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省的技術(新版):勇敢了解自我、願意真心傾聽,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讓自己和組織更強大! (電子書)

內省的技術(新版):勇敢了解自我、願意真心傾聽,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讓自己和組織更強大!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熊平美香(KUMAHIRA Mika)
图书标签:
  • 內省
  • 自我成長
  • 學習能力
  • 領導力
  • 組織發展
  • 個人效能
  • 心靈成長
  • 電子書
  • 职场技能
  • 反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內省(Reflection),是以客觀的角度,

了解自己和他人「為什麼這麼想、這麼說」,

找出隱藏在意見背後的經驗、感受、價值觀。

幫助我們從經驗中學習新事物,

讓未來的自己做出更好判斷與行動。

 

一本書,讓你勇敢面對自己、傾聽他人的心聲,

帶領團隊形塑願景、達成目標!                                                      

 

  內省,是以客觀的觀點,回顧自己的感受和言行,進而理解自己和他人。

  身為領導者,經常必須和許多人溝通意見。如果沒有內省的能力,可能無法正確理解自己為何提出那樣的意見,也無法解讀別人意見的背後隱藏的訊息。

  其實,早在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與蘇格拉底的時代,就已經有內省。但直到一九九〇年代末期,內省才被視為開拓未來的力量。

  一般人對於「內省」的印象,總是和「反省」劃上等號,給人一種追究責任的負面印象。本書作者熊平美香在日本協助領導者學習如何內省。她指出,懂得內省,不僅可以增進自我了解,也能深入了解別人,促使彼此成長,有助於凝聚共識、帶領組織、培養領導力。內省,更是學習各種技巧的基礎能力,也是因應變化、持續進步必備能力。

  她在書中介紹與內省有關的基本方法,包括:

  .了解自己

  .形塑願景

  .從經驗學習

  .從多樣化的世界學習

  .反學習(放下已經學到的一切)

  熊平美香以獨創的「內省四工具」為基礎,說明如何藉由內省認識自己、理解別人,分別是「意見、經驗、感受和價值觀」:

  .意見:對這件事情,你有什麼意見?

  .經驗:是基於什麼經驗,讓你有這樣的意見?

  .感受:對於那個經驗,你有什麼感受?

  .價值觀:上述的經驗和感受,如何形成你的價值觀?

  意見是經驗、感受和價值觀所形成的結果,也就是說,由於某個經驗,影響一個人的感受和價值觀,最後左右一個人的意見。

  比方小華和大明在路上同時看到一隻狗,小華曾有「被狗咬」的經驗,感受是「狗很可怕」,形成的價值觀是「一靠近狗,就會有壞事發生」,最終小華就會說出「我討厭狗」的意見。

  大明有「從小養過很多隻狗」的經驗,一看到狗就有「很安心」的感受,形成「狗好可愛、好療癒」的價值觀,大明看到狗,就會說出「我喜歡狗」的意見。

  這個例子說明領導者經常遇到的情境——如果不了解小華和大明說出「我討厭狗」和「我喜歡狗」的「意見」背後隱藏的「經驗、感受和價值觀」,就很難在不同的意見之間形成共識。

  內省,可以幫助領導者了解自己和別人「為什麼這麼說、這麼想」的原因,進而促成對話、形成共識、達成目標。不僅個人受用,也能協助別人和組織成長。

 

|各界推薦|

「內省是成長的泉源,在工作中卡關的人,一定要讀這本書。」­

——中原淳(立教大學經營管理系教授)

 

「內省可以激發員工潛藏的動機,組織領導者必讀這本書。」

——井上高志(LIFULL社長)

 

「現在,終於有了一本書,清楚說明內省的架構。擁有內省的技術,可以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我的人生因為內省,變得更有趣。」

——柳澤大輔(Kayac執行長)

