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 (電子書)

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溢嘉
圖書標籤:
  • 人性
  • 成功學
  • 心理學
  • 職場
  • 溝通
  • 思維
  • 自我提升
  • 影響力
  • 洞察力
  • 成長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即使你不熟知伍子胥、曹操、利瑪竇?你未必想效法楚留香、張愛玲、魯迅?但在人生舞颱上,你一定有想扮演好的角色……稱職CEO、足智多謀副手,或者閒雲野鶴、快意人生。王溢嘉最詼諧卻蘊含處世寶典的新書,讓你在人生舞颱上抓的住自已,從中習得人生智慧。

  ★此書笑看人生、輕鬆幽默,在混沌世代內,告訴你人生的哲學其實就這麼一迴事而已!

  ★王溢嘉兩本笑看世間新書《如果漏讀人性,成功總是差一步》、《如果沒有女人,男人何必穿褲子》,同場推薦讓你笑中長智慧、看人生。

  人生是你選擇的總和,但不管是選擇結婚對象或巧剋力,我們實在不必對自己沒有太多選項抱怨,反而應該對自己隻有兩三個或三五個選項感到慶幸,因為隻有從有限的選項中,我們纔能做齣讓自己覺得既明智又滿意的抉擇。──王溢嘉

  .王溢嘉博通心理學、精神分析等理論,並長年觀察人性的社會情境,本書收錄的100篇文章,以中國歷史人物、小說人物、颱灣乃至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例為例,或介紹西方心理學的研究發現,先提問再迴答,擴大視野、增加閱讀樂趣,也強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很多「人性」其實建立在錯覺和幻象之上,這是人性最大的特徵,也是它的盲點和弱點。若能洞悉人性,不僅能夠瞭解別人,更能認識自己,知己知彼,掙脫這些「人性枷鎖」,並運用人性為自己取得與人溝通應對時的優勢。

作者簡介

王溢嘉

  颱灣大學醫學係畢業,畢業後即棄醫從文,專事寫作和文化事業工作,曾在《中國時報》、《聯閤報》及《牛頓》、《颱北評論》等十餘傢報章雜誌撰寫專欄,著作有《實習醫師手記》、《蟲洞書簡》、《智慧的花園》、《古典今看》、《洗心禪》、《前世今生的謎與惑》等四十餘種,曾獲中國時報開捲版年度十大好書、聯閤報讀書人版年度推薦書、颱灣大學生票選十大好書等,並有多篇文章被選入國中、高中、大專院校國文教科書中。

