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長照.長照看見:長期照顧與人力資源 (電子書)

看見長照.長照看見:長期照顧與人力資源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至誠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長期照護專業人纔為應社會需求必須有更完善的教育訓練,
  以青年為骨幹,藉由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
  落實「幼有所長,壯有所用,老有所安」的理想社會結構。
 
  臺灣從進入高齡化社會至邁入超高齡社會約三十二年左右,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傢約為五十到一百年,臺灣因應人口老化預作準備的時間較短。由於社會傢庭結構功能改變,由以往傢庭為主的照顧,轉變為尋求外部專業照顧,對長期照顧資源及長期照顧專業人力的需求,與日俱增。
 
  本書以「長期照顧為經,人力資源為緯」,探討經由人纔培育以促成長期照顧的周延建置與作為。透過多方招募、補助培訓、提高勞動薪資與升遷管道,可有效納入專業人纔。除培育長期照護相關技能外,亦可跨領域至職能治療、護理、老人服務、社工、輔具設計等長照產業所需之專業服務,讓民眾獲得多元、便捷的照顧。而人纔培育的另一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民眾的認知及重視,讓更多人尊重且樂於投入長照工作,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重要目標。
 
本書特色
 
  1.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葉至誠校長,係統性整理臺灣在步入超高齡社會前,應當具備的周延建置與作為。
  2. 提倡「長照人纔專業培訓計畫」,讓青年樂於投入長照,使整體社會達成持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至誠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經歷:
  高考勞工行政類科及格
  世新大學專任副教授
  實踐大學專任副教授
 
  現任: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祕書長
 
  主要著作:
  社會福利概論(揚智齣版,2009.02)
  社會工作概論(揚智齣版,2009.08)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秀威齣版,2009.10)
  老人福利服務(揚智齣版,2010.05)
  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秀威齣版,2010.08)
  老人福利國際藉鑑(秀威齣版,2011.05)
  老人長照政策(揚智齣版,2012.03)
  農村社會工作(秀威齣版,2013.01)
  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活(秀威齣版,2013.10)
  族群社會工作(秀威齣版,2014.04)
  社區高齡健康促進(秀威齣版,2015.07)
  年金製度與社會保障──臺灣與世界主要國傢製度的介紹(秀威齣版,2016.03)
  老年社會學(秀威齣版,2016.09)
  從小康計畫到共好社會(秀威齣版,2017.12)
  傢政教育與生活素養(秀威齣版,2018.08)
  老人社會工作(秀威齣版,2018.09)
  高齡者的健康生活(秀威齣版,2019.09)
  長者休閒療癒的推展(秀威齣版,2020.01)
  社區長照.社會共照:長照2.0在二水的實踐(秀威齣版,2020.11)
  樂齡誌工.創造耆蹟:高齡者誌願服務的推展(秀威齣版,2021.07)

圖書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長照人纔培育芻議】
前言
壹、長照需求日益殷切
貳、人力資源營造長照
參、人纔培育規畫芻議
肆、人力發展成就長照
結語

【第二章 長照人纔養成教育】
前言
壹、教育現況尚有努力空間
貳、依據人力資源建立機製
參、專業人力係列培育作為
肆、深耕厚植達成專業期待
結語

【第三章 培育青年參與長照】
緣起
壹、展翅計畫以培育務實緻用的青年
貳、展翅計畫對長照人纔培育的啟發
參、展翅計畫落實長照人纔培育實例
肆、長照人纔培育導入展翅計畫建議
結語

【第四章 長照工作人力資源】
前言
壹、長照人力與專業培育
貳、長照工作與專業評量
參、長照工作與人力資源
肆、長照人力與社會資本
結語

【第五章 長照人力國際藉鑑】
前言
壹、長照政策法規
貳、長照服務體係
參、長照實施機製
肆、長照執行方案
伍、長照服務內容
陸、長照品質規範
柒、長期照護藉鏡
結語

【第六章 社區長照人纔培育】
前言
壹、社區長照人纔的機能
貳、社區長照人纔的培育
參、社區長照人纔的實施
肆、社區長照人纔的願景
結語

【第七章 社區長照誌願服務】
前言
壹、長照誌願服務與在地老化
貳、以長照誌工展現服務創新
參、誌願服務以裨益寬闊人生
肆、以長照誌工促進健康人生
結語

【第八章 長照人員培力規畫】
前言
壹、專業人員培育的意義
貳、專業人員培育的重要
參、專業人員培育的構思
肆、專業人員培育的落實
結語

【第九章 精進照護提升品質】
前言
壹、以健康產業促進健康品質
貳、全責照護以守護長者健康
參、口腔咀嚼吞嚥與保健人纔
肆、引介智慧照護以深耕厚植
結語

【第十章 外籍看護培育作為】
前言
壹、外籍看護服務實況
貳、外籍看護培育需求
參、外籍看護培育規畫
肆、外籍看護賦能作為
結語

【第十一章 長照人力分級製度】
前言
壹、長照分級製度的意義
貳、長照分級製度的藉鑑
參、長照分級製度的芻議
肆、以晉級健全長照人纔
結語

【第十二章 長照創新人纔培育】
前言
壹、日間照護與長照人力
貳、失智照護與多元療癒
參、居傢醫護與長期照護
肆、傢庭照顧與支援係統
結語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序言
 
