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長照.長照看見:長期照顧與人力資源 (電子書)

看見長照.長照看見:長期照顧與人力資源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葉至誠
图书标签:
  • 長期照顧
  • 長照
  • 人力資源
  • 社會福利
  • 健康照護
  • 高齡化社會
  • 照護體系
  • 電子書
  • 台灣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長期照護專業人才為應社會需求必須有更完善的教育訓練,
  以青年為骨幹,藉由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
  落實「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安」的理想社會結構。
 
  臺灣從進入高齡化社會至邁入超高齡社會約三十二年左右,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約為五十到一百年,臺灣因應人口老化預作準備的時間較短。由於社會家庭結構功能改變,由以往家庭為主的照顧,轉變為尋求外部專業照顧,對長期照顧資源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的需求,與日俱增。
 
  本書以「長期照顧為經,人力資源為緯」,探討經由人才培育以促成長期照顧的周延建置與作為。透過多方招募、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可有效納入專業人才。除培育長期照護相關技能外,亦可跨領域至職能治療、護理、老人服務、社工、輔具設計等長照產業所需之專業服務,讓民眾獲得多元、便捷的照顧。而人才培育的另一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民眾的認知及重視,讓更多人尊重且樂於投入長照工作,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重要目標。
 
本書特色
 
  1.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葉至誠校長,系統性整理臺灣在步入超高齡社會前,應當具備的周延建置與作為。
  2. 提倡「長照人才專業培訓計畫」,讓青年樂於投入長照,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
璀璨星河的守望者:现代文明的伦理与未来(精装典藏版) 本书简介: 《璀璨星河的守望者:现代文明的伦理与未来》是一部深刻探讨人类社会在高速发展中所面临的道德困境、技术伦理挑战以及文明可持续性的大部头著作。全书跨越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与未来学,旨在为身处信息爆炸与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人提供一套审视自身存在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全新思维框架。 本书共分为五个宏大篇章,层层递进,引导读者从个体觉醒走向文明的宏观审视。 第一篇:现代性的悖论:个体自由与集体责任的张力 本篇深入剖析了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所带来的核心矛盾。作者首先回顾了自由主义思想的演变,特别是对“自主性”的过度推崇如何在实践中导致了原子化的社会结构和道德真空。 核心议题聚焦于: 1. 技术驱动的异化: 分析了工业革命后,生产工具的进步如何反过来塑造并限制了劳动者的主体性。探讨了“效率至上”原则对人际关系和社区凝聚力的侵蚀。例如,本章详细对比了十八世纪手工业者的“创造性投入”与当代白领的“流程化执行”在精神满足感上的巨大差异。 2. 数字时代的隐私边界: 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如何模糊了个体隐私与公共利益的界限。作者引入了“透明性义务”与“被遗忘权”之间的深刻冲突,并考察了社交媒体算法对公共舆论塑造的潜在危害,尤其是在极端化观点的传播上所扮演的角色。 3. 公共领域的衰退: 借鉴哈贝马斯的理论,审视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讨论空间如何被商业化媒体和碎片化信息流取代。本章通过分析近年来多起国际公共政策争议事件,展示了理性对话机制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第二篇:技术伦理的十字路口:超人类主义与不可逆的变革 第二篇将焦点转向二十一世纪最具颠覆性的力量——前沿科技。作者并非简单地赞颂或谴责技术进步,而是以一种冷静的批判视角,审视了生物工程、人工智能和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对“人”的定义带来的根本性冲击。 重点章节包括: 1. “增强”的哲学含义: 深入探讨了“超人类主义”的思潮。