《未被深諳的隱秘迴路:探尋人際驅動力的底層邏輯》 一、 引言:洞悉復雜係統的鑰匙 在信息洪流與瞬息萬變的商業浪潮中,我們不斷追求效率的提升、策略的精進與技術的革新。然而,諸多看似完美的方案,最終卻在執行層麵遭遇冰冷的阻力;無數精心策劃的閤作,最終因微妙的人際摩擦而功虧一簣。本書並非聚焦於管理技巧的堆砌,也不是對成功學口號的重復吟唱。相反,它深入挖掘瞭一個核心命題:驅動人類行為的底層邏輯,究竟隱藏在哪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真正審視的角落? 《未被深諳的隱秘迴路》旨在提供一套全新的視角,用人類學、社會心理學乃至神經科學的交叉視角,解析個體決策的非理性基礎,以及這些基礎如何交織成復雜的組織動態與市場脈絡。我們將挑戰傳統上將人視為純粹理性經濟個體的假設,轉而探討情感的粘性、身份的構建、以及權力在非正式網絡中的流動機製。 二、 結構與核心議題 本書分為四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從微觀的個體心理推演至宏觀的社會結構,構建起一幅關於“人”如何運作的完整圖景。 第一部分:認知的陷阱與情感的錨點 (The Cognitive Traps and Emotional Anchors) 我們的大腦是生存的奇跡,但也是效率的妥協者。本部分首先解剖人類思維中的係統性偏差——那些看似閤理的捷徑如何導緻重大的判斷失誤。 確認偏誤的堅固壁壘: 我們如何主動篩選信息以印證既有觀念,以及這種自我保護機製如何阻礙組織對變革的接受度。我們將探討“認知舒適區”對創新決策的緻命影響。 損失厭惡的無形枷鎖: 為什麼人們對於失去的恐懼遠大於獲得同等價值的喜悅?本章詳細分析瞭這種非對稱情感如何影響風險評估、項目擱置與機會成本的計算。 敘事的力量與“意義”的建構: 人類是講故事的生物。本節探討瞭“願景”、“使命”等抽象概念是如何通過精心編織的敘事,將一群陌生人凝聚成一個有嚮心的集體,以及敘事一旦破裂時,隨之而來的組織瓦解。 依戀理論在職場中的投射: 深入探討童年早期的人際依戀模式如何在大尺度的人際互動中(如領導者與追隨者、團隊與外部機構)重演,影響信任的建立與危機的應對。 第二部分:身份的構建與社會資本的煉金術 (Identity Construction and the Alchemy of Social Capital) 個體行為的驅動力往往超越瞭物質報酬本身,它深深植根於其在社會結構中的定位感——即身份。 地位競爭的隱形遊戲: 探討“麵子”、“尊嚴”等文化構建物如何轉化為實際的資源分配權。分析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地位獲取的閤法性來源(如專業能力、資曆、人脈連接)的差異性。 社會資本的負麵效應: 橋接型與粘閤型社會資本的區分。過度依賴“熟人網絡”雖然能快速啓動項目,但往往會催生封閉性、排他性,並最終導緻創新性的信息流入受阻,形成“小圈子”的內捲化。 “閤適”的代價: 深入剖析“歸屬感”的需求如何驅使個體進行“印象管理”,使其言行趨於迎閤群體規範,即使這些規範與最優解背道而馳。探討“沉默的螺鏇”在團隊決策中的作用。 象徵性消費與身份展示: 分析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對某些特定符號(如品牌、頭銜、特定的生活方式)的追求,如何成為個體實現自我價值感和嚮外部世界宣告其“市場價值”的主要途徑。 第三部分:權力、衝突與組織的“看不見的形態” (Power, Conflict, and the Unseen Architecture of Organizations) 組織結構圖往往是靜態的、理想化的藍圖。真正的權力流動和衝突解決,發生在更深層次、更具彈性的“社會網絡”之中。 網絡的拓撲學與信息控製: 誰是信息傳遞中的“中心節點”?分析在復雜組織中,掌握關鍵連接點的人,即使沒有正式職位,也能形成巨大的影響力。探討“結構洞”的戰略利用與規避。 衝突的功用與異化: 區分建設性衝突(聚焦於任務)與破壞性衝突(聚焦於人身)。分析組織如何係統性地壓製所有形式的異議,從而導緻係統性錯誤的纍積。探討“衝突容忍度”的組織文化指標。 模糊地帶的權威: 探討在多重匯報綫、矩陣管理和項目製團隊中,權威是如何分散、重疊並産生“責任真空”的。分析“模糊性”在維持組織穩定性和進行戰略轉移中的雙重角色。 集體行動的悖論: 為什麼在擁有共同利益的情況下,集體行動仍然難以達成?深入分析“搭便車”問題、協調成本以及個體對集體決策失誤的恐懼在阻礙大規模閤作中的作用。 第四部分:跨界溝通的解碼器 (Decoding Cross-Domain Communication) 本書最後一部分將理論應用於實際的跨界互動場景,強調理解不同群體間認知差異的重要性。 專業壁壘的隱性歧視: 工程師、市場人員、財務專傢在看待同一問題時,其使用的“心智模型”為何截然不同?本書提供瞭識彆和橋接這些模型的方法論,避免因術語理解的差異導緻的資源錯配。 文化距離的非地理維度: 探討行業文化、代際文化與公司文化之間的“微觀距離”。如何在一個快速迭代的科技公司內部,理解傳統業務部門的決策邏輯,反之亦然。 說服的層次: 從訴諸情感(Pathos)到邏輯論證(Logos)再到建立信譽(Ethos)的有效組閤。重點在於如何根據聽眾的“認知錨點”動態調整說服的重心。 反饋循環的構建: 建立能夠有效吸收批評、修正方嚮的反饋機製,其核心不在於製度的完善,而在於創造一個安全的“心理契約”,讓個體敢於揭示那些“不該被看見”的真相。 三、 結語:從“看清”到“融入” 本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瞭讓人成為一個冷酷的操縱者,而是為瞭成為一個擁有高分辨率感知的觀察者。隻有深刻理解瞭驅動人類行為的那些復雜、非理性、但又極其穩定的底層迴路,我們纔能停止在事倍功半的錶層技巧上打轉,真正將精力投入到那些能夠産生結構性變化的關鍵節點上。 理解人性,不是為瞭預測每一次點擊,而是為瞭設計一個更具韌性、更少摩擦、更能激發內在潛能的係統。這纔是通往可持續成就的真正路徑。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認識自己,瞭解他人的新視窗    ⊙王溢嘉

【輯一】自我認知裡的人性
001君子自重:李鴻章為什麼去拜訪俾斯麥?
002天鵝效應:隋文帝為什麼立楊廣為太子?
003本位主義:魏徵為什麼說守成比創業難?
004歸因有別:崇禎皇帝為什麼在煤山上吊?
005自我調控1:王安石為什麼堅持變法卻不洗臉?
006自我調控2:洪承疇為什麼會變節投降?
007和而不同:張愛玲為什麼落落寡歡?
008自我反省:王陽明為什麼說舜是不孝子?
009誰與爭鋒:孔子為什麼讚賞榮啟期?
010界定自我:歐陽鋒為什麼問「我是誰」?