深入探索心智的奧秘:一場關於自我發現與組織效能的思辨之旅 本書簡介 在這部探討人類心智運作與個人成長的專著中,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和深刻的洞察力,引領讀者踏上一場超越日常經驗的內在旅程。全書聚焦於兩個核心支柱:對內在世界的精確捕捉與解讀,以及如何將這種自我認知轉化為推動外部世界前進的實質力量。 本書並非一本提供快速解答的「心靈雞湯」,而是一部紮實的智識工具箱,旨在強化讀者對於「理解」自身的複雜性與多層次結構的能力。它嚴謹地審視了人類認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的形成機制,探討了情緒如何影響決策路徑,並深入分析了「真實自我」與「社會自我」之間的張力與互動。 第一部:心靈的拓撲學——繪製內在藍圖 本書的首要目標,是幫助讀者建立一套精確的「心靈拓撲學」認知框架。我們深信,唯有準確描繪出內在環境的地理樣貌,才能有效地進行「技術性的」探索與修正。 一、從反射到覺察:跨越自動反應的門檻 我們日常的許多反應,是基於數十年累積的「自動駕駛模式」。本書首先建立的基石,是區分「反射性反應」(Reaction)與「有意識的覺察」(Awareness)。我們將詳細剖析: 潛意識的底層邏輯: 探討佛洛伊德、榮格的基礎理論,並結合當代神經科學的發現,解釋自動化行為(Scripts)是如何在杏仁核與前額葉皮層之間建立快速通道的。 觸發點的識別與標記: 提供一套系統性的方法,用以捕捉那些瞬間引發強烈情緒或固定思維模式的「外部刺激點」(Triggers)。這包括對環境線索、特定詞彙或特定人物出現時,自身生理反應的細微變化進行記錄與分類。 時間差的藝術: 闡述如何在刺激發生與應對行動之間,人為地創造出一個短暫的「間隙」(The Gap)。在這個間隙中,讀者學習如何暫停慣性,進行初步的訊息處理,而不是立即陷入既有的反應迴路。 二、情緒的語法:解構情感的訊息結構 情緒從來不是無意義的噪音,而是內在系統發出的高密度訊號。本書拒絕將情緒簡單劃分為「好」或「壞」,而是將其視為一種語言。 情緒的具體化描述: 鼓勵讀者超越「我生氣了」或「我難過了」的籠統標籤,進一步探索情緒在身體各處的物理表現(如胸悶、呼吸急促、胃部收縮等),從而建立更精準的情感詞彙庫。 需求與恐懼的倒影: 分析每種核心情緒(如憤怒、恐懼、焦慮、悲傷)背後,往往隱藏著一個未被滿足的核心需求(如安全感、被尊重、連結感)或一個被觸發的深層恐懼。讀者將學會如何透過逆向工程,從情緒表象推導出核心的內在訴求。 複合情緒的分析層次: 探討現代人常見的「疊加情緒」(如對成功感到興奮的同時,又因害怕失敗而焦慮),並提供拆解這些複雜情緒組塊的分析工具,例如採用情緒矩陣進行多維度評估。 第二部:知識的內化與運用——從資訊吸收至洞察轉化 理解自我只是第一步,更關鍵的在於如何有效地吸收外部知識,並將其「個性化」為可操作的洞察力。本書強調,真正的學習不是記憶量,而是「轉化率」。 三、結構性閱讀與批判性內審 知識的獲取必須搭配嚴謹的消化過程。本書系統化地介紹了一套超越傳統筆記法的深度閱讀與吸收體系。 論點地圖的繪製: 教導讀者如何將任何文本(書籍、論文、報告)拆解為核心論點(Theses)、支持證據(Evidences)和潛在假設(Assumptions)。這不僅是摘要,而是重構作者的思維結構。 「對話式」的閱讀模式: 鼓勵讀者在閱讀時,始終保持與文本的「辯證關係」。這包括主動提問:「這個論點在我的經驗中成立嗎?」「如果反過來看,情況會如何?」「作者遺漏了哪些關鍵變數?」 假設的校準與迭代: 強調學習過程是一種不斷校準個人世界觀模型(Mental Models)的過程。當新的、強有力的證據出現時,讀者必須具備快速調整既有信念結構的「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四、主動學習的系統工程 本書將「主動學習」視為一種需要持續優化的工程流程,而非間歇性的努力。 從知識到技能的轉換路徑: 提出「理解-實踐-回饋-修正」的閉環模型。特別聚焦於「實踐」環節,探討如何設計微小、可測量的實驗(Micro-Experiments)來測試新學到的概念。 知識的連接性與跨域遷移: 強調高階思維的本質是將看似不相關的知識領域進行有效連接。書中提供了數種模型來訓練讀者識別不同學科(如經濟學、心理學、歷史學)中隱藏的共同規律。 記憶的組織化而非堆疊: 探討分散式練習(Spaced Repetition)在深度理解層面的應用,確保新資訊不是孤立地儲存,而是立即嵌入到現有的知識網絡中,從而提高提取效率和創新應用能力。 第三部:內外合一的影響力——從自我深化到組織效能 最終的目標是將強大的內在清晰度,轉化為對外部環境的建設性影響力。 五、溝通的透明度與界限的設定 清晰的自我認知直接決定了我們與世界的互動質量。 誠實傾聽的技術: 本部分深入探討了傾聽的層級,從表層的「聽取資訊」到深層的「共情性傾聽」。重點分析了在傾聽他人時,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壓抑自己內心立即產出的評判、建議或個人故事,從而真正捕捉到對方意圖的完整光譜。 界限的藝術性表達: 討論如何以不帶攻擊性、清晰且堅定的方式,界定個人在時間、精力與價值觀上的邊界。這涉及使用「我訊息」(I-Statements)的進階結構,以及在面對壓力時,如何堅守既定界限而不引發不必要的衝突。 六、應對複雜性與模糊性 現代世界的挑戰充滿了「灰度地帶」。本書訓練讀者在資訊不完備或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依然能保持決策的定力。 在不確定性中導航: 引入決策科學中的「滿意原則」(Satisficing)與「最壞情況規劃」(Worst-Case Scenario Planning),幫助讀者接受「完美決策」的虛幻性,轉而追求「足夠好且可承受風險」的方案。 韌性與恢復力(Resilience): 探討個體在面對失敗或挫折時,如何利用已建立的自我覺察機制,快速從負面情緒中抽離,並將經驗轉化為前進的燃料,而非停滯的理由。 這部著作將引導有志於深度自我發展的讀者,超越膚淺的自我提升,真正掌握一門將內在清晰度轉化為持久、有意義的外部成果的「技術」。它是一份對心智潛能的嚴謹承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熊平美香(KUMAHIRA Mika)
昭和女子大學職涯學院院長、社團法人21世紀學習研究所代表理事。
取得哈佛大學MBA之後,曾任熊平製作所經營企畫室長,曾向日本麥當勞創業者藤田田(FUJITA Den)學習創業,1997年從事培養領導力和組織開發的新事業。
2009年取得日本教育大學教師資格,成立未來教育會議,致力形成教育願景。
2015年成立社團法人21世紀學習研究所,推廣內省(reflection)相關活動。
同時兼任昭和女子大學職涯學院院長,參加Learning For All等非營利教育組織的活動。
著有《內省的技術(新版)》(繁體中文版由經濟新潮社出版)、《達爾文團隊:唯有學習型組織得以生存》(暫譯,英治出版)。