如果人类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消除衰老、提升智力,那么这种“增强”是否仍然保留了人类的本质?本章详细比较了哲学上的“本体论”(Ontology)与生物学上的“优化”(Optimization)之间的鸿沟。 2. 算法的“黑箱”与责任归属: 面对日益复杂的决策型AI(如自动驾驶系统、高频交易算法),当错误发生时,责任应由设计者、使用者还是算法本身承担?本书构建了一个详尽的“算法责任矩阵”,用以分析在不同场景下,法律与伦理规范的滞后性。 3. 资源分配的未来: 探讨了太空探索和深海资源开发等宏大工程背后的伦理考量。本书强调,技术的进步不应以牺牲当代弱势群体或未来世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主张建立一套“跨代际公平”的技术开发原则。 第三篇:全球治理的困境:主权、流动性与新的共同体构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国家的传统权力结构受到挑战。本篇聚焦于如何在超越国界的问题上,实现有效的全球治理,并探讨了“身份认同”在流动社会中的重塑。 内容提炼如下: 1. 气候正义与“谁的责任”: 分析了气候变化作为典型的全球公共物品问题,如何在国家利益与共同命运之间产生剧烈拉扯。本书提出了“历史排放责任”与“未来减排能力”相结合的分配模型,并评估了其实践的政治可行性。 2. 难民危机与人类普世价值: 探讨了大规模人口流动背景下,各国对主权和人道主义责任的权衡。作者呼吁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重新激活“世界公民”的概念,并论证了建立统一、高效的全球人道援助机制的必要性。 3. 身份的流动性与文化冲突: 研究了在全球信息网络中,传统文化如何在全球化符号的冲击下进行适应、抵抗或融合。本书倡导一种“动态的文化谦逊”,即在坚持自身核心价值的同时,保持对异质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第四篇:经济范式的转型:从无限增长到生态平衡 本书的第四篇大胆地挑战了以GDP为核心指标的传统经济学范式。作者认为,人类文明要实现长期稳定,必须彻底摆脱“无限增长”的神话,转向一种更贴合地球承载力的“循环经济”与“福祉经济”。 关键分析点: 1. 衡量幸福的新指标: 详细介绍了“国民幸福总值”(GNH)等替代性经济指标的构建逻辑,并以不丹和冰岛的实践为例,分析了其在政策制定层面的应用潜力与局限。 2. 劳动的意义重构: 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本书预言了“工作”概念的根本性转变。探讨了普遍基本收入(UBI)的经济学可行性与社会心理影响,并思考在生产力解放后,人类如何重新定义生活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 3. 金融系统的伦理风险: 批判了当代金融衍生品和投机行为与实体经济的脱节,将其视为一种基于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系统性不负责任”。呼吁重建更具韧性、更注重长期投资的金融伦理体系。 第五篇:文明的韧性与未来的展望:守望者的责任 本书的总结篇回归到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层思考。作者认为,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在于掌握了多强大的技术,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智慧和道德来驾驭这些力量。 本篇的核心论点包括: 1. 警惕“技术决定论”: 强调历史的走向并非由技术本身决定,而是由持有技术的人群的伦理选择所决定。呼吁教育体系必须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平衡技术知识的扩张。 2. “慢思考”的必要性: 在一个追求即时反馈的世界中,本书提倡重新重视深度阅读、冥想和长时间的哲学思辨。认为只有通过“慢思考”,人类才能看清长期趋势,避免短视的政策失误。 3. 构建代际契约: 展望未来,本书提出,现代文明的最终使命是与地球生态系统达成一个稳固的、可执行的“代际契约”。这意味着今天的每一个选择都必须纳入对未来数百年后世界的考量。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所有关心社会结构、技术发展方向、全球政治经济走向的读者。尤其推荐给政策制定者、社会活动家、哲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以及任何希望从宏大叙事中定位自身责任的现代公民。阅读此书,如同站在璀璨星河之下,重新校准人类文明前进的航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至誠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經歷:
  高考勞工行政類科及格
  世新大學專任副教授
  實踐大學專任副教授
 