【輯二】解讀他人時的人性
011投射作用:林黛玉為什麼會猜忌他人?
012歸因謬誤:演潘金蓮為什麼永不超生?
013先入為主:孔子為什麼感嘆看錯人?
014先驗印象:楚留香為什麼是個鬼靈精?
015順序效應:莊子的猴子為什麼轉怒為喜?
016體諒作用:管仲為什麼說知我者鮑叔牙?
017定勢效應:張飛為什麼不像書法傢?
018自我兌現:劉秀為什麼能成為天子?
019立場問題:揚雄為什麼說張儀、蘇秦是詐人?
020涇渭閤流:蘇曼殊為什麼不守清規戒律?

【輯三】生命辯解下的人性
021生命的自主:東方不敗為什麼喜歡繡花?
022建設性錯覺:阿Q為什麼總是能得勝?
023自我辯護:徐誌摩為什麼和張幼儀離婚?
024魚與熊掌:林徽因為什麼選擇嫁給梁思成?
025認知失調:李白為什麼說愛酒不愧天?
026替罪羔羊:華人移民為什麼是半人半魔?
027黃巢效應:洪秀全為什麼要造反?
028對價作用:康有為為什麼堅持維新保皇?
029偏執的意念:漢武帝為什麼對長生術執迷不悟?
030歧路亡羊:項羽為什麼不想東山再起?

【輯四】社會競逐中的人性
031光環效應:王衍為什麼能誤盡天下蒼生?
032美麗暗影:趙飛燕姐妹為什麼被稱為禍水?
033人要衣裝:趙匡胤為什麼需要黃袍加身?
034不同流俗:王羲之為什麼東床坦腹?
035女性打扮:鞦瑾為什麼喜歡穿男裝?
036媒體效應:袁世凱為什麼想當皇帝?
037宣傳有術:陳子昂為什麼當眾摔琴?
038影像分微:於丹的書為什麼會如此熱賣?
039馬太效應:替關公颳骨療毒的為什麼是華佗?
040芝麻開門:薑太公釣魚為什麼離水三尺?

【輯五】人情好惡裡的人性
041投其所好:奕?為什麼能成為鹹豐皇帝?
042馬屁分野:薛寶釵為什麼能討賈母歡心?
043批評有理:李宗吾為什麼要南懷瑾罵他?
044增減效應:解縉的祝壽聯為什麼受人喜愛?
045同中有異:唐太宗為什麼說宇文是小人?
046失態效應:謝安為什麼能讓人更加喜歡?
047反敗為勝:唐德宗為什麼要下詔罪己?
048禮尚往來:少年包拯為什麼不進富翁傢?
049自我揭露:韋小寶為什麼能讓人剖腹相見?
050邊際效益:司馬光為什麼推薦劉器之當官?

【輯六】說服策略裡的人性
051投桃報李:慈禧太後為什麼愛打麻將?
052愛屋及烏:宋江為什麼夜訪李師師?
053換位思考:利瑪竇為什麼要改變世界地圖?
054自己人效應:觸龍為什麼能說服趙太後?
055調和效應:魯迅為什麼說要拆掉屋頂?
056得寸進尺:黃石公為什麼能讓張良替他穿鞋?
057低球策略:襲人為什麼能讓寶玉聽她規勸?
058片麵之辭:魯肅為什麼能說服孫權不降曹?
059動之以情:大樂透為什麼要公布「獎落誰傢」?
060危言聳聽:鄭袖為什麼會救張儀?

【輯七】團體壓力下的人性
061準則的形成:何春蕤為什麼高喊「我要性高潮」?
062從眾行為:錶決為什麼要用舉手方式?
063服從權威:趙高為什麼能指鹿為馬?
064符號關係:曹操為什麼迎漢獻帝到許昌?
065團體迷思:惠施為什麼說異議被堵塞?
066異端崛起:陳勝為什麼需要吳廣?
067同仇敵愾:圓明園為什麼會被燒?
068社會刺激:王軍霞為什麼能一馬當先?
069共犯結構:王倫為什麼要林沖獻上一個人頭?
070決策參與:完顏阿骨打為什麼能以寡擊眾?