相關著作:《內省的技術:勇敢了解自我、願意真心傾聽,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讓自己和組織更強大!》

譯者簡介

許郁文
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畢業。因對日文有興趣,於東吳大學日本語文學系研究所取得碩士學位。曾擔任日商多媒體編輯、雜誌日文採訪記者,現職為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刪到只剩二十字》、《解決問題》、《向編輯學思考》、《內省的技術(新版)》(以上均由經濟新潮社出版)。

图书目录

前言003

第一章 五種內省的基本方法

 1提高後設認知力與了解自己020

  後設認知的「認知四種組合」023/切割意見、經驗、感受與價值觀030

 2了解自己040

  了解動機來源,打造屬於自己的軸心041/實作:了解自己的內省042

 3形塑願景052

  從負面感受找出願景的種子053/釐清想實現的事情054/將目標與願景視為切身之事056/小小的願景也要重視061/所有的創業故事都有動機來源062/串連公司願景與個人願景064/讓「邁向理想的力量」無限增強066

 4從經驗中學習070

  區分內省與反省070/發自內心的內省有助於學習073/找出無法改變行動的理由078/實作:從經驗學習的內省082

 5從多元的世界學習093

  利用認知四種組合進行對話095

 6反學習100

  行至無路時,就試著反學習102/透過反學習讓新世界成為「切身之事」104/實作:為了反學習的內省(簡式)105/實作:改造自我的內省(複式)113

 

第二章 領導力篇 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1激發團隊成員自主性的團隊型領導者124