  現任: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祕書長
 
  主要著作:
  社會福利概論(揚智出版,2009.02)
  社會工作概論(揚智出版,2009.08)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秀威出版,2009.10)
  老人福利服務(揚智出版,2010.05)
  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秀威出版,2010.08)
  老人福利國際借鑑(秀威出版,2011.05)
  老人長照政策(揚智出版,2012.03)
  農村社會工作(秀威出版,2013.01)
  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活(秀威出版,2013.10)
  族群社會工作(秀威出版,2014.04)
  社區高齡健康促進(秀威出版,2015.07)
  年金制度與社會保障──臺灣與世界主要國家制度的介紹(秀威出版,2016.03)
  老年社會學(秀威出版,2016.09)
  從小康計畫到共好社會(秀威出版,2017.12)
  家政教育與生活素養(秀威出版,2018.08)
  老人社會工作(秀威出版,2018.09)
  高齡者的健康生活(秀威出版,2019.09)
  長者休閒療癒的推展(秀威出版,2020.01)
  社區長照.社會共照:長照2.0在二水的實踐(秀威出版,2020.11)
  樂齡志工.創造耆蹟:高齡者志願服務的推展(秀威出版,2021.07)

图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長照人才培育芻議】
前言
壹、長照需求日益殷切
貳、人力資源營造長照
參、人才培育規畫芻議
肆、人力發展成就長照
結語

【第二章 長照人才養成教育】
前言
壹、教育現況尚有努力空間
貳、依據人力資源建立機制
參、專業人力系列培育作為
肆、深耕厚植達成專業期待
結語

【第三章 培育青年參與長照】
緣起
壹、展翅計畫以培育務實致用的青年
貳、展翅計畫對長照人才培育的啟發
參、展翅計畫落實長照人才培育實例
肆、長照人才培育導入展翅計畫建議
結語

【第四章 長照工作人力資源】
前言
壹、長照人力與專業培育
貳、長照工作與專業評量
參、長照工作與人力資源
肆、長照人力與社會資本
結語

【第五章 長照人力國際借鑑】
前言
壹、長照政策法規
貳、長照服務體系
參、長照實施機制
肆、長照執行方案
伍、長照服務內容
陸、長照品質規範
柒、長期照護借鏡
結語

【第六章 社區長照人才培育】
前言
壹、社區長照人才的機能
貳、社區長照人才的培育
參、社區長照人才的實施
肆、社區長照人才的願景
結語

【第七章 社區長照志願服務】
前言
壹、長照志願服務與在地老化
貳、以長照志工展現服務創新
參、志願服務以裨益寬闊人生
肆、以長照志工促進健康人生
結語

【第八章 長照人員培力規畫】
前言
壹、專業人員培育的意義
貳、專業人員培育的重要
參、專業人員培育的構思
肆、專業人員培育的落實
結語

【第九章 精進照護提升品質】
前言
壹、以健康產業促進健康品質
貳、全責照護以守護長者健康
參、口腔咀嚼吞嚥與保健人才
肆、引介智慧照護以深耕厚植
結語

【第十章 外籍看護培育作為】
前言
壹、外籍看護服務實況
貳、外籍看護培育需求
參、外籍看護培育規畫
肆、外籍看護賦能作為
結語

【第十一章 長照人力分級制度】
前言
壹、長照分級制度的意義
貳、長照分級制度的借鑑
參、長照分級制度的芻議
肆、以晉級健全長照人才
結語

【第十二章 長照創新人才培育】
前言
壹、日間照護與長照人力
貳、失智照護與多元療癒
參、居家醫護與長期照護
肆、家庭照顧與支援系統
結語

【參考書目】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088586
  • EISBN:978626708895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39.2MB

图书试读

序言
 
  從近百年來全球人口的變化趨勢來看,人口轉變(Population Transition)是各個國家人口發展的普遍模式,即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與低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與低增長率轉變的過程,其中全球性生育率的下降尤其引人注目。雖然不同國家所處的人口轉變階段可能不同,但是人口轉變所帶來的高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議題。
 
  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影響下,未來的世界將有嶄新的面貌,人力資源的發展也會有重大的改變,值得我們正視。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具有豐富知識和技能的人才,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資源成為各種生產要素中最能帶來成效的資源。人力資源強調的是在服務中提高價值,在實踐中創造福祉。長照政策推動多年,社會輿論多以無法滿足有長照需求的評述,一路以來出現「不會用、不夠用、不好用」等盲點。愛因斯坦說:「我們不能以製造問題時的思維來嘗試解決既有的問題。」這個原則運用在長照制度的完善及長照人才的培育上是具有啟發,以塑造更合時宜的照顧作為和紮實的人才培育。
 