【輯八】情緒起伏時的人性
071相濡以沫:伍子胥為什麼喜歡與伯嚭為伴?
072嫉恨根源:楊修為什麼會惹來殺身之禍?
073禁果效應:賈寶玉為什麼愛讀《西廂記》?
074愛憎有別:衛靈公為什麼改變對彌子瑕的看法?
075情緒認知:王旦為什麼能對寇準寬宏大量?
076嫉妒紋理:秦檜為什麼給皇後送錯魚?
077補償心理:老百姓為什麼要齊桓公再丟臉?
078預知效應:紀曉嵐為什麼要測字算命?
079生理迴饋:彌勒佛為什麼笑口常開?
080信念作用:狄青為什麼用銅錢占蔔?

【輯九】利益得失中的人性
081沉沒的代價:諸葛亮為什麼六齣祁山?
082需求的層次:李自成為什麼會禁淫殺?
083博奕分配:世紀大搶案為什麼能破案?
084囚徒睏境1:三亞市為什麼對黑心店掛牌示眾?
085囚徒睏境2:鬍雪巖為什麼以戒欺為店訓?
086選擇的弔詭:這個試吃攤為什麼生意好?
087得失與冒險:寇準為什麼拿宋真宗孤注一擲?
088己利利人:颱灣為什麼有那麼多「功德會」?
089因果錯覺:曹彬為什麼要延緩處罰?
090心理免疫:呂惠卿為什麼無法感動宋哲宗?

【輯十】水泥叢林裡的人性
091稀釋作用:路人見搶劫為什麼袖手旁觀?
092社會惰化:濫竽為什麼能充數?
093匿名效應1:進銀行為什麼要脫下帽子和口罩?
094匿名效應2:王語嫣為什麼會嚮段譽吐露心事?
095公共財悲劇:雷峰塔為什麼會倒塌?
096破窗效應:禁倒垃圾牌下為什麼堆滿垃圾?
097二手資料效應:曹操為什麼變成瞭大白臉?
098燙火爐原則:王熙鳳為什麼嚴懲寧國府僕婦?
099權力效應:硃元璋為什麼會誅殺功臣?
100音樂效應:超市為什麼播放慢節奏音樂?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6281181
  • EISBN:978986628118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6MB

圖書試讀

前言

認識自己,瞭解他人的新視窗

  很多人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什麼是「江湖」?它其實是「社會」的古典說法;那為什麼會「身不由己」呢?因為大傢認為置身於社會中,就會受到各種人情義理、禮法規範的羈絆,不得不衡量許多前因後果、利害得失,而讓人言不由衷、行不閤意,做齣自覺不想做或讓別人感到訝異的事來。但這似乎太抬舉「江湖」瞭,其實,一個人在某個社會情境下會有什麼反應,主要根據他的思想、情緒、態度、經驗、期待去從事判斷、擬定策略、做齣選擇,而這一係列的過程,通常稱為「人性的錶現」。換句話說,「江湖」隻是我們展現「人性」的場域,一個人會有什麼錶現和反應,主要並非「為人所役使」或「為事所役使」,而是齣於自己的「人性反應」。

  觀察是瞭解人性的不二法門。江湖非常遼闊,人性也非常多樣,為瞭讓讀者能做較有係統的瞭解,我將觀察人性的社會情境分為十大類(自我認知、解讀他人、生命辯解、社會競逐、遊說策略、團體壓力、利益得失……等等),每類再細分為十個子題,每個子題都提供兩種觀察:一是觀照華人社會某一特殊個人(譬如古代的曹操、李世民,現代的徐誌摩、公車乘客,小說裡的林黛玉、韋小寶)在某個特殊情境中的個別反應;一是介紹西方心理學界對人們在該特殊情境中最常見反應的研究成果;每篇都以「為什麼」來提齣並迴答各種相關問題。這樣兼容並蓄,除瞭希望擴大視野、增加閱讀樂趣外,更在強調「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多數人性錶現都是沒有中西分別的,是古今相互輝映的。

  透過這些社會萬花筒,大傢將看到各種可貴的、可敬的、可憐的、可怕的、可笑的、可取的人性。洞悉這些人性,不僅是為瞭瞭解別人,更是為瞭認識自己。就像江湖險惡般,在層層剖析下,大傢可能會發現,很多所謂的「人性」其實都建立在錯覺和幻象之上,這可能是人性最大的特徵,也是它的盲點和弱點。但說這些,並不是要?大傢如何利用它們來為自己「謀福利」,而是希望讀者能因瞭解而省悟,掙脫這些「人性枷鎖」,在重新踏入江湖時,不再受它們的束縛和肆虐。

  本書是由我在大陸《南方都市報》的每日專欄〈人性探微〉結集而成,並由新華齣版社齣版中文簡體字版。感謝好友悔之的青睞與催促,讓本書能夠由有鹿文化齣版中文繁體字版,我也乘這個機會更動瞭書中部分的事例,希望大傢在閱讀時能更有親切感。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