  從近百年來全球人口的變化趨勢來看,人口轉變(Population Transition)是各個國傢人口發展的普遍模式,即從高齣生率、高死亡率與低增長率嚮低齣生率、低死亡率與低增長率轉變的過程,其中全球性生育率的下降尤其引人注目。雖然不同國傢所處的人口轉變階段可能不同,但是人口轉變所帶來的高齡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重要議題。
 
  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影響下,未來的世界將有嶄新的麵貌,人力資源的發展也會有重大的改變,值得我們正視。由於知識經濟的到來,具有豐富知識和技能的人纔,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人力資源成為各種生產要素中最能帶來成效的資源。人力資源強調的是在服務中提高價值,在實踐中創造福祉。長照政策推動多年,社會輿論多以無法滿足有長照需求的評述,一路以來齣現「不會用、不夠用、不好用」等盲點。愛因斯坦說:「我們不能以製造問題時的思維來嘗試解決既有的問題。」這個原則運用在長照製度的完善及長照人纔的培育上是具有啟發,以塑造更閤時宜的照顧作為和紮實的人纔培育。
 
  人口結構高齡趨勢是世界共同麵臨的嚴峻考驗,據「聯閤國人口基金會」(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簡稱UNFPA)指齣,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趨勢之一便是人口高齡化。自一九五○年起,全世界多數國傢生育率與死亡率皆下降、高齡人口急遽增加,此現象稱為「全球高齡化」(global ageing)。預計在二○五○年時,全世界人民的平均壽命將高達七十七歲(United Nation, 2013)。相較於臺灣二○一八年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高達百分之十四,進入「高齡社會」(aged society);二○二五年更將高達百分之二十的「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ety)。
 
  臺灣自一九九三年邁入「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伴隨人口結構急速老化,但對於長期照顧議題關注較慢,對於其人力培育規畫的投入更顯不足。衛生福利部與內政部於二○○三年整閤「病患服務員」與「居傢服務員」成為「照顧服務員」,並於當年公告「照顧服務員訓練實施計畫」,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前身勞委會職訓局)於二○○四年辦理照顧服務員技術士證照考試。為因應高齡照護需求,二○○七年政府公布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開啟建構臺灣長期照顧體係,並於二○一七年啟動「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
 
  政府雖推動服務體係及政策,但對於專業人纔的培育卻有限,除單一級證照考核外,便無其他認證專業製度,以應對照顧服務第一線的人力,因應長照服務的快速需求。爰此,二○一八年監察院《國內照顧服務員之實際發展概況》揭示:照服員受訓結業後實際執業率僅有百分之二十一,顯然長照人力資源陷入睏境,外籍看護需求依然日殷,人數直線攀升,目前在臺的外籍看護已超過二十六萬人;長照人力培育的作為,顯然無法滿足需照護者的需求。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的積纍以及知識、科技的創新,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動力。由此,人纔則成為最寶貴的和最稀缺的資源,參酌「聯閤國經濟閤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齣版的《論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中指齣,人力資本、技術知識是經濟發展的核心。當照服人力的不足,是推動長照最大的問題,要有好的人纔及充分人力,纔會有好的服務品質;期間,專業分級推展、專業技能培訓、專業形象建立、職涯發展等,均是照服人力資源的重心,影響長照得否順利運行。
 
  二○二五年臺灣老人人口將達百分之二十,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服務隨著長照政策蓬勃發展,但長照服務目前麵臨照顧服務人力不足的睏境,其相關執行人力的素質與數量則成為計畫執行成效良窳的關鍵,「人」是組織最重要的資源,如何妥善運用及有效管理人力資源,是政策能否落實、競爭力能否提升、服務品質能否改善的最關鍵因素。故人力培育麵臨的問題及培育的有效因應策略顯得重要而迫切。
 
  長期照顧工作具有不可被取代性、專業性、價值性的特性,在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最具重要性,自然成瞭現代管理的核心。不斷提高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水準,不僅是當前發展經濟、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傢、一個民族、一個地區、一個單位長期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更是一個現代人充分開發自身潛能、適應社會、改造社會的重要措施。關鍵在於如何有效引導社會大眾的認知及重視,並樂於投入這項工作,使長期照顧人力的培育能符應現行長期照顧的需求,確保長者得享健全化的長期照護服務,達成連續性、全人健康照顧的目標。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組織對於能創造績效價值員工的重視,因而催化瞭人力資本觀點的盛行。人纔既是位處組織發展最重要的基石,而培訓的關鍵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知識的儲存。即要通過培訓提高專業人員將「知識」轉化為「執行」的能力,以促進專業人員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爰此,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的臺灣,正需要重塑高齡社會的人力資源,以為發揮價值和達成可長可久的長照體係。
 
  筆者任教大學校院已逾三十寒暑,常期能體現韓文正公所言「化當世莫若口,傳來世莫若書」,將此專業知識擴及教室之外的社會大眾,以能對社會教育略盡棉薄的貢獻。感謝秀威數位科技齣版公司的玉成,方能完成這本著作。惟知識分子常以「金石之業」、「擲地有聲」,以形容對論著的期許,本書距離該目標不知凡幾。唯因忝列杏壇,雖自忖所學有限,腹笥甚儉,然常以先進師長之著作等身,為效尤的典範,乃不辭揣陋,敝帚呈現,尚祈教育先進及諸讀者不吝賜正。
 
葉至誠 謹序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