  人口結構高齡趨勢是世界共同面臨的嚴峻考驗,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簡稱UNFPA)指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趨勢之一便是人口高齡化。自一九五○年起,全世界多數國家生育率與死亡率皆下降、高齡人口急遽增加,此現象稱為「全球高齡化」(global ageing)。預計在二○五○年時,全世界人民的平均壽命將高達七十七歲(United Nation, 2013)。相較於臺灣二○一八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高達百分之十四,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二○二五年更將高達百分之二十的「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臺灣自一九九三年邁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伴隨人口結構急速老化,但對於長期照顧議題關注較慢,對於其人力培育規畫的投入更顯不足。衛生福利部與內政部於二○○三年整合「病患服務員」與「居家服務員」成為「照顧服務員」,並於當年公告「照顧服務員訓練實施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前身勞委會職訓局)於二○○四年辦理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照考試。為因應高齡照護需求,二○○七年政府公布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開啟建構臺灣長期照顧體系,並於二○一七年啟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政府雖推動服務體系及政策,但對於專業人才的培育卻有限,除單一級證照考核外,便無其他認證專業制度,以應對照顧服務第一線的人力,因應長照服務的快速需求。爰此,二○一八年監察院《國內照顧服務員之實際發展概況》揭示:照服員受訓結業後實際執業率僅有百分之二十一,顯然長照人力資源陷入困境,外籍看護需求依然日殷,人數直線攀升,目前在臺的外籍看護已超過二十六萬人;長照人力培育的作為,顯然無法滿足需照護者的需求。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的積累以及知識、科技的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動力。由此,人才則成為最寶貴的和最稀缺的資源,參酌「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出版的《論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指出,人力資本、技術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當照服人力的不足,是推動長照最大的問題,要有好的人才及充分人力,才會有好的服務品質;期間,專業分級推展、專業技能培訓、專業形象建立、職涯發展等,均是照服人力資源的重心,影響長照得否順利運行。
 
  二○二五年臺灣老人人口將達百分之二十,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服務隨著長照政策蓬勃發展,但長照服務目前面臨照顧服務人力不足的困境,其相關執行人力的素質與數量則成為計畫執行成效良窳的關鍵,「人」是組織最重要的資源,如何妥善運用及有效管理人力資源,是政策能否落實、競爭力能否提升、服務品質能否改善的最關鍵因素。故人力培育面臨的問題及培育的有效因應策略顯得重要而迫切。
 
  長期照顧工作具有不可被取代性、專業性、價值性的特性,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最具重要性,自然成了現代管理的核心。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水準,不僅是當前發展經濟、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長期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更是一個現代人充分開發自身潛能、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重要措施。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社會大眾的認知及重視,並樂於投入這項工作,使長期照顧人力的培育能符應現行長期照顧的需求,確保長者得享健全化的長期照護服務,達成連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組織對於能創造績效價值員工的重視,因而催化了人力資本觀點的盛行。人才既是位處組織發展最重要的基石,而培訓的關鍵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儲存。即要通過培訓提高專業人員將「知識」轉化為「執行」的能力,以促進專業人員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爰此,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正需要重塑高齡社會的人力資源,以為發揮價值和達成可長可久的長照體系。
 
  筆者任教大學校院已逾三十寒暑,常期能體現韓文正公所言「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將此專業知識擴及教室之外的社會大眾,以能對社會教育略盡棉薄的貢獻。感謝秀威數位科技出版公司的玉成,方能完成這本著作。惟知識分子常以「金石之業」、「擲地有聲」,以形容對論著的期許,本書距離該目標不知凡幾。唯因忝列杏壇,雖自忖所學有限,腹笥甚儉,然常以先進師長之著作等身,為效尤的典範,乃不辭揣陋,敝帚呈現,尚祈教育先進及諸讀者不吝賜正。
 