  成為真正的領導者126

 2擁有堅定的自我129

  確認自我軸心是否穩固133

 3自行提升動力137

 4面對內心141

  感受往往源自重要的價值觀142/透過內省學習「正念」146/注意負面情緒151/透過內省提升「復原力」153/透過內省培養「成長心態」160/透過內省接近「幸福」162

 5透過內省讓思緒變得靈活165

  透過後設認知的方法檢視自己的思考167/試著置換經驗或價值觀170/想像別人的認知四種組合172/驚訝與排斥感的內省173/潛入未知世界的內省176/跳出框架的內省182/書裡畫紅線的地方,並沒有可學的事情184

 6提升對話力與傾聽力186

  帶有共鳴的傾聽187/不要害怕對立189/效法別人的價值觀190/利用多元意見形成共識194

 

第三章  培育篇 培育自律型學習者

 1培育自動自發的部屬206

 2培育主體性210

 3培養自主思考力215

  從「為什麼」思考215/自己先說「為什麼」221

 4以期待值達成共識228

 5傾聽經驗、感受、價值觀,建立互信關係234

  帶著共鳴傾聽237/察覺躲在潛意識之中的偏見239/提升心理的安全性243

 6活用與欣賞對方的長處246

  一次負評奉還五倍讚美247/就算不需要讚美,也可以藉故讚美251

 7支援成長255

  回饋務必一針見血256/學會正式的回饋265

 8持續提升自己的培育力272

  不要任由失敗經驗宰割277

 

第四章 團隊篇 合作

 1目的、願景和價值282

  目的283/願景289/價值(組織文化)292

 2讓願景深植於每一位團隊成員的心中298

  讓故事化為語言299/利用故事描繪願景304/反對的意見藏著強化團隊的線索306/直視課題與形塑願景310/看似瑣碎的要求也能套用描繪願景的方法313

 3讓多元轉換成價值316

  多元的感想320

 4培養開創未來的能力與解決課題的能力324

  在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應用內省328/內省也能應用於「系統化變革」329/與各種專家合作334/內省也能用來催生概念336

 5打造「學習型組織」339

  學習型組織的五大修練341/實現「學習型組織」的「為美國而教」345

結語350

參考文獻359

圖表索引361

【附錄】簡單學內省363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15384
  • EISBN:9786269615377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15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7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比較偏向「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它的論述結構非常紮實,邏輯鏈條清晰到讓人不得不佩服。我發現很多市面上的管理書籍,內容往往是碎片化的,東拉西扯,但這本卻能將「自我覺察」(內省)和「組織效能」緊密地連結起來,形成一個閉環。它沒有停留在單純的個人修煉,而是將這種修煉的成果,很務實地導向了如何建立一個更具韌性、更能適應變化的團隊。作者在探討「主動學習能力」時,非常強調「回饋循環」的重要性,這讓我聯想到我們部門過去幾季的績效考核制度,其實就是卡在只看結果,卻缺乏有效的、非批判性的回饋機制。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框架,告訴我們如何建立一個允許失敗、鼓勵提問的文化土壤。重點是,它並沒有要求管理者去做什麼「偉大」的事情,而是從最小單位的「個體行為改變」入手,積小勝為大勝。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組織衝突時的觀點,它不再將衝突視為負面事件,而是視為組織成長的必要催化劑,前提是雙方都能夠保持內省和真誠溝通的狀態。對於正在尋求轉型或優化內部協作流程的企業,這本書提供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路徑,絕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寶貴資料,讀起來完全沒有那種為了湊字數而堆砌的空泛感。

评分

這本書的敘事方式相當引人入勝,它讀起來完全不像一本嚴肅的商業工具書,反而更像是一部探討人性在現代職場中如何重新定位的深度紀實。它非常擅長使用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來類比複雜的心理學或管理學概念,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產生「啊,原來如此!」的頓悟時刻。例如,它描述組織中某些既得利益者對新資訊的抗拒,用了非常貼切的比喻,讓我立刻聯想到公司裡某幾位資深主管的反應模式。這種代入感極強的寫作手法,讓書中的理論不再高高在上,而是直接落到了我們每天都會面對的尷尬處境裡。我覺得作者最厲害的地方,是她沒有試圖去美化「成長的痛苦」,而是坦誠地面對改變需要付出的代價,例如需要承擔被誤解、需要面對舊有模式被挑戰的壓力。這種真實性,反而建立了讀者對其論點的信任感。我身邊幾位同事也看了這本書,大家討論的焦點都不是書裡的哪個公式比較好用,而是「我最近在什麼情境下又沒做到真誠傾聽了」,這種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才是這本書帶給組織最深遠的影響。它成功地引導了一場由內而外的、持續性的自我對話,這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時代,是非常難得的深度閱讀體驗。

