嗎?是憤怒嗎?

  當我們面對生離死別,當我們面對悲歡離合,我們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得到的結果都不同,與其沉浸哀痛,不如用平靜和喜悅的心情去面對。

  《啟程》詩集中有對疾病的描述,有患病者和家屬的苦痛;有對醫護人員的鼓勵;有以一個家屬面對親人踏上沒有回程之旅的心情寫照;有在台灣及世界各地旅遊的所見所聞以及旅遊中的思鄉情懷。詩人以正面的思考去取代負面的情緒,為她對本詩集最大的期許。

本書特色

  含笑詩叢為台灣女詩人作品集匯,各具特色,而共通點在於其人其詩,含笑不喧,深情有意, 款款動人。
 
《山海寻踪:中国古代神话与地理探索》 内容提要 《山海寻踪:中国古代神话与地理探索》是一部深度挖掘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早期地理认知之间复杂关联的学术专著。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神话研究范畴,将目光投向了古代先民如何在口耳相传的神话叙事中,构建、记录和传递他们对未知疆域的想象与初步的地理观察。全书以严谨的考据方法和跨学科的视野,系统梳理了《山海经》及其相关文献中记载的奇珍异兽、神祇信仰、奇特山川与古代地理知识的对应关系,探讨了神话如何成为早期地理信息的载体和解释世界的框架。 本书旨在揭示一个被长期忽视的层面:古代神话并非纯粹的虚构,而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认知自然、丈量土地、划分区域的文化产物。通过对神话中地理元素的细致剖析,我们可以窥见早期中国文明在走出已知世界时,所经历的认知挑战、文化交流的痕迹,以及逐步建立起的世界观的雏形。 第一部分:神话的地理学基础 第一章:从“方物志”到“山海经”:古代地理文献的演变 本章追溯了中国早期地理记录的源头,从零散的器物铭文、卜辞记载,到战国秦汉之际出现的系统性地理汇编。重点分析了《周礼·职方氏》等典籍中反映的早期国家对疆域的划分和认知模式,并将其与《山海经》的叙事结构进行对比。探讨了古代“志”类文献在功能上的双重性——既是神异志怪的记录,也是对实际地理环境的侧面描述。分析了“方物志”的形成背景,即在国家扩张和贸易往来加剧的背景下,对异域物产和风俗的集中记录需求。 第二章:图绘与口述:神话叙事的空间构建 探讨了古代地理信息传播的媒介。在地图尚未成熟的时代,口述传统和基于图画的“图志”是主要的知识载体。本章重点研究了神话叙事中空间逻辑的建构方式。例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宏大叙事如何界定了天地格局和基本地理方位。分析了古代对“四极”、“九州”等概念的理解,这些概念既是神话中的圣地,也是早期政治地理的雏形。研究了神话中对距离、方向和相对位置的表达,揭示其与实际勘察的耦合程度。 第二部分:神怪异兽的生态学解读 第三章:奇珍异兽与区域物产的象征性对应 《山海经》记载了大量奇异的生物,它们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药用价值或祭祀意义。本章主张,许多“奇兽”的描述,是古人对遥远地区特有且不常见的生物(如犀牛、穿山甲、稀有鸟类)的夸张或误解,反映了他们对地方生态的有限认知。通过对比考古发现的动物骨骼和文献记载,探讨了神话中的动物形象与古代的生物地理分布之间的潜在联系。例如,某些“食人”的猛兽可能对应着蛮荒地带的危险动物群。 第四章:山川的拟人化与地理的“赋格化” 考察了古代神话中对山脉、河流的“神化”过程。山神、水神并非纯粹的抽象信仰,而是古代人类在面对艰险地形时产生的敬畏与实用需求的结合。本章分析了河流的源头(如黄河、长江的起源神话)如何被赋予创世神圣性,以及山脉(如昆仑山)如何成为宇宙的中心轴。这种“赋格化”不仅是精神寄托,也是一种记忆地标、标记关键交通路线和资源分布的有效方式。 第三部分:神话中的地域标识与文化边界 第五章:民族与方国的地理标识 古代中国对“夷”、“狄”、“蛮”、“戎”的划分,常常与特定的地理区域挂钩。本章分析了神话传说如何被用来巩固文化认同和区分“我者”与“他者”。例如,某些南方的神祇或特殊的祭祀仪式,在神话中被描绘成“异类”的象征,这实际上是对特定族群及其生活环境的地理标记。通过对“十巫”、“祭祀对象”的考察,重建了早期文明对周边族群及其生存环境的认知图谱。 第六章:昆仑神话体系的地理原点与世界观的拓展 昆仑山在古代神话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它不仅是众神的居所,也是古代地理知识的知识源头。本章深入探讨了昆仑神话的地理学意义:它代表了古人所能想象的已知世界的最高点或中心点。随着中原王朝的探索活动(如张骞出使西域),昆仑的地理指代逐渐模糊,从一个“神圣的地理中心”逐渐退化为纯粹的文化符号,反映了中国地理认知疆域的向西和向外拓展。 第七章:从神话地理到历史地理的过渡 本章是全书的总结部分,探讨了在春秋战国至汉代,随着实地勘察、方士游历和国家治理的深入,神话地理如何逐渐被经验地理所取代。重点分析了《禹贡》等注重实际水文和土壤划分的文献,如何开始系统地剔除神话元素,建立更精确的区域划分标准。神话并未完全消失,而是退居为对历史遗迹的解释和对“蛮荒之地”的想象,为后世的地理学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文化土壤和想象空间。 结语:神话作为早期人类的“环境报告” 本书认为,中国古代神话是早期文明在面对广阔而神秘的自然环境时,所进行的最早、最富想象力的“环境报告”。它们是文化、信仰、恐惧与早期地理知识的复合体。通过对这些神话的细致梳理,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中国文明在早期如何感知世界、定义空间,并最终奠定其地理版图的文化基础。本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理解古代地理思维的独特视角,即神话叙事是古代中国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戴錦綢