葉至誠 謹序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在於它對「看見」這個主題的深刻詮釋。它不只是指看見失能者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它強迫我們去「看見」那些支撐起整個長照體系的無名英雄們。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人力短缺問題時,對於「專業認同感」的重視。在台灣,照護工作者經常面臨社會地位不彰的困境,這本書花了相當大的篇幅去討論如何透過制度設計、媒體溝通,甚至社區教育,來重塑大眾對長照專業的認知。這不僅僅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更是社會價值觀的重建工程。書中的幾個章節,探討了如何建立一個友善的文化環境,讓年輕人願意投入這個行業,並長期堅持下去,那種兼具理想性與實用性的探討角度,讓我讀起來非常振奮。

评分

坦白說,我一開始有點擔心這本書會不會過於學術化,畢竟「人力資源」這個詞聽起來就蠻硬邦邦的。不過,實際翻閱之後,發現作者的敘事口吻非常貼近台灣社會的脈動。他用了很多生活化的語言,把原本可能需要翻閱好幾本官方報告才能理解的複雜概念,拆解得非常清楚。舉例來說,在談到照護人力薪資結構合理化的部分,書中並沒有只停留在呼籲政府提高經費這種層面,而是深入探討了如何優化服務流程,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到最大效能,同時確保第一線工作人員的付出能得到應有的回報。那種細膩的考量,讓人感受到作者是真正深入基層觀察過,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裡憑空想像。整本書的邏輯銜接非常流暢,從宏觀的政策方向到微觀的日常操作,都能找到對應的論述,對於想要全面了解長照體系運作的讀者來說,絕對是一本極為實用的參考書。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有意思,那種帶著一些人文關懷的暖色調,讓人感覺到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政策白皮書。我特別喜歡它排版上的一些小巧思,像是穿插在文字間的一些圖表和短篇故事,讓原本可能很艱澀的「長期照顧」和「人力資源」議題,變得更容易親近。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跟著作者一起走訪不同單位的現場,從基層照護員的汗水,到管理者的策略佈局,都能感受到那種腳踏實地的精神。特別是關於如何建立一套可持續的人力培訓與留用機制這塊,書中提到的幾個具體案例分析,真的讓我這個在相關領域打滾多年的老鳥都感到耳目一新。它沒有過度美化現實的困境,反而很坦誠地揭示了現行體制下的痛點,但同時也提供了許多基於實務經驗的解決方案,讓人讀完之後,不只是感嘆問題的嚴重性,更多的是燃起一種「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的希望感。

评分

閱讀過程中,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資料蒐集上的廣度和深度。顯然,這背後投入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和數據分析。書中引用了許多不同縣市的成功或失敗案例,這些案例的對比性很強,讓人能清晰地看出政策在不同執行場域中會產生哪些意想不到的蝴蝶效應。例如,某個偏鄉機構如何運用創新的「社區共學」模式來緩解人力外流,而另一個都會區的機構卻在招募上遇到瓶頸,作者沒有簡單地歸咎於地理位置,而是深入分析了兩者在組織文化和績效激勵上的差異。這種多面向、去標籤化的分析方法,讓讀者在吸收知識的同時,也能不斷地自我反思和校準自己的既有認知,對於我們在規劃下一階段的長照發展藍圖時,無疑提供了非常具體且有價值的借鏡。

评分

老實說,這本書的厚度一度讓我有點卻步,但翻開後才發現,內容的紮實程度完全對得起它的篇幅。它不是那種只會空泛喊口號的書,而是真正深入探討了「人」在長照體系中的核心價值。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一段,是關於如何設計一套更人性化的「職涯地圖」,讓照護員不只能在第一線累積經驗,也能逐步晉升到督導、管理或專業顧問的角色。這顯示了作者對照護工作者長期發展的關懷,他們不應該只是被視為消耗性人力。整本書的結構嚴謹,論述層層推進,從宏觀的政策願景,到具體的招募、培訓、激勵、留任策略,形成了一個非常完整的閉環系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台灣長照人力發展的未來輪廓,有了一個更清晰、更有信心的掌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