评分

天啊,這本《內省的技術》真的讓我對「職場溝通」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有了全新的體會。我們通常都覺得溝通就是把話說清楚、表達觀點,對吧?但這本書真正讓我震撼的地方,是它把「傾聽」放在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以前總覺得,我聽得懂別人在說什麼啊,哪需要特別「技術」?結果翻開書後才發現,原來我聽的只是對方話語的表層內容,根本沒有真正進入到對方的處境或意圖。書中對於如何區分「聽到」和「聽到並理解」的描述,簡直是教科書等級的細膩。舉個例子,書裡提到的那些關於如何構造開放式問題、如何避免掉入預設立場的陷阱,我過去在會議上可能無意識地用了幾次,但現在我能更有意識地去運用這些技巧了。特別是對於領導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必讀,因為一個主管如果不能真正傾聽基層的聲音,他所做的任何決策,都可能建立在空中樓閣之上。它不是那種空泛地鼓吹「多溝通」的勵志書,而是提供了一套極為實用,需要不斷練習的內在功夫。我已經開始嘗試在每次一對一面談時,強迫自己少說三分之一的話,多花時間去複述和確認對方的核心感受,結果真的發現很多過去被忽略的盲點浮現出來了。這本對我個人在人際互動上的幫助,遠超乎我對一本商業書籍的預期。

评分

這本書根本是為我們這種「老油條」量身打造的嘛!說真的,我入行也快二十年了,總覺得自己對這行瞭如指掌,對人情世故也摸透了,但自從開始接觸到一些新的管理思維後,才發現自己固步自封得有多嚴重。這本書的精髓,不在於教你一套全新的SOP,而是徹底翻轉你對「學習」這件事的態度。它不只是談什麼外部的工具或方法論,而是直指核心——我們是不是太害怕承認自己不懂了?我記得書裡提到一個觀點,就是真正的成長,往往是從願意承認自己「無知」的那一刻開始的。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很直接,沒有太多花俏的理論包裝,讀起來就像是跟你相處已久的資深同事,拍著你的肩膀,用最實在的口吻跟你聊聊職涯瓶頸該怎麼突破。它讓我開始反思,過去我那些自以為是的「經驗法則」,是不是已經成為阻礙我進步的絆腳石?特別是針對組織內部的溝通,它強調的「真誠傾聽」根本就是一劑猛藥,在我們這個講求效率、常常只聽自己想聽的職場環境裡,這招真的需要極大的勇氣去實踐。看完後,我有點被敲醒的感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願意放下過去的成就感,重新像個新人一樣,充滿好奇心地去面對未來的挑戰。它不只是一本關於自我提升的書,更像是一份實用的「心態重啟指南」。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看到書名,還以為這又是另一本強調冥想、心靈雞湯的那類書籍,畢竟「內省」這詞近幾年被用到有點氾濫了。但我錯了,這本書的「內省」是帶著極強的實用主義色彩的。它不是讓你盤腿靜坐,而是要你帶著顯微鏡,仔細檢視自己日常決策和反應背後的潛在動機和情緒干擾。這種技術性的「自我解剖」,對於像我這樣常常在壓力下做出反應決策的人來說,簡直是一記當頭棒喝。它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以為的「理性判斷」,其實只是情緒的包裝罷了。書中對於如何記錄和分析自己的「關鍵事件反應日誌」的建議非常具體,我照著試了一個月,光是能清晰分辨出「這是我真正在乎的,還是別人期望我真正在乎的」這點,就已經讓我省下不少精力去應付無謂的社交壓力了。更別提它對「主動學習」的重新定義——它不再是去上幾堂課、考幾張證照,而是指你面對未知情境時,那種不迴避、積極尋找資訊、並能快速內化為自身能力的那種內在驅動力。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清晰的路徑,告訴我們如何從一個被動應付任務的員工,轉變為一個能夠主動創造價值的人,這種內在轉變的價值,遠遠超過書本的定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