  1959年出生於台南縣安定鄉(現為台南市安定區),大學畢業後從事護理及泌尿科檢查,於2019年四月退休,創作有散文及詩作,刊於報章及雜誌,主要以反映醫院中患者的疾病痛苦及對死亡的恐懼,2017年出版《蛋生》詩集。曾於2009及2017年參加台蒙詩歌節,2014至古巴參加詩歌節,2015參加緬甸東南亞華文詩歌節,2016參加孟加拉卡塔克詩人高峰會,2019參加羅馬尼亞Curtea de Arges 國際詩歌節,2018-2021年淡水福爾摩沙國際詩歌節。

图书目录

「含笑詩叢」總序/含笑含義
自序

【序篇】
啟程

【生命旅程篇】
送行
為何天黑得早
別在我背後唸經
如果
彼岸花
請乾一杯孟婆湯
距離
愛你
等待
等待春風
輕輕卿卿
尋覓
曾經
遇見生命中的一點光
春天的呼喚
太空旅行
國王的口罩
追求
瞬間

迷路
你不認識我
別哭!我的女孩
媽媽的眼淚
有一天
未讀未回

誰在我夢裡唱歌
鳳凰花的女兒
窗台上的春天
絮語
聽雨
草原傳說

那年蒙古國的回憶
母親河
草原浪歌
撒哈拉沙漠漫遊
尼羅河上的情思
紅海情思
金色的城市
巴黎偶遇
紅色誘惑
藍色的悸動
紫色薰衣草的迷惘

淡水的金魚
金色的堅持——淡水夕照
觀音山殘月
播種
淡水河邊絮語
觀音睡了
漫舞淡水河
漁人碼頭落日
鼠麴粿的回憶
忠寮曉霧
海與石的愛戀
窺視
漁港
我的故鄉我的夢
櫻花的誘惑
欒欒台灣
莫何斷崖嘆莫何
無心
烏陰天
泣雨
戀上班芝花
赤艷色的固執——向日葵
老婆和小三的距離
阿公的夢中情人
三月柚香中秋甜
夢裡殘花
雨聲滴答
春雨(一)
春雨(二)
春天的呼吸
春日
在秋天的雨中
你的季節
回憶
不要

昨日
膜拜
紫戀
紫色的誘惑
萬里徘徊
斷線的風箏
落葉
海市蜃樓
氣味
風生
雨在風中
胖子大笑瘦子哭
春天的芒花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456437
  • EISBN:978986445685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1.6MB

图书试读

「含笑詩叢」總序

含笑含義
叢書策劃/李魁賢


  含笑最美,起自內心的喜悅,形之於外,具有動人的感染力。蒙娜麗莎之美、之吸引人,在於含笑默默,蘊藉深情。

  含笑最容易聯想到含笑花,幼時常住淡水鄉下,庭院有一欉含笑花,每天清晨花開,藏在葉間,不顯露,徐風吹來,幽香四播。祖母在打掃庭院時,會摘一兩朵,插在髮髻,整日香伴。

  及長,偶讀禪宗著名公案,迦葉尊者拈花含笑,隱示彼此間心領神會,思意相通,啟人深思體會,何需言詮。

  詩,不外如此這般!詩之美,在於矜持、含蓄,而不喜形於色。歡喜藏在內心,以靈氣散發,輻射透入讀者心裡,達成感性傳遞。

  詩,也像含笑花,常隱藏在葉下,清晨播送香氣,引人探尋,芬芳何處。然而花含笑自在,不在乎誰在探尋,目的何在,真心假意,各隨自然,自適自如,無故意,無顧忌。

  詩,亦深涵禪意,端在頓悟,不需說三道四,言在意中,意在象中,象在若隱若現的含笑之中。

  含笑詩叢為台灣女詩人作品集匯,各具特色,而共通點在於其人其詩,含笑不喧,深情有意,款款動人。

  【含笑詩叢】策畫與命名的含義區區在此,幸而能獲得女詩人呼應,特此含笑致意、致謝!同時感謝秀威識貨相挺,讓含笑花詩香四溢!

自序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會有無數次的啟程,也許是很短時間的旅程,也許是很長時間的旅程,但如果是一段永遠不會回頭的旅程,當面臨啟程的時刻,我們會以什麼樣的心情去面對?是悲傷嗎?是平靜嗎?是憤怒嗎?是喜悅嗎?

  身為一個女性又在醫院工作了近四十年,多少次面臨與死神戰鬥的時刻,有時贏了;有時輸了,也許是萍水相逢的人,也許是自己的家人朋友,不是只有家人朋友才會讓人傷痛心碎,一個湊巧遇到的生命喪失,一樣讓人悲痛和感同身受,年輕時當面臨此情此景總久久難以釋懷,隨著年紀增長卻學習以不同的觀點去面對。生的喜悅;病的憂苦;死的恐懼,在醫院中每天在上演著,有平靜面對疾病和死亡的人和家屬,也有一直沈浸在疾病深淵的人,也有恐懼悲傷面對死亡的人;當然也有坦然面對死亡的人,做為一個醫護人員,雖然能夠同理患者的心情和態度,但更希望的是他們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疾病,能以平靜的心情去面對死亡。

  在醫院中;有以史懷哲為榜樣的醫師,也有不想當醫師而當醫師的人,更有以名和利為目標的醫師,有愛心和負責任的護理人員,也有每天麻木完成工作的護理人員,在現在醫病關係越來越緊張的時候,作為一個醫護人員,不能說自己有多偉大,但總希望透過一些不同的方式,給生病的人一些些的鼓勵,給面對死亡的人一些些的安慰,讓他們知道在面對疾病和死亡時可以有一些些的希望和慰藉。

  在生命的旅程中,我們會面對生離死別,我們會面對悲歡離合,我們會面對每段小旅程的喜悅和感動,我們會因為每個小旅程中所遇的哀與苦感到挫折,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得到的結果都不同。

  在這本詩集裡,主要有對疾病的描述和面對疾病的態度,有對患者家屬在面對家人疾病和照顧時的困境和無奈的心聲,有對老化和死亡的恐懼和無奈;期許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去面對,也有親情、友情、愛情、故鄉情、對所處環境的感情,也有在異地旅遊時的所見所聞,不同的啟程有不同的感受。

用户评价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詩集很難得,要在眾多網路文章和快餐文學中脫穎而出,得有兩把刷子才行。我對於「啟程」這個主題很有共鳴,人生不就是不斷在啟程和抵達之間徘徊嗎?如果這本詩集能捕捉到那種出發前的忐忑不安,還有面對未知時的興奮感,那就太棒了。我希望作者的筆觸是屬於我們台灣這片土地的溫度,不是那種翻譯過來、水土不服的現代詩。我對詩的偏好是比較偏向白話,但又不能太過直白,要有一點點朦朧的美感,像霧鎖山頭時,你隱約能看見遠處的輪廓,但又知道那不是完全的真實。戴錦綢這個名字,對我來說是陌生的,這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因為陌生代表著沒有先入為主的印象,我可以百分之百地以純粹的眼光去接納她的世界。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果詩作的意象太過晦澀,用典過深,那對於一個普通讀者來說,門檻就太高了。詩歌應該是讓更多人可以靠近心靈的窗口,而不是蓋了一道需要密碼才能進入的門。我會特別留意她如何處理時間和空間的意象,畢竟詩是凝結時間的藝術,如果能讓我感覺到,某一刻的風景被永遠地定格下來,那我就會給予高度評價。

评分

這本《啟程:戴錦綢詩集》的電子書版本,光是書名就很有味道,感覺像是一趟心靈的旅程要展開了。坦白說,我對於詩集這種東西,常常是抱持著一種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畢竟,詩歌的意境很玄妙,有時候讀起來會覺得好像抓到了一點什麼,下一秒又溜走了,那種若有似無的感覺,其實很考驗作者的功力,更考驗讀者的耐心。我希望這本詩集裡面的文字,不只是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能夠真正觸動人心的畫面。特別是電子書的形式,雖然方便攜帶,但少了翻閱實體書那種指尖觸碰到紙張的溫度和油墨的氣味,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儀式感。不過,如果內容真的夠強大,或許能讓我忘記數位媒介帶來的疏離感。我會特別留意詩句的節奏感,以及作者如何運用標點符號來引導我的呼吸,畢竟詩歌的「氣」很重要,一旦讀錯了氣口,意境就全跑味了。如果能讓我讀完後,能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產生全新的、更細膩的觀察角度,那這本書就算值回票價了。我期待它能像一杯濃郁的台灣高山茶,初嚐略澀,回甘無窮,讓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處可以靜心品味的小角落。

评分

這種電子書形式的詩集,對我這種通勤族來說簡直是救星,不用擔心在捷運上被擠壓到書頁摺角,或是弄髒封面。但是,電子書的排版真的是魔鬼藏在細節裡。詩歌的留白、斷行、字距,都深深影響著閱讀的感受。如果排版粗糙,電子書閱讀器(特別是E-ink的螢幕)可能無法完美呈現詩人精心安排的視覺結構,那閱讀體驗就會大打折扣,感覺就像在看沒有設計過的純文字文件,而不是一件藝術品。我期盼這本詩集在電子化的過程中,設計者有好好尊重原作的編排。再者,我通常習慣在讀詩的時候,會隨手在旁邊做一點筆記或畫個星號,標記那些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句子。電子書的註記功能雖然方便,但少了在實體書上用鉛筆輕輕劃線那種「擁有」的實感。我不知道戴老師的詩風是偏向抒情還是哲思,但如果她能用簡潔的語言,探討一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議題,例如「等待」的本質,或是「遺忘」的美感,那絕對會是我的菜。我喜歡那種,讀完後,可以讓我對自己的人生軌跡,產生一種溫柔的反思的詩。

评分

收到這本電子詩集,我第一個反應是想知道這位「戴錦綢」是誰,她的生命經驗是如何鑄就這些文字的。台灣的詩壇風格其實很分明,有戰後世代的厚重感,也有年輕一代的輕盈與實驗性。我很好奇,如果這是一本「啟程」的詩集,它代表的是一位詩人事業的開端,還是生命中某個階段的轉捩點?如果是後者,那書中應該會充滿了掙扎與釋放交織的情緒。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有一種「未完成」的美感,而不是老成持重的總結。我對那種帶有強烈在地色彩的詩句特別敏感,比如如果她能巧妙地描寫出台灣的氣候、街道的聲音,甚至是某種特定時節的氣味,那會讓我覺得這本書是真正屬於我們的聲音。我不喜歡那種過度灑狗血的情感宣洩,我比較欣賞內斂而深刻的表達,那種需要讀者自己去「解謎」的詩,每解開一層,就多一層的滿足感。總之,我期待它能像一場及時雨,洗淨我們對世界既有的刻板印象,帶來清新的視角。

评分

老實說,對於詩集,我的閱讀方式比較像是在「品嚐」,而不是「吸收資訊」。我會找一個完全安靜的下午,戴上我的降噪耳機,讓背景音樂(通常是極簡的鋼琴曲)配合詩句的韻律流動。這本電子書,如果能讓我產生這種沉浸式的體驗,那就成功了一半。我對戴錦綢的文字,抱持著一種「陌生人的信任感」。電子書的優勢在於,我們可以隨時切換到字典查詢功能,這對於理解一些可能較為生僻或創新的詞彙組合,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我會特別留意她如何處理「現代性」與「傳統意象」的對話。在這個科技快速迭代的時代,詩歌如何紮根於永恆的人類情感,同時又不能顯得格格不入,是個巨大的挑戰。如果她能做到,讓我在讀到詩中關於網路、都市叢林,或者數位時代疏離感的描寫時,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時又能從中找到詩意的慰藉,那這本《啟程》就真的為我打開了一個新